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论语·述而篇第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己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的合理总结。

相关文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上面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论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