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解释翻译

国君孔子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这一章是『君召使摈』,就是鲁国的君主,孔子是鲁国人,国君召使他担任摈职。这个「摈」是专门接待外国国宾的,是个礼仪官,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外交官。因为孔子非常懂得礼仪,所以鲁君让他出来接待外国的贵客。孔子奉诏的时候,接受国君任务,这个时候,『色、勃如也』,色是脸色,脸色勃然变得非常肃敬,接受领导的工作非常严肃认真,非常恭敬谨慎,不敢有丝毫怠慢,不敢马虎,这是「勃如也」它的意思。『足、躩如也』,足是脚步,躩是快速,快速的走。像《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领导呼,也要应勿缓,现在领导派工作了,立刻急忙走上前来,不敢有丝毫怠慢。你看这个威仪,真正是把《弟子规》表演得淋漓尽致。

后面讲到孔子接受了使命,就开始去接待外国的宾客。外国国君来了,来访,怎么样接待?这底下就告诉我们。两君相见的礼仪是这样的,宾主两方都有陪同的人员,宾主都是国君,都有大臣陪伴,大臣叫「副」,副使,副手那个副。宾客那一方这个副使叫「介」,介绍的介。主方,主人这边的副使叫做「摈」,各分为三等。摈的三等叫做上摈、承摈、末摈,就是上、中、下。介的三等叫上介、承介、末介,这是属于宾那一方的来访人,那国君带来的。

在主人欢迎宾客的时候,主国的国君在大门之外等候,他就站在东边,面向南方。陪同国君这三个副使,上摈、承摈、末摈,就依次向南排列下去,他们这样从北向南排列,面向西方,就面对着这边。宾国的君主他们来跟主国的君主相见,在大门前九十步下车,下车之后,宾国的君主是站在西边,面向北方,就跟主国的君主面对面,然后同来的副使上介、承介、末介,就从宾国的君主面前依次向北排列,这样排过来。我们主国就向南排列,所以两国国君面对面,两边的副使也是面对面,这是按照《周礼》。排列完成之后,主君先传话,请问宾国国君的来意,这个话叫「求辞」,也叫「传辞」,国君的话由自己的三个副使上摈、承摈、末摈一个传一个,然后由末摈去传给宾国的末介,末介传给承介、承介传给上介,上介再传给宾国的君主,一个传一个这么传过去。等这个传辞传完了,主国的君主就开始迎接宾国的君主,这么一个礼节。

在传辞的时候,孔子是负责做副使,这里没有说他是做上摈,还是承摈,还是末摈,做哪一级别的,但是这个工作都是差不多。你看他是这里讲『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这个揖,就是孔子接受传辞的时候,他从上面一位那里接过传辞,然后转身向右传给下面一个副使。传辞的时候,他就要向右边的人拱手作礼,这是揖,揖所与立,所与立就是站在他右边的那个人,他是接受和传下去两边都得作揖。接受的时候先要拱手作礼,从这里接受了,然后传到下面一个,也得拱手作礼,所以叫左右手。先向右,再向左,拱手的时候,襜如也,就是「衣前后,襜如也」,这个衣前后是什么?就表示他拱手的样子,叫前俯后仰,一鞠躬,所以那个衣服也就随着前后有拉动起来。襜如也,是形容那个衣服飘动但是不乱的样子,很有威仪。

下面又讲到『趋进,翼如也』,我们可以在脑海里面想象一下,当时两君见面的那个盛况,孔子在当中做这样的一个摈官。在传辞的时候,或者是其它的时候,都会有可能趋进的时候,趋就是快步向前。像《弟子规》上讲的,「进必趋,退必迟」,走上前的时候快步走,这个趋就是快步走。走上前,但是这里讲「翼如也」,虽然是走得很快,但是身体保持着端直恭敬,不是摇摆,他非常的正,这是讲翼如也。这个翼,也可以当作敬字讲,就是很恭敬的样子。

下面,『宾退,必复命,曰』,到迎宾仪式完成了,送客了,送客之后,这是宾退了,当宾客已经走很远了,就不再回顾、不再回头了,必复命曰,这是礼成了,于是孔子必定是回到自己的君主那里,复就是回到君主那里复命,向君主回报,说『宾不顾矣』,说宾客已经走了。你看这不就都是《弟子规》上面告诉我们的,「出必告,反必面」,就是这个意思,这都是《周礼》。对父母如此,对君主也是如此,对领导都要这样,每做完一件事,不论大小,必复命曰,这个事已办完了,请您放心。

注释出处

摈:音bìn,动词,负责招待国君的官员。

色勃如也:脸色立即庄重起来。

足躩:躩,音jué,脚步快的样子。

襜:音chān,整齐之貌。

翼如也:如鸟儿展翅一样。

相关文章

送杨寘序

陋室铭

喻世明言·卷二十五

慕贤篇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上面是“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