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1)者以《雍》彻(2)。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解释翻译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这个『三家』,就是鲁国的三大家族。本来三家叫仲孙、叔孙、季孙,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裔。鲁桓公的公子庆父,他的家族,他的子孙,就是仲孙,后来改成孟孙。这个孙就是子孙的意思。叔牙,这是属于鲁桓公第三子。他的长子是国君,二子是庆父,三子叔牙。他的子孙是叔孙氏。第四子季友,他的子孙就是季孙氏。这是三家。当时鲁桓公长子继位鲁国国君,就是鲁庄公,这是鲁桓公的嫡长子。其余三子就被封为卿,卿大夫,逐步逐步就演变成三大家族了。
这三大家族相互之间有矛盾,又有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执掌国政,最后把鲁君的权利都瓜分掉。当时到鲁昭公的时候,因为跟这三家发生了激烈的矛盾,被迫出走,鲁昭公出走到齐国去。在鲁国边境,齐国,在齐国七年,就死在齐国。结果三家后来又立鲁昭公的弟弟为君,是鲁定公。鲁定公之后,就是鲁哀公。这些都有向孔子请问过问题。鲁哀公后面有鲁悼公、鲁元公。这么长的时期,鲁国国君始终没有摆脱三家的控制。所以三家的势力是根深柢固,而其中又是以季孙氏的势力为最强大。
这一段《论语》也是孔子讥讽三家违礼的行为。这里讲到三家『以雍彻』,这个雍是《诗经》里面「周颂」的一篇。它有一个古字,古字的「雝」,我们可以看字幕,这个可以打出来。这个彻通那个撤退的撤、撤消的撤。这撤就是在祭祀完毕以后,把那些祭品撤收,收起来,这个意思。《诗经》里面「雍」这一篇是天子在祭祀宗庙以后,唱这种「雍」的《诗经》来撤消这些祭品,把祭品撤下来。这首诗是在这个时候唱的。
那现在三家祭祀自己的祖先,也像天子祭祀宗庙那样,唱着「雍」这个诗来撤祭品。这种做法也是僭用天子的礼乐,这也是严重违礼行为。孔子在这里评论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就是《诗经·雍》这一篇的两句诗文。孔子引用这两句诗文来讥讽三家的行为。「相维辟公」,这个相,就是助的意思,帮助的意思。维是一个语气助词,没有意思。辟公,按照包咸的批注,说「辟公,谓诸侯及二王之后」。也就是诸侯,还有二王,就是夏和殷二王他们的后代,是他们来助祭。这个是用诸侯、二王之后来代表各国的君主。各国君主、夏殷二王的后裔来跟天子一起祭祀,这是助祭。「天子穆穆」这是天子容貌,那种温和肃敬的样子。天子在主祭,那个样子非常温和而严肃恭敬。在礼成之后,要撤掉祭品了,还是保持着这种温和庄敬的样子。所以「雍」这篇诗就是天子祭宗庙撤祭品的时候唱的,这是赞美天子那种德行,跟助祭者那种庄敬的样子。
现在竟然三家也把它用来做为祭祖撤祭品的时候用,这是把自己都当作天子了。所以《朱子集注》里面评论说,「此雍诗之辞,孔子引之,言三家之堂非有此事,亦何取于此义而歌之乎?讥其无知妄作,以取僭窃之罪。」「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就是在形容天子在主祭、诸侯在助祭那个情形。三家在祭祀的时候也唱这首歌,这个诗歌。他们没有天子在主祭,诸侯在助祭?唱这个诗歌,又没有这种事情,那为什么要唱这首诗?这不是显得自己是无知妄作吗?自取违礼之罪吗?所以孔子引这首诗来笑话他们,讥讽他们,狂妄到极处,无知到极处。
蕅益大师《点睛注》也引李卓吾先生说,「三家要笑」。笑是耻笑他们。不仅孔子耻笑他们,你看记录在《论语》里面,为后人所耻笑。做出这种事情来,贻笑万年,何苦来?所以第一章和第二章,都是在评说三家的这种违礼行为。一个是痛骂,痛骂「季氏八佾舞于庭」。第二个是讥笑,孔子喜怒笑骂都是在匡扶正气,都是圣人施教的方法。
【评析】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注释出处
(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相关文章
上面是“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