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à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不入

悦复

号泣

挞无怨

 

解释翻译

这里就讲到,如果我们和颜悦色的劝谏,劝谏父母让他及 时能更改,或者能停止。万一父母不能接受,“谏不入”,不入就 是不能接受。“悦复谏”,我们可以委婉的再劝谏。古人告诉我 们,如果劝谏三次之后,我们这个时候可能会觉得很难过,很伤心。在这个时候,说不定我们第四次劝谏的时候,就会“号泣 随”,就会觉得很伤心、很难过,为什么父母不能接受我这样的建 议?所以这个时候难免会伤心、会落泪,“号泣随”,就会跟着下 来,讲到伤心之处,眼泪鼻涕难免会掉下来。

如果这样父母还不能接纳,“挞无怨”,这个时候如果父 母恼羞成怒,或者他不愿意听到我们这样劝他,我们即使被打了, 也不应该有所怨恨。在此地,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到,一个人如果发 I怒的时候,往往他出手的力量非常的大,所以没有办法节制。因 言此,假使有被打的时候,我们也要衡量当M•的情景,应该要躲避的 子时候,我们也要赶快离开现场。

像历史上很有名的曾子,有一次他的父亲觉得他有过失, m于是就拿着手上的杖,就是一根木头,打他。结果一打,大概是打 "T5中要害,曾子就昏迷了。孔老夫子针对这一件事情,他就说是曾子 的错。为什么?万一你死了,你不是害得父亲得了杀人的罪名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特别的注意。

历史上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年纪 很轻的时候,他随着父亲李渊到处平定,当时因为天下很乱,所以 他就陪着父亲一起打仗。当时父亲有一个决策,就是连夜拔营要攻 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当时还没有当皇帝)就跟父亲说:这样做 的话,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可能后面有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胜利,可能后面又被围剿,反而不利我军。当时李渊不采 纳。三次之后,他仍不采纳。

眼见父亲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在帐 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为什么很伤心?他知道父亲这个 举动是错误的,从整个局势来看,李世民巳经看出相当的危险。后 来他的父亲李渊在帷幕里头,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而且哭 得非常的伤心,他就走出去看。看了之后,他才晓得是他的儿子在 那里哭泣,于是他就问他为什么哭。李世民这个时候就对他的父亲 做最后一次的劝解,他就跟父亲讲他哭泣的原因。他希望能阻止父 亲的这一项军事行动,但是父亲不能采纳,他非常的伤心,非常的 难过,就在那里唉声叹气。他的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伤心,他所分析 的道理又这么的中肯,又这么有道理,所以父亲就及时停止这项军 事行动。后来唐高祖跟他儿子李世民,终于平定各地贼宼,奠定了 唐朝的基业。

由此可知,当我们对父母有所劝解的时候,首先我们应该 要注意我们的态度,我们不能用义正辞严,这种脸色很凝重,或者 好像是很有正义,然后那种脸色好像是以大来说服小,这样是完全 不对的。所以晚辈如何用和颜悦色的声音,还有委婉的神情来告诉 长辈,来为他们建议、分析。千万不可以以大人的这种角色,用训 勉的话来对待父母,父母肯定不能接受。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或者朋友的规过,每一个人都希 望对方能尊重我们。最先的接触一定是看到你的脸色,如果你的脸 色很难看,表情非常的严肃,而且是一派指责的言语,或者这种态 度,肯定没有办法让对方接受。更何况这里所讲的是父母有过失的 时候,当然我们如果碰到这种事情,为人子女的应该要三思,而且 也要掌握时机。时机的掌握也是非常的重要,因为时机不对,我们 的建议不但别人不能接受,父母更不能接受。

所以在这一条里头,我们应该要特别注意,为人父母的也 更应该警诫自己,经常反省自己有无过失。有不良的习惯,应该要 及时赶快改正;一时不能戒掉,我们也要慢慢地来戒除,这样才能做好榜样让子女效法。

相关文章

原道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朝中措·梅

入心

上面是“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弟子规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2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