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1)问曰:“与其媚(2)于奥(3),宁媚于灶(4),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5),无所祷也。”

解释翻译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这个『王孙贾』是当时卫国的大夫。在这里他问孔子,实际上是有他的用意的。他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这个媚是亲顺的意思,就是谄媚、求媚这样的意思。根据汉儒孔安国的批注说,「王孙贾,卫大夫也。欲使孔子求昵之,微以世俗之言感动之也。」当时孔子到卫国,王孙贾希望孔子能够跟他亲近。因为孔子是一代圣人,当时众人也是非常的崇敬。假如孔子能够亲近王孙贾,这也是帮助王孙贾提高他的声誉。所以他想使孔子「求昵之」,亲近他,求媚于他。这是假藉圣人的这种声誉来提高自己的声誉。所以他讲这个话,「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这句话是当时的世俗之言,就像我们讲的俚语,一般市井之人讲的这个话,当时想必一定是很流行的。用这个话去感动孔子。那么这个话什么意思?「与其媚于奥」,这个奥,根据古注里面说到,一个房间里面西南角叫奥。古代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这门向南开,向南又有一些偏向于东。西南角属于比较隐深的地方,那是属于尊者所居的位置。奥是西南角,通常都是供所谓「中溜神」。中溜神是主宰整个房屋的。灶神一般是神位设在厨房,灶神是主饮食之事。按照地位的尊卑排列,中溜神排在灶神之上,尊贵高于灶神。王孙贾这里讲的媚奥媚灶,这是说什么?与其你求媚于地位比较高的中溜神,这个神主宰整个房屋的,不如去求媚于主宰饮食的灶神。因为灶神有实权,主管饮食。中溜神虽然他比较尊贵,但是讲实权派他不如灶神。这是一句俗语。

这也是在暗示孔子,因为当时孔子周游列国,他经过卫国的时候,在卫国也希望得到重用。孔子想得到重用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的功名富贵,是希望藉此机会能够推行周公之道。他这个圣贤之道能够在一国实行,建立起一个好的榜样,那其它诸侯必定也能效法。这个榜样很重要。

就像我们恩师在他的家乡安徽庐江建立文化教育中心,在汤池小镇,这四万八千人口的小镇上推行《弟子规》教育。两年时间收到喜人的成果,社会更和谐了,人心更淳厚。这树立起一个好榜样,结果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爱好和平教育的人士都为之感动。这个小镇在二00六年十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把成果展览出来,轰动世界。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模范小区。

那我们想到,孔子当年也是这么个想法。他本来是希望在自己家乡鲁国来办的,因为鲁国国君没有实权,三家专权,孔子斡旋于三家之间,善巧的去推行,包括堕都的事情,都是在善巧方便推行圣贤之道。但是最后一看,还是不行,他就出去周游列国了。当然这也是因为鲁国国君和季氏接受齐国的女乐文马,沉浸于享乐之中,不理朝政,孔子就离开了。既然自己家乡鲁国不能推行周公之道,他看看别的国家能不能去推行。

他来到卫国,看看卫国国君能不能重用他。如果在卫国能建立起榜样,也不错,也能影响诸侯,共同使天下大治,这是圣人的理想。他来到卫国,确实当时国君是卫灵公,对孔子颇为尊敬,但是这种尊敬完全也是一种形式。卫灵公宠爱南子,南子是他的妃子,他的夫人,而南子品行不端,但是又很有才华。当时,卫灵公一切都是听命于南子。这个女人很厉害,使到贤臣都不能够得到重用,那些谄媚巴结她的人得到重用。当时南子也想召见孔子,南子的目的也是藉孔子的名声来壮大自己的声势,这都是有企图的,那孔子也知道。经过三思之后,他最后还是决定去见南子。《论语》里面有讲到孔子见南子的事情。当时很多弟子都想不通,包括子路。子路比较鲁莽,还责备孔子为什么去见南子。这样的一个品行不端的女人,为什么要去见她?孔子有他的苦心,对他自己的声誉,他放在其次,是希望能够看看有没有机会在卫国得到重用,之后可以真正帮助卫国。这是圣人的苦心。

王孙贾是卫国的大夫,也是个小人。他就误会了孔子,以为孔子来卫国是求官来的,所以就用这句话来问他,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什么意思?这是暗示孔子。这个奥是比喻南子,她比较尊贵,这个灶是比喻自己。你与其去求媚于南子,不如求媚于我,就这个意思。孔子怎么回答?他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的回答也很温和,明知道王孙贾的意思,也不揭露他,就他的问题来回答。「获罪于天」,这个天就是讲天理。《朱子集注》当中说,「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

这个解释讲得很明白。天理尊贵到极处,它没有相对的,它是独尊的,它是无二,独尊不二。所以你讲奥和灶,就是主房屋的神跟主灶台的神,都不能跟天理相比。如果我们悖逆了天理,是「获罪于天」,得罪上苍,这个罪过去靠祈祷神灵,主屋神、主灶神,你去祈祷他们也免不了这个罪。这个话是讲,只要我们能顺天理就行了。做事要顺天理,不必想去求媚于灶神,也不必求媚于奥,主屋神,是讲这个意思。意思也是暗示王孙贾,你也不必来说服我,我也不会去求媚于南子,也不会求媚于你,我是顺天理而行。你看,讲话那么温和,又那么谦逊,但是又显露出圣贤的那种骨气,那种正气。这都是说话的艺术,也不得罪王孙贾,你要挑明来说,就得罪别人了。这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是基于他浩然正气。因为心里有正气,自然他没有求媚巴结的心。所以讲得非常的顺理、温和。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批注说,他引李卓吾先生的话,「卓吾云:媚,便获罪于天矣」。这个点得很好。心有个媚字,这就是获罪于天。为什么?有了谄媚,求媚于人的心,这就是虚伪的心。心不真诚了,这里头就有私心。你想想,一个人他为什么会求媚?肯定是心里头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有名闻利养的念头,贪图功名富贵,他才会生起谄媚的心。没有这些念头,怎么会有谄媚的心?堂堂正正,绝不会谄媚人,一切行为只是顺天理而已。所以,有一丝毫私心,一丝毫功利之心,就陷于媚心当中,这就获罪于天了。

天是天理,破坏了天理,逆了自性,那就有罪了,这个罪必定会有报应。报应是什么?自己心性的堕落,把自己变成小人。而我们求媚去取得的功名富贵,要知道,能取得的还是我们命中该有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命中该有,你不用求媚也能有。命中不该有的,靠求媚又怎么能得的到?那只是获罪于天,把自己降格为小人而已。这叫小人冤枉做了小人。而君子不求媚,该有他就能有,君子乐得做君子。所以这是点睛之笔,把那个获罪于天的因点出来,就是一个媚的心。

【评析】

从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孙贾的有关拜神的问题,实际上讲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地方上的官员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但在内廷的官员与君主往来密切,是得罪不得的。

注释出处

(1)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2)媚:谄媚、巴结、奉承。

(3)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相关文章

送常熟钱尉

题青山馆

李监宅二首

志·天文上

传·窦田灌韩传

上面是“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