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元胎无象太素流形,对越在天,以为元首,则《记》所谓冬居营窟,夏居橧巢,饮血茹毛,未有麻丝者也。及燧人钻火,庖牺出震,风宗下武,炎胤昌基,画野无闻,其归一揆。黄帝则东海南江登空蹑岱,至于昆峰振辔,崆山防道,存诸汗竹,不可厚诬。高阳任地依神,帝喾顺天行义。东逾蟠木,西济流沙,北至幽陵,南抚交址,日月所经,舟车所至,莫匪王臣,不逾兹域。帝尧时,禹平水土,以为九州。虞舜登庸,厥功弥劭,表提类而分区宇,判山河而考疆域,冀北创并部之名,燕齐起幽营之号,则《书》所谓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者也。夏功在于唐尧,殷因无所损益。周武克商,自丰徂镐。至成王时,改作《禹贡》,徐梁入于青雍,冀野析于幽并。职方掌天下之土,以周厥利;保章辩九州之野,皆有分星。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始皇初并天下,惩{乂心}战国,削罢列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郡,与内史为三十六郡也。于是兴师逾江,平取百越,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凡四十郡,郡一守焉。其他则西临洮而北沙漠,东萦西带,皆临大海。汉祖龙兴,革秦之弊,分内史为三部,更置郡国二十有三,桂阳、江夏、豫章、河内、魏郡、东海、楚国、平原、梁国、定襄、泰山、汝南、淮阳、千乘、东莱、燕国、清河、信都、常山、中山、渤海、广汉、涿郡,合二十三也。三内史者,河上、渭南、中地也。《地理志》曰:高祖增二十六,武帝改河上、渭南、中地以为京兆、冯翊、扶风是为三辅也。文增厥九,广平、城阳、淄川、济南、胶西、胶东、河间、庐江、衡山、武帝改衡山曰六安。景加其四。济北、济阴、山阳、北海也。宣改济北曰东平。武帝开越攘胡,初置十七,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耻、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平西南夷置牂柯、越嵩、沈黎、汶山、犍为、益州六郡,西置武都郡,又分立零陵郡,合十七郡。拓土分疆,又增十四。弘农、临淮、西河、朔方、酒泉、陈留、安定、天水、玄菟、乐浪、广陵、敦煌、武威、张掖。昭帝少事,又增其一。金城也。至平帝元始二年,凡新置郡国七十有一,与秦四十,合一百一十有一。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又置徐州,复夏旧号,南置交址,北有朔方,凡为十三部。凉、益、荆、扬、青、豫、兖、徐、幽、并、冀十一州,交址、朔方二刺史,合十三部。光武投戈之岁,在雕秏之辰,郡国萧条,并省者八。城阳、淄川、高密、胶东、六安、真定、泗水、广阳。建武十一年,省州牧,复为刺史,员十三人,各掌一州。明帝置一,永昌也。章帝置二,任城、吴郡。和顺改作,其名有九。和置济北、广阳,顺改淮阳为陈,改楚为彭城,济东为东平,临淮为下邳,千乘为六安,信都为安平,天水为汉阳。省朔方刺史,合之于司隶,凡十三部,其与西汉不同者,司隶校尉部郡治河南,朔方隶于并部。而郡国百有八焉。省前汉八,分置五,改旧名七,因旧九十六,少前汉三也。桓灵颇增于前,复置六郡。桓,高阳、高凉、博陵;灵,南安、鄱阳、庐陵。魏武定霸,三方鼎立,生宁版荡,关洛荒芜,所置者十二,新兴、乐平、西平、新平、略阳、阴平、带方、谯、乐陵、章武、南乡、襄阳。所省者七,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渔阳、庐江。而文帝置七,朝歌、阳平、弋阳、魏兴、新城、义阳、安丰。明及少帝增二,明,上庸也;少,平阳也。得汉郡者五十四焉。蜀先主于汉建安之间初置郡九,巴东、巴西、梓潼、江阳、汶山、汉嘉、硃提、宕渠、涪陵。后主增二,云南、兴古。得汉郡者十有一焉。吴主大皇帝初置郡五,临贺、武昌、珠崖、新安、庐陵南部。少帝、景帝各四,少,临川、临海、衡阳、湘东。景,天门、建安、建平、合浦北部。归命侯亦置十有二郡,始安、始兴、邵陵、安成、新昌、武平、九德、吴兴、东阳、桂林、荥阳、宜都。得汉郡者十有八焉。

晋武帝太康元年,既平孙氏,凡增置郡国二十有三,荥阳、上洛、顿丘、临淮、东莞、襄城、汝阴、长广、广宁、昌黎、新野、随郡、阴平、义阳、毗陵、宣城、南康、晋安、宁浦、始平、咯阳、乐平、南平。省司隶置司州,别立梁、秦、宁、平四州,仍吴之广州,凡十九州,司、冀、兖、豫、荆、徐、扬、青、幽、平、并、雍、凉、秦、梁、益、宁、交、广州。郡国一百七十三,仍吴所置二十五,仍蜀新置十一,仍魏所置二十一,仍汉旧九十三,置二十三。以为冠带之国,尽有殷周之土。若乃敦庞于天地之始,昭晰于牺农之世,用长黎元,未争疆埸。而玉环楛矢,夷裘风驾,南翚表贶,东风入律,光乎上德,奚远弗臻。然则星象丽天,山河纪地,端掖裁其弘敞,崤函判其都邑,仰观俯察,万物攸归。是以洛沚咸阳,宛然秦汉,晋滨河西,同知尧禹,于兹新邑,宅是镐京,五尺童子皆能口诵者,史官弗之书也。

昔庖牺氏生于成纪,而为天子,都于陈。神农氏都陈,而别营于曲阜。黄帝生于寿丘。而都于涿鹿。少昊始自穷桑,而迁都曲阜。颛顼始自穷桑,而徙邑商丘。高辛即号,建都于亳。孙卿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大哉坤象,万物资生,载昆华而不坠,倾河海而宁泄。考卜惟王,乘飞驻轸,睨弇山而镌勒,览曾城以为玩。时逢稽浸,道接陵夷,平王东迁,星离豆剖,当涂驭寓,瓜分鼎立。世祖武皇帝接千祀之余,当八尧之禅,先王桑梓,罄宇来归,斯固可得而言者矣。惠皇不虞,中州尽弃,永嘉南度,纶行建邺,九分天下而有二焉。

昔大禹观于浊河而受绿字,寰瀛之内可得而言也。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四维,地有四渎。八纮之外,名为八极。地不足东南,天不足西北。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一千三百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三百里。自地至天,半八极之数,自下亦如之。昔黄帝令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八步。史臣案,凡周天积百七万九百一十三里,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里。所谓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地有十二辰,王侯之所国也。或因生得姓,因功命土,祁、酉、燕、齐,在乎兹域。

昔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里,得百里之国万区,则《周易》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也。昔在帝尧,叶和万邦,制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夏后氏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南浮于江,而朔南暨声教,穷竖亥所步,莫不率俾,会群臣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于是九州之内,作为五服。天子之国,内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三百里候。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讫于四海,弼成五服,五服至于五千里。夏德中微,遇有穷之乱。少康中兴,不失旧物。自孔甲之后,以至于桀,诸侯相兼,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矣。成汤败桀于焦,迁鼎于亳,伊挚、仲虺之徒,大明宪典。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间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班,其余以禄士,以为间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天子百里之内以供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为左右,曰二伯。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武王归丰,监于二代,设爵惟五,分土惟三。封同姓五十余国,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封于齐,表东海者也。凡一千八百国,布列于五千里内。而太昊、黄帝之后,唐虞侯伯犹存。大司徒以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方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小司徒以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遗人则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候有馆,馆有积。遂人则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大司马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籓畿。畿,田限也。自王城以外,面五千里为界,有分限者九也。于时治致太平,政称刑措,民口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三十三,盖周之盛者也。其衰也,则礼乐征伐出自诸侯,强吞弱而众暴寡。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国;迄获麟之末,二百四十二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而见于《春秋》经传者百有七十国焉。百三十九知其所居,鲁、邾、郑、宋、纪、卫、西、莒、齐、陈、杞、蔡、邢、郕、晋、薛、许、邓、秦、曹、楚、随、黄、梁、虞、郧、小邾、徐、燕、鄀、麋、舒、庸、郯、莱、吴、越、有穷、三苗、瓜州、有虞、东、共、宿、申、夷、向、南燕、滕、凡、戴、息、郜、芮、魏、淳于、谷、巴、州、蓼、罗、赖、牟、葛、谭、萧、遂、滑、权、鄣、霍、耿、江、冀、弦、道、柏、微、鄫、厉、项、密、任、须句、颛臾、顿、管、雍、毕、丰、邘、应、蒋、茅、胙、夔、介、焦、沈、六、巢、根牟、唐、黎、郇瑕、寒、有鬲、斟灌、斟寻、过、有过、戈、偪阳、邿、铸、豕韦、唐杜、杨、豳、郐、观、扈、邳、胡、黎、大庭、骀、岐、邶、锺吾、浦姑、昆吾、房、密须、甲父、鄅、桐、亳、韩、赵。三十一国尽亡其处,祭、极、荀、贾、贰、轸、绞、于余丘、阳、箕、英氏、毛、聃、莘、偪、封父、仍、有仍、崇、鄟、庸、姺、奄、商奄、褒姒、蓐、有缗、阙巩、飂、鬷、穷桑。蛮夷戎狄不在其间。五伯迭兴,总其盟会。陵夷至于战国,遂有七王,韩、魏、赵、燕、齐、秦、楚。又有宋、卫、中山,不断如线,如三晋篡夺,亦称孤也。

《司马法》广陈三代,曰:古者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一夫一妇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受耕之,爰自其处。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此。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口。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赋供车马甲兵士从之役。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旱。田中不得有树,以妨五谷。环庐种桑柘,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植于疆埸,鸡狗豕无失其时。闾有序,乡有庠,序有明教,庠以行礼。司马之法,官设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军。令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故井四为邑,邑四为丘,丘十六井,有戎马一区,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是谓乘车之制。一同百里,提封万井,除山川、坑岸、城池、邑居、园囿、街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是谓百乘之家。一封三百六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谓诸侯之大者也,谓之千乘之国。天子畿内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戎卒七十二万人,故天子称万乘之主焉。

秦始皇既得志于天下,访周之败,以为处士横议,诸侯寻戈,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焉。汉兴,创艾亡秦孤立而败,于是割裂封疆,立爵二等,功臣侯者百有余邑。于时民罹秦项,户口凋弊,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而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古者有分土而无分民,若乃大者跨州连郡,小则十有余城,以户口为差降,略封疆之远近,所谓分民自汉始也。起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渡河济,渐于海,为齐赵。谷泗以注,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疑,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不西至巴蜀,北至云中,西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朝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籓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自文景与民休息,至平帝元始二年,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其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各一人。县大率方百里,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光武中兴,不逾前制,东海王疆以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二十九县,其余称为宠锡者,兼一郡而已。至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斯亦户口之滋殖者也。献帝建安元年拜曹操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魏文帝黄初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侯之庶子为亭伯。刘备章武元年,亦以郡国封建诸王,或遥采嘉名,不由检土地所出。其户二十万九十万。孙叔赤乌五年,亦取中州嘉号封建诸王。其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晋文帝为晋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公孚邑万户,制度如魏诸王。其余县公邑千八百户,地方七十五里;大国侯邑千六百户,地方七十里;次国侯邑千四百户,地方六十五里;大国伯邑千二百户,地方六十里;次国伯邑千户,地方五十五里;大国子邑八百户,地方五十里;次国子邑六百户,地方四十五里;男邑四百户,地方四十里。武帝泰始元年,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下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国,官于京师。罢五等之制,公侯邑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户以上为次国,不满五千户为小国。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而江左诸国并三分食一,元帝渡江,太兴元年,始制九分食一。

司州。案《禹贡》豫州之地。及汉武帝,初置司隶校尉,所部三辅、三河诸郡。其界西得雍州之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北得冀州分河东、河内二郡,东得豫州之弘农、河南二郡,郡凡七。位望降于牧伯,银印青绶。及光武都洛阳,司隶所部与前汉不异。魏氏受禅,即都汉宫,司隶所部河南、河东、河内、弘农并冀州之平阳,合五郡,置司州。晋仍居魏都,乃以三辅还属雍州,分河南立荥阳,分雍州之京兆立上洛,废东郡立顿丘,遂定名司州,以司隶校尉统之。州统郡一十二,县一百,户四十七万五千七百。

河南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一十一万四千四百。置尹。

洛阳置尉。五部、三市。东西七里,南北九里。东有建春、东阳、清明三门,南有开阳、平昌、宣阳、建阳四门,西有广阳、西明、阊阖三门,北有大夏、广莫二门。司隶校尉、河南尹及百官列城内也。河南周东都王城郏鄏也。巩周孝王封周桓公孙惠公于巩,号东周,故战国时有东、西周号。芒山、首阳其界也。河阴新安函谷关所居。成皋有关,郑之武牢。缑氏有刘聚,周大夫刘子邑。有延寿城、仙人祠。阳城有鄂阪关。此邑是为地中,夏至景尺五寸。有阳城山、箕山,许由墓在焉。新城有延寿关。故戎蛮子之国。陆浑故蛮子国,楚壮王伐陆浑是也。梁战国时谓为南梁,别少梁也。阳翟

荥阳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八,户三万四千。

荥阳地名敖,秦置敖仓者。京郑太叔段所居。密故周畿内。卷有博浪长沙,张良击秦始皇处。阳武苑陵中牟六国时,赵献侯都。开封宋蓬池在东北,或曰蓬泽。

弘农郡汉置。统县六,户一万四千。

弘农本函谷关。汉武帝迁于新安县。湖故曰胡,汉武更名湖。陕故虢国,周分陕东西,二相主之。宜阳黾池华阴华山在县南。

上洛郡泰始二年,分京兆南郡置。统县三,户万七千。

上洛峣关在县西北。商秦相卫商鞅邑。庐氏熊耳山在东,伊水所出。

平阳郡故属河东,魏分立。统县十二,户四万二千。

平阳旧尧都。侯国。杨故杨侯国。端氏韩、魏。赵既为诸侯,以端氏封晋君也。永安故霍伯国。霍山在东。浦子狐讘襄陵公国相。绛邑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濩泽析城山在西南。临汾公国相。北屈壶口山在东南。有南屈,故称北。皮氏故耿国。

河东郡秦置。统县九,户四万二千五百。

安邑旧舜都。闻喜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垣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汾阳公国相。大阳吴山在西。 周武王封西周太伯后于此猗氏古猗顿城。解有盐池。蒲坂有历山,舜所耕也。有雷首山, 夷齐居其阳,所谓首阳山。河北

汲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六,户三万七千。

汲有铜关。朝歌纣所都。共故国。北山,淇水所出。林虑

获嘉故汲新中乡。汉武帝行过时,获吕嘉首,因改名。修武晋所启南阳,秦改名修武。

河内郡汉置。统县九,户五万二千。

野王太行山在西北。州故晋邑。怀平皋邢侯自襄国徙此。河阳

沁水轵故周原邑。山阳温故国也,苏忿生封。

广平郡魏置。统县十五,户三万五千二百。

广平邯郸秦置为郡。易阳武安涉 襄国故邢侯国都。南和任曲梁列人肥乡临水广年侯相。 斥漳平恩

阳平郡魏置。统县七,户五万一千。

元城汉元后生邑。馆陶清泉发干东武阳阳平乐平

魏郡汉置。统县八,户四万七百。

邺魏武受封居此。长乐魏斥丘安阳荡阴内黄黄池在西。黎阳故黎侯国。

顿丘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四,户六千三百。

顿丘繁阳阴安卫

永嘉之后,司州沦没刘聪。聪以洛阳为荆州,及石勒,复以为司州。石季龙又分司州之河南、河东、弘农、荥阳,兖州之陈留、东燕为洛州。元帝渡江,亦侨置司州于徐,非本所也。后以弘农人流寓寻阳者侨立为弘农郡。又以河东人南寓者,于汉武陵郡孱陵县界上明地侨立河东郡,统安邑、闻喜、永安、临汾、弘农、谯、松滋、大戚八县。并寄居焉。永和五年,桓温入洛,复置河南郡,属司州。

兖州。案《禹贡》济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河东曰兖州。”《春秋元命包》云命:“五星流为兖州。兖,瑞也,信也。”又云:“盖取兖水以名焉。”汉武帝置十三州,以旧名为兖州,自此不改。州统郡国八,县五十六,户八万三千三百。

陈留国汉置。统县十,户三万。魏武帝封。

小黄浚仪有洪沟,汉高祖项羽欲分处。封丘 酸枣乌巢地在东南。济阳长垣故匡城,孔子所厄也。雍丘故杞国。尉氏襄邑 外黄

濮阳国故属东郡,晋初分东郡置。统县四,户二万一千。

濮阳古昆吾国。师延为纣作靡靡之乐,即而投此水。公国相。廪丘公国相。有羊角城。白马有瓠子堤。鄄城公国相。

济阴郡汉置。统县九,户七千六百。

定陶汉高祖封彭越为梁王,都此。乘氏故侯国。句阳离狐宛句己氏成武有楚丘亭。单父故侯国。城阳舜所渔,尧冢在西。

高平国。故属梁国,晋初分山阳置。统县七,户三千八百。

昌邑侯相。有甲父亭。钜野鲁获麟所。方与金乡湖陆高平侯国。南平阳侯国。有漆亭。

任城国汉置。统县三,户一千七百。

任城古任国。亢父樊

东平国汉置。统县七,户六千四百。

须昌寿张有蚩尤祠。范无盐富城东平陆刚平

济北国汉置。统县五,户三千五百。

庐扁鹊所生。县西有石门。临邑东阿谷城有乌下聚。蛇丘有下灌亭。

泰山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九千三百。

奉高西南有明堂。博有龟山。赢南武城梁父侯国。有菟裘聚。山茌茌山在东北。新泰故曰平阳。南武阳有颛臾城。莱芜有原山。东牟故牟国。钜平有阳关亭。

惠帝之末,兖州阖境沦没石勒。后石季龙改陈留郡为建昌郡,属洛州。是时遗黎南渡,元帝侨置兖州,寄居京口。明帝以郗鉴为刺史,寄居广陵,置濮阳、济阴、高平、太山等郡。后改为南兖州,或还江南,或居盱眙,或居山阳。后始割地为境,常居广陵,南与京口对岸。咸康四年,于北谯界立陈留郡。安帝分广陵郡之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置山阳郡,属南兖州。

豫州。案《禹贡》为荆河之地。《周礼》:“河南曰豫州。”豫者舒也,言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也。《春秋元命包》云:“钩钤星别为豫州。”地界,西自华山,东至于淮,北自济,南界荆山。秦兼天下,以为三川、河东、南阳、颍川、砀、泗水、薛七郡。汉改三川为河南郡,武帝置十三州,豫州旧名不改,以河南、河东二郡属司隶,又以南阳属荆州。先是,改泗水曰沛郡,改砀郡曰梁,改薛曰鲁,分梁沛立汝南郡,分颍川立淮阳郡。后汉章帝改淮阳曰陈郡。魏武分沛立谯郡,魏文分汝南立弋阳郡。及武帝受命,又分颍川立襄城都,分汝南立汝阴郡,合陈郡于梁国。州统郡国十,县八十五,户十一万六千七百九十六。

颍川郡秦置。统县九,户二万八千三百。

许昌汉献帝都许。魏禅,徙都洛阳,许宫室武库存焉,改为许昌。长社

颍阴临颍公国相。郾邵陵公国相。鄢陵公国相。新汲

长平

汝南郡汉置。统县十五,户二万一千五百。

新息南安阳安成侯相。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故江国。有江亭。上蔡平舆故沈子国。有沈亭。定颍灈阳南顿汝阳吴房故房子国。西平故柏国。有龙泉,水可用淬刀剑。

襄城郡泰始二年置。统县七,户一万八千。

襄城侯相。有西不羹城。繁昌魏文受禅于此。郏 定陵侯相。父城侯相。昆阳公国相。舞阳宣帝始封此邑。

汝阴郡魏置郡,后废,泰始二年复置。统县八,户八千五百。

汝阴故胡子国。慎故楚邑。原鹿固始鲖阳新蔡宋侯相褒信

梁国汉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三千。

睢阳春秋时宋都。蒙虞下邑有阳山,山有文石。宁陵故葛伯国。谷熟陈项长平阳夏武平苦东有赖乡祠,老子所生地。

沛国汉置。统县九,户五千九十六。

相沛汉高祖所起处。丰竺邑符离杼秋汶 虹萧

谯郡魏置。统县七,户一千。

谯城父酂山桑龙亢蕲铚

鲁郡汉置。统县七,户三千五百。

鲁曲阜之地,鲁侯伯禽所居。汶阳卞邹有绎山。番故小邾之国。薛奚仲所封。公丘

弋阳郡魏置。统县七,户一万六千七百。

西阳故弦子国。轪蕲春邾西陵期思弋阳

安丰郡魏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

安风雩娄安丰侯相。蓼松滋侯相。

惠帝分汝阴立新蔡,分梁国立陈郡,分汝南立南顿。永嘉之乱,豫州沦没石氏。元帝渡江,以春谷县侨立襄城郡及繁昌县。成帝乃侨立豫州于江淮之间,居芜湖。时淮南入北,乃分丹阳侨立淮南郡,居于湖。又以旧当涂县流人渡江,侨立为县,并淮南、庐江、安丰并属豫州。宁康元年,移镇姑孰。孝武改蕲春县为蕲阳县,因新蔡县人于汉九江王黥布旧城置南新蔡郡,属南豫州。又于汉庐江郡之南部置晋熙郡。

冀州。案《禹贡》、《周礼》并为河内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春秋元命包》云:“昴毕散为冀州,分为赵国。”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则冀安,弱则冀强,荒则冀丰。舜以冀州南北阔大,分卫以西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周人因焉。及汉武置十三州,以其地依旧名焉冀州,历后汉至晋不改。州统郡国十三,县八十三,户三十二万六千。

赵国。汉置。统县九,户四万二千。

房子元氏平棘高邑。公国相。中丘柏人平乡下曲阳故鼓子国。邬

钜鹿国秦置。统县二,户一万四十。

黾陶钜鹿

安平国汉置。统县八,户二万一千。

信都下博武邑武遂观津侯相。扶柳广宗侯国。

平原国汉置。统县五。户五万一千。

平原高唐茌平博平聊城安德西平昌般鬲

乐陵国汉置。统县五,户三万三千。

厌次阳信漯沃新乐乐陵有都尉居。

勃海郡汉置。统县十,户四万。

南皮东光浮阳饶安高城重合东安陵修广川侯相。阜城

章武国泰始元年置。统县四,户一万三千。

东平舒文安章武束州

河间国汉置。统县六,户二万七千。

乐城侯相。武垣鄚侯相。易城中水成平

高阳国泰始元年置。统县四,户七千。

博陆高阳北新城侯相蠡吾

博陵郡汉置。统县四,户一万。

安平饶阳南深泽安国

清河国汉置。统县六,户二万二千。

清河东武城绎幕侯相。贝丘灵

中山国汉置。统县八,户三万三千。

卢奴魏昌新市安喜蒲阴望都唐北平

常山郡汉置。统县八,户二万四千。

真定石邑井陉上曲阳恆山在县西北,有坂号飞狐口。蒲吾

南行唐灵寿九门侯相。

惠帝之后,冀州沦没于石勒。勒以太兴二年僭号于襄国,称赵。后为慕容俊所灭,慕容氏又为苻坚所灭。孝武太元八年,坚败,其地入慕容垂。垂僭号于中山,是为后燕。后燕卒灭于魏。

幽州。案《禹贡》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与六国俱称王。及秦灭燕,以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汉高祖分上谷置涿郡。武帝置十三州,幽州依旧名不改。其后开东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皆属焉。元凤元年,改燕曰广阳郡。幽州所部凡九郡,至晋不改。幽州统都国七,县三十四,户五万九千二十。

范阳国汉置涿郡。魏文更名范阳郡。武帝置国,封宣帝弟子绥为王。统县八,户一万一千。

涿良乡方城长乡遒故安范阳容城侯相。

燕国汉置,孝昭改为广阳郡。统县十,户二万九千。

蓟安次侯相。昌平军都有关。广阳潞安乐国相。蜀主刘禅封此县公。泉州侯相。雍奴狐奴

北平郡秦置。统县四,户五千。

徐无土垠俊靡无终

上谷郡秦置,郡在谷之上头,故因名焉。统县二,户四千七十。

沮阳居庸

广宁郡故属上谷,太康中置郡,都尉居。统县三,户三千九百五十。

下洛潘涿鹿

代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四百。

代广昌平舒当城

辽西郡秦置。统县三,户二千八百。

阳乐肥如海阳

惠帝之后,幽州没于石勒。及穆帝永和五年,慕容俊僭早于蓟,是为前燕。七年,俊移都于邺。俊死,子为苻坚所灭。坚败,地复入慕容垂,是为后燕。垂死,宝迁于和龙。

平州。案《禹贡》冀州之域,于周为幽州界,汉属右北平郡。后汉末,公孙度自号平州牧。及其子康、康子文懿并擅据辽东,东夷九种皆服事焉。魏置东夷校尉,居襄平,而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后还合为幽州。及文懿灭后,有护东夷校尉,居襄平。咸宁二年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户一万八千一百。

昌黎郡汉属辽东属国都尉,魏置郡。统县二,户九百。

昌黎宾徒

辽东国秦立为郡。汉光武以辽东等属青州,后还幽州。统县八,户五千四百。

襄平东夷校尉所居。汶居就乐就安市西安平 新昌

力城

乐浪郡汉置。统县六,户三千七百。

朝鲜周封箕子地。屯有浑弥遂城秦筑长城之所起。镂方

驷望

玄菟郡汉置。统县三,户三千二百。

高句丽望平高显

带方郡公孙度置。统县七,户四千九百。

带方列口南新长岑提奚含资海冥

平州初置,以慕容廆为刺史,遂属永嘉之乱,廆为众所推。及其孙俊移都于蓟。其后慕容垂子宝又迁于和龙,自幽州至子庐溥镇以南地入于魏。慕容熙以幽州刺史镇令支,青州刺史镇新城,并州刺史镇凡城,营州刺史镇宿军,冀州刺史镇肥如。高云以幽、冀二州牧镇肥如,并州刺史镇白狼。后为冯跋所篡,跋僭号于和龙,是为后燕,卒灭于魏。

并州。案《禹贡》盖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正北曰并州,其镇曰恆山。《春秋元命包》云:“营室流为并州,分为卫国。”州不以卫水为号,又不以恆山为称,而云并者,盖以其在两谷之间也。汉武帝置十三州,并州依旧名不改,统上党、太原、云中、上郡、雁门、代郡、定襄、五原、西河、朔方十郡,又别置朔方刺史。后汉建武十一年,省朔方入并州。灵帝末,羌胡大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并流徙分散。建安十八年,省入冀州。二十年,始集塞下荒地立新兴郡,后又分上党立乐平郡。魏黄初元年,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北并弃之,至晋因而不改。并州统郡国六,县四十五,户五万九千二百。

太原国秦置。统县十三,户一万四千。

晋阳侯相。阳曲榆次于离盂狼孟阳邑大陵祁平陶京陵中都邬

上党郡秦置。统县十,户一万三千。

潞屯留壶关长子泫氏高都铜鞮涅襄垣武乡

西河国汉置。统县四,户六千三百。

离石隰城中阳介休

乐平郡泰始中置。统县五,户四千三百。

沾上艾寿阳阳乐平

雁门郡秦置。统县八,户一万二千七百。

广武崞氵枉陶平城葰人繁畤原平 马邑

新兴郡魏置。统县五,户九千。

九原定襄云中广牧晋昌

惠帝改新兴为晋昌郡。及永兴元年,刘元海僭号于平阳,称汉,于是并州之地皆为元海所有。元海乃以雍州刺史镇平阳,幽州刺史镇离石。及刘聪攻陷洛阳,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人,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又置殷、卫、东梁、西河阳、北兖五州,以怀安新附。刘曜徙都长安,其平阳以东地入石勒。勒平朔方,又置朔州。自惠怀之间,离石县荒废,勒于其处置永石郡,又别置武乡郡。及苻坚、姚兴、赫连勃勃,并州并徙置河东,又姚兴以河东为并、冀二州云。

雍州。案《禹贡》黑水、西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以其四山之地,故以雍名焉。亦谓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雍阏也。《周礼》:西曰雍州。盖并禹梁州之地。周自武王克殷,都于酆镐,雍州为王畿。及平王东迁洛邑,以岐酆之地赐秦襄公,则为秦地,累世都之,至始皇遂平六国。秦灭,汉又都之。及武帝置十三州,其地以西偏为凉州,其余并属司隶,不统于州。后汉光武都洛阳,关中复置雍州。后罢,复置司隶校尉,统三辅如旧。献帝时又置雍州,自三辅距西域皆属焉。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分陇右为秦州,改京兆尹为太守,冯翊、扶风各除左右,仍以三辅属司隶。晋初于长安置雍州,统郡国七,县三十九,户九万九千五百。

京兆郡汉置。统县九,户四万。

长安杜陵霸城蓝田高陆万年故栎阳县。 新丰阴般郑周宣王弟郑桓公邑。

冯翊郡汉置,名左冯翊。统县八,户七千七百。

临晋。故大荔,秦获之,更名。有河水祠,祠临晋水,故名。下邽秦武公伐邽戎,置有上邽,故加下。重泉频阳秦厉公置,在频水之阳。粟邑莲芍郃阳夏阳故少梁,秦惠文王更名。梁山在西北。

扶风郡汉武帝以为主爵都尉,太初中更名右扶风。统县六,户二万三千。

池阳汉惠帝置。有嶻{山辟}山。郿成国渠首受渭。雍侯相。有五畤、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汧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陈仓

美阳岐山在西北,周太王所邑。

安定郡汉置。统县七,户五千五百。

临泾朝那乌氏都卢鹑觚阴密殷时密国。 西川

北地郡秦置。统县二,户二千六百。

泥阳富平

始平郡泰始二年置。统县五,户一万八千。

槐里秦曰废丘,汉高帝更名。有黄山宫。始平武功太一山在东,古文以为终南。鄠古国,夏启所伐。蒯城

新平郡汉置。统县二,户二千七百。

漆漆水在西。汾邑

惠帝即位,改扶风国为秦国。徙都。建兴之后,雍州没于刘聪。及刘曜徙都长安,改号曰赵,以秦、凉二州牧镇上邽,朔州牧镇高平,幽州刺史镇北地,并州牧镇蒲坂。石勒克长安,复置雍州。石氏既败,苻健僭据关中,又都长安,是为前秦。于是乃于雍州置司隶校尉,以豫州刺史镇许昌,秦州刺史镇上邽,荆州刺史镇丰阳,洛州刺史镇宜阳,并州刺史镇蒲坂。苻坚时,分司隶为雍州,分京兆为咸阳郡,洛州刺史镇陕城。灭燕之后,分幽州置平州,镇龙城,幽州刺史镇蓟城,河州刺史镇桴罕,并州刺史镇晋阳,豫州刺史镇洛阳,兖州刺史镇仓垣,雍州刺史镇蒲坂。于是移洛州居丰阳,以许昌置东豫州,以荆州刺史镇襄阳,徐州刺史镇彭城。即而姚苌灭苻氏,是为后秦。及苌子兴克洛阳,以并、冀二州牧镇蒲坂,豫州牧镇洛阳,兖州刺史镇仓垣,分司隶领北五郡,置幽州刺史镇安定。及姚泓为刘裕所灭,其地寻入赫连勃勃。勃勃僭号于统万,是为夏。置幽州牧于大城,又平刘义真于长安,遣子璝镇焉,号曰南台。以朔州牧镇三城,秦州刺史镇杏城,雍州刺史镇阴密,并州刺史镇蒲坂,梁州牧镇安定,北秦州刺史镇武功,豫州牧镇李闰,荆州刺史镇陕,其州郡之名并不可知也。然自元帝渡江,所置州亦皆遥领。初以魏该为雍州刺史,镇酂城,寻省,侨立始平郡,寄居武当城。有秦国流人至江南,改堂邑为秦郡,侨立尉氏县属焉。康帝时,庾翼为荆州刺史,迁镇襄阳。其后秦雍流人多南出樊沔,孝武始于襄阳侨立雍州,仍立京兆、始平、扶风、河南、广平、义成、北河南七郡,并属襄阳。襄阳故属荆州。

凉州。案《禹贡》雍州之西界,周衰,其地为狄。秦兴美阳甘泉宫,本匈奴铸金人祭天之处。匈奴既失甘泉,又使休屠、浑邪王等居凉州之地。二王后以地降汉,汉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后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汉改周之雍州为凉州,盖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地势西北邪出,在南山之间,南隔西羌,西通西域,于时号为断匈奴右臂。献帝时,凉州数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远,于是乃别以为雍州。末又依古典定九州,乃合关右以为雍州。魏时复分以为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汉故事,至晋不改。统郡八,县四十六,户三万七百。

金城郡汉置。统县五,户二千。

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亹

西平郡汉置。统县四,户四千

西都临羌长宁安夷

武威郡汉置。统县七,户五千九百。

姑臧宣威揖次仓松显美骊靬番禾

张掖郡汉置。统县三,户三千七百。

永平临泽汉昭武县,避文帝讳改也。屋兰汉因屋兰名焉。

西郡汉置。统县五,户一千九百。

日勒删丹仙提万岁兰池一云兰绝池。

酒泉郡汉置。统县九,户四千四百。

福禄会水安弥骍马乐涫表氏延寿 玉门沙头

敦煌郡汉置。统县十二,户六千三百。

昌蒲敦煌龙勒阳关效谷广至宜禾 宜安深泉伊吾新乡乾齐

西海郡故属张掖,汉献帝兴平二年,武威太守张雅请置。统县一,户二千五百。

居延泽在东南,《尚书》所谓流沙也。

元康五年,惠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宜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永宁中,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轨乃控据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及张寔,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张茂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张骏分武威、武兴、西平、张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晋兴、广武合十一郡为凉州,兴晋、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汉中为河州,敦煌、晋昌、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为沙州。张骏假凉州都督,摄三州。张祚又以敦煌郡为商州。永兴中,置汉阳县以守牧地,张玄靓改为祁连郡。张天锡又别置临松郡。天锡降于苻氏,其地寻为吕光所据。吕光都于姑臧后,以郭黁言谶,改昌松为东张掖郡。及吕隆降于姚兴,其地三分。武昭王为西凉,建号于敦煌,秃发乌孤为南凉,建号于乐都……沮渠蒙逊为北凉,建号于张掖。而分据河西五郡。

秦州。案《禹贡》本雍州之域,魏始分陇右置焉,刺史领护羌校尉,中间暂废。及泰始五年,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镇冀城。太康三年,罢秦州,并雍州。七年,复立,镇上邽。统郡六,县二十四,户三万二千一百。

陇西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

襄武首阳乌鼠山在东。临洮狄道

南安郡汉置。统县三,户四千三百。

獂道新兴中陶

天水郡汉武置,孝明改为汉阳,晋复为天水。统县六,户八千五百。

上邽冀秦州故居。始昌新阳显新汉显亲县。 成纪

略阳郡本名广魏,泰始中更名焉。统县四,户九千三百二十。

临渭平襄略阳清水

武都郡汉置。统县五,户三千。

下辩河池沮武都故道

阴平郡泰始中置。统县二,户三千。

阴平平广

惠帝分陇西之狄道、临洮、河关,又立洮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六县,合九县置狄道郡,属秦州。张骏分属凉州,又以狄道县立武始郡。江左分梁为秦,寄居梁州,又立氐池为北秦州。

梁州。案《禹贡》华阳黑水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梁者,言西方金刚之气强梁,故因名焉。《周礼》职方氏以梁并雍。汉不立州名,以其地为益州。及献帝初平六年,以临江县属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宁为巴东郡,分巴郡垫江置巴西郡。刘备据蜀,又分广汉之葭萌,涪城、梓潼、白水四县,改葭萌曰汉寿,又立汉德县,以为梓潼郡;割巴郡之宕渠、宣汉、汉昌三县宕渠郡,寻省,以县并属巴西郡。泰始三年,分益州,立梁州于汉中,改汉寿为晋寿,又分广汉置新都郡。梁州统郡八,县四十四,户七万六千三百。

汉中郡秦置,统县八,户一万五千。

南郑蒲池褒中沔阳成固西乡黄金 兴道

梓潼郡蜀置。统县八,户一万二百。

梓潼涪城武连黄安汉德晋寿剑阁 白水

广汉郡汉置。统县三,户五千一百。

广汉德阳五城

新都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四,户二万四千五百。

雒什方绵竹新都

涪陵郡蜀置。统县五,户四千二百。

汉复涪陵汉平汉葭万宁

巴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三百。

江州垫江临江枳

巴西郡蜀置。统县九,户一万二千。

阆中 西充国苍溪岐惬南充国汉昌

宕渠 安汉

平州

巴东郡汉置。统县三,户六千五百。

鱼复朐南浦

太康六年九月,罢新都郡并广汉郡。惠帝复分巴西置宕渠郡,统宕渠、汉昌,宣汉三县,并以新城、魏兴、上庸合四郡以属梁州。寻而梁州郡县没于李特,永嘉中又分属杨茂搜,其晋人流寓于梁益者,仍于二州立南北二阴平郡。及桓温平蜀之后,以巴汉流人立晋昌郡,领长乐、安晋、延寿、安乐、宣汉、宁都、新兴、吉阳、东关、永安十县;又置益昌、晋兴二县,属巴西郡;于德阳界东南置遂宁郡;又于晋寿置剑阁县,属梁州。后孝武分梓潼北界立晋寿郡,统晋寿、白水、邵欢、兴安四县;梓潼郡徙居梓潼,罢剑阁县;又别置南汉中郡,分巴西、梓潼为金山郡。及安帝时,又立新巴、汶阳二郡,又有北新巴、华阳、南阴平、北阴平四郡,其后又立巴渠、怀安、宋熙、白水、上洛、北上洛、南宕渠、怀汉、新兴、安康等十郡。

益州。案《禹贡》及舜十二牧俱为梁州之域,周合梁于雍,则又为雍州之地。《春秋元命包》云:“参伐流为益州,益之为言厄也。”言其所在之地险厄也,亦曰疆壤益大,故以名焉。始秦惠王灭蜀,置郡,以张若为蜀守。及始皇置三十六郡,蜀郡之名不改。汉初有汉中、巴蜀。高祖六年,分蜀置广汉,凡为四郡。武帝开西南夷,更置犍为、牂柯、越巂、益州四郡,凡八郡,遂置益州统焉,益州始此也。及后汉,明帝以新附置永昌郡,安帝又以诸道置蜀、广汉、犍为三郡属国都尉,及灵帝又以汶江、蚕陵、广柔三县立汶山郡。献帝初平元年,刘璋分巴郡立永宁郡。建安六年,改永宁为巴东,以巴郡为巴西,又立涪陵郡。二十一年,刘备分巴郡立固陵郡。蜀章武元年又改固陵为巴东郡,巴西郡为巴郡,又分广汉立梓潼郡,分犍为立江阳郡,以蜀郡属国为汉嘉郡,以犍为属国为硃提郡。刘禅建兴二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广汉属国为阴平郡,分建宁永昌立云南郡,分建宁柯立兴古郡,分广汉立东广汉郡。魏景元中,蜀平,省东广汉郡。及武帝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以汉中属焉。七年,又分益州置宁州。益州统郡八,县四十四,户十四万九千三百。

蜀郡秦置。统县六,户五万。

成都广都繁江原临邛郫

犍为郡汉置。统县五,户一万。

武阳南安僰道资中牛鞞

汶山郡汉置。统县八,户一万六千。

汶山升迁都安广阳兴乐平康蚕陵 广柔

汉嘉郡蜀置。统县四,户一万三千。

汉嘉徙阳严道旄牛

江阳郡蜀置。统县三,户三千一百。

江阳符汉安

硃提郡蜀置。统县五,户二千六百。

硃提南广汉阳南秦堂狼

越巂郡汉置。统县五,户五万三千四百。

会无邛都卑水定苲台登

牂柯郡汉置。统县八,户一千二百。

万寿且兰谈指夜郎毋敛并渠鄨

平夷

惠帝之后,李特僭号于蜀,称汉,益州郡县皆没于特。李雄又分汉嘉、蜀二郡立沈黎、汉原二郡。是时益州郡县虽没李氏,江左并遥置之。桓温灭蜀,其地复为晋有,省汉原、沈黎而立南阴平、晋原、宁蜀、始宁四郡焉。咸安二年,益州复没于苻氏。太元八年,复为晋有。隆安二年,又立晋熙、遂宁、晋宁三郡云。

宁州。于汉魏为益州之域。泰始七年,武帝以益州地广,分益州之建宁、兴古、云南,交州之永昌,合四郡为宁州,统县四十五,户八万三千。

云南郡蜀置。统县九,户九千二百。

云平云南梇栋青蛉姑复邪龙榆

遂久永宁

兴古郡蜀置。统县十一,户六千二百。

律高句町宛温漏卧毋掇贲古滕休 镡封汉兴进乘都篖

建宁郡蜀置。统县十七,户二万九千。

味昆泽存邑新定谈槁母单同濑 漏江牧麻谷昌连然秦臧双柏

俞元修云泠丘滇池

永昌郡汉置。统县八,户三万八千。

不韦永寿比苏雍乡南涪巂唐哀牢 博南

太康三年,武帝又废宁州入益州,立南夷校尉以护之。太安二年,惠帝复置宁州,又分建宁以西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益州郡曰晋宁,分牂柯立平夷、夜郎二郡,然是时其地再为李特所有。其后李寿分宁州兴古、永昌、云南、硃提、越巂、河阳六郡为汉州。咸康四年,分牂柯、夜郎、硃提、越巂四郡置安州。八年,又罢并宁州。以越巂还属益州,省永昌郡焉。

解释翻译

远古的时候,原始事物没有外在的形象,构成宇宙的各种物质,与上天相配相称,成为万物之始。正如《记》上所说,冬天居住在洞穴土室中,夏天居住在柴薪筑就的巢室内,茹毛饮血,一无麻丝之类蔽体之衣。至于燧人氏钻木取火,庖牺氏始画八卦,女娲氏断鳖足以立四极,炎帝神农氏发展农业,分划疆域,逭一切都是同一道理。黄帝东至海滨,南及长江,登临空山岱岳,有关他曾在昆仑山振辔驭马、前往崆峒山寻访至道等事,已经记载在史册上,不能欺骗后世之人。颛顼高阳氏使天下各得其宜,帝誉高辛氏遵循天道实行道义。东方越过蟠木山,西方到达流沙,北方起至幽陵,南面抵于交队,月所照之处,舟车驶及的山川,无人不是君主的臣民无处不是帝王的领域。帝尧的时候,大禹治理水土,划地为九州。虞舜即位为王,功绩更加卓着。制定历法,划分星区,规划山河地界,考察四方疆域,在冀北始设并州,命名燕、齐一带为幽州、营州,即《尚书》所说的开创十、封立十二山之事。夏朝的功业在于唐尧,殷朝沿袭夏曲没有增益减损。且迭王灭茵,京城自丰迁往镐京。到周成王时,改写《尚书.禹贡》,徐州、凿业并入直、壅蛆,又从幽业、差赵中离析出冀州。职方掌管天下的土地,以知各地利弊,使之各得其所;观察记录天文之官保章氏分辨九州的分野,使之各有相对应的星区。东南叫作扬州,正南叫作荆州,河南叫作豫州,正东为青州,河东叫作兗州,正西为雍州,东北称为幽州,黄河以北是冀州,正北叫作并州。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从困时期的战吸取教训,废除诸侯王,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共三十五郡,舆内史掌管的京师共三十六郡。接着出动军队越过长江,攻取平定百趋之地,又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共四十郡,每郡设郡守一人。秦时的疆土西方到达堕逃,北方直至沙漠,束环西带,都临大海。漠直狙建立起新王朝,革除台制的弊病,将京畿地区划分为三部分,又增置二十三郡,桂阳、江夏、豫章、河内、魏郡、东海、楚国、平原、梁国、定襄、泰山、汝南、淮阳、千乘、东莱、燕国、清河、信都、常山、中山、渤海、广汉、涿郡,共为二十三郡。内史分为回上、回亩、史丝三部分。<汉书.地理志》中说:“高祖增二十六,武帝改河上、渭南、中地为京兆、遇冯翊、扶风,这就是三辅地区。”濩文帝增加九郡,广平、城阳、淄川、济南、胶西、胶东、河间、庐江、衡山、,武帝改称衡山为六安。汉景帝增设四郡。济北、济阴、山阳、北海。宣帝改称济北为东平。武帝入越、开拓胡地,首次设置的郡有十七个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耻、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平定西南夷后置牂柯、越嵩、沈黎、汶山、犍为、益州六郡,西部设置武都郡,又分立出零陵郡,共十七郡。开辟土地拓宽疆界,又增设十四郡。弘农、临淮、西河、朔方、酒泉、陈留、安定、天水、玄菟、乐浪、广陵、敦煌、武威、张掖。昭帝变故较少,增置一郡。金城。到了平帝元始二年,新设置的郡总括起来有七十一个,与秦朝的四十郡相加,共一百一十一郡。改称雍州为凉州,改称梁州为益州,又设置徐州,恢复旧名称,南方设交址,北方置朔州,共为十三部。凉、益、荆、扬、青、豫、兗、徐、幽、并、冀十一州,交耻、朔方两处刺史州,共十三部。漠光武帝战事平息,初建束汉时,民生凋敝,户口减少,郡县衰败零落,合并减省了八个郡。城阳、淄川、高密、胶东、六安、真定、泅水、广阳。建武十一年,取消州牧,恢复州刺史的官职,十三位州刺史各自掌管一州。漠明帝置一郡,永昌。汉章帝置二郡,任城、吴郡。汉和帝、漠顺帝增置、更改了九个郡。翅童置边韭、卢堡,睦改称进盐为速,改称楚为壹猩、擅速为塞垩、堕进为工邳、王垂为苎达、挝为安平、天水为汉阳。取消朔方刺史,合并于司隶,共十三部,舆西汉不同之处在于,司隶校尉部的郡治在河南,而朔方隶属于并部。郡国有一百零八个。取消酉墨八郡,分置五郡,更改旧名的有七郡,沿用旧名的有九十六郡,比西汉少三郡。汉桓帝、漠灵帝比前代颇有增加,又置六郡。桓帝置高阳、高凉、博壁;灵帝置南安、鄱阳、庐陵。魏武帝称霸一方,魏、蜀、吴三国鼎立,百姓动荡流离,盟生、盗墨一带荒芜,置立十二个郡,新兴、乐平、西平、新平、略阳、阴平、带方、谯、乐陵、章武、南乡、襄阳。取消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渔阳、庐江。文帝设置七郡,朝歌、阳平、弋阳、魏兴、新城、义阳、安丰。魏明帝和少帝增置二郡,明帝增上庸;少帝增平阳。魏据有出郡国五十四个。蜀先主在汉建安年间初次设置九个郡,巴东、巴西、梓潼、江阳、汶山、汉嘉、硃提、宕渠、涪陵。蜀据有曲郡国十一个。吴主大皇帝初次设置五郡,临贺、武昌、珠崖、新安、庐陵南部。少帝、景帝置四郡,少帝置临川、临海、衡阳、湘东。景帝置天门、建安、建平、合浦北部。鱼垒堡也设置了十二郡,始安、始兴、邵陵、安成、新昌、武平、九德、吴兴、东阳、桂林、荥阳、宜都。占据有汉郡国十八个。

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定了吴国孙氏的势力,增置的郡国共有二十三个,荥阳、上洛、顿丘、临淮、东莞、襄城、汝阴、长广、广宁、昌黎、新野、随郡、阴平、义阳、毗陵、宣城、南康、晋安、宁浦、始平、咯阳、乐平、南平。取消七郡而设置司州,另立梁州、秦州、宁州、平州四州,沿用吴国广州的名称,共十九州,司、冀、兗、豫、荆、徐、扬、青、幽、平、并、雍、凉、秦、梁、益、宁、交、广州。郡国一百七十三个,吴国置立的二十五郡、蜀国新置的十一郡、魏国置立的二十一郡,沿用汉朝旧郡九十三个,设置二十三郡。以此成为文明大国,全部拥有了殷、周的疆土。以致比原始时代更为丰实,比伏羲、神农之业更加显赫,目的是以此来抚养黎民百姓,而不去争夺疆土。那些玉制之环及楛木之矢,异族的皮裘和如风的车驾,南方群鸟惠顾光临,春风和畅律吕和谐,皇帝功昭业盛,无处不至。然而众星的征象附于上天,山岳河川综理着大地,端门掖门之星规划着宽广的地域,崤山、函谷区分出郡国城邑,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世间万物归依皇朝。因此洛之洲和咸阳,宛如秦、漠,晋依傍着黄河以西,历代人们都知道尧、禹,在这新的都邑镐京定居。当地的五尺童子都能熟练地吟诵,史官无需把它记入史书。

过去伏牺氏诞生在成纪,作为天子后以陈为都。神农氏原定都于速,后另营造迪皇为都。董童生于画丘,而建都于鲢。初居于窒垩,后迁都到迪皇。题玺初居于塞垩,后将都邑迁徙到产旦。产圭即位,在台建都。忧翅王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地象宏大,万物依地而生,能够承载昆仑、茎山而不坠落,包容下回海而不漏泄。君王占决疑,乘舆出行驻车览胜,遥望瞬嵫山镑石刻碑,观看眉叠的城墙如同玩赏。时世阻滞,政道衰颓,周平王东迁,诸侯纷争;萱魏当道,三国鼎立。晋世祖武皇帝继承千年之业,接受禅让,先王故土,全部归属晋国,于是得以言说疆域之事。塞童一无防备,中原全盘丢弃,怀帝永嘉年问势力范围南移直至建邺,九分天下仅有其。

往昔大禹观察浑浊的黄河而得到河圆,得以言说海内之事。天上有北斗七星,地有七层地表;天有四隅,地有四条大河东流入海。八方极远之地,称为八极。东南地势渐低,天向西北倾斜。八极宽广,东西有二亿零三万一千三百里,南北有二亿零三万一千三百里。从地到天的距离为八极宽度的一半,从地面到地底也是同样。先前黄帝命令竖亥从束极步测到西极,共五亿零十万九千八百零八步。史臣案,整个天宇共计一百零七万零九百一十三里,直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里。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天有十二次,是月运行的轨迹;地有十二辰,是王侯建立州国的区域。有的州国因祖先的出生地而得姓,也有的因功业而命名地域,祁、酉、燕、齐,就在这些地域上。

先前黄帝遍行天下,广治万里,得到近万个方圆百里之国,就是《周易》中所说的“高出众物之上,万国皆得安宁”。帝尧时代,协调了众多邦国,建制以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一州有十二师。夏后氏的地域束至海滨,西有沙漠,南方到达长江流域,北方与南方都闾知君王的声威教化,穷尽竖亥步测所及的范围,无不顺从,夏后氏在涂山召见群臣,万邦手执玉帛前来。于是在九州之内划分五服。天子所在之国,内五百里为甸服,一百里内要缴纳成束的禾稿作为赋税,二百里内缴纳割下的禾穗,三百里内缴纳脱粒后的庄稼茎秆,四百里交粟,五百里交米。甸服之外的五百里是侯服,一百里为卿大夫封地,二百里为爵,三百里为侯。侯服之外的五百里是绥服,三百里间施行文教,二百里奋力习武,加强防卫。绥服之外五百里为要服,三百里遵常道,二百里减免赋税。要服之外的五百里是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达于四海,成五服之制,五服的地域范围为方圆五千里。夏朝政德中衰,遭逢有穷之乱。少康中兴,没有失去原有的土地、邦国。从孔甲之后而到桀当政期间,诸侯互相兼并,能够保存下来的有三千多邦国,与夏后氏在涂山大会诸侯时相比,损失了约十分之七。成汤在焦打败桀,迁都到亳,伊挚、仲虺等人,制定了严明的法典。君王制定了爵位俸禄,爵位共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天子的田地方圆一千里,公侯的田地一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足五十里的,不与天子发生联系,归附于诸侯,称为附庸。四海之内共分九州,每一州方圆一千里。各州建立三十个纵横百里的封国,六十个纵横七十里的封国,一百二十个五十里的封国,共计二百一十个封国。名山大泽不能作为封地,其余作为附庸的田地。全国八个州,设二百一十个封国。皇帝所在的州界内,设九个百里的封国。二十一个七十里的封国,六十三个五十里的封国,共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能分封,其余的土地作为士的俸禄,作为分封之余的闲田。全国共有九州,总计一千七百七十三个封国。天子的元士,诸侯的附庸,都不在其数中。天子百里之内田税供给官用,千里之内供给衣食,千里之外设方伯为诸侯之长。五国成为一属,各属设长;十国成为一连,各连设帅;三十国合为一卒,各卒设卒正;二百一十国篇一州,州有州伯。八个州有八伯,五十六正,一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各以其属国属于天子的两位公卿,分天下为左右称为二伯。千里之内为甸,千里之外为采,为流。天子派遣大夫为三监,监视方伯之国。各置三人。天子所在之地,诸侯可食采邑而子孙不得继位;天子所在之外,诸侯子孙可以继位。周武王即位,以夏、商二代为鉴,仅设五等爵位,分划土地为三部分。封同姓诸侯五十余国,周公、康叔的封地称为鲁、卫,各占地数百里。太公封在齐,位于束海之滨。总共一千八百国.分布在五千里的地域之内。太昊、黄帝的后代,唐尧、虞舜的侯伯仍然保留封地。掌管邦国土地的大司徒丈量诸公的疆界纵横各五百里,天子食其一半租税;诸侯的土地纵横四百里,天子食其三分之一租税;诸伯之地三百里,天子食其三分之一租税;诸子之地二百里,天子食其四分之一租税;诸男之地一百里,天子食其四分之一租税。年年耕种的土地每家一百亩,两年轮种的土地每家二百亩,三年轮种的土地每家三百亩。五家为比,使其互相担保;五比为间,可以共相寄托,承受宅舍破损等事故;四闾为族,共同办理丧葬之事;五族为党,如遇凶祸,可相救助;五党为州,可互相周济;五州为乡,以待宾客之礼举贡贤者。小司徒以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用以共赴征伐之事,从事田猎役作,追逐虏寇,伺捕盗贼,并施令征收贡赋。经略土地,制井田,营畜牧,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掌管施予、抚恤之事的遣人在道路上十里设庐,庐内可供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可以留宿的路室,路室中有储存的物品。五十里有市,市有候,候有迎送宾客的候馆,候馆内有贮积的物资。掌管郊野之地的遂人以五家属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鄙,五郑骂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大司马根据九畿的户籍,施政于邦国诸侯。王畿内纵横千里为国畿,国畿之外的五百里为侯畿,侯畿外的五百里为甸畿,甸畿外的五百里为男畿,男畿外的五百里为采畿,采畿外的五百里篇卫畿,卫畿外的五百里为蛮畿,蛮畿外的五百里为夷畿,夷畿外的五百里为镇畿,再向外的五百里是藩畿。畿是田地的界限,白王城向外,东西、南北各五千里为界,划分地限的有九畿。当时国家的治理达到太平,政教可谓清明,因无人犯罪而刑法不用。有一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三十三人,这大概是周朝的鼎盛时期。至周王室衰微,礼乐之制、征伐之事都由诸侯控制,弱肉强食,以强欺弱。春秋初期,仍有一千二百国,到了鲁哀公西狩获麟的末世,二百四十二年间,杀戮君主三十六位,五十二个国家灭亡,来往奔忙而最终未能保住封国的诸侯王不可胜敷,而见于《春秋》经传的有一百七十国。其中一百三十九国知道国所在地,鲁、邾、郑、宋、纪、卫、西、莒、齐、陈、杞、蔡、邢、郕、晋、薛、许、邓、秦、曹、楚、随、黄、梁、虞、郧、小邾、徐、燕、鄀、麋、舒、庸、郯、莱、吴、越、有穷、三苗、瓜州、有虞、东、共、宿、申、夷、向、南燕、滕、凡、戴、息、郜、芮、魏、淳于、谷、巴、州、蓼、罗、赖、牟、葛、谭、萧、遂、滑、权、鄣、霍、耿、江、冀、弦、道、柏、微、鄫、厉、项、密、任、须句、颛臾、顿、管、雍、毕、丰、邘、应、蒋、茅、胙、夔、介、焦、沈、六、巢、根牟、唐、黎、郇瑕、寒、有鬲、斟灌、斟寻、过、有过、戈、偪阳、邿、铸、豕韦、唐杜、杨、豳、郐、观、扈、邳、胡、黎、大庭、骀、岐、邶、锺吾、浦姑、昆吾、房、密须、甲父、鄅、桐、亳、韩、赵。三十一国荡然无存,祭、极、荀、贾、贰、轸、绞、于余丘、阳、箕、英氏、毛、聃、莘、偪、封父、仍、有仍、崇、鄟、庸、姺、奄、商奄、褒姒、蓐、有缗、阙巩、飂、鬷、穷桑。蛮夷戎狄不计在内。五霸更相兴盛,统领着诸侯间的盟会。王室衰微到了战国时代,便产生了七霸,韩、魏、赵、燕、齐、秦、楚。又有宋、卫、中山,不绝如缕,如韩、赵、魏三家分晋,也各自称王。

《司马法》广泛陈述了上古三代的制度,其中说:古代六尺为一步,百步为一亩,百亩为一夫,三夫为一屋,三屋为一井田。井田纵横各一里,即是九夫,由八家共同所有。每对夫妇接受私田一百亩,公田十亩,八家共八百八十亩,其余的二十亩是草庐房舍占用的土地,同一井田的各家平互相关心,邻里相助,遇到疾病凶祸相互援救。百姓接受田地,上好的田地每个农夫一百亩,中等田地二百亩,下等田地三百亩,每年受田耕种,自己安排更替轮种。接受田地的农夫,家中其他男子为余夫,也按人数同样接受田地。士、工、商家庭分配土地,五个人与一个农夫相当。有赋有税,税指农夫公田产量的十分之一,工匠、商人、管理山泽的衡虞缴纳各自的利润、产品,赋是指提供车马兵器、服士卒之役。百姓年满二十接受田地,六十岁归还田地。耕种必须兼种五谷以防备自然灾害。农田中不能有树,以免妨碍五谷生长。环绕着庐舍要种植桑树柘树,各种蔬菜分畦种植,各类瓜果种在地边,鶸豚狗猪各类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机。每闾有学校,各乡有学校,间里学校用以教化,乡学教以礼仪。按照司马之法,官方设立六军,根据井田而制定军令。土地纵横一里为井,十井为通,十通为成,成纵横十里。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纵横百里。十同为封,十封为畿,畿纵横千里。因此,四井为邑,四邑为丘,每丘十六井,有一匹军马,三头牛。四丘为甸,每甸六十四井,有四匹军马,一乘兵车,十二头牛,三个甲士,七十二士卒。这称作乘车之制。一同方圆百里,总共一万井,除去山川、沟壑、城池、邑居、园囿、街路三千六百井,规定缴纳赋税的有六千四百井,四百匹军马,百乘兵车,这是卿大夫土地较多的人家,称作百乘之家。一封方圆三百六十六里,总共十万井,规定缴纳赋税的有六万四千井,四千匹军马,干乘兵车,这是诸侯中的大家,称作千乘之国。天子王畿内方圆千里,总共百万井,规定缴纳赋税的有六十四万井,四万匹军马,万乘兵车,军士七十二万,所以称天子为万乘之主。

秦始皇掌握天下大权后,寻找固王朝失败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处士肆意议论,诸侯好动干戈,四夷交互侵犯,而周王室因衰弱而被削除,于是取消了五等爵位。汉朝兴起,接受秦孤立而败的教训,于是分划地界,立二等爵位,功臣封侯者有一百多个采邑。当时百姓经历了秦王朝统治和楚、坠之争,人口数量衰减,大封国不过一万家,小的仅五六百户,于是汉朝尊崇王室子弟,广泛开拓了九国。古代分封土地而不分封人口,以致大的封国跨州连郡,小国则仅十余城,按照户为区别,经略地界的远近,所谓分民是始自垄。从历旦以东到辽昼是遮住。鲎山以南,塞圣地向东延伸,渡过董回、渣丞,直至海滨,是查趟。童眯、泗丞流入之地,包括蛊旦、羞业,是銮楚。东面连带着垦辽回庭潮,接近盒擅一带,为型星。北面以进回之滨为界,包括庐冲,为龃。北及坠塞北岸,横亘立星地,为垦涂。诸侯边境相连,环绕着三面边陲,外部舆胡、垫相邻。天子自有三但、塞登、题丛、卢坠,自以西至旦蜀,北方至昼史,西部到达胧酉,还有京师三辅地区,共十五郡。汉文帝采取翼生的建议分划蛮赵,星童运用垦盘的计谋削减呈楚。亘瞳施行主塞的建议,颁布推恩的诏令,使诸侯王可以把人口、食邑分封给子弟,朝廷不决定升降废黜,由藩国自行处置。从此以后,查分为七,趟分为六,凿分为五,淮南分为三。新封的皇子大封国不超过十多个城邑,长丝、薤、优壁然保留着旧时的名称,都已丧失了南北两边。自文帝、景帝推行休养生息,至平帝豆面二年,共有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零六十二户,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人,土地东西九千三百零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大抵每十里一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各一人。每县大约纵横各百里,人口稠密土地就减少一些,人烟稀少土地就多一些,乡、亭也是这样。都是秦时的制度。莲光亘适中兴,并不逾越前代的制度,东海王型彊因为去留进退的举止合于礼仪,所以优厚地封赏他,兼以叠郡二十九县为食邑,其余因宠幸而封赐的官员,仅仅兼以一郡为食邑而已。到了担童丞昼三年,有一千零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户,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这也是户增长的年代。献帝建安元年任命笪銮为镇束将军,封费亭侯。魏文帝黄初三年,初次规定受封之王的庶子为乡公,继位之王的庶子为亭侯,公侯的庶子为亭伯。刘备章武元年,也把郡国分封给诸王,有的祇是遥领嘉名,并不核查土地在何处。当时共有二十万户,男女人九十万。孙权赤乌五年,也采用中州的美名来分封诸王。当时有五十二万三千户,男女万。置塞童当了置王后,令苤昼等人建立五等封爵制度,惟有安平郡公司马孚的食邑有一万户,规模舆魏诸王相同。其他县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土地纵横各七十五里;大封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土地纵横各七十里;次国侯食邑一千四百户,土地纵横各六十五里;大封国伯食邑一千二百户,土地纵横各六十里;次国伯食邑一千户,土地纵横各五十五里;大封国子食邑八百户,土地纵横各五十里;次国子食邑六百户,土地纵横各四十五里;大封国男食邑四百户,土地纵横各四十里;次国男食邑二百户,土地纵横各二十五里。武帝泰始元年,把郡分封诸王作为封国。食邑二万户为大国,设上中下三军,兵士五千人;食邑万户为次国,设上军和下军,兵士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设一军,兵士一千五百人。各地之王不到各自的封国去,而在京城任官。取消五等封爵的制度,公侯食邑一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户以上为次国,不满五千户的为小国。太康元年,平定吴国,大约拥有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户,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人。而江束各国都取本国土地的三分之一为食邑,元帝渡过长江后,在太兴元年开始规定各封国以九分之一篇食邑。

司州。案《禹贡》中所记的豫州之地。到漠武帝时,初次设置司隶校尉,统领三辅、三河各郡。其地界西部有雍州的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北部有冀州的河东、河内二郡,束部包容豫州的弘农、河南二郡,共七郡。郡守的地位和声望高于州郡牧伯,授予银印青绶。到光武帝定都洛阳时,司隶所统管的范围与西汉相同。魏氏接受王位,即以汉皇宫所在地为京城,司隶管辖河南、河东、河内、弘农以及冀州的平阳,共五郡,设置司州。晋沿用魏都,于是把三辅还属于雍州,分河南郡另立荣阳,分雍州的京兆另立上洛,取消束郡设立顿丘,于是定名司州,以司隶校尉统管。州管辖十二郡,一百个县,四十七万五千七百户。

河南郡汉代设置。统管十二县,十一万四千四百户。置尹。

洛阳置尉。共有五部、三市。东西七里,南北九里。东有建春、东阳、清明三门,南有开阳、平昌、宣阳、建阳四门,西有广陨、西明、阗闽三门,北有大夏、广莫二门。司隶校尉、河南尹以及百官聚居城内。河南周束都王城郏鄙。巩周孝王封周桓公之孙惠公于巩,号为东周,因而战国时有束周、西周之称。芒山、首阳是它的县界。河阴 新安函谷关所在地。成皋有关,是郑的武牢关。缑氏有刘聚,周大夫刘子的食邑。有延寿城、仙人祠。阳城有鄂阪关。遣一邑处于大地的中心,夏至时日影为一尺五寸。有阳城山、箕山。尽虫基就在那襄。绩越有延壹飓。先前的卢蛮王之国。鲤先前的蛮子国,楚庄王伐堕运便是此地。凿璺回时称为南梁,以区别于少梁。

阳翟荣阳郡画丝二年设置。统管八县,三万四千户。

曲地名为邀,台塑建敖仓的地方。塞整主趣垦居住的地方。蜜原墨王畿内。鲞困亟有博浪长沙,旦睦进击台并皇的地方。越哇哇主鱼时是赵塞呕的国都。翘鲎塞蓬迤在其东北,也称为蓬攫。

弘农郡坠设置。统管六县,一万四千户。

丑皇前函谷关。汉武帝迁至面越。邀原称塑,莲亘嘘改称翅。堕原铲鱼,周时把堕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二相主管。宜阳 阻池 华阴华山在华阴县南。

主越画盘二年划分出塞韭南部而设置。统管三县,一万七千户。

上盗堕飓在县西北。宜台相街人卖麸的采邑。麈泜毖互山在它的柬边,是鱼丞的发源地。

平阳郡原属迥塞,墓分立。统管十二县,四万二千户。

挝旧袁都。侯国。遥原荡堡国。塑旦整、墓、赵成为诸侯,将鲎旦封给置昼.丞璧原垄坦国。垄山在其束。渔王狐盏 越公国相。缝旦置亘蚣从迪迭迁徙到这襄。龌扭越山在西南。龇公围相。韭厘壶口山在东南。有直昼,所以称为:岖。卢旦原挞国。多画设置。统管九县,四万二千五百户。

尽量昼原迪达。置亘生公从置盐迁徙到遣裹。垣王垦山在东北,边塞的发源地。监公国相。左盐星山在西。但茎王封酉眉主垣的后代于此。猹旦古猹塑越。蟹有盐池。渔邀有历旦,叠耕作的地方。有重苴山,值童、圭遭曾居住在山南,即所谓苴垦灿。河北。

巡台盘二年设置。统管六县,三莴七千户。

汲有铜板。朝歌纣建都的地方。共古国。北山,淇水的发源地。林虑 获嘉原汲新中乡。汉武帝巡行经过这襄时,获吕嘉首级,因而改名。{寥武晋开辟的南阳,秦改称修武。

河内郡汉设置。统管九县,五万二千户。

野王太行山在西北。州原晋邑。怀 平皋邢侯从襄国迁徙到此。河阳 沁水 软原周原邑。山阳温故国,苏忿生封地。

广平郡墓设置。统管十五县,三万五千二百户。

广平 邯郸秦设置为郡。易阳武安 涉 襄国故邢侯国都。南和任曲梁列人肥乡临水广年侯相。压违至墨

阳平郡魏设置。统管七县,五万一千户。

元城汉元后出生的都邑。馆陶 清泉 发干柬武阳 阳平 乐平

魏郡汉设置。统管八县,四万零七百户。

邺魏武帝受封居住在遣裹。长乐 魏 斥丘安阳 荡阴 内黄黄池在其西部。黎阳原黎侯国。顿丘郡童游二年设置。统管四县,六千三百户。

顿丘繁阳 阴安 卫

永嘉之后,司州沦陷于刘聪。刘聪以洛阳为荆塑,到石勤时,又以洛阳为司州。石季龙又划分旦业的迥亩、至递、苤荡和童业的速贸、塞恋为盗业。五童渡辽后,也暂把旦业置于徐,并非原所在地。后来因流亡寄居在寻阳的弘农人暂立了弘农郡。寄居南方的河东人在汉武陵郡孱陵县界内的上明地方暂立了河东郡,统领安邑、闻喜、永安、临汾、弘农、谯、松滋、大戚八个县,都寄居于当地。永和五年,桓温入洛,重置河南郡,隶属司州。

兖州。案《禹贡》记载中的济河之地,舜设十二牧,此为其一。《周礼》:“河东曰兖州。”《春秋元命包》中说:“五星流为兖州。兖,端也,信也。”又说:“取兖水以命名其地。”汉武童设十——,据旧名称为查业,从此不再更改。全州统管八个郡国,五十六县,八万三千三百户。

陈留国选设置。统管十县,三万户。墓王堕所封。

少董 龌有送遘,莲产塑同玺型想中分天下的划界之处。划互 龌昼星之地在东南。龃 垦垣原匡塑,壬迂受厄之处。扯原担周。翘旦 塞垦处童

濮阳国原属塞登,置初与塞型分置。统管四县,二万一千户。

濮阳古昆吾国。匝丝骂挝作靡靡之乐,随即投身逭条河中。公国相。廪丘公国相。有羊角城。白马有瓠子堤。鄄城公国相。

济阴郡设置。统管九县,七干六百户。

定陶汉高祖封彭越为梁王,以这襄为都邑。垂旦原侯国。己氏成武有楚丘亭。单父故侯国。城阳舜荡爱捕鱼之处,尧的墓冢在其西。

高平国原属梁国,置初从山阳分置。统管七县,三干八百尸。

昌邑侯相。有甲父亭。钜野鲁获麟的地方。方与金乡湖陆高平侯国。南平阳侯国。有蓬皇。

任城国汉设置。统管三县,一千七百户。任城古。真父銮

东平国汉设置。统管七县,六千四百户。

飓皱有困。范无盐富城东平陆刚平.

济北国汉设置。统管五县,三千五百户。庐扁鹊出生地。县西有五置。临邑东阿谷城越有困。蛇丘有避。

泰山郡选设置。统管十一县,九千三百户。

台直西南有明堂。坛有皇山。厦蓖啦 龃侯国。有菟裘聚。皿珏旦在其东北。勤堡原称垩盐。南武阳有幽。苤芜有愿业。垒原皇玺。堑垩有碰。

惠帝末年,兗州全境沦入互塑手中。后来互垩垄将陈留郡改为建旦登,属于盗业。当时遣民南渡,五童借地重置童业,寄居在塞旦。旦瞳任整鉴为刺史,寄居在卢医,设置遥盐、遗鉴、矗垩、立山等郡。后来又改为童宠丛,有的归还红南,有的居于旦逊,有的居于业壁。在此之后才开始割地为境,常居于广陵,南面与京口隔岸相对。盛尘四年,在韭盏的边界立速鱼璺。塞童划分出庐医塑的建堕、堕江、皇睦、窒握、渣边五县设山阳郡,属于南兖州。

塑出。案《禹贡》中记载为型塑之地。《周礼》:“河南日鱼出。”豫就是舒的意思,指受中和之气,情绪和理智安详舒缓。《春秋元命包》中说:“钩铃星是鱼的分野。”地界西自茎旦,束至N塑,北起边塞,南以趔山为界。台兼并天下,建置三丛、迥塞、直盐、题丛、蛋、回塞、整七郡。涂改三丛为迥宜塑,亘造建置十三州,邀业旧名未改,把迥宜、迥塞二郡属于司隶,又把直墨属于克。在此之前,将泅水改称沛郡,噩噩改称凿,整改称叠,分出饥、翅的一部分立迪盐嘤,在垄川分立进旦酗。堕盐童童改称挝为龃。困分泌立翅,锤越南立戈阳郡。置亘嘘继位。又分题川立襄垣郦,分这亩立汝阴郡,把速塑合并于凿玺。全州统管十个郡国,八十五县,十一万六千七百九十六户。

颍川郡台设置。统管九县,二万八千三百户。

许昌汉献帝定都于此。魏继位,迁都到洛阳,姜保存着宫室武库,改称许昌。长社 颍阴 临颍公国相。郾邵陵公国相。鄢陵公国相。新汲 长平汝南郡漠设置。统管十五县,二万一千五百户。

新息 南安阳 安成侯相。慎阳 北宜春 朗陵 阳安故江国。有江亭。上蔡 平舆原选王垦。有沈亭。定颖、濯阳、南顿、汝阳、吴房原房子国。西平原柏国。有龙泉,泉水可用于刀剑淬火。

襄城郡泰始二年设置。统管七县,一万八千户。襄城侯相。有西不羹城。繁昌魏文帝在此继位。郏 定陵侯相。父城侯相。昆阳公国相。舞阳宣帝最初封于此邑。

汝阴郡魏置郡,后废除,泰始二年重置。统管八县,八千五百户。

汝阴旧胡子国。慎原楚邑。原鹿、固始、鲷阳新蔡 宋侯相。褒信。

梁国汉设置。统管十二县,一万三千户。

睢阳春秋时宋都。蒙 虞 下邑有碣山,山上有纹石。空堕原锤。垫垫、速、堕旦疆、茎平 、苦东有赖乡祠,老子出生地。

沛国汉设置。统管九县,五千零九十六户。

相沛汉高祖兴兵之地。丰、竺邑、符离、杼秋、汶、虹萧

谯郡魏设置。统管七县,一千户。

谯、城父、酂、山桑、龙亢、蕲、铚。

鲁郡汉设置。统管七县,三千五百户。

鲁曲阜是鲁侯伯童年居住的地方。这汶阳 卞邹有绎山。姜原旦迈之国。薛奚仲封地。公互

弋阳郡魏设置。统管七县,一万六干七百户。

西阳原幽。麸壁画 轪、蕲春、邾、西陵、期思、弋阳。

安丰郡魏设置。统管五县,一千二百户。

安风、雩娄、安丰侯相。蓼、松滋侯相。惠帝分这汝阴立新蔡郡,分梁国立陈郡,分汝南立南顿。永嘉之乱,豫州沦于互压手中。五童渡丝后,借壹凿瑟侨置塞垣璺及凿旦历。盛童把逸业侨置于匡丝与翅之间,居住在薤翅。当时匡直归入北方,于是划分丹杨侨置淮南郡,处于王邀。又因原当涂县流民渡辽,侨置赏涂题,与随、庐辽、宝丰同属邀业。空尘元年,移镇堑塾。耋亘瞳改蓝叠昼为蓝疆瑟,堑茎瑟人在坠九逗基壶的旧城置南新蔡郡,隶属亩邃业。又在漠庐江郡的南部设置了晋熙郡。

冀业。案《禹贡》、《周礼》所载中都是河内之地,爱建十二牧,冀业是其一。《春秋元命包》中说:“昴宿毕宿是冀州的分野,分为赵国。”冀业地势有些地方险峻,有些地方平坦,历代帝王多有在这裹建都的,天下纷乱而冀州安宁,天下贫弱而冀业强盛,天下遭逢灾荒而冀州五谷丰登。爱因冀州南北宽阔,把街以西分为差业,分夔以北为幽业,题承袭了这种划分方式。到汉武童设置十三州,遣——’N依照旧名仍称为冀州,经历了玉鲢至置而没有更改。全州统管十三个郡国,八十三县,三十二万六千户。

惠帝之后,冀州沦入石勒手中。石勒于太兴二年在襄国僭位称王,国号为赵。其后被慕容倘消灭,慕容氏又被苻坚打败。孝武帝太元八年,苻坚失败,土地归于慕容垂。慕容垂在中山僭位称帝,即是后燕。后燕最终为魏所灭。

幽州。案《禹贡》记载中的冀丛地域,舜建十二牧,幽州是其一。《周礼》:“东北日幽州。”《春秋元命包》中说:“箕星是幽州的分野,分为燕国。”指北方阴气极盛,因此以幽冥来称。周武王平殷商,封召公于燕,后来燕与其他六个诸侯国并相称王。秦灭燕后,立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汉高祖划分上谷另置涿郡。武帝设置十三州,幽州沿用旧名没有改动。此后开拓束部,设置了玄菟、乐浪等郡,都隶属于幽州。元凤元年,燕改称广阳郡。幽州所管辖的共九郡,至晋没有变动。幽州统管七个郡国,三十四县,五万九千零二十户。

范阳国漠设置涿郡。魏文帝改称范阳郡。晋武帝置国,封宣帝弟弟的儿子司马绥为范阳王。统管八县,一万一千户。

涿 良乡 方城 长乡 遒 故安 范阳容城侯相。

燕国汉设置。孝昭帝改为广阳郡。统管十县,二万九千户。

蓟 安次侯相。昌平里都有玺整迩。广阳 潞 安乐国相。蜀主刘禅曾封为安乐公。泉州侯相。

雍奴 狐奴

北平郡秦设置。统管四县,五千户。

徐无 土垠 俊靡 无终

上谷郡秦设置,郡在谷的上头,因而称之。统管二县,四千零七十户。

沮阳 居庸

广宁郡原属上谷,太康年间设郡,都尉居此。统管三县,三千九百五十户。

下洛 潘 涿鹿

代郡秦设置。统管四县,三千四百户。

代 广昌 平舒 当城

辽西郡秦设置。统管三县,二千八百户。

阳乐 肥如 海阳

惠帝之后,幽州沦陷于互勤。到穆帝永和五年,慕容俊在蓟位称王,称为并基。七年,慕容俊把都城移到邺。摹容迤死后,他的儿子墓容堕被登坚消灭。登坚失败后,土地重归墓查垂,称为厘夔。基昼垩死后,聂容宣迁到扭垄。

平州。案《禹贡》中记载属冀州地域,在周时在幽丛之内,选时属右北平郡。篷还末期,公茎仅自称王牧,与他的儿子公茎尘、公逐尘的儿子公茎塞懿都擅自占领辽塞,东夷各族都臣服他们。垫设束夷校尉,治所在襄平,分割出辽塞、旦垫、宝菟、萤立、銮退五郡为垩丛,后重新合并为幽业。到塞垫被减之后,有护东夷校尉,治所在襄平。咸宁二年十月,分出昌黎、辽塞、客菟、萤左、銮退等五郡国建置垩业。统管二十六县,一万八千一百户。

昌黎郡莲时属辽东属国都尉,盏置郡。统管二县,九百户。

昌黎 宾徒

辽东国台立为郡。汉光武帝将辽东等属青州,后归幽业。统管八县,五千四百产。

襄平东夷校尉所在地。

汶居就乐就安市西安平新昌 力城

乐浪郡还设置。统管六县,三千。

朝鲜周封给箠王的地方。屯有 浑弥 遂城秦修筑长城的起点。镂方 驷望

玄菟郡莲设置。统管三县,三千二百户。

高句丽 望平 高显

带方郡公孙度设置。统管七县,四千九百尸。

带方列口南新长岑提奚含资海冥

平州刚设置时,以慕容廆为刺史,逢丞台之乱时,菱窒廛被众人推为首领,到了慕容庞的孙子摹查垡移都至蓟。此后基奎垩的儿子薹宣宣又迁到鱼垄,自幽业到庐遵篁以南的地区归于墓。基主雪逦身为堂业刺史镇守全直,壹业刺史镇守堑墟,差业刺史镇守且球,营业刺史镇守宣里,冀州刺史镇守胆面。产昼身为幽、冀二州牧镇守里面,茳业刺史镇守皇猩。后来遇壁篡权,在扭垄僭位称王,即为后燕,最终被魏所灭。

并州。案《禹贡》记载属冀州地域,舜置十二牧,并州是其一。《周礼》:正北曰并州,其镇曰恒山。《春秋元命包》中说:“室宿是并州的分野,对应卫国。”本州既不以卫水为名,又不以恒山为称,而称作并的原因,是因为地处两山之间。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并州沿用旧名没有更改,统辖上党、太原、云中、上郡、雁门、代郡、定襄、五原、西河、朔方十郡,又另置朔方刺史。后漠建武十一年,取消朔方合入并州。灵帝末年,羌人大肆侵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百姓流离迁徙,散落他乡。建安十八年,取消并州归并入冀州。二十年,开始征集塞下荒地建立新兴郡,后又分出上党建立乐平郡。魏黄初元年,重新设置并州,自陉岭以北的地域全部放弃,直至晋朝沿袭不改。并州统管六个郡国,四十五县,五万九千三百户。

太原国画设置。统管十三县,一万四千户。

晋阳侯相。

阳曲榆次于离盂狼孟阳邑大陵祁

平陶京陵中都邬

上党郡秦设置。统管十县,一万三千户。

潞屯留壶关长子泫氏高都铜鞮涅襄垣武乡

西河国汉设置。统管四县,六千三百户。

离石 隰城 中阳 介休

乐平郡泰始年间设置。统管五县,四千三百户。

沾上艾寿阳阳

乐平雁门郡壶设置。统管八县,一万二千七百户。

广武崞氵枉陶平城葰人繁畤原平马邑

新兴郡设置。统管五县,九千户。

九原定襄云中广牧晋昌

惠帝将新兴改为晋昌郡。到永兴元年,刘元海在平阳僭位自称为漠,当时并州土地全部属于刘元海所有。刘元海就用雍州刺史镇守平阳、幽州刺史镇守离石。到刘聪攻陷洛阳后,设左右司隶,各统领二十余万户,每一万户设一内史,内史共四十三人,单于左右辅各自控制六族夷人。又设置殷、卫、东梁、西河阳、北兖五州,用以安抚新近归附的百姓。刘曜迁都到长安,平盐以束的地域归互翅所有。互勤平定塑立,又设置塑州。在塞童、怀壶期间,盘五逊荒废,五勤在当地设永石郡,又另置武乡郡。到苻坚、姚兴、赫连勃勃时,都把差业移置到河东,一说挑兴把河东分为并、冀二州。

雍州。案《禹贡》中记载的黑水、西河之地,舜建置十二牧,雍州为其一。因为地形四面环山,所以用壅来命名。也指西北的位置是阳气不能达到、阴气壅塞淤积。《周礼》:西曰雍州。是噩时的凿业之地。刮自亘旺克壁后,定都酆筵,壅业属于王畿。到周平王束迁至盗旦,把堕、壑一带赐予台塞公,从此壅业成为台地,列代以这裹为都城直到秦始皇平定六国。秦朝覆灭,龃目又定都于此。到选亘主童建置十三州,壅业西部的一半土地划归逮业,其余土地都属于司隶,不属州所管辖。后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关中一带重新设置雍州。其后取消,又置司隶校尉,舆先前一样统领三辅。献帝时再次置雍州,自三辅至酉球都属于壅业。逸塞童即位,划分回西为速业,胧西为童业,改塞韭尹为太守,取消左右翅、:医凰,仍以三辅属于司隶。晋初在长安置壅蛆,统管七个郡国,三十九县,九万九千五百户。

京兆郡迈设置。统管九县,四万户。

长安 杜陵霸城蓝田高陆万年故栎阳县。新丰阴般郑周宣王弟郑桓公邑。

冯翊郡汉设置,称左迩翅。统管八县,七千七百户。

临晋原大荔,秦获得此地后改名。有河水祠,祠在置晋水边,因而称之。下邽秦武公征伐邽戎,设有上邽,因而此地加“下”。 重泉频阳秦厉公置,在曲之北。粟邑莲芍郃阳夏阳故少梁,秦惠文王改称。梁山在其西北。

扶风郡汉武帝以此为主爵都尉,越年间改称右扶风。统管六县,二万三千户。

池阳汉惠帝置。有峨驿山。压盛朋眯之处。壅侯相。有五畤、太昊、黄帝以下的祠堂三百零三处。汧吴山在其西,古文中称为汧山 陈仓 美阳岐山在其西北,是周太王封邑。

安定郡汉设置。统管七县,五千五百户。

临泾朝那乌氏都卢鹑觚阴密殷的密国。西川

北地郡台设置。统管二县,二千六百户。

泥阳 富平

始平郡台盘二年设置。统管五县,一万八千户。

槐里秦时名为废丘,汉高帝改名。有黄山宫。始平 武功主二业在其东,古文中称为终克。鄠古国,夏启征伐过的国家。蒯城

新平郡壅设置。统管二县,二千七百户。

漆漆水在其西。汾邑

惠帝即位,改扶风国为秦国。建兴之后,雍州沦入刘聪手中。到刘曜时迁都至长安,改称赵,以秦、凉二州牧镇守上邽,朔州牧镇高平,幽业刺史镇守北地,并州牧镇守蒲坂。互勤攻克昼昼,再置壅业。互区败后,荭健僭位占据盟中,又定都垦塞,造就是并台。当时在壅州设司隶校尉,以鱼出刺史镇守注旦,台州刺史镇守旦,型业刺史镇守呈缨,渔业刺史镇守宣屋,差业刺史镇守渣堡。登坚在位时,分司隶为雍业,分塞韭为咸阳郡,由盗业刺史镇守速球。减速以后,分迪业置卫业,州治所在壹邀,幽业刺史镇守塑城,回业刺史镇守担至,差业刺史镇守置肠,邀州刺史镇守盗厘,兖业刺史镇守仓垣,雍州刺史镇守蒲坂。于是把洛州移至丰阳,在许昌置东豫州,以荆州刺史镇守襄阳,徐州刺史镇守彭城。不久姚苌打败苻氏,即为后秦。到姚苌之子姚兴攻克洛阳后,以并、冀二州牧镇守蒲坂,豫州牧镇守洛阳,兖州刺史镇守仓垣,分司隶统领北方五郡,设雍州刺史镇守安定。到姚泓被刘裕消灭后,这些地区相继为赫连勃勃所有。赫连勃勃在统万僭位称王,这便是夏。在大城设幽州牧,又在长安平定刘义真,派自己的儿子赫连琐镇守在那裹,号为南台。以朔州牧镇守三城,秦州刺史镇守杏城,雍州刺史镇守阴密,并州刺史镇守蒲坂,梁州牧镇守安定,北秦州刺史镇守武功,豫州牧镇守李闰,荆州刺史镇守陕,当时的州郡名称都不得而知。然而自元帝南渡长江后,所设置的州国也都遥领即名义设官。起初以魏该为雍州刺史,镇守邹城,接着便取消,侨置始平郡,郡治所暂在武当城。有秦国百姓流亡到长江以南,改称堂邑为秦郡,侨置尉氏县属于秦郡。康帝时,庾翼任荆州刺史,移镇襄阳。此后秦、雍的流亡百姓许多南出樊、沔,孝武帝开始在襄阳侨置雍州,依旧立京兆、始平、扶风、回宜、广垩、义成、北河南七郡,同属襄阳。襄阳原属荆州。

凉州。案《禹贡》中记载为壅业西部边境,周朝衰败,此地为狄所有。秦兴建美阳甘泉宫,原来是匈奴铸金人祭天的场所。匈奴失去甘泉后,又派休屠、浑邪王等人占据凉州地界,二王后来以其地投降汉,汉建置张掖、酒泉、敦煌、逮庆逊。后来又设金拯璺,称为回酉五郡。莲把周的雍州改称为凉州,是因为地处西方,常年寒凉的缘故。凉州的地势是西北斜向伸展,在南山之间,南隔断西羌,西通向西域,当时称作断了鲤抠的右臂。卢瞳时,痉蛆屡次发生叛乱,迥西五郡与州府间相隔遥远,便另以遣一带为雍州。最终又依据古代典籍定天下为九州,就将河西五郡舆关右合为雍州。魏时又分出凉州,刺史兼任戊己校尉,保卫西域,与汉时的旧制相同,直至晋没有改变。统管八郡,四十六县,三万零七百户。

金城郡汉设置。统管五县,二千户。

榆中 允街 金城 白土 浩害

西平郡汉设置。统管四县,四千户。

西都 临羌 长宁 安夷

武威郡汉设置。统管七县,五千九百户。

姑臧 宣威 揖次 仓松 显美 骊轩 番和

张掖郡汉设置。统管三县,三千七百户。

永平 临泽漠昭武县,避文帝讳改。屋兰汉以屋兰而命名。

西郡汉设置。统管五县,一千九百户。

日勒 删丹 仙提 万岁 兰池一说兰绝池。

酒泉郡选设置。统管九县,四千四百产。

福禄会水安弥骍马乐涫表氏延寿玉门沙头昼玉塱之晒

敦煌郡设置。统管十二县,六千三百户。

昌蒲敦煌龙勒阳关效谷广至宜禾宜安深泉伊吾新乡乾齐

西海郡原属张掖,汉献帝兴平二年,武威太守张雅请求建置。统管一县,二千五百户。

居延泽在其东南,是《尚书》中所称的流沙。

元康五年,惠帝分出敦煌郡的宜禾、伊吾、宜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出酒泉必沙头县,和另立的会稽、新乡,共八个县立为晋昌郡。永宁年间,张轨任凉州刺史,镇守武威,上表请求把秦、雍流徙迁移的百姓集中到姑臧西北,设武兴郡,统管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又在西平界内设詈晋兴郡,统管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当时中原沦陷,元帝迁到江束,张轨便控制占据了河西一带,称用晋的历法,造就是前凉。到张窟时,分划出金城郡的令居、枝阳二县,与新设的永登县三县合立为广武郡。张茂划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张骏划分武威、武兴、西平、张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晋兴、广武共十一郡为凉州,以兴晋、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汉中为河州,以敦煌、晋昌、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为沙州。张骏暂为凉州都督,代领三州。张祚又改敦煌郡为商州。永兴年间,设置还阳县为守牧区,张玄靓改为祁连郡。张天锡又另置临松郡。天锡投降苻氏,其地相继被吕光占据。吕光定都姑臧后,因为郭摩有谶言,故改旦拴为束张掖郡。到了旦隆投降型璺,其地一分为三。武压王为酉速,在敦煌建国。秃发乌孤为宜速,在銮翅建国。沮渠蒙逊为塑塞,在邀建国。三方分别占据河西五郡。

秦州。案《禹贡》中记载本为壅业的地域,墓时最早划分胧山以西置室,刺史兼任护羌校尉,中间曾有一段时期暂时废止这一建置。到泰面五年,又以壅业胧西五郡和痉业的金球、凿蛆的堕垩共七郡合起来置塞业,镇所在冀墟。主尘三年,取消台业,并入壅业。七年,又置台塑,镇所在上垫。统管六郡,二十四县,三万二千一百户。

陇西郡台设置。统管四县,三千户。

襄武首阳乌鼠山在其东。临洮狄道

南安郡选设置。统管三县,四千三百户。

獂道新兴中陶

天水郡选亘喳设置,孝明帝改为汉阳,晋重新为天水郡。统管六县,八千五百户。

上邽 冀台丛原州府所在地。始昌新阳新汉显亲县。成纪

略阳郡本名为广魏,泰始年间改换名称。统管四县,九千三百二十户。

临渭 平襄 略阳 清水

武都郡漠设置。统管五县,三千户。

下辩 河池 沮 武都 故道

阴平郡泰始年间设置。统管二县,三千户。

阴平 平武

惠帝划分出陇西的狄道、临洮、河关,加上另立洮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六县,逭九县合起来设狄道郡,属于秦州。张骏将其分属凉州,又以狄道县立为武始郡。江左分割銮州的一部分归为秦州,治所在梁州,又将氐池立为北秦州。

梁州。案《禹贡》记载为华阳黑水之地,舜建置十二牧,梁州为其一。梁,说的是西方金刚之气强梁,因而称为銮。《周礼》职方氏把梁州归并入雍州。汉朝不立州名,把这些地方划为益州。到献帝初平元年,把临江县划属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宁郡为巴束郡,划分巴郡垫江建置巴西郡。刘备盘踞蜀地,又把广漠郡的葭萌、涪城、梓潼、白水四县划分出来,将葭萌改称为汉寿,又设汉德县以合并为梓潼郡;分割巴郡的宕渠、宣汉、漠昌三县建置宕渠郡,不久撤销,把这些属县共同属于巴西郡。泰始三年,分离益州,在漠中立梁州,改漠寿为晋寿,又分离广漠郡置立新都郡。梁州统管八郡,四十四县,七万六千三百户。

漠中郡秦设置。统管八县,一万五千户。

南郑 蒲池 褒中 沔阳 成固 西乡 黄金 兴道

梓潼郡蜀设置。统管八县,一万零二百户。

挂潼 涪城 武连 黄安 汉德 晋寿 剑阁 白水

广漠郡汉设置。统管三县,五千一百户。

广汉 德阳 五城

新都郡泰始二年设置。统管四县,二莴四千五百

雒什方绵竹新都

涪陵郡旦固设置。统管五县,四千二百户。

汉复 涪陵 汉平 汉葭 万宁

巴郡设置。统管四县,三千三百户。

江州垫江临江枳

巴西郡蜀设置。统管九县,一万二千产。

阗中 西充国 苍溪 岐惬 南充国 汉昌 宕渠安汉 平州

巴东郡坠设置。统管三县,六千五百户。

鱼复朐南浦

太康六年九月,撤销新都郡并入广汉郡。惠帝又分划巴西郡建置宕渠郡,统管宕渠、汉昌、宣汉三县,并且与新城、魏兴、上庸共四郡同属梁州。不久梁州郡县沦入李特统辖,永嘉年间又分属杨茂搜,流徙寄居在梁州、益州的晋人,在二州中立南北二阴平郡。到桓温平蜀之后,以巴湿流民立晋昌郡,管辖长乐、安晋、延寿、安乐、宣汉、宁都、新兴、吉阳、东关、永安十县;又设益昌、晋兴二县,属于巴西郡;在德阳界内东南部置遂宁郡;又在晋寿设剑阁县,属于凿业。后来耋亘堕分划出挂连北部立置昼登,统辖晋寿、白水、邵欢、兴安四县;梓潼郡所迁至梓潼,取消剑阁县;又另立南汉中郡,分出巴西、梓潼立为金山郡。到了金山郡时,又建新巴、汶阳二郡,又有北新巴、华阳、南阴平、北阴平四郡,其后又设巴渠、怀安、宋熙、白水、上洛、北上洛、南宕渠、怀汉、新兴、安康等十郡。

益州。《禹贡》上载和爱建的十二牧中益业都是凿业的地域,且把凿业合到壅业,益业则又成为壅。《春秋元命包》中说:“参伐星宿流为茎业,益就是厄的意思。”这是说茎业地势险要,也是说疆域大,所以这样命名。当初台塞王打败蜀,设置蜀郡,任张若为郡守。到秦始皇建置三十六郡,蜀郡的名称没有改变。汉初有汉中、巴、蜀诸郡。高祖六年,分割蜀郡置广汉,共为四郡。武帝开辟西南夷的地域,又设犍为、烊柯、越锚、益州四郡,共为八郡,便设置益州来统管诸郡,益州大约始于此时。到后漠时,明帝为新归附的地区设永昌郡,安帝又按诸道设蜀、广汉、犍为三郡属国都尉,灵帝将汶江、蚕陵、广柔三县设为汶山郡。献帝兴平元年,刘璋划分巴郡立永宁郡。建安六年,改永宁为巴束,把巴郡称作巴西郡,又设涪陵郡。二十一年,刘备划分巴郡设固陵郡。蜀章武元年,又改称固陵为巴东郡,巴西郡为巴郡,另外划分广漠设梓潼郡,划分犍为设江阳郡,把蜀郡属国作为汉嘉郡,把犍为属国作为朱提郡。刘禅建兴二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广漠属国为阴平郡,分划建宁、永昌各一部分置云南郡,分划建宁、烊柯各一部分置兴古郡,分划广汉另设束广汉郡。魏景元年间,平定蜀国,取消束广汉郡。到晋武帝泰始二年,分划益州设置梁州,将汉中划入梁州。七年,又分划益州设置宁州。益州统管八郡,四十四县,十四万九千三百户。至多壶设置。统管六县,五万户。

蜀郡汉设置。统管五县,一万户。

武阳 南安 焚道 资中 牛鞟

犍为郡汉置。统县五,户一万。

武阳南安僰道资中牛鞞

汶山郡汉设置。统管八县,一万六千户。

汶山升迁都安广阳兴乐平康蚕陵广柔

汉嘉郡蜀设置。统管四县,一万三千户。

汉嘉 徙阳 严道 旄牛

江阳郡蜀设置。统管三县。三千一百户。

江阳 符 汉安

硃提郡蜀设置。统管五县,二千六百户。

朱提 南广 汉阳 南秦 堂狼

越蔫郡汉设置。统管五县,五万三千四百户。

会无 邛都 卑水 定笮 台登

样柯郡漠设置。统管八县,一千二百户。

万寿 且兰 谈指 夜郎 毋鳅 并渠 别 平夷

惠帝之后,李特在蜀僭位称帝,国号汉,益州郡县都沦入李特统治。李雄又划分汉嘉、蜀二郡另设沈黎、漠原二郡。此时益州郡县虽然沦入李氏手中,但江左同时由晋遥领。桓温灭蜀,重新为晋所有,撤销漠原、沈黎而设置了南阴平、晋原、宁蜀、始宁四郡。咸安二年,益州又沦入苻氏之手。太元八年,重归晋朝所有。隆安二年,又设置了晋熙、遂宁、晋宁三郡。

宁州。在汉、魏时期是益业的地域。泰始七年,武帝由于益地域宽广而划分其中的建宁、兴古、云南,以及交州的永昌,共四郡合为空妙,统管四十五县,八万三千户。

云南郡鱼设置。统管九县,九千二百户。

云平云南梇栋青蛉姑复邪龙榆遂久永宁

兴古郡昙设置。统管十一县,六千二百户。

律高句町宛温漏卧毋掇贲古滕休镡封汉兴进乘都篖

建宁郡鱼设置。统管十七县,二蒿九千户。

味 昆泽 存 邑新定谈槁母单同濑漏江牧麻谷昌 连然秦臧双柏

俞元修云泠丘滇池

永昌郡莲设置。统管八县,三万八千户。不韦永寿比苏 雍乡南涪巂唐哀牢博南

太康三年,武帝又取消宁州并入益业,设立南夷校尉护守。太安二年,惠帝重新设置宁州,又把建宁以西的七个县另设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称益州郡为晋宁郡,分划烊柯郡另立平夷、夜郎二郡。但当时这裹的土地再次为李特所有。此后李寿把宁州的兴古、永昌、云南、朱提、越锚、河阳六郡分划出来设汉州。咸康四年,分划出烊柯、夜郎、朱提、越隽四郡设置安蛆。八年,又取消塞丛并入窒丛,把垄崖归属益州,取消了永昌郡。

相关文章

酬郑闳中

风顺舟行甚疾戏书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赠东岳焦炼师

马嵬二首

上面是“志·第四章”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晋书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2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