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解释翻译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这一章是仲弓,也是孔子的一位弟子,他是德行非常好的弟子,他曾经去做过季氏的邑宰。季氏是鲁国三家最强大的一家大夫,他聘请仲弓去做邑宰,就是做宰官,所以仲弓就向夫子请问为政之道,这个也是为政的。结果孔子就答复他,『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三桩事情。你这三桩事情办好了,你政治就一定办得好。其实不光是治理国家,治理一个企业、领导一个团体,甚至你在一个家里面做家长,治家,都是一样的道理,都要把这三桩事情办好,才能够治理得井井有条。有司,是指邑宰之下的官员,他们是各司其事,各有各的分工,这叫有司。先有司,就是首先要办的事情,先在分配工作上要做好,谁该干什么,每个人干什么职务,每个人的职务都要清楚,分工要明确,办事要有序,这叫先有司。构架搭起来了,自自然然做事情就有条不紊。
第二个「赦小过」,这个小过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先儒讲有司的小过,就是你下面部门的这些负责人,他们万一犯了小过错,你要赦免他们,就是不要常常追究不放,要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不是有心去犯的过失,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可以宽容、赦免,让大家觉得这个环境很宽松,不会觉得那么大的压力,这样他能够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的积极性。如果犯一点小过失,马上揪住不放,批评指责,甚至扣奖金,加以处罚,这样大家觉得非常紧张,生怕把事情做不好,压力很重,这样积极性往往被打击掉,他不敢做事情。因为什么?做多了就错多,那不如不做。所以做领导要懂得宽恕。这是一种说法。
另外一种说法是人民有小过,不是讲这些有司官员是人民,他们有小过失,也可以饶恕。实在讲,一个仁慈的领导,譬如说他管理这个县,他做县长,他发现人民百姓犯罪,他会怎么想?不是人民百姓的错,是我这个做领导人的错,我没有把他们教好,我没有把他们带好。像商汤,这是圣王,他看见自己的百姓犯了罪,他没有去指责百姓,反而指责自己。连天好久不下雨,干旱,他自己在那里罪己,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自我批评,百姓没有罪,自己有罪。他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都有罪的话,那个罪都是我的罪,所以上天要处罚就处罚我一个人,不要连累我们的百姓。你看当他这样一发心,罪己,立刻天降甘露,感应不可思议,这才是仁君。仁君眼中看不到人民会有过失,他只看到自己有过失,他只改自己,所以赢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这是赦小过。
第三个是「举贤才」。贤才是有才能的人、有德行的人,对于这种人我们要特别重用他,请他出来办政治,能够将政治办得好,百姓得福。自己不论是多么贤能,假如手下没有贤才帮助你,那你也是枉然,你累死为止,还不一定把事情能办得很好。所以要办政治,一定要有一个好团队。团队怎么来的?《大学》里面讲,「有德此有人」,你自己有德行,自然就能招感有德行的人来到你的身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跟你感召在一起。所以做领导的不要抱怨,我怎么就没有贤才?谁让你没感召?你真正是一个贤人,你有德行,你就能感召贤才。所以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反省自己,检点改过,自己提升了,自然你的境界就跟着转了。所谓举贤才,首先你自己要做贤人,然后自然有贤才来投靠你。
所以仲弓下面又问,『曰:焉知贤才而举之?』这很多人有疑问,特别做领导的,我想得到贤才,我不是不想,那我怎么能知道谁是贤才?「焉知贤才而举之?」我怎么能够知道他是贤才,我来举用他?孔子这里说得好,『举尔所知』,这意思是说,就举那个你所知道的贤才,你知道他是贤才,你就举用他就行了。『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你如果不知道那人是不是贤才,当然你就不认识他,你也就不能举用他。可是你自己真的是贤人,你能礼贤下士,你能贤贤易色,自然有人给你推荐。所以「人其舍诸」,人是别人,别人难道会舍掉他吗?这个诸,是之与的意思,或者之乎,人其舍之乎?这是反问。所以别人哪里会舍掉他?别人会向你推荐的。所以为政者,最重要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自己是不是真的贤贤易色,不能够是冒名的。
你看卫国卫灵公,他就冒名。他想取得一个好名声,自己重视贤才,所以他迎请孔子到卫国。孔子就来了,结果卫灵公不是真的贤贤易色,他是好色轻德。他宠爱自己的夫人南子,南子比他小三十多岁,美貌、妖冶,卫灵公迷上她了,对她是言听计从,所以南子甚至干预国家大政,政要。所有的文武百官,只要没有经过她认可,那就甭想在卫国立足。孔子来了,结果怎么样?有一天南子邀孔子一起,跟卫灵公三个人出游,卫灵公就选择跟南子同一部车,让孔子在后面坐车跟着。这种行为就表示重视美色,不重视贤才。结果过街走巷的,很难堪,国人看到了,知道这卫灵公是假的,不是真正礼贤下士,所以夫子就离开了卫国。
离开的时候就说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从来没见到喜好道德之人的人,如同喜好美色的人一样,喜好美色的人有,喜好道德的人没有。这是什么?有贤才来了都不能举用。为什么?自己不是贤人。所以后来卫国政变,卫灵公自己有责任,他政治没办好。没办好就是这三条中肯定犯了一条,都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大学》里面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想把国治好,你想让天下和谐,你首先自己要做到修身,而后齐家。你身没修好,你自己没有德行,你想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妄谈。所以这段话,结归在举贤才上。
蕅益大师有一句点评:「仲弓独问举贤才,可谓知急先务。」仲弓是有德行的人,有智慧的人,他在这里问,实际上也等于问给大众听。夫子讲为政三方面,「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仲弓单单提出最后一条举贤才再问,而且问得非常到位,如何才能够举贤才?这是什么?可谓知急先务,他知道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是首要、最重要的事情。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他知道这个是先务。确实国家没有贤才,那肯定就不能够得安定、得繁荣。大至国家,小至一个县市,都是这样。那么能举贤才,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做贤人,这个问的深义在此地。
所以《大学》讲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什么是先?修身为先,修身为本,这是知道本末、先后、终始。所以我们希望国家有贤才,首先自己发心做贤才。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教育,贤才是教育出来的,没有说天生就是贤才。天生人人性本善,你要说贤才,人人本来都是贤才,都有本善本觉。可是后天要是污染,这些本善就被蒙蔽了。所以《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要是不教育他们,那他习性就变坏了,本性就被蒙蔽了,这叫性乃迁。习性做了主,本性不再作用了。因此当务之急,国家来讲,就是办好教育。教育当中,以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为最重要。
这一篇,「子路」这篇里面,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后面第九章,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驾车,就谈到这个问题。你看冉有问,如果一个国家,因为夫子看到卫国「庶矣哉」,国家人口众多,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人口多了怎么办?「曰:富之」,让他们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所谓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富起来又怎么办?「曰:教之」,要教育他们。所以国家的发展我们看到了,第一个人口增长。你看我们这个国家,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人口大幅增长,从建国的时候四万万同胞,到现在十三亿、十四亿人口,这众多,成为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怎么办?富之。所以前段时间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到现在,改革开放以来也都三十年了,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教之,要办教育,要复兴传统文化,要不然就没有贤才了。一个国家要富裕了,大家都没有得到教育,那就是孟子说的,如果人民「饱食、暖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都有这么一个规律,吃饱了,喝足了,穿得好,生活得好,很安逸,那就会怎么样?他没有教育的话,就像禽兽一样欲望增长,为所欲为,那人跟禽兽就没有差别,这社会就动乱了。所以现在的先务是什么?就是教育。尤其重视道德,贤才必须要有道德的人,其次才是讲到才华。
如果是没有道德,有才华,那这种人更危险,他可以毁灭社会。像美国,你看二00一年金融丑闻,Enron公司那些高管,那都是有才华的。他没有才华不可能做内幕交易,不可能报假帐欺骗股民,还让股民上当上那么久。他有才华没有德,最后怎么样?这公司就垮台了。公司垮台,几十亿美金付之东流,上万名美国人失去了他的保险金、退休金,整个金融市场遭到震撼。最近两年前的金融风暴,这都是有才华的人干出来的。那是贤才吗?不是贤才,那是危险品。为什么?他没有人品就是危险品。所以愈是富裕起来的时候,愈要教育,这是为政之道。
注释出处
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相关文章
上面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