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解释翻译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樊迟是孔子的弟子,在这里问两个问题,一个是问智,一个是问仁。智仁勇是夫子所谓的三达德。樊迟在这里问了两个,这个「知」就是智慧。樊迟问智,我们来看夫子怎么回答,什么叫智?首先我们来看《雪公讲要》,他把这个背景先提了一下。《「刘氏正义》」,这是雪公引用清儒刘宝楠先生《论语正义》说到:「窃以夫子此文论仁知,皆居位临民之事。意樊迟时或出仕故也。」夫子在这里回答樊迟,主要是讲什么?「居位临民之事」。

夫子非常懂得教育,真是契理契机。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夫子的回答,一定是符合真理,同时也符合提问者本人的根机和他现前的境况,能够让他即刻可以用得上。如果大道理用不上,那就等于闲言语。刘宝楠先生从这一段夫子的回答去推断,夫子此文论仁论智,都讲到居位临民,是一个做官的人。居位是有官位,临民是如何对待民众,也就是做官的人该怎么样待人处事。所以刘宝楠推断,樊迟当时应该正在出仕,、正在做官。所以夫子的回答,对于仁和智,都是能够资助施政,对于做政治也有帮助。

我们来看,夫子先回答樊迟第一个问题,他问智。什么叫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个「远」念去声,当动词用。当然一般我们人都念「敬鬼神而远之」,这比较容易通我们日常理解。这个「务」,务民之义的务,当作事字讲。所以务民就是事民,这个事业的事,就是对待人,民就是人,如何对人。对人要有义,什么是义?在《礼记·礼运篇》里面讲的十义,所谓是「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所以务民之义,就是对人,我们在这里要修这个十义。那讲到对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不外乎是五伦,五种关系,所谓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五伦关系是天然的关系,不是后天人为创造出来的,所以这五伦也称为道,道就是自然的。

你看人一生下来,必定就会有这五种关系。能够随顺道就叫德,这十义就是德。也就是我们在这五种关系当中,我们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做父亲的,父得慈,;做儿女的,子孝,这就是我们的义务。如果父不慈、子不孝,那父子这一伦就不合道,就逆着道而行。逆道自然就会有祸殃,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这天是天道,自然之理。那么兄弟之间,「兄良弟悌」,就是兄友弟恭,兄长爱护弟弟,弟弟恭顺兄长。「夫义妇听」,是讲夫妇之间要有道义、恩义、情义,这叫讲义,听是温顺合作,夫妇之间才和谐。「长惠幼顺」,这是跟人,总有一个年龄和辈分的长幼之分。做长者的要施以幼者恩惠,就是爱他们,、关怀他们;幼者要敬顺长者。这里长幼包括年龄上有兄弟、有长辈和晚辈;或者是在身分上,、德望上,都有个高下,这要遵守长惠幼顺。君臣之间,君是领导,臣是被领导,君对臣以仁,臣事君以忠。这是人的义务,义是应该做的,不做就不应该,这十个是谓人之义。换句话说,这十条做不到,这个就不应该了,不应该,就不是人了,。那叫什么?虽然还有个人身,虽然穿的人的衣服,那已经成为了行尸走肉,衣冠禽兽,这就不是真人了。那他死了以后,必定是堕到恶道去了。所以伦理道德就是五伦十义,能够做到这个十义,这人就做好了。

底下讲「敬鬼神而远之」,这个远是疏远,对鬼神我们要敬他们,但是又要疏远他们。鬼神,狭义上来讲,鬼是我们祖宗的魂,像《孝经》里讲的「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我们到了祭祀的时候,鬼都来了。鬼是什么?祖先的魂魄,他们的灵会来享用我们的祭祀。所以孔子承认有鬼神,那证明孔子承认有三世,有轮回。我们的祖先死了以后,他们还会存在,他们的灵魂存在,我们才会祭祀他。神就不一定是自己的祖先了,泛指一切的神灵。所以夫子是承认有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真有鬼神。佛法里讲的六道轮回,鬼神道也是六道,而且鬼神道是比人道还要低等,他属于三恶道当中。

既然层次低,夫子就不主张我们亲近他。《论语》里面讲的,「无友不如己者」,就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也就是不向他们学,不要亲近他们。为什么?这样对自己进德修业没有好处,这是无友,不要跟他们交朋友。鬼神,既然他们的德行相对人来讲他比较低,智慧也比较低,我们远之是对的。跟他们疏远,保持距离,不要跟他们学。可是还是要敬重他们,对他们要礼敬。礼敬是无论什么样的生灵我们都要礼敬,礼敬上是没有差别的。佛法里面《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十大愿王」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诸佛不仅包括已成的佛,还包括未成的佛。未成的佛就是众生,一切众生我们都礼敬,如同敬佛一样。所以对他们,我们绝没有丝毫的怠慢,像祭祀是对他们礼敬。可是不跟他们学,这是远之的意思。

三代都敬鬼神,夏商周三个朝代。这个礼,由夏朝到周朝,就是夏商周经过这三代,在周朝,礼变得最为完备。所以周朝的礼里面,祭礼是非常重要和完备的礼,这是讲的敬鬼神。《雪公讲要》里面讲,「以礼敬而远之,是敬而不侮慢。」我们对一切众生都礼敬,礼敬上是平等。对人我们礼敬,对于动物也是要礼敬,对于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灵,我们统统礼敬,礼敬是性德。那礼敬当然首先要懂礼,按礼来敬他们,所以「周礼」不得不学。我们祭祀祖先的礼,确实应该恢复。

我在过去演讲的时候,那是早在二00六年,当胡主席刚刚提出「八荣八耻」,我就应山西大同邀请,在那边做了一个「八荣八耻学习报告」。我是把八荣八耻落实在孝道,从孝道入手,有孝心才能够真正落实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是现代八德,那孝是德之本。讲到孝,慎终追远很重要,这是孝的一个内容。所以我在当时提出,有个梦想,希望国家能够将祭祀的节日作为法定假日,全国放假,大家都能够回家祭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我们希望人民民风淳厚,和谐社会,那提倡祭祖这是一个好方法,就是培养孝心的,敦人伦,尽孝思。你想一想,遥远的祖先我们都不忘记,那眼前的父母我们怎么能够忘记?所以孝道要落实,祭祖是很好的方法。它不是迷信,确实培养我们的孝思,是孝道的教育。

结果提出来这个梦想,当然说者无心。后来没想到,这个讲演的片子,中央党校他们领导拿去听了,觉得很好,就放在了党校的内部电视台上播放。然后又特别让我,约我做了一套节目。因为那时候在现场讲的,可能录相效果不那么好,结果在他们的录像棚又录了一个讲演。这次讲得就更详细了,讲了五个小时,「八荣八耻学习报告」,挂在他们党校的网站上面,供全国各级党校参考。结果二00八年四月五号清明节,国家就宣布把清明节做为法定假日。这太好了!这是提倡祭祖。人都能够不忘祖先,确确实实这个人就厚道了,民风就淳朴了。

我们现在虽然说清明节已经做为法定假日了,大家都有祭祖的意识了,可是这个风气还不普遍,希望有识之士大力的提倡。这当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缺少一套完整的礼仪,所以大家祭祖该怎么祭,不晓得。到底用什么礼来祭?孔子当时提倡的是周礼,那我们能不能够恢复一下周礼?可以在礼的主要精神不变的情形下,我们进行一些枝末上的调整,适合现代人,由国家提倡这一套的祭礼,国家领导人带动,不忘祖先。

其实党和人民对于祭祖这桩事情都很重视。早在一九三七年,当日本军队侵略中国的时候,当时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就率领党中央领导们祭黄帝,祭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以此来激发全民族的团结。这种举动,确确实实对于团结民心,联合抗日起到很重要的意义。毛主席当时还特别写了一个「祭黄帝文」。那个文我还有,证明祭祖本身是党的优良传统,为什么不把它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决定对于和谐社会有深远的影响。所以礼敬鬼神,这个没有什么忌讳,这也是孝道的教育。但是我们远之就好了,不要去跟他们打交道,不要侮慢他们。现在我们不祭祀他们就是侮慢他们,所以既要敬他们,又要远之,就对了,这个就是智慧。

我们来看《雪公讲要》里面有一段说,「政治的要务,即以人伦十义化导民众,教民敬鬼神以报德,然而不必凡事皆求鬼神。」这个讲到政治,政治就是现在我们很现实的,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要务」,首要的任务是什么?就是以人伦十义来教化引导民众。这十义是刚才讲到的《礼记·礼运篇》里面的十义,就是教人民以伦理道德,这个要天天教。如果不用伦理道德来化导民众,那民众他就会随着社会的一些污染而变得狡诈、虚伪、不仁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媒体里面、网络上的这些内容不善,说老实话,善的力量现在有多少?能不能足以抵御不善的力量?这民众是可以教得好的,也可以教得坏的,恐怖主义者也是教出来的,看你用什么去教他。你不用好的东西教,那就等于无形中让他们受坏的教育。所以国家现在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这是好事。大力提倡人伦十义,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同时「教民敬鬼神」,敬祖宗以报德。祖宗对我们有恩德,没有祖宗哪里有我们?那我们如何报德?真正要复兴传统文化,现在讲的振兴中国精神,这是光耀祖宗门楣,这是报德。那真正是不仅是人受益,鬼神都高兴。对鬼神,我们不必凡事皆求鬼神,毕竟鬼神的智慧不如人,如果都问他们,那就会被他们误导。现在确实我们也听说,也亲眼看过,有这些附体的现象。鬼神附体,或者是所谓的驾乩扶鸾,这些事我们不提倡。为什么?这是求鬼、求神的事情。有事我们不要问鬼神,应该问什么?问圣贤。圣贤是怎么教导我们的,我们依据他们教导的原理原则去处事就对了,不要问鬼神。我记得《左传》里面有一句话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是讲得很清楚,怎么样兴国?我们看看民众需要什么,那就能兴国了。国以民为本,所以问民就对了。看看人民百姓有什么需要,如用什么来化导民众,问这个。圣贤是如何教我们,我们就怎么做,不要问神。问神、求鬼,求神、问卜,那些都有问题。

底下「如述而篇说」,「述而篇」是我们《论语》下面一篇,第七篇。「孔子疾病,子路请祷」,孔子有一次病了,子路请求要为孔子做祈祷。这个祈祷是对神来祈祷,希望鬼神保佑,让老师能够早点恢复健康。结果孔子说了,「孔子曰:丘之祷久矣。」丘是他自己的本身的名字,孔子说我早已经祈祷了很久了。夫子是怎么祈祷的?「不造恶事,所行皆善,无愧于天地神明,就是祷」,这是夫子的祈祷,他能够断恶修善,自然无愧于天地神明。像《孟子》里面讲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对于天、对于人都能够无愧,心地光明正大,这就是祈祷。为什么?善必有善报,你想得善报,修善就行了,何必要祈祷?

向神明去祈祷,如果不是修善,那神明也看不起你,他还会捉弄你,你虚伪。真正什么人得到天地神明的护佑?心地正直光明善良,这是天地神明之心,你跟他们同心同德,自然得到他们的护佑。所以圣人是与日月合其明,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祸福。这是什么?他的德行可以跟天地、日月、神明相匹配了,这就是道。,「如此,即是智能。」所以『樊迟问知』,什么是智?这就是智,对人我们要提倡修十义,提倡伦理道德,对鬼神敬而远之,这就是智。「故云,可谓知矣」,这是夫子回答樊迟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樊迟『问仁』,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这个「获」,《朱子集注》当得字讲,「获,谓得也。」西汉孔安国批注说,「先劳苦,而后得功」,这是先劳而后获的意思。那我们做事情,先付出劳苦,认认真真的,很负责任的去干,最后成功了,这就是先劳而后获,所谓一分辛勤就有一分收获。《皇疏》,这是南北朝皇侃注疏,引范宁(范宁是东晋时代的经学家),「范宁曰:艰难之事则为物先;获功之事,而处物后。」这是另外一种讲法,先难而后获是什么?对艰难的事情,很难搞定的,我们一马当先,我们在别人之先来做。这是什么?把重担挑在自己身上,绝不会偷懒,绝不会把责任推到别人那里,这叫责无旁贷。「获功之事,而处物后」,等事情做完了,成功了,大家论功行赏的时候,我们排在最后,让别人先。功推给人,责任自己承担,这是一种义。这种说法也很好。

我们再看雪公有一段话说,「此答樊迟问仁」,这是回答樊迟所提的问题,他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先为其难,而得功则在其后」,这是依孔安国注。什么是仁者?我们先挑起艰难的工作来做,得功就在其后,自然就会成功,到最后就会有效果。「世间好事难成,仁者办仁德之事,先忍耐其困难,一直做去,冲破种种难关,而后得其成果。此谓为难行而能行。」这是给我们解释,非常通俗易懂,什么叫先难后得。?仁者所做的事业叫仁德的事业,那在现在这个社会,你要推动仁德事业,不容易,所谓是好事多磨。你不做好事则已,一做好事,这些困难重重,磨难都来了,那你就得忍耐。

你譬如说推动传统文化,这个也会遭受不少的阻碍。那你得忍耐,不能退心,一直做下去。障碍再大,你都锲而不舍,冲破难关,最后能够得到成果。这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得到成果了,我们绝不居功,功劳在国家、在人民、在别人那里。自己说老实话,没什么成果,如果不是人家的帮助,一个人怎么能够完成一个事业?所以功推给人,绝不「伐善」。伐善就是自己夸功,说自己怎么好、怎么好,绝对不可以。你看我们昨天读《论语》读到「孟之反」,这是鲁国的大夫,他在带兵跟齐国作战的时候战败,鲁军撤退的时候他殿后,。那是勇敢的人殿后,最后国人都非常赞叹他,。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他说「非敢后也,马不进也」。不是我敢在后面殿后,是我的那个马带着我在后面而已。你看推功给人,实在推不给人了,就推给马了,绝不自伐其善。颜回你看,他就讲到「无伐善,无施劳」。伐善是自己夸自己,这是忌讳,圣贤没有说自己夸自己的,绝对是谦卑,有好事肯定是别人的功劳。

「礼记中庸篇说:『力行近乎仁』。」这是雪公一段小结。先难而后获,我们讲万事起头难,你一起头的时候,最难。但是难,难行能行,一直做下去,力行,这就近乎仁了,与仁就相近了。虽然未必能够圆满的达成仁的境界,但是也接近了。如是做一辈子,这就几乎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仁人。所以《论语》上讲,「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们行仁,推行仁德之事,担当起仁的这个事业,这是圣贤家业。那是很重的一个担子,但是虽然重,、虽然难做,做一辈子也绝无怨悔。无怨无悔的去做,死而后已,一直走到人生的尽头才停止,这就是真正「力行尽近乎仁」。这可以说得上是「故云:可谓仁矣」,这是夫子为我们讲的。

所以我们现在发愿,一生奉献给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上,现在是刚刚起步,有没有难度?当然是有难度,因为毕竟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人还不是占多数。现在有复兴的迹象,可是我们大家要继续努力去推动。那我自己的任务,每天讲课不断。我们不对外讲,在我们这个协会对着摄影机上网来讲,全世界的人,谁愿意听,都可以打开计算机听。不管有没有人听,我们每天都认真的备课。不能说今天没人听,我就不想讲,这就退心了,这就是畏难了。,要先难而后获。现在真正想学的人毕竟是少数,你就看我们这个协会的讲堂里面,空位子多过坐的人,这是证明了,这是全社会都是这样。我们对待这样的一个境况,不能够觉得这事情太难做了,做了还没人知道,没人认同,那你退心了,这就是畏难了,这就不是仁了。所以知难而进,力行不辍,这就是仁。这举出一个小例子。当然我们现在因为各方面都比较低调,也不出去抛头露面,这个自然外面嫉妒障碍就小。我们静静的守着我们的本分来做,做上三十年,、做上五十年,我想大家也应该认同,真正是死而后已。

好,我们来看蕅益大师批注当中说,这是对这一段话的批注,:「晓得民义,便晓得鬼神道理,。惟其晓得,所以能敬能远。非以不可知,而敬之远之也。」这是对樊迟问智,夫子回答,蕅益大师做了一个点睛。夫子讲,「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民之义,首先我们自己要晓得民义,民就是人,人之义,。什么是人义?「十者谓之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是民之义,我们要晓得。你能晓得人的义,就能晓得鬼神道理。因为理是通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仅是鬼神,十法界一切众生,这个道理都是相通,不会违背。所以你能守着人之义,就能得到鬼神的敬重,你这就是敬鬼神。所以「惟其晓得」,你能够晓得鬼神道理了,「所以能敬能远」,你能敬鬼神,你能远鬼神。一切都符合理了,既不侮慢鬼神,但是又不狎昵于鬼神,狎昵是过分亲近。「非以不可知,而敬之远之也」,所以鬼神的道理不是不可知,我们才敬而远之,不是这个意思。夫子说,正因为我们知晓鬼神道理,所以才能够敬而远之。

刚才我们提到的,鬼神的智能德行,平均来讲低于人类。我讲的这个人,是能够守人的十义的人,正常的人。如果没有十义,没有伦理道德这就不叫人了,那是真的鬼神不如,、禽兽不如。我讲的这个人是真正有人的资格的,守着十义的这种人,这种人他的德行、他的智慧高于鬼神。所以何必要跟他亲近?远之就好了。但是因为他懂得十义,他就懂得鬼神道理,他能够敬他们,而且以礼敬之。所以关键在于什么?我们要懂得十义。什么叫懂得?你真做到了叫懂得。你做不到,不懂,你还在胡涂,胡涂人才会做胡涂事。明白人怎么会做胡涂事?所以没做到十义,说明是胡涂人,说明不晓得,不晓得明义,。不晓得明义,也不晓得鬼神道理,这种人他就做不到敬鬼神而远之。或者是他会目无鬼神,侮慢鬼神,说鬼神是什么迷信,要打倒,。这是侮慢鬼神,、亵渎鬼神,这不敬,得罪鬼神。另外一种,他信有鬼神,但是狎昵鬼神,事事求神问占,去亲近鬼神,这也不对。这都不是夫子所说的「敬而远之」。为什么?因为不懂人之义造成的。

所以根本还在于我们要接受伦理道德教育,懂得人之义,自然通晓跟一切维次空间生命生灵的关系。圣贤之道,就是教我们怎么处理好这些关系。那关系有三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三种关系都处理好了,天下太平。这三种关系实际上理是相通的,这个理就叫伦理,伦是关系,关系里头的道理就叫伦理。这些都需要学习,所以儒家里面,不仅是讲人中的人伦,还教导我们人与大自然、人与天地鬼神如何相处。这里面,这一章《论语》就告诉我们如何去做。这圣贤之道不得不学,不学就不懂得处理关系。我们讲和谐社会,那三种关系都和谐了,才能叫和谐社会。有一个关系不和谐,这和谐社会不圆满。你譬如说我们只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不和谐,那就出现像现在的天灾人祸,地球被破坏,这是人与自然不和谐,。那还有人与鬼神也要和谐。这是教我们什么叫智。

底下蕅益大师又讲,「不能先难,便欲商及获与不获。知难非难,则请事斯语,欲罢不能。

所以「知难非难,则请事斯语,欲罢不能。」真正的仁者,见到仁德的事业,就一直做下去了,管它难与不难。只问该不该做,不问难与不难,心中根本没有一个难的念头。如果说这个事很难了,就自己打击自己了。我只问这是不是应该做,应该做就做,把难和不难都放下,这叫知难非难。所以像颜回「请事斯语」,《论语》「颜渊问仁」这一章,夫子告诉他,「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回听了之后,问夫子,我如何下手?「请问其目」。夫子告诉他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克己复礼,难不难?颜回没有关心这个问题,立刻就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我虽然不聪明,但是我一定按着您老人家的话来照做,依教奉行,不打折扣,这叫请事斯语。事就是落实,斯语就是夫子这段话。你看,颜回听懂了就照做,老实、听话、真干,六字原则,颜回做到了。所以颜回便成仁人,他是圣人。夫子这么多弟子里面,只赞叹颜回好学,其它人还够不上格。因为他能做到「请事斯语」,他不问难与不难,他只是该做的就做,不打折扣的做,叫「不违如愚」。不违背夫子的意思,就不打折扣,百分之百落实。如愚就是有点像一个愚人,别人看像愚人,好像什么问题都没有,傻傻的,夫子教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真智慧,、真是仁人。

「欲罢不能」也是指颜回,这也在《论语》当中「子罕第九」篇。颜回他自己「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是颜渊颜回赞叹夫子,仰之弥高,钻钻之弥坚。说夫子的道学愈看愈高,就像登山一样,登了一个山头,望下,山外还有山,愈仰视,山愈高,这是形容夫子的道学。钻钻之弥坚,就是深不可测,愈往下钻钻愈艰深。讲到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颜回入这个境界了,天下无不是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他无时无刻不在道中,没有离开道。这是讲瞻之,往前看,这在前,;忽焉,往后看这就叫在后,前后左右无不是道。

又讲夫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教我文,让我广博、博学,教我守礼,、简约。你看,颜回「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很简约,用这个简约的礼来约束自己,就是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入道了。入道了之后,日新又新,天天在道上增长。学问不断提升,、德行不断提升,、智慧不断提升,欲罢不能,这就是他真正老实真干得到的结果。所以他还问什么难不难?一味做下去了,一直到见性而后已。见性是真正成圣人,回归本性本善。所以「岂获与不获,可动其心」,你看就颜回他内心里还计较什么有没有成果,获与不获,有没有收获,而动其心。他知道这做下去一定有收获,根本不计较收获,只是在耕耘,心不动摇,这是仁者,这值得我们学习。

江谦先生对于蕅益大师有个补注。江谦也是一位很难得的大学者,民国时代的人,也是通儒、通道、通佛。他说:「世俗混称佛菩萨为鬼神,此大误也。」在这里江谦跟我们做了一个澄清,很多人有误会,这里做了一个澄清。佛菩萨不是鬼神,很多人以为佛菩萨跟鬼神是同等的,这是大错误。「佛菩萨是出世大圣」,佛菩萨是人做的。谁能作佛菩萨?谁觉悟了,就是佛菩萨。这是人,不是鬼神,是人去作佛菩萨的。我们讲,佛是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的人,如果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了,你就是佛了。你真正做到《大学》里讲的「明明德」。你的明德就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智慧圆满现前,大明其明德,那你就是佛了,没有丝毫的障碍,你是已经完全究竟圆满的恢复本性。没有圆满的叫菩萨,菩萨还在修德,在修的果位上,还没有真正圆满。叫出世大圣,出是出世间,人只要放下执着,就出世。出是讲他的心境,不是说这个人的身体「哗」就出了地球了,不是这个意思。出是他的心境没有执着,不染着于世间五欲六尘,这叫出世。身还在世间,但是心已出世,是讲这个。佛菩萨早就已经放下执着,不仅放下执着,分别都放下了。菩萨还有妄想,佛已经没有妄想,所以他们都是出世间的大圣人,这个我们要搞清楚。所以学佛不是迷信,、不是宗教,佛法是教育,是佛菩萨教导我们如何来把我们的心境提升,去成就大圣。

「鬼神是生死凡夫」,鬼神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还在世间,还有生死轮回,他是凡夫。所以不一样,「相距天渊」,天渊之别。「然皆是过去六亲,未来诸佛,故当敬」,鬼神也是我们的六亲眷属、我们的祖先,或者是我们过去生中六亲眷属,那我们也要敬他们,不能够侮慢他们。而且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他们将来也能成佛。为什么?因为他本有佛性,所以我们应该敬他们,所以敬鬼神是基于这个原理。敬鬼神如同敬自己父母,、敬诸佛,因为他们确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

「修福而瞋恚堕神趣」,这告诉我们鬼神道的业因。神是因为过去修福修善,但是有瞋恚。譬如说我要修善,我一定要超过别人,有这个好胜争强的心。看见别人修善,自己心里就放不下,就嫉妒,要赛过他,如果赛不过他,心里就生怨恨,这是瞋恚。他修的福,将来有福,但是他瞋恚心重,这种人堕神道。我们讲阿修罗,这就是神趣。阿修罗他福很大,但是德不足,所以他在享福的时候会造业。他要跟天比高下,但是他的福不够天那么大,天人的福大,所以他总是败下阵来,最后福享尽了,就堕到地狱去了。这就是佛法里教我们,神这是不究竟。其实六道众生,天有神,鬼里头也有神,人道里面也有神,畜生道里也有神。畜生道的神像龙王,像百兽之王,这都是畜生道的神,都是因为修福,但是有瞋恚。「悭贪而不施堕鬼趣」,鬼道因为悭贪,就是吝啬,舍不得,不肯布施,这就会到鬼趣了。「故当怜悯而远之也」,我们怜悯他,但是不要跟他学,不要跟他学就是远之。

「仁者须发大心,遍十方,尽未来,度脱众生,而后成佛。故曰:先其难而后其获。」这个解得完全用佛法的高度解释,所以儒释道这三家是相融通的。仁者是什么?真正仁慈的人,慈悲心重,佛法称为菩萨。菩萨须发大心,能发大心就是菩萨。什么叫大心?广大无边之心,菩萨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尽法界虚空界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我都要度他们,这叫大心。没有自己,只想到帮助一切众生,而且众生的范围是无量,遍十方,尽未来。空间上十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八方,加上、下,这十方,也就是整个宇宙。尽未来,这是讲时间上无量的未来、无尽的未来,度脱众生,使他们成佛而后已。众生不尽,我不成正觉,发这个大愿,这个事业确实是最难。众生何日度尽?想不到,那不是我们能想象出来的,时间太久远了,。但是虽然久远,我发的这个真心一定要度尽。

「故曰:先其难而后其获」,这个先难而后获可以说是最究竟。你说还有什么事业比这个度尽一切众生成佛事业最难?而菩萨发心不计较什么时候成就,尽无尽的未来,从事这个度众生的事业。所以学了佛之后心量就更广大,对于夫子这里讲的「仁者先难而后获」,那才有最深刻的体会。所以佛法哪里是宗教?很多时候,我们讲传统文化还避讳佛法,你看看,蕅益大师、江谦先生、李炳南老先生,他们完全是融通。清朝不少的大儒说过,说「吾学佛然后知儒」,我学了佛了才真正知儒了,没学佛,对儒的理解不够深刻。,这诚然。!

【评析】

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注释出处

知:音zhì,同“智”。

务:从事、致力于。

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相关文章

送杨寘序

陋室铭

喻世明言·卷二十五

慕贤篇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上面是“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