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翻译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雪公讲要》里面引《论语集解》,何晏注的,何晏是三国时代的儒者。他讲,「美舜禹也。言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巍巍,高大之称。」这是何晏的批注。巍巍,这是指高大。什么高大?道德和他们的事业都很高大。何晏讲这是「美舜禹也」,美是赞美,赞美舜和禹两位天子。舜是得位于尧,尧把天子之位禅让给舜,舜又禅让给禹,尧舜禹三位都是圣君。这句是讲,舜和禹他们受禅让而有天下,但是这天下不是自己求而得之,「言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这两位天子都不是自己想要得天下,而是人家让给他,让他来做王的。『而不与焉』,不是自己求的。那他何以有天下?正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崇高,才华能力很强,这个德行感召的,所以孔子极其赞叹。这个「不与」,根据何晏批注是他不求的意思,就是不与求,这是一种说法。
另外《朱子集注》当中讲,「不与,犹言不相关」,不与,就是不相关的意思。所以这章《论语》是讲「言其不以位为乐也」,舜、禹有了天下,做了王,可是他心中并没有以这种王位为乐,王位他觉得不相关,为什么?他称王、做天子不是享受的,而是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来为百姓效劳的,真正是为天下人民服务的。有王位、没王位都要服务,所以王位不相干,他并不以王位为乐。可见得舜、禹二人真正是圣人,毫无私心,毫不贪图个人享乐,也不会执著名位。他禅让,不执著名位,这是讲到他们真正入了圣人的境界。在《金刚经》里面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皆离,这才叫做圣人,他们真正做到。你看,有王位,他不觉得自己是大家的王,不相干,自己也不求,无我相。也没有什么?这天下是我的天下,你们这些百姓是我的子民,没有这样的想法。无人相、无众生相,离四相了,这就是圣人。所以孔子用『巍巍乎』赞叹他们,这是德行之高大,一代圣王。
蕅益大师解释说,「无天下者,亦非巍巍,巢许是也。有天下者,亦非巍巍,寻常贤君是也。有天下而不与,方为不可思议」。蕅益大师分析得好,说无天下的,他没有做天子,这种德行再高也称不上巍巍,巍巍是极其高大。巢许是上古时代两位隐士,他们俩不要王位,他们躲入山林,所以巢许后来都做为隐士的别号。杜甫有首诗,叫「巢许山林志」,有这么一句诗文,就是讲他隐居山林。这种隐士没有能够帮助天下,他只能是自己成就去了。那么这个德行,他自己很高、很清高,可是他没有办法普利天下众生,所以不能称为巍巍,比舜、禹两位圣王差一等。有天下的,这是讲后来的君主,他们做了帝王,也不能称为巍巍,充其量是寻常贤君。即使是再贤明的君主,只能称贤君,德行不能称为巍巍,为什么?因为他是有求而来的,王位不是别人禅让给他的。禹以后这王位就不是禅让了,禹他的儿子启把王位夺来。传说禹是想把王位禅让给另外一个人,但是启,就是他的儿子夺过来了。结果自从他以后,这王位就变成世袭制,父传子,就不是禅让。禅让是什么?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看见你真正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让你来做王,你来统治天下,你来治理百姓,这个是禅让。但是自从禹以后就没有了,启开始了夏朝,所以都不能称为巍巍。
「有天下而不与,方为不可思议」,这个不与,用何晏的批注和朱子的批注,两个批注都能说得很好,两者可以并存。「不与」,何晏解释是自己不求;朱子解释跟自己不相关,也就是他心上没有,完全不会求取天下。所以有天下他是自然而然的,完全是他巍巍之德而感召,这是真正不可思议,他是随顺自然的。那是什么?众生有福,他们这些众生感召到圣王的出现,众生有感,圣人有应,这个感应不可思议。这不可思议,不是说好像我们没办法思议,不是。这个不可思议,它深层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不可思也不可议,感应之理不能够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感应就被扭曲了。所以我们要想跟圣人有感应,怎么做?不可思、不可议,你就有感应。内心要放空、要清净,到一念不生的地步,自然跟圣贤感通,舜和禹两位圣王也是如此。他们是不起心、不动念,与天地感通,跟众生感通。像《易经》里面讲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他怎么能合?跟天地鬼神怎么能合?自己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合,这就是感应之理。
【评析】
这里孔子所讲的话,应该有所指。当时社会混乱,政局动荡,弑君、纂位者屡见不鲜。孔子赞颂传说时代的“舜、禹”,表明对古时禅让制的认同,他借称颂舜禹,抨击现实中的这些问题。
注释出处
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
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
与:参与、相关的意思。
相关文章
上面是“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