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解释翻译

曾子说:“子张外表堂堂,难于和他一起做到仁的。”

这个话是曾子的赞叹,曾子是曾参,孔子的弟子,也是很有成就的,很有德行的弟子,他以孝著称,「二十四孝」里有他的故事。曾子在这说,子张这个人『堂堂乎』,这个「堂堂」是容貌堂堂,这是讲他外表,当然有其外必有其内。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内外是相应的,这不是装的,装,装一时装不了永久。骗一些没有学问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可以,但是要骗有智慧、有学问的人骗不了的,你怎么能骗曾子?曾子说『堂堂乎张也』,子张确实是有德行,所以他有这样的外表,有这样的仪容。『难与并为仁矣』,这意思说他的仁也学得好,仁是讲他的心地,不仅有外表,外表堂堂,内心也是仁厚。「难与并为仁」,是讲我不能跟他相比为仁,我比不上他。这个话跟子游讲的差不多,这都是师兄弟之间互相赞叹。

《雪公讲要》里面也引了同样是王闿运先生的《论语训》来解释这章,说「亦言子张仁不可及也。难与并,不能比也」,就是曾子自己说不能跟子张比。「曾、张友善如兄弟,非贬其堂堂也」,这不是曾子贬低子张的话,不是说子张只有外表没有心地,不是这个意思。皇侃在《论语义疏》里面也引了江熙的话说,「江熙之意,是子张仁胜于人,故难与并也」,这都是有依据的。所以不可以望文生义,以为曾子、子游都在贬低子张,不是,恰恰相反,他们俩是对子张的敬佩,说自己很难跟他相比。

那么先儒的批注当中,解释这个跟皇侃和王闿运《论语训》中的意思相反的,最明显的是朱子,朱子的《集注》。那么他这个说法也代表着一个主流的说法,我们可以提出来。当然提出来讲,不是说他的意思是正确,但是朱子这个讲法当中也可以让我们受到些启发。我们来看他怎么讲,「堂堂,容貌之盛」,这是讲他的容貌盛丽的样子。「言其务外自高,不可辅而为仁,亦不能有以辅人之仁也」,这是说,如果只务外表,务外而自高,自以为是。那我们不要把这个话套在子张头上,我们要想自己,这就很好了。如果我们务外自高,自己认为自己德行学问很不错,而且善于表现,喜欢张扬,不可辅而为仁,这种人就不可以说对自己为仁方面有辅助,因为张扬了这种行为是损害仁,不是辅助仁。亦不能有以辅人之仁也,自己不能够帮助自己去为仁,也不能帮助别人为仁,所以要懂得收敛。求学切忌张扬,切忌有一点点学问就喜欢去跟人讲,俨然一个大善知识模样,以老师的身分自居,这是人之大患。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是对仁的伤害,伤害仁德的。

所以孔子曾经说过,「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他如果有坚强的意志,有毅力,那表现出来好像木讷朴实的样子,这种人近仁,跟仁道反而相近。所以学仁道关键要务内学,不要务外,这是给我们很好的启发。修学圣贤之道要充实自己的心地,不要搞表面文章。

蕅益大师批注是从《朱子集注》这里引申下来谈的,因为蕅益大师在解释《论语》当中可能估计是很多用《朱子集注》来做为对照本,当然很多是纠正了《朱子集注》里面的一些错误,或者是朱子看法见地上的不足,而且是导归到大乘佛法上。那么蕅益大师的批注这里讲,「好朋友,真难得。今人那肯如此说病痛」。我们可以这样体会,曾子用子张来提起话头,实际上是教导我们,教导我们要内求,要收敛,不要张扬,张扬反而损害仁德,这就是难得的劝谏。

特别是在弘扬推动圣贤教育的这个领域当中的老师们,这个毛病要切忌!我自己也是提醒自己。现在传统文化渐渐复兴,人们都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了,愿意学习了。一开始推动的时候是举步维艰,改变人的观念很不容易。这么好几年的推动,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复兴。但是往往如果弘扬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居功了、自傲了,在讲学当中得到人的恭敬赞叹供养了,这种名利心起来了,这就堕落了。这个名利心刚刚开始的时候,如果不去觉察,往往这种境界会愈来愈盛,愈来愈迷惑人。自己要是功力不够,心地有一点点不真,很容易就会陷入名闻利养这个泥潭当中不能自拔。最后即使是教学,弘扬传统文化,也变得是为名为利的事情,这就很麻烦了。那这就不是辅仁了,是损仁,自己有损于仁,那怎么可能帮助别人为仁?所以往往是最后效果适得其反,让别人对传统文化还生了疑惑,怎么弘扬传统文化的人到最后都这样?还是为名为利。这不是弘扬传统文化,这是破坏传统文化。因此这个病痛不小!所以蕅益大师在这里讲这个病痛二字,是点醒学人要注意,不能够对名闻利养有丝毫的沾染,一有沾染那你自然就会外求,会张扬。一发展下去,那就不可收拾。

相关文章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曾参烹彘

曾子易箦

上面是“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