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苏轼所作的词,《贺新郎·夏景》是夏景时期贺新郎的作品。此词于婉曲缠绵的笔致中糅入人生失意的悔慨,多了些沉厚隽永的意蕴,故婉而不柔靡,丽而不艳浮。此词被收录于晚清词人朱孝臧整理的《宋词三百首》。

原文

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①,扇手一时②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③曲。又却是,风敲竹④。 石榴半吐红巾蹙⑤。待浮花浪蕊都尽⑥,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⑦。又恐被秋风惊绿⑧。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⑨。

注释

①手弄句:生绡,未经漂煮的生丝织物,这里指丝绢。团扇,汉成帝妃班婕妤,因遭赵飞燕姊妹谮毁失宠,幽居长信宫,作《团扇诗》以自伤。其诗云:“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借团扇秋凉被弃比喻恩情中断。后因以“团扇”喻指佳人薄命失宠。此暗用其意。

②一时:一并,一齐。

③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④又却二句:用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⑤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⑥浮花浪蕊:指轻浮斗艳而早谢的桃、李、杏花等。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⑦秾艳二句:秾(nóng),艳丽;华丽。千重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叠,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⑧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⑨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白话译文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艳丽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创作背景

有关此词本事,宋人众说不一。杨堤云:“苏轼知杭州时,府僚于西湖宴集,官妓秀兰浴后倦眠,姗姗来迟受责,折榴花请罪,苏轼为其解围作此词。”陈鹄则认为此词是苏轼为爱妾榴花所做。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名家点评

名家点评,胡仔:“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宁为一娼而发耶?”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相关文章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贺新郎 赋水仙

贺新郎·纤夫词

上面是“贺新郎·夏景”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苏轼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