春秋
- 引用书目
- 校补竹书纪年(赵绍祖) 古墨斋刻本 校正竹书纪年(洪颐烜) 平津馆刻本 竹书纪年校正(郝懿行) 东路厅署刻本 竹书纪年集证(陈逢衡) 裛露轩刻本 竹书纪年补证(林春溥) 竹柏山房刻
- 志·卷一
- 金史,志,卷一,志·卷一。 ◎天文 自伏羲仰观俯察,黄帝迎日推策,重黎序天地,尧历日月星辰,舜齐七政,周武王访箕子,陈《洪范》,协五纪,而观天之道备矣。《易》曰:“天垂象,见吉
- 志·卷五十五
- 宋史,志,志·卷五十五。 ◎礼五(吉礼五) ○社稷 岳渎 籍田 先蚕 奏告 祈禜 社稷,自京师至州县,皆有其祀。岁以春秋二仲月及腊日祭太社、太稷。州县则春秋二祭,刺史、县令初献,上佐
- 列传·梁臣传第九
- 新五代史,列传,梁臣传,列传·梁臣传第九解释翻译。 呜呼!孟子谓“春秋无义战”,予亦以谓五代无全臣。无者,非无一人,盖仅 有之耳,余得死节之士三人焉。其仕不及于二代者,各以其国
- 志·卷三十
- 宋书,志,志·卷三十解释翻译。 五行一 昔八卦兆而天人之理着,九畴序而帝王之应明。虽可以知从德获自天之祐,违 道陷神听之罪,然未详举征效,备考幽明,虽时列鼎雉庭谷之异,然而未究
- 志·卷十一
- 宋书,志,志·卷十一解释翻译。 志序 历上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则《春秋》是也,言则《尚书》是也。至于楚《书》、 郑《志》、晋《乘》、楚《杌》之篇,皆所以昭述前史,俾不泯于后
- 志·第十七章
- 晋书,志,志·第十七章解释翻译。 夫帝王者,配德天地,叶契阴阳,发号施令,动关幽显,休咎之征,随感而作,故《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昔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
- 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 后汉书,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解释翻译。 杨终 李法 翟酺 应奉 子劭 霍谞 爰延 徐璆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
- 列传·郑范陈贾张列传
- 后汉书,列传,郑范陈贾张列传,列传·郑范陈贾张列传解释翻译。 郑兴 子众 范升 陈元 贾逵 张霸 子楷 楷子陵 陵弟玄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
- 志·郡国一
- 后汉书,志,郡国一,志·郡国一。 河南 河内 河东 弘农 京兆 冯翊 扶风 —— 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
- 传·武五子传
- 汉书,传,武五子传,传·武五子传解释翻译。 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 戾太子据,元狩元年
- 传·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 汉书,传,眭两夏侯京翼李传,传·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解释翻译。 眭弘字孟,鲁国蕃人也。少时好侠,斗鸡走马,长乃变节,从嬴公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至符节令。 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
- 十表·十二诸侯年表
- 十表,十二诸侯年表,史记,十表·十二诸侯年表。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呜呼,师挚见之矣!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
- 李
- 百家姓,李,李。 历史来源 「李」源出有四。 一 ;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
- 孙
- 百家姓,孙,孙。 历史来源 「孙」源出有三,?姓,芈姓,田姓。 一 ; 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儿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 二 ; 楚国有贤臣为敖,字孙叔,其支庶
- 邬
- 百家姓,邬,邬。 历史来源 「邬」源出 ; 一 ;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食邑于邬邑,其后有邬氏。邬本为郑国之邑,后入周。晋国强盛时,辖地曾扩大到河南北
- 鲍
- 百家姓,鲍,鲍。 历史来源 「鲍」源出; 一﹕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夏禹后人,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任,食邑于鲍邑。因以鲍为氏
- 方
- 百家姓,方,方。 历史来源 「方」源出;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演
- 邹
- 百家姓,邹,邹。 历史来源 「邹」源出; 一 ; 以国名为氏。据《说文解字》所载,春秋初期有邾娄国,为鲁国的附庸小国,在山东邹县,战国时鲁穆公将「邾娄」改名为「邹」。后被楚国所灭。
- 孔
- 百家姓,孔,孔。 历史来源 「孔」源出 ; 一 ;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
- 施
- 百家姓,施,施。 历史来源 「施」源出 ; 一 ; 出自「子」姓,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
- 祁
- 百家姓,祁,祁。 历史来源 「祁」源出 ; 一﹕ 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 春秋时晋献侯四世孙名奚, 为大夫, 食采于祁奚(在今山西省祁县), 世称祁邑, 其后有祁氏. 春秋时晋国多祁
- 孟
- 百家姓,孟,孟。 历史来源 「孟」源出 ; 以次为氏. 古代兄弟排行次序为: 伯(孟), 仲, 叔, 季. 伯为嫡长子, 孟为庶长子.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春秋时鲁国有孟孙氏, 盖为鲁恒公之子庆父共仲之后
- 伍
- 百家姓,伍,伍。 历史来源 「伍」源出 ; 出自芈姓,以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参之后也.伍子胥奔吴, 其子又为王孙氏适齐. 家族名人 伍员(子胥)
- 齐
- 百家姓,齐,齐。 历史来源 「齐」源出 ; 一﹕出自姜姓, 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 西周初年, 太公望姜子牙受封于营丘(在今(山东省临淄市) 建立齐国, 至齐恒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
- 卞
- 百家姓,卞,卞。 历史来源 「卞」源出 ; 一﹕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的支子(嫡妻第二子以下及妾子皆称为支子) 受封于卞邑(在今山东省兖州, 泗州附近), 称为卞
- 娄
- 百家姓,娄,娄。 历史来源 「娄」源出: 一:以国为氏,《风俗通义》载,春秋时邾娄国子孙,或以娄为氏。邾娄国,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二:出自姒姓,以邑名为氏。周武王克商后,东楼
- 强
- 百家姓,强,强。 历史来源 「强」源出: 一:据《姓苑》所载,为春秋时郑国大夫强钽之后。 二:古代氏族姓氏,据《十六国春秋》所载,略阳氏族多强姓,即蜀汉时强端之后。 家族名人 强
- 麻
- 百家姓,麻,麻。 历史来源 「麻」源出: 一:以邑为氏。据《姓考》所载,春秋时有楚国大夫食采于麻邑,以邑名「1麻」为氏。 二: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齐国大夫麻婴之后。 家族名
- 季
- 百家姓,季,季。 历史来源 「季」源出: 以次为氏,古代同一辈份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季者少子也,据《元和姓纂》所载:「陆终氏之子季连之后」。《通志.氏族略.以次为氏》
- 闵
- 百家姓,闵,闵。 历史来源 「闵」源出: 出自姬姓,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鲁庄公死后,其子继位,不到两年,被庆父杀害。号为「闵」,鲁闵公后有闵氏。 家族名人 闵子骞(前536 ~ 前
- 梁
- 百家姓,梁,梁。 历史来源 「梁」源出; 一:出自赢姓,以国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
- 董
- 百家姓,董,董。 历史来源 「董」源出; 出自姬姓, 以职为姓. 据《姓氏急就篇》云:周朝大夫辛, 有二子, 派往晋国为太史, 董督(管理)晋国的史书典册. 故以「董」为氏。 董狐即为其后. 又据《
- 戴
- 百家姓,戴,戴。 历史来源 「戴」源出; 一:出自子姓. 以谥号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 春秋时宋国戴公(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 死后, 宋武公司空继位. 其支子(非嫡长子) 以王父(祖) 的谥号戴
- 左
- 百家姓,左,左。 历史来源 「左」源出: 以官名为氏。左史,原为周代史官。周穆王时有左史戎父,春秋时楚灵王有左史倚相,其后皆有左氏。 家族名人 左丘明 春秋时鲁国人,曾任鲁太史,
- 诸
- 百家姓,诸,诸。 历史来源 「诸」源出: 一、 以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云:春秋时鲁国有诸邑,大夫食采其地者,子孙以为氏。鲁诸邑故址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二、以祖名为氏。据《
- 郁
- 百家姓,郁,郁。 历史来源 「郁」源出: 一、以国名为氏。据《姓考》云,古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采邑。胶东有郁秩县(在今山东省平度县),或以地名为氏。 二、据《元和姓纂》所载
- 贲
- 百家姓,贲,贲。 历史来源 「贲」源出: 贲氏有两支,一支音(奔),另一支音(肥)。据《元和姓纂》所载,贲(奔)氏为春秋时鲁国县贲父之后,以祖字为氏。一说春秋时晋国大夫苗贲父
- 宣
- 百家姓,宣,宣。 历史来源 「宣」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据《风俗通义》载,周厉王之子静,继位后为王四十六年,死后谥号为宣,称为周宣王。其支氏子孙有以宣为氏者。 二、
- 解
- 百家姓,解,解。 历史来源 「解」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掘《万姓统谱》所载.周成王弟叔虞之子良.含采于解邑(在今山西省解县),后人以邑为解氏。圆. 二、 以地名为氏.
- 胡
- 百家姓,胡,胡。 历史来源 「胡」源出 ; 一 ; 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河南淮阳)后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四散,有的以先公之
- 徐
- 百家姓,徐,徐。 历史来源 「徐」源出 ; 一:以国为氏。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周初,以今江苏省泗洪县
- 邢
- 百家姓,邢,邢。 历史来源 「邢」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公旦第四子受封于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公元前662年,邢国被魏国攻占,公族子弟以原国名
- 程
- 百家姓,程,程。 历史来源 「程」源出: 一、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为重黎(火正)之后裔。周宣王时,休父入为大司马,受封于程国。洛阳上有程聚,即其地也(
- 石
- 百家姓,石,石。 历史来源 「石」源出: 一、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又《春秋公子谱》云,其后有石骀仲。 二、据《唐书》所载,为昭武九姓之一。当
- 司
- 百家姓,司,司。 历史来源 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2、出自以祖字为氏。据《左传》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
- 冉
- 百家姓,冉,冉。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
- 翟
- 百家姓,翟,翟。 历史来源 1、出自隗姓,以国名为氏。隗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赤狄人的姓。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齐、鲁、宋等国之间,称为翟姓。公元前六世纪末,
- 郁
- 百家姓,郁,郁。 历史来源 1、大禹之后:相传大禹老师叫郁华,郁华为郁姓始祖,其后裔称郁氏,遂成郁姓。 2、古郁国之后:古有郁国(位置约在今江苏与浙江省之间),后为春秋时吴国大夫
- 阳
- 百家姓,阳,阳。 历史来源 来源较为复杂,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出自周朝王室之后,是由王室成员分封而来。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今河南济源皮城),为诸侯国,后遇周乱,出奔于燕(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