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定公(1)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解释翻译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这也是讲到礼,这里是讲君臣之礼。孔安国在批注当中说到,「定公,鲁君谥。时臣失礼,定公患之,故问之。」定公就是鲁定公,是鲁国国君的名号。在当时,鲁国三家专权。这三家就是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国君是没有权,处处都被三家挟制,心里就很不痛快。当时国君是鲁定公,鲁定公姓姬名宋。因为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后裔,姓姬。鲁定公是名宋,他是鲁襄公之子,昭公之弟。鲁昭公(就是他兄长)继位之后,这三家专权,有一次闹了很大的冲突。鲁昭公被逼只好离开鲁国,流亡到齐国。在齐国待了七年,就死在齐国。三家就把昭公的弟弟定公立为国君,当然定公就更加是没有实权了。

所以鲁定公也是非常的感叹,自己君不像君,他的臣也不像臣。臣都变成君了,骑在君的头上。所以他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应当如何?这是讲君臣相处之道应该是怎么样。孔子回答定公,前面我们有提到,这是朱子发现的,每逢国君问他话,孔子是「对曰」,一般人问话,只是「孔子曰」或者「子曰」,它没有「对」字。对国君有个「对」字,这是显得孔子回答的时候特别的恭敬,这是前面讲到的「事君尽礼」,孔子自己就做到。孔子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做国君的应当对臣子以礼相待,不能无礼,对臣子也要尊重。不仅对待臣子尊重,对人民百姓都要以礼相待。什么是礼?礼就是规矩。国家有它的规矩,国家规定下来的,我们一定不能违反,这就是依礼而治。做为国君,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不能用自己的好恶,自己喜欢不喜欢就来违反或者改变固有的规矩,这样才能使臣民心服。臣子应当对国君事之以忠,忠是忠诚。什么叫忠?尽己之谓忠,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到自己该做的事,这就是忠。对于国君忠心耿耿,没有二心,没有逆心,这是忠。这是君臣相处之道,各尽其分,各行其道,这样君臣之间关系自然能和谐。

在我们现在,君是解释成领导,臣是解释成下属,领导跟下属相处之道,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做领导的对下属要以礼相待,这是对他尊重,他也是人,他不是你的工具,不是你的牲畜,他是个人,你要尊重他的人格。现在讲的人权,他有做人的权利,你得尊重他。你制定的规矩,自己带头遵守。你譬如说一个企业,企业有企业的规矩,譬如说不迟到,那做领导的自己要不迟到。老板不迟到了,员工哪敢迟到?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谁敢不正?所以,领导带头要守规矩,这就是使臣以礼。做下属的对于领导要尽忠尽责,领导交代的任务工作,一定认真做好,不马虎、不苟且、不拖延。这样君臣关系必定和谐,这不就是最好的企业?所谓「家和万事兴」,这企业上下和睦,必定兴旺。企业如此,家庭亦如此,所有的单位团体亦如此。只要有人、团体的地方,它必定有领导和被领导的,这就是有君臣的关系。每做一件事情,这个事情谁负责谁就是领导,我们就得听谁的,就得要配合。所以,孔子虽然是给鲁定公回答,实际上这个道理可以延伸到任何一个角度和方面,你要能活学活用。

朱子引宋儒吕大临先生的话来讲,「吕氏曰:使臣不患其不忠,患礼之不至;事君不患其无礼,患忠之不足。」这个话讲得好。君使臣,使是你叫他做事情,领导叫下属做事情,当然都希望下属能够忠诚于他。那忠诚于自己这是果,因在哪?有因必定有果,有果也是必定有因。因就在于君要守礼,要以礼来使役臣。礼包括规矩,包括你对他的礼敬,当然也包括无过无不及,要掌握分寸。你譬如说使人,你使得太过,这会生怨;使得不足,就是他该做的而没去做,你去纵容他,他就生惰性;所以要无过无不及。礼之至,至是刚刚到了最圆满的程度,这所谓中庸之道,这才叫圆满,这叫「至」。

所以,做领导的不要担心自己的下属对自己不忠,担心什么?患就是担心,忧患。担心自己没有按礼行事。真正你按礼行事,按礼使臣,那么必定感得下属对你忠心,所以还是反求诸己。如果自己的下属不听话,那么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一定是礼没做得很好。譬如说你对他人格不尊重,你随便打骂他,这当然他就不服你,他对你就生逆反。你教训他是可以,但是教训也要有道理,让他心服口服。你使唤他来做事,也不可以太过,也不可以不及,按照他应有的工作量来指使他做事,待他也是有礼,那么他当然会心悦诚服,会为你尽忠。这是君臣相处很和谐了。

做臣子的也是要反求诸己,「事君不患其无礼」,当下属的不应该担心自己领导对自己无礼,而是担心自己忠诚不足。这就是反求诸己了,从我做起,不要求别人。自己果然做到了忠诚,没有私心,尽职尽责,必定感得领导对你的赏识爱护。他也一定是很珍惜你的存在,会关怀你,会帮助你,对你必定是有礼。所以这都是什么?君臣之间互相的感通。怎么感通?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外面别人怎么做,我们不需要去忧虑。自己做好了,外面跟着也就好。所以大学之道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自己身修好了,自然齐家,自然能够使国家安定,世界和谐。不管你是做君还是做臣,把自己的本位做到好,自然你就有构建和谐的能力。这是吕大临先生讲的。

宋儒尹彦明,他也是程颐的弟子,跟吕大临都是同门的师兄弟,朱子引他的话讲,「尹氏曰:君臣以义合者也。故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这领导和被领导的,是以道义相结合的。什么是道义?自己要尽到自己本分,你就符合道,这叫义,义是合情合理合法。所以君对臣必定是礼敬,以礼相待,臣对君必定是忠诚,相互之间都以道义相交,这个君臣关系自然和谐。一个企业,一个团体,我们都要提倡以道义相交。企业和团体都像一个家一样,这个家是以道义结合起来的家,不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家。古代的家族那是以血缘维系的,可是现在这样的大家族没有了。你看过去四代同堂、五代同堂很多见。明朝郑濂的家族一千多口人,七代同堂,都能上下和睦,全家和谐。为什么?他们家讲礼、讲孝。这孝就是跟忠是一体两面,对父母是孝,对君王、领导是忠。

在现在来讲,我们怎么样能够把古代的那种家道精神恢复起来?那必须用道义结合这个团体,从这里来复兴。因为要复兴血缘关系的家很难了,复兴以道义结合的家可以做到。所以企业家,现在你看企业这么多,每一个企业不就像一个家一样吗?企业的老板就是家庭的家长,他对自己的员工就像对儿女一样。大家都遵守孝悌忠信的精神,遵守企业的规矩,这是礼。提倡五伦八德,在企业当中落实,这就能够把我们古老的家道精神恢复起来,然后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齐家。否则现在讲的修身齐家这个家,现在人没有这个真正的概念了,以为家就是三口之家,哪里晓得古代的家那就是一个小社会,几百人一个大家庭。你能够使这个大家庭和谐共处,那你当然有治国的能力了,你就有平天下的能力。从这里我们来落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恢复我们老祖宗的道统。

【评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注释出处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相关文章

送杨寘序

陋室铭

喻世明言·卷二十五

慕贤篇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上面是“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