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先进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解释翻译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论语》都是用当时的文字来写的,虽然当时用的这些文字都是最浅显的语言,但是毕竟是二千五百年了,很多这些字句,如果不解释,就真的闹不清楚是什么意思。譬如说这个「先进」、「后进」,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看《朱子集注》里面的解释,朱子朱熹是南宋时代的人,他训诂方面功夫也下得很深,他讲到,「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这就说得很清楚了。「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贤士大夫也」。这个野人,就是指山野之人,乡下人,这些人很朴实,虽然经济、文化并不算是发达的地区,可是他们的禀性都是很好、很厚道。君子,这是指贤士大夫,这是在朝廷当中做官的,是真正有文化的这些人。朱子引程子的话说,程子是程颐,这是朱子的私淑老师,北宋年间人,程朱他们是理学的代表。

「程子曰:先进于礼乐,文质得宜,今反谓之质朴,而以为野人」。这个今,是孔子当时说话的时代,当时是这样认为的。『先进于礼乐』,就是前辈他们也习礼乐,前辈的礼乐都非常的朴实,但是也有文采,文质得宜,文是文采,质是内涵、内在的。孔子曾经讲过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如果这种艺术非常的朴实,但是文采不足,那么我们感受起来,觉得它有点土气,野就是土气。如果是文胜质,文采很多,譬如说一篇文章写得很绚丽,但是它里头的内涵并不是很朴实,这就是变成史了,史就是历史的史。史是什么意思?当时认为很多史官都善于文字,文字写得非常华美,但是并不是记录的事实,这是文胜质。所以夫子讲,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既有表面的文采,更要有实质的内涵。先辈的礼乐,是文质得宜,就是文和质刚好,不多不少,真正是文质彬彬。

但是愈到后来,人们愈追求于文采、追求于华美,表面上的这些表现形式,所以文胜质。看过去先辈的那些礼乐,反谓之质朴了,看到以前那些礼乐,怎么反而有点土气了,有点过时了,而以为野人,把过去的礼乐,称为是山野之民的礼乐了。「后进之于礼乐」,后辈,这是愈到周朝末年,他们对于礼乐,愈讲究文采,「文过其质,今反谓之彬彬」,以为君子。夫子讲文质彬彬,但是那个标准,愈到后来,愈倾向于文多而质少,所以反而认为过去那种朴实的礼乐,是山野之人的礼乐,现在的才是君子的礼乐。

「盖周末文胜,故时人之言如此,不自知其过于文也」。所以这变成什么?整个社会舆论导向,都导向于追求文采、追求华美,这是周末,周朝的末年,春秋时代文胜,表面上都很华美,形成了一种风气,时尚了。「时人之言如此」,就是当时的人都是这样,都如此的说,所以这个反而正常的,也都变得不正常。所以这些人也就「不自知其过于文也」,过于文是一种过失,华美过度而实质少,真正朴实的内涵少。像礼乐都是如此,行礼,表面上礼节都不缺,特别是士大夫,那都是非常讲究这些礼节,但是内心的敬意已经很少了,都是个形式,反而就变得虚伪。音乐也是追求那种绚丽,让人的心愈来愈浮躁,不能够沉稳下来,所以礼乐都出现这种问题了。乐,也泛指所有的艺术。古人所说的话,我们一定要拿到现前我们的生活,要反求于自己,回想一下自己学了传统文化,学了《弟子规》,学了些礼,到底自己有没有文过于质?譬如说,见人都能够九十度鞠躬,可是对人的诚敬之心是比以前多了,还是比以前少了?质是自己的内心,这个我们自己反省。

孔子这里讲,『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辈的人讲究纯朴、讲究质地,所以孔子宁愿选择前辈的朴实无华的礼乐。像我们对人的礼节,礼节虽然稍微简约一些,但是诚敬心十足。那孔子宁愿取这种人,而不取那种礼节好像都非常到位,但是心中没有诚敬,纯粹是做表面功夫。自古以来,儒家都注重礼乐,我们国家称为是「礼乐之邦」,礼的本质就是恭敬,乐的本质是和谐、和平。礼和乐都是以仁为本的,仁爱的仁。孔子当年,礼乐也就慢慢跟根本相脱离了,注重的是表面、文饰,看起来是君子,但是孔子这里讲,讲究实用,那孔子宁愿用接近于古风的先进、先辈,这不失根本,真正使社会风俗淳厚。

《雪公讲要》里面,这是李炳南老先生的《论语讲要》,他有一个学习心得,这是在先儒的批注基础上发挥他自己的心得,讲得很好。他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就是它这个先和后,他是用次序来讲,他不讲前后辈。先进是什么?先学习礼乐,后进入仕途这种人。那么,这种人一般是在野之人,他们来自于民间,所以他们学习礼乐,都是自己注重学习修养,培养自己的德行为主。当他们被发掘出来,举荐给国家,他们就凭借自己的德行、才智而为国家服务,这是出仕了,这种人称为野人。『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这个「后进」是指他已经继承了官位,因为古代士大夫多半是世袭,周朝的时候都是世袭,他已经有了这些富贵,然后他才学习礼乐,这就叫「后进于礼乐」,这种人是世袭的贵族子弟。李炳南老先生说,君子本义就是指这种人,君之子,所以他们已经有了世袭的地位,凭借自己家族的势力进入仕途,学习礼乐就多半是为了文饰自己。这种人孔子不取法,所以说,「如用之」,我从先进,如果要选拔人才的话、要用人才的话,那我会用哪些人?我会用那些先学习礼乐、后进入仕途的野人,是这个意思,我从那里面寻找,这里头才有真正人才。这种说法也很好,就选拔人才来讲,所谓不拘一格。

底下我们看蕅益大师批注,「先进的确有野人气象,后进的确是君子气象,但君子的确不如野人,故评论须如此,用之须如彼」。蕅益大师这里讲的先进与后进,没有特别定义,可以用朱子的解释,说是前辈和后辈;当然,用李炳南老先生的先学习礼乐的和后学习礼乐的,这也说得通。我们用朱子的讲法,这前辈人有野人气象,这种气象是什么?他很质朴,他不会拐弯抹角,非常直率、率真,说话、言行率性而为,他是自然性情流露。后进的,就的确是君子气象,后辈人有那种所谓君子气象,为什么?他会有文饰,他不会任性而为,而确实加以诸多的修饰。从这个角度来讲,君子的确不如野人了,为什么?这山野之人他率性,他更容易回归到本性上来,换句话说,他们污染少,他没有那么多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学传统文化,有时候也遇到一类所谓野人气象的人,这是什么?很朴实,他可能没什么文化,但是心地很淳厚、很正直、很真诚。你说他这些礼节,可是他并不是很懂,但是他对人真正是十足的敬意,这种人往往在学习传统文化上进步快,因为他更符合本性,所以夫子反而取法这种人。

「评论须如此」,如此就是用君子,讲的要评论,譬如说评论人、评论事,需要文采的,那就要像君子那种有文采的人。「用之须如彼」,这里讲的用,就是自己的心行应该取法哪种人?李炳南老先生说,你选拔人才,譬如说选拔一个人做事业,首先要看中他的德行,这个人愈朴实的愈好,愈听话的愈好。当然,这两种人也都需要,君子和野人各有各的用处。夫子当然首先强调的是内在的德行,可是光有德行还不够,还是需要学文,学文能够更有助于我们提升我们的德行,那真正做到文质彬彬,这是真正的君子。

江谦先生有一段补注,这是专门学习蕅益大师批注,他有一个发挥,他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乐与其荡也、激也,宁和而平」。「礼与其奢也,宁俭」,是孔子的话,这是讲究礼应该注重实质。如果与其用很奢华的礼节,不如用简朴的、简单而隆重的礼,能够表达出我们的敬意,这就很好了,不要过分的虚华。「乐与其荡也、激也」,音乐与其是要非常激荡的、鼓动人心的,让人整个情绪调动起来的那种音乐,不如和而平的音乐。和是很和谐的,平是非常的平稳,让人心浮躁之气消除掉,整个能够宁静下来,这种乐是更好的音乐。为什么?音乐是调心的,调心关键是在于让它能够宁静下来、安定下来,由此而能够生智慧。

「礼乐唯心所生,亦即正心之具也」。《华严经》上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一切法当然包括礼乐,这个礼和乐当然是唯心所生的,什么心就会有什么样的礼乐。你譬如说,我们对人有十足的诚敬心,那你的礼节也就做到了十足。我们的心如果是非常的宁静、非常的安定,自然我们所创作出来的音乐也就非常的详和,这是所谓的雅乐。所以,礼和乐也可以用来修我们的心,是正心的工具。所以夫子非常注重礼乐,讲究以礼治身,以乐调心。正心和修身,这是儒家讲究的重点。

底下又说,「心正而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矣」,所以心是根本。心正了,我们的身也就修好了;身修好了,一家也就能够带好,所谓齐家;一家好了,也能带动一国,国也就治了,治就是和谐,现在讲的和谐社会;天下平,就是和谐世界。所以,和谐世界要从心开始,从谁的心?从我的心,从我正心开始,心是根本。我在前些时候讲了一个专题,叫做「振兴中国精神」,六个小时的讲演,用古圣先贤的教诲里面所总结出来的十条纲目,做为我们的提纲。这十条纲目头两个,就是一体、二相。一体,是讲究整个宇宙,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密不可分。你和我是一体,人跟大自然是一体,地球跟整个宇宙太空都是一体,所以我跟一切宇宙众生完全是一不是二,这是传统文化里面讲到的核心。

由这个一体而产生了二相,二相是什么?一个是本,一个是末,本末。《大学》里面讲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就是一切宇宙万物,任何的事物都有个本末。本是什么?本是自己,自己身和心是本。末就是身心以外的一切事物,宇宙万事万物都是末。所以《大学》里面讲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谁,希望能够和谐世界,都得要自己修身,自己修身了,你就能齐家,就能治国平天下。家、国、天下,都属于枝末,就像一棵树,根本稳固了,枝末必定繁荣。所以要抓住根本,根本是心、是身。佛法里面讲的身心是正报,身心以外一切境界是叫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所以正报是根本。礼乐就是修我们的身心,所以礼乐要重实质。

现在江谦先生底下话又说,「今礼俭乐和,无如佛制」。礼的实质是诚敬,所以与其奢也,宁俭,宁愿俭朴、质朴一点,把诚敬能够表达出来。太繁琐的礼,有时候人就会被那个形式上的礼仪、仪轨所搞到晕头转向,容易把实质内容给忘掉了。乐,音乐讲究和谐、和平。「礼俭乐和,无如佛制」,这佛家里面有礼有乐,跟儒家没有两样,可见得一切圣贤教育都注重礼乐。你看其它的宗教也是,基督教也讲究礼乐,他们的礼就是祈祷,就有很多礼仪;乐,乐有圣诗。佛家也是如此,所谓的礼就是律仪,戒律和威仪。佛家要求我们每一个学佛弟子,必须遵守五戒十善。这个很简约,并不复杂,凡是佛教徒有学习过的,对于五戒十善都很熟悉。

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或者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是五戒。十善基本就是五戒的阐发,身不造杀、盗、邪淫,口不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不造贪、瞋、痴。你看,五戒十善这些纲目很简单,你能守得住,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升,还有菩萨戒。菩萨戒,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戒,也不复杂,受过菩萨戒的人应该都能够说得出来。出家有《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这都不算复杂。再往上提升,当然就会稍微复杂一些,比丘戒,有出家菩萨戒,这都是能够掌握得了的。这个戒仪的根本就是修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真正断恶修善,效法佛陀。佛陀当年就是这样的言行,我们也按照他老人家的言行规范自己,这就是戒仪。

佛家的乐,我们讲到梵呗,梵呗也很简单,比起世间的音乐那是容易太多,那个调子都非常平和,没有高低激荡的感觉,都是让你心非常的祥和。你譬如说念佛号的那个音乐,四字四音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看非常祥和,让你一听这个梵音,马上心就定下来。你看,佛制里头讲到的,是把孔子讲的这些原理原则做出来的,所以佛跟儒一点不会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互相都吸收对方的精华,来充实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它就有这种特点,叫做兼收并蓄,绝不互相排斥,中国古人都有这种心量,好的这些文化我们就吸收来充实自己。现在我们恩师在国际上提倡,宗教之间也应该互相学习,像中国古人那样,你看儒释道三家都是互相学习,兼容互补,到最后你分不出到底儒家里面说没有佛的成分,很难找得出来;佛家里面没有儒,这也很难找得出来,它完全是水乳相融一体,构成了我们中华传统圣贤文化。

底下江谦先生又说,「昔宋程子观于丛林僧制,曰:三代威仪在是矣。诚笃论也」。这个昔,就是过去,这是宋朝时代,程子就是程颐。程颐有一次到了寺庙里面,丛林就是寺庙,观察那里面出家人的戒律,他们的威仪。当他向斋堂走过去的时候,听到静悄悄,现在吃饭时间,怎么没人吃饭?结果走进去一看,里头坐满了人,都在那里吃饭。虽然人这么多,都在吃饭,一个声音都没有,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静静的在那里用餐。程子非常的敬佩,所以他这里讲到的,「三代威仪在是矣」。三代是夏商周,三个朝代都讲究礼仪,尤其是以周礼更为的圆满。儒家也讲三千威仪,程子看到,三千威仪在世间已经很难再找到,没想到竟然在佛门里面还能找得到,所以对这些出家人,佛门弟子,也非常的赞叹。「诚笃论也」,笃就是真实的,真实的评论。

「如能用之天下,则世界文明有日矣」。如果能够把佛制的这些礼和乐,广泛的推行于天下,那世界文明指日可待。这个文明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和谐世界,这个理想是指日可待。「俭朴和平之礼乐,野人与能焉。孔子从先进,欲礼乐之普及于野人也」。这底下一段,也讲到简朴之礼、和平之乐,比较的简单,容易学习。「野人与能焉」,就是一般山野乡民都能够学习得到。太复杂的礼乐,一般人学不了。你譬如说像我,没有什么太多音乐细胞的人,你让我唱个四字四音佛号,这我能唱;但是你让我去学那些很复杂的音乐,唱那些什么有二重唱的歌,那种乐章非常丰富的,这个根本唱不来,尽唱走调,那也就退心了,不想再学了。所以,音乐一定要讲究简单、朴实,重和谐、重平和,每个人都能学。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古圣先贤的教诲、格言编成歌曲,请大家传唱,这种是好方法。

我记得我在小的时候,看了一个「济公」的电视连续剧,游本昌他主演的,那是很早了,二十多年前了,我是小孩,小学的时候看,结果它那个主题歌很容易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大街小巷,孩子们都在唱那个。我现在回想起来,那真的是功德无量。你看,这么简单的音乐,每个人都会唱,一下子就能普及。你要搞复杂了,就谁都不敢唱,只有少数的歌手,专业歌手、音乐家、演唱家,他们能唱,这就不适合普及了。

所以孔子从先进,这里江谦先生又指出一个意思,也很好。孔子要普及礼乐,是让山野之人、没文化的、没经过这些礼乐训练的人,都很容易能够学到,这就是先进之礼乐,朴实的礼乐,所以用之,他说「吾从先进」,是这个意思。这是给我们提醒,我们普及礼乐、普及传统文化,要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普及,容易上手,这个好。

【评析】

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注释出处

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相关文章

纵囚论

朋党论

东坡

养竹记

慕贤篇

上面是“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