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解释翻译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这是讲到孔子入周公庙,『太庙』是周公庙。周公是鲁国最初的国君,是周成王封他的,属于鲁太祖,所以祭祀周公的庙就叫太庙。孔子入到周公庙里面,见到周公庙里面的每一个事物,每一种礼器,他都虚心请问,这是好学。

朱子他讲到当时孔子刚刚在鲁国得到聘用,所以他能够有资格入太庙助祭。他是做为官员来助祭,所以他入太庙。当然,朱子的这个说法也是根据汉儒包咸的说法。而雪公老人又引清朝阎若璩先生他的《四书释地》说到,当时祭祀的时候,一定是非常肃穆,那是不允许「每事问」的。所以孔子入周公庙,他「每事问」肯定不是在助祭的时候。应该是在太庙演礼的时候,平时在演习礼仪这个时候,孔子入太庙观礼,这个时候是可以每事问的。这个也是很有道理。

结果当时有人就问,有人说,『或曰』,「或」是某一个人,有人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这个鄹是鲁国的一个邑名,就像现在讲的县名,一个县,就是山东省的曲阜县。因为孔子的父亲曾经在曲阜县,就是鄹邑做过邑大夫,当过官,所以别人称孔子叫「鄹人之子」。那就是讲他,讲孔子。这个人是讥讽孔子,说「你怎么进到太庙里面,每一事都要问人,谁说你会知礼」?因为孔子知礼当时是大家都知道的,是属于礼的专家。但是肯定我们也想象出来,偏偏有人嫉妒找茬,见到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要讥讽他,「你根本不知礼,你老问这么多」!结果孔子听到以后,『子闻之曰:是礼也。』这是说明什么?这个「每事问」就是礼。这个「是」就是「每事问」这桩事情。

根据孔安国的批注说,「虽知之,当复问,慎之至也。」孔子虽然知礼,但是他入了太庙还要去问,这是表现出他非常谨慎,恭谨本身就是礼。这是说明孔子谨慎的求学态度,他入太庙观礼,见到有疑惑的立刻就问。这种问,就是讲的礼,因为他有恭谨之心,一丝不苟的求学态度,这便是礼。

《朱子集注》又引程颐弟子宋儒尹彦明的话说,「尹氏曰:礼者,敬而已矣。虽知亦问,谨之至也,其为敬莫大于此。谓之不知礼者,岂足以知孔子哉?」这话也讲得很好。「礼者,敬而已矣」,这是《孝经》里讲的。礼它的精神,它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就是一个敬字,恭敬。恭敬自己,也恭敬别人。所以你看《礼记·曲礼》篇开头就说,「曲礼曰:毋不敬」。古人说,「毋不敬」三字概括了全部礼经。所谓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概括起来就是「毋不敬」。那么孔子虽然能够知礼,但他的知礼还停留在对于典章这些文献的认知,现在他要去观礼。「虽知亦问」,他已经知道,但是他还要问,问个明白。这是什么?踏实,这是说明他「谨之至也」,他非常的谨慎,一丝不苟,至是到了极处。从这里我们看到夫子严谨的求学作风。那么,这种恭谨就是敬,「敬莫大于此」,这就是最大的恭敬。怕自己有丝毫的疏忽,将来可能会做出违礼之事,所以他「每事问」。

那个讥笑孔子的人,说孔子不知礼,嘲笑他「每事问」,这「岂足以知孔子哉」,他哪能知道圣人求学的那种心态,那种至诚恭敬的精神?所以孔子说「是礼也」。什么是礼?「敬而已矣」。这个人他讥笑孔子,你说他心里哪有敬?连圣人都不能敬,你说他能敬谁?所以这个人既不知孔子也不知礼。他嘲笑孔子,实际上嘲笑自己而已,自己打自己嘴巴。那孔子的回答端庄而有力,也不去批评那个人,也不去反唇相讥,就说「每事问」就是礼,这就把这些讥讽的话给堵住。我们回头一想,确实这就是礼。

蕅益大师引李卓吾先生的话,「卓吾云:只论礼与非礼,那争知与不知。」这话也点得好。夫子,圣人,一切行为造作就看是符不符合礼。符合礼的就做,不符合礼的就不做,他不去争那些知与不知。换句话说,他知道也不觉得骄傲,不知也不觉得自卑。因为这个无所谓。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又有什么关系?何必要强不知以为知?即使自己知道,再次的去恭恭敬敬的求证,再问一遍又何妨?这是更加的谨慎恭敬,这是礼。所以夫子只是依礼而行,他不会以自己知多识广而为自豪,而为骄傲。圣人谦虚到此地,不耻下问,所行所为皆符合礼。

「方外史曰:不知便问,是孔子直心道场处。若云虽知亦问者,谬矣。」蕅益大师引方外史先生的话讲,「不知便问」,孔子的求学作风,严谨的治学,这是「直心道场处」。直心就是道场,直是什么?正直没有邪曲,真诚到极处,不虚伪,不掩饰自己。真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直心便是道场。这道场是什么?有道之场,道所在的地方。在哪?就在你正直之心。所以,这里不是讲孔子明知故问,不是这个意思。讲明知故问,这是错误的。夫子是肯定他在学习当中有不扎实的地方,他自己再次求证,或者还不了解的地方,去请问别人,这是他真诚直心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就是礼的精神。

【评析】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注释出处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相关文章

醉後草书歌诗戏作

送李愿归盘谷序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

夏日李公见访

本纪·卷二十八

上面是“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