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翻译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懂。孔子告诉我们,这个士人,我们现在话讲读书人,而且不是一般读书人,而是有志向做圣贤的读书人。既然说他有志于圣贤,就是有『志于道』,想这一生能成道,而又以恶衣恶食为耻,恶就是不好的,自己衣食生活受用方面还要诸多的讲究,诸多的挑剔,喜欢吃好的穿好的,吃不好穿不好就以之为耻。可见得这个人心仍在名利,还要名闻利养。这个「恶衣恶食」,这是利养不够好,他就心里不满意,那实在讲志向没有真正立起来,他的志向是假的,不是真的。因此『未足与议也』,不需要再跟他谈道了。要谈就跟真要有志于道的人谈,否则不必要。

这是孔子有很高的门坎,要想真心来求学的,你必须要把名闻利养彻底放下,孔子才跟你谈,否则你没有资格去跟孔子谈。不要说入道,连道的门都没去到。我们恩师也常常教导我们,学道之人必须要从内心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这个人才能到那个道的门口,还没进去。但是到了门口,再跨一步就进去了。再跨一步是怎么跨?放下。放下身见、放下边见、放下见取见、戒取见和邪见,就是放下知见的错误。身见是把身当作自己,对这个身不能舍弃,忘不了,还执着它,以为身是我,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把它放下。边见是什么?对立,因为有我就有人,人和我就对立了。见取见、戒取见是对因果的成见,看错了。邪见是其它一切的不正确的知见。统统放下了,你就入道。

真正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放下,再进门,进一步放下这种见惑,不难了。只要我们能够认真的学习经教,这个见惑是能放下的。这是孔子讲的,他可以跟你论道。论道就是给你讲经说法,让你把知见错误放下,回归到正知正见上,那你就入道了。所以圣贤的标准我们要了解,了解之后要真干。真放下,那必须要有坚定的志向。有坚定的志向,你心心念念在道上,你绝对不会被那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干扰,所以立志就非常可贵。

蕅益大师批注这句说到,「当与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参看,便见圣贤学脉。」《论语》第一篇,「学而篇」里面第十四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蕅益大师让我们跟这一章一起合着看,去参。食不求饱,居不求安,也就是说对衣食受用不在乎。不是说不要,是不在乎,有也可以,没有也无所谓。有好吃、好穿、好住,可以;穿的吃的住的都不好,也无所谓,这是无求。他所求的是什么?就求道,这个脚跟就立得稳了,他的心志就专一,他学道肯定能成就圣贤学脉。

圣贤要成就学问,都是先要把身外之物,对于名利温饱这些追求统统放下,真正荷担起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的家风。那你才能够来到圣贤人门口。孔子,你看,「饭疏食」,吃得是非常素淡的;喝的只有水,不喝茶,茶都没有;睡觉枕头都没有,枕在手臂上,「曲肱而枕之」,生活多简单。颜子,吃饭连碗都没有,拿一个竹篓,箪食;喝水拿个葫芦瓢,杯子都不用,瓢饮,居住在陋巷。你要看释迦牟尼佛,那更不得了,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居处都没有,在大树下睡一晚,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这顿饭还是靠乞讨讨来的,所有的财物就是三衣一钵。这都是圣人给我们做最好的示现,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让自己的心真正清净,安住于道上,那怎么会没有成就?

我们师父非常希望能够有发心弘法利生的人才出来,绍隆佛种、弘法利生,传承圣学的法脉。可是这个人难找,首先他得要放得下,他能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把名利真正看破放下。这身外之物首先要放下,然后把身心都得放下。身体是个工具,用它来求学,用它来弘法,而不能够执着它,要勇猛精进。心里任何的贪着、烦恼都得斩除,这个人是法器。然后一门深入,十年专修,决定成就。专修是学一部经,一门深入下去,不换题目,至少学十年,那就真正见得圣贤心法,开悟了。

我自己是很庆幸,虽然德行学问很浅,但是有这个殊胜的因缘,跟着师父学习,自己也非常希望能够成为符合师父要求的弟子。所以天天检点自己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还有执着没有?还在不在乎?观察自己起心动念,确确实实还有。天天反省,天天都惭愧。可是自己还是真有这样的一个志向,希望这生能成道。祈求三宝加持,能够帮助自己尽快的放下,严持戒律,能成为一个法器,能够为苦难众生做一个觉悟的增上缘。我自己内心也由衷希望,有仁人志士跟我们志同道合,一起来共学共修。大家都是志于道了,而绝不把衣食饱暖,绝不把自己享受、前程放在心上,能够安住于寂寞,能够坚持苦行的一起来,我们共同学习、共同弘扬,使到我们师父这个心愿能够落实。这些人我们知道都不是普通人,都是前生发过愿,今生再来,来救苦难众生。师父常讲,有个十个八个,能够天天为众生讲经说法,那将会对消灾免难起了很大的帮助。

【评析】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相关文章

彼虽幼 身已仕 有为者 亦若是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送陈七赴西军

京都元夕

伏腊

上面是“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