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解释翻译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这里孔子给我们说了修学的境界,说得很明显,第一个是学,『可与共学』;但是『未可与适道』,第二个道;第三『可与适道,未可与立』,这个立;最后第四个是最高的了,『可与立,未可与权』。所以学、道、立、权四个境界,层次分明。
首先讲这个学,我们修道首先得学,听讲,读圣贤书,求学问。求学问、听讲,这是第一步。这第一步的人很多,现在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愈来愈普及,学习经典的、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的很多,即使跟着我们恩师学习的人,那也很多很多,无以数计的,听网络的、听光盘的,很多很多,这是属于大家共学。现在因为科技的发达,用远程教学、用媒体,共学并不是难事。过去,共学都是有一定条件。你像你跟孔子学习,孔子弟子三千人,这是一个非常大规模的私塾学校,就跟一个老师学。当时只能是口授,一没有教科书,教科书也很简单,有是有点,《诗经》、《尚书》那种,但很少,天天只是听听孔子讲。而且三千人,孔子我们不知道他的声音有多宏亮,不用麦克风,能不能够让三千人都听得很清楚。过去释迦牟尼佛可以,这经上记载的,他在,譬如说耆阇崛山中,他讲经有两万人听,《无量寿经》两万人,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佛有神通力,比我们现在麦克风还强,他不用很大声喊,还是很柔和的声音讲出来,你听起来就好像他在你耳边跟你讲一样,每个人都是这样,很清楚,这是殊胜的能力。但是孔子有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没有看到有记载,但是他也很可观,三千人,弟子三千,所以也是不小的一个数字。但是比起现在来讲,现代人更有福报,你看现在听我们恩师讲经的人,那肯定不止两万人,也不止二十万,也不止二百万,也甚至不止两千万,这没有统计过,但是数目字一定是很可观的。有非正式统计,说是听众过亿,为什么?听光盘、听网络,所以共学的人很多。
这是第一个层次。当中这些人里面,有的学得比较好,他能够入到第二个层次,入道。「适道」就是修道,适就是往,往着道上修。求学的人多,修道的人相对就少了,这就是要真干的人。真干的人毕竟只是一个百分比,这是讲的修道。修道的人多,「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就是未必能够立道,这个立就是学成功了。你看孔老夫子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到了三十岁他就学成功了。这个成功是什么?至少他的境界,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动摇,顺境、逆境都始终保持着修道那种志向。佛门里面讲,「八风吹不动」,顺境他不会起贪爱心,逆境他不会起瞋恚心。就像一棵大树他立起来了,可以经受风雨的吹打、考验,境界风吹他不动摇,这是他立了。在佛法修学上面,真正讲立,那是证得阿罗汉果了,他出了三界,不是凡夫了。在圆教里面讲,七信位菩萨,这个人才叫立。
下面说,「可与立,未可与权」,纵然是立了,学道学成功了,但是他没有到登峰造极,没有到达圆满,他不能够行权。行权就是什么?随机变化,灵活应用。像孔老夫子三十岁就立了,到了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这个时候他就真正行权,那是到了圆满,他有权巧方便的智慧,这属于权智。在佛法修行里面讲的智慧,一个是实智,一个是权智。实智是什么?你得到空性的智慧,你知道万法皆空,你在一切境界里面不动心,你不会再生死轮转了,你出三界了,这是实智。权智那可是大菩萨、法身大士的智慧,与一切众生同事、和光同尘而不受染污,而能方便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修行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怎么样一层层提升?这个要诀就是我们恩师在讲席当中常提到的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你看破一分,你就能放下一分。修行的层次,这四个层次来讲是大分,小的,再细分,那是很多的,无量无边。像《华严经》里面分五十二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信有十个位,住有十个位,行有十个位,回向十个位,地有十个位,上面还有等觉、妙觉,五十二位。再细分,那是无量无边。在这些境界当中不断的提升,那个要门就在于看破、放下。你譬如说,你看破,知道什么?一切法皆空,你就能放下执着。那你要真知道,不能够听,听明白了,那个未必知道。因为什么?你没放下,没放下说明你还没有真知道,你没有真看破。所以你真正放下了,说明你真看破了。放下了执着,你就证得阿罗汉果,你就立了;再放下分别,那你就证得菩萨果位了;放下妄想,这起心动念都没有了,你就证得佛果位。所以,都是看你放下多少而已。
那对我们凡夫而言,首先要怎么放?先从身外物放起,对于身外的名利、五欲要放下。放下了之后,你才可以入门,没放下,门都没入。我们恩师讲,你要放下十六个字,你就到大门口了,哪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你放下十六个字,到大门口,还不能算入门。再入门,你得放下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这个见烦恼,证须陀洹果,小乘初果,圆教初信位菩萨,这就入门了,开始读小学一年级,然后二年级、三年级往上读,五十二个年级,圆满毕业。就像上楼梯似的,你得放下底下一层,你才能走上第二层,你第一层不肯放下,你肯定上不了第二层。
蕅益大师批注当中说,「连说三个未可,正要他勉到可处」。所以夫子这里他讲这个话,不是反面的,打击我们积极性的,说你这个人可以跟你共学而已,不能跟你一起修道的;可以跟你修道,也不可能跟你一起立;可以跟你立,不可以一起跟你行权,这都好像反面上讲。实际上孔老夫子讲的这个话,他真正的含义是勉励你,这是激将法,激你上路。首先让你来共学,我们一起共学、一起学习,好比说学习《论语》,《论语》学什么?学孔子。你既然学《论语》,就得学做孔子,不是说听听这《论语》,了解点常识,还能够背上几句,跟人家显示显示,错了。要学就学做他老人家,做现代的孔子,他给我们做个好榜样。那我们现在先在文字上学,这叫共学,你听讲,我们一起讨论,这都是共学。
但能不能适道?那要看我们能不能真正断自己的毛病习气。《论语》里面讲到很多的德行,像刚才讲到的智仁勇三达德,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是不是真干,那要看你是不是能放下自己的那些毛病习气?共学,帮助我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毛病习气,知道我们跟圣人的差距在哪里,然后适道,就是你得修,知道哪个是毛病,把它改过来,这叫修行。不断的改、不断的改,天天改过自新,天天在进步,最后有一天你就学成功了,你就是立了。至少我们要做到孔老夫子三十岁那个境界,立定圣贤志向,任何的境界考验都不动摇、不退心,这才叫做立。这是最起码的立,那是你一定得放下十六个字,才能够办得到。那自己放下了,不断的再提升,慈悲心愈来愈增长,度众生的方便、智慧也随之增长,你就能行权了。立是得到根本智,权是方便,后得智。权实二智都圆满了,你就毕业了,你就真正到无学的地位,这个无学是大乘无学。
注释出处
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立:坚持道而不变。
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相关文章
上面是“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