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开头的诗句
1、伯牙道丧来,弦绝无人续。——出自唐·钱起《美杨侍御清文见示》
2、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出自唐·温庭筠《哭王元裕》
3、伯牙去后无消息,会见君家契此深。——出自赵友直《承友携琴见访》
4、无与俗人弹,伯牙恐嘲骂。——出自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大蕊八枝》
5、谁云钟期死,伯牙遂忘琴。——出自赵蕃《东坡在惠州窘于衣食以重九近有樽俎萧然之叹和渊明贫士七诗今去重》
6、子期不可作,伯牙终绝弦。——出自释文珦《琴泉》
7、伯牙善鼓琴,知音一子期。——出自宋·张镃《杂兴》
8、伯牙千古颖无人,此心此操谁重陈。——出自张嵩老《题汪水云诗卷》
10、锺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出自欧阳修《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11、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出自唐·吴筠《听尹炼师弹琴》
12、君有内觉时,伯牙逢子期。——出自刘黻《古兴和饶云峰韵》
13、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出自唐·薛能《春日书怀》
14、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出自唐·李咸用《览友生古风》
15、伯牙弦已绝,举世喜筝声。——出自方回《次韵志归十首》
16、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丘垄一知音。——出自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八村》
17、子晋罢云笙,伯牙收玉琴。——出自范仲淹《天平山白云泉》
18、伯牙所知何必钟,白鹤飞来采芹宫。——出自刘黻《闻陈正学理琴》
19、师旷没世後,伯牙众身悲。——出自梅尧臣《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
20、孺子竟孤县榻望,伯牙空有绝弦悲。——出自刘宰《挽京口使君丰郎中十首》
21、伯牙海上感沧溟,何似今朝风雨思。——出自唐·吴融《风雨吟》
22、以之赠伯牙,伯牙不肯要。——出自释师范《偈颂七十六首》
23、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出自唐·薛涛《寄张元夫》
24、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出自唐·李咸用《水仙操》
25、瓠巴骑鲸上天去,伯牙成连亦千古。——出自宋·白玉蟾《赠蓬壶丁高士琴》
26、伯牙家有焦尾琴,朱弦长挂窗壁阴。——出自曾丰《载欣》
27、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出自唐·孟浩然《示孟郊》
“伯牙”结尾的诗句
1、自此掩瑶轸,其谁知伯牙。——出自宋庠《哭公实学士》
2、我怀荒草同元亮,君悼空弦谢伯牙。——出自马廷鸾《窗间莫问唤祁嘉》
3、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出自陆文圭《婺州傅仁贽诗求见依韵和之》
4、不道邺侯家,有人如伯牙。——出自顾逢《琴书斋》
“伯牙”在中间的诗句
1、槁梧谁共语,愁断伯牙弦。——出自楼钥《王大卿挽词》
2、回首暮云山黯淡,谁能更听伯牙琴。——出自汪晫《无题》
3、愧非钟子鉴,空枉伯牙徵。——出自项安世《次韵谢姜自明秀才示卷诗》
4、昔年曾拨伯牙弦,未遇知音莫怨天。——出自钱氏《题壁》
5、同声不同调,叹息伯牙弦。——出自吕祖谦《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
6、得句谩酬康节韵,知音未断伯牙弦。——出自钱时《新亭落成》
7、可惜伯牙犹未达,绝弦当日恨徒深。——出自吴锡畴《无弦古琴》
8、贯斗冲牛雷焕剑,高山流水伯牙琴。——出自杨公远《闷书二首》
9、不失伯牙心,不患无子期。——出自陈普《云庄劝学》
10、苦吟吟不得,移入伯牙琴。——出自林洪《水仙花》
11、日夜潺湲声不断,分明一片伯牙心。——出自释行海《小池》
12、渊源谁与遡,愁绝伯牙弦。——出自王柏《挽潜斋王枢相》
13、既无师旷耳,安有伯牙琴。——出自邵雍《闲步吟》
14、成风郢匠斫,流水伯牙弦。——出自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15、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出自唐·罗隐《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16、独嗟流水引,长掩伯牙弦。——出自唐·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五首》
17、世无伯牙手,锺子每长叹。——出自汪莘《访孟守》
18、匪藉伯牙手,能开子期心。——出自葛绍体《喜闻韩时斋捷书》
19、奕奕长篇间短吟,子綦天籁伯牙琴。——出自陈造《还王编修诗卷》
20、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出自唐·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21、岂无钟子耳,但欠伯牙琴。——出自顾逢《寄谢李雪林》
22、畴昔鳌峰乍盍簪,为予一动伯牙琴。——出自陈普《挽熊去非》
23、当年独抱伯牙名,身后祠堂列佩衾。——出自袁甫《晦庵文公祠堂和令君韵》
24、子春伯牙非伶官,古能琴者必君子。——出自方回《听孙链师琴》
25、粉闱词客伯牙子,碧落老人钟子期。——出自王洋《再赋前韵五首》
26、闻道专留荐贤牍,知音当在伯牙琴。——出自陈文蔚《送赵国宜之官武林》
27、寄语伯牙翁,绝弦良可嗤。——出自宋·艾性夫《杂言》
28、戏君此是伯牙曲,自古常叹知音难。——出自欧阳修《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
29、寄谢伯牙子,何须锺子期。——出自欧阳修《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30、废轸断弦尘漠漠,起予惆怅伯牙琴。——出自北宋·黄庭坚《赠谢敞王博喻》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2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