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芳草渡·昨夜里》为北宋词人周邦彦所作,此词回忆往事,寄托离恨,描写的是词人与恋人一夜相会之后的离愁别绪。

周邦彦是风格多样的,就这一首《芳草渡》来说是浑厚而又沉郁的。这也是一首冶游词,反映了他生当衰世,蹭蹬仕途,寻求寄托而无着的茫茫然的失落感。

原文

芳草渡·别恨

昨夜里,又再宿桃源①,醉邀仙侣②。听碧窗风快③,疏帘半卷愁雨④。多少离恨苦,方留连啼诉。凤帐晓⑤,又是匆匆,独自归去。

愁睹。满怀泪粉⑥,瘦马冲泥寻去路⑦。谩回首、烟迷望眼⑧,依稀见朱户⑨。似痴似醉,暗恼损、凭栏情绪⑩。澹暮色,看尽栖鸦乱舞⑪。

注释

①桃源: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结为夫妇之事,因其中有“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的描述,因此遇仙处也被称为“桃源”。此处指与情人幽会之所。

②仙侣:神仙眷侣,这里指情人。

③碧窗:绿色的纱窗。风快:风紧。

④疏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

⑤凤帐:绣着凤凰的帐幄。

⑥泪粉:即“粉泪”,乃女子之泪。

⑦冲泥:踏泥。

⑧谩:同“漫”,空,徒然。

⑨依稀:隐约。朱户:富贵人家的红漆大门,此处指恋人家门。以上回忆当时相见与相别情景。

⑩暗恼损:意为暗暗产生离别的烦恼,破坏了凭栏远眺的好情绪。全词均为凭栏回忆。

⑪栖鸦:归巢的乌鸦。暗寓群鸦归巢,而人无归宿。

白话译文

昨夜,桃源。良夜沉沉,再宿桃源,与佳人聚首,举觞痛饮。碧纱窗外,风声簌簌,珠帘半卷,疏雨淅沥。二人把酒言欢、共赴醉乡的快乐,举杯畅饮,情绪欢愉。此时词人与其所爱之人听飒风潇雨,感情转为萧疏凄惋。绝望的离别总会来临,为离恨所苦的人们只能不断地徘徊流连,执手啼哭。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感觉好像方才开口,却已到别时。凤账明,天已晓,不得不匆匆作别,独自归去。

清晨的微风吹动了幔帐,又一次,词人匆匆起身更衣,踱步离去。还是忍不住回头凝望,见她早已泪流满面,乱了一脸妆容。词人此时心乱如麻,更不忍再看她那带着无助、哀怨和无尽企盼的双眸。她的目光如同一根根细针直刺词人心中最为脆弱柔软的角落。于是词人只得跨上他的瘦马,落荒而逃,马蹄溅起泥点,奔向注定要踏上的归途。已经走得很远了,词人依旧难以忘怀她的泪眼,再次远远回眸。清晨的薄暮迷乱了他的眼睛,但那曾给他留下无数美好回忆的地方仍旧映入眼帘。他独倚斜栏,任由心绪荡漾,回忆让他如痴如醉,暂且抚慰了他孤苦无依的内心。词人凭栏远眺,暮色早已悄悄降临,乌鸦争相寻找栖息的枝梢,顿时叫声一片。

创作背景

《芳草渡·昨夜里》是中国宋朝词人周邦彦的早期作品,在其早期作品里也抒写了一些哀艳的情事。这首《芳草渡》或是其中的一个动人片断,含蓄而富有诗意,为周邦彦青年时代在汴京时期的作品。

赏析

周邦彦是宋代词坛上的大师。其词富丽精工,尤以表现离愁别恨的羁旅行役与男女恋情诵而著称。这首词描写男女恋情与别恨,曲折铺叙,回环往复,抒情细腻工巧,很能代表清真词的特色。

这首词是双调,通篇赋别恨,以忆昨思今的叙述方式,铺叙心曲。上片以逆挽笔法写昨夜的欢聚与拂晓痛别的情景。

“昨夜里,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侣”。这是以回忆方式重温昨夜与情人欢聚的甜蜜生活。桃源、仙侣是用典: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去天台山采药迷路,山中逢仙女,同居半年。后归家,已是七代子孙了,再返山中,仙境渺然。这里是用神秘仙境、仙女比喻昨夜宿处与吠爱的女子。同时又暗示与美女的情爱关系,亦蕴涵着别意。昨夜是点明时间,桃源代替难以名状的地点,再宿是说已是多次来这里幽会。醉邀,表现相爱情深,相会不易,尽静相欢。愉悦、赞美、恋情达到极致。对下文写别恨起到反衬作用,是别恨之因。

“听碧窗风快,疏帘半卷愁雨。”则是对二人交欢的描写,词人并没有渲染这一过程的欢乐,而是神游其外,是以听觉的感知方式,调转彩笔写窗外环境骤变,急风疏雨,吹打着碧窗珠帘,暗示着惊破了甜密缱绻的幽会,令人忧郁痛苦的分离即将到来。

“多少离恨苦,方留连啼诉。”中“多少离恨苦”,点出题旨,“多少”是偏义复词,用多义,多到无法估量,用来形容离恨之苦。由开端忆昨欢聚到此刻拂晓痛别,陡转下跌,一落千丈。物极必反,悲欢相续,是生活中的常理,况且这种艳遇生活,暮来朝去呢。于是下面三句转入铺叙悲情。

“凤帐晓,又是匆匆,独自归去。”中“凤帐晓”是催别的无声命令,于两人留连难舍、偎抱啼诉中,匆匆离去,独自踏上了归途。“又”是表明同往常一样痛别,今昔别情一齐涌上心头,心里的压力难以负荷。匆匆,足匆忙之意,而这暄更有时限已到,不走不行,故而匆匆忙忙的离去。蕴涵着恨别之情。结尾的独去与开端的双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词情由欢极到悲苦。至于什么原因使两人必在拂晓时分别,难以说实。恐是周邦彦在京城为官,受朝事所致,不得延误时间吧。独自归玉,开启下片,写归去途中别恨之情。

“愁睹。满怀泪粉,瘦马冲泥寻去路。”以愁苦的眼光看自己,满怀都是恋人的泪水脂粉;骑着瘦马,在泥泞的路上,冲起泥水,寻找着归去的道路。照应上片风快疏雨与拂晓告别。天未大亮,故寻找道路,冲水崩泥,以景衬愁情,瘦马状其寒酸;踏泥冲水,一幅狼狈不堪的相。

“谩回首,烟迷望眼,依稀见朱户。”回头远望,本拟可见恋人,不见倩人,愿望化为泡影。只在烟雾中略现朱户,聊以自慰。谩,有漫不经心之意。表示动作的习惯性,多次分别都是如此,而深情就凝聚在这“谩回首”中。烟迷是早雾的实景描写,又暗喻内心愁绪。依稀又有穷尽目力辨识之意。倾刻一望之间的复杂心理活动,希望、失望、茫然无绪之情,接踵而来。朱户回应上片桃源,表明这位女子居住环境如仙境,房舍富丽华贵。可能这位女子是一位歌妓,是周邦彦的一位知心恋人。以绮丽的语畜描写她的居住环境,正是衬托人物之美,表现自己钟爱之情。词由上片昨夜雨宿橇源,拂晓分别,到下片归途恨别,结束了追忆。

“似痴似醇,暗恼掇、凭艉情绪。”回笔写现实的处境与追忆后的心境,词至此点出回忆的地点与情态。写出词人回忆往事所带来的暗自神伤。痴与醉既刻画他凭栏凝神呆望遐想的形象,又描绘欢极至痛极的心态,这种由忆昨带来的无尽的烦恼,正暗暗的损害自已的形体与心神。词情推向了高潮。

“澹暮色,看尽栖鸦乱舞。”两句,使得全篇情感得以升华。以薄暮凭栏、看尽乌鸦忙乱归巢的景象,收束全词,寓恨别之情于景色中。暮色降临,乌鸦乱飞,争归日巢,是实景。然而出现在词中,却有着词人自己情感的寄托。乌鸦有归,而自己归向何处,望桃源而不能再宿,此情可待成追忆。慌乱茫然之情不能自已。情与景汇,水乳交融,自然浑成。

这首写恨别之词,构思工巧,章法多变,意脉衔接自然。基本上是历时性的结构,但以忆昨恩今的方式结构,就无平淡乏昧之感,又有词情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回环往复的抒情特点与曲折铺叙,不仅有力地突出题旨,而更增添了词的感染力。词语绮丽,写恋情别恨,真挚情深。无雕饰痕迹,沁人肌骨。含蓄和雅,极富诗意。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上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清代词人周济评曰:“勾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厚。”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相关文章

聊行

离齐州后五首 其三

怀庆朔堂

苏幕遮·怀旧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上面是“芳草度”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周邦彦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