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开头的成语

1、

肤浅末学

[fū qiǎn mò xué]

解释】肤浅:浅薄;末学:学无根底。指学识浅薄。

出处】晋·范宁《春秋梁传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

2、

肤如凝脂

[fū rú níng zhī]

【解释】皮肤象凝固的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腻。

【出处】《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3、

肤皮潦草

[fū pǐ liǎo cǎo]

【解释】形容不扎实,不仔细。

示例】我们不喜欢他的这种肤皮潦草的办事作风。

4、

肤末支离

[fū mò zhī lí]

【解释】肤浅琐碎。

【出处】清·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示例】这是我的肤末支离的看法,希望能得以重视。

5、

肤受之诉

[fū shòu zhī sù]

【解释】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出处】《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示例】你想外国人又不是包龙图,况且又不懂中国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诉”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

6、

肤见谫识

[fū jiàn jiǎn shí]

【解释】浅陋的见识。

【出处】明·李东阳《〈琼台吟稿〉序》;“彼肤见谫识,管窥蠡测,岂复能尽其妙哉?”

7、

肤不生毛

[fū bù shēng máo]

【解释】皮肤上长满了茧,连毛也长不出来。形容十分劳苦。

【出处】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腠胝无胈,肤不生毛。”

【示例】劳动者经常是肤不生毛,浑身长满了老茧

8、

肤寸之地

[fū cùn zhī dì]

【解释】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9、

肤粟股栗

[fū sù gǔ lì]

【解释】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10、

肤泛不切

[fū fàn bù qiè]

【解释】肤:肤浅;泛:一般;不切:不切合实际。指文章或言论没有深刻切实的内容。

11、

肤寸而合

[fū cùn ér hé]

【解释】肤寸:古代长度单位,一指的宽度为寸,一肤等于四寸。形容云气密集。

【出处】《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

【示例】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 ——宋·李昉《太平御览》

12、

肤受之言

[fū shòu zhī yán]

【解释】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出处】《后汉书·杨璇传论》:“风景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13、

肤受之愬

[fū shòu zhī xiāng]

【解释】指谗言。肤受,指浮泛不实,或指利害切身。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你想外国人又不是包龙图,况且又不懂中国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愬’了。”

14、

肤见謭识

[fū jiàn guǎng shí]

【解释】浅陋的见识。

“肤”结尾的成语

1、

剥床及肤

[bō chuáng jí fū]

【解释】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出处】《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示例】剥床及肤,其忧岂不在民乎! ——宋·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

2、

冰肌雪肤

[bīng jī xuě fū]

【解释】像冰一样的肌肤。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出处】清·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序》:“鼓罢复出其二子,长者九岁,冰肌雪肤,瞳翦秋水,中原未之见也。”

3、

剥床以肤

[bō chuáng yǐ fū]

【解释】剥:六十四卦之一,指伤害;床:卧具。损害到肌肤。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出处】《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4、

堕指裂肤

[duò zhǐ liè fū]

【解释】手指冻掉了,皮肤冻裂了。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缯纩无温,堕指裂肤。”

5、

肌无完肤

[jī wú wán fū]

【解释】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李健及传》:“健及少遇祸乱,久从战阵,矢石所中,肌无完肤。”

【示例】他被人打得肌无完肤。

6、

浃髓沦肤

[jiā suǐ lún fū]

【解释】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示例】浃髓沦肤都是病,倾囷倒廪更无诗。 ——宋·范成大《谢江东漕杨廷秀秘监送江东集并索近诗二首》二

7、

汗流浃肤

[hàn liú jiā fū]

【解释】形容极度惊惧。同“汗流浃体”。

【出处】宋·洪迈《夷坚乙志·青童神君》:“[深父]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浃肤。”

8、

鹤骨鸡肤

[hè gǔ jī fū]

【解释】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出处】宋·王炎《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

【示例】你看这位鹤骨鸡肤,腰弯背驼,其貎不扬吧,那唱的可是正经的‘杨派’。 ——《小说月报》1984年第10期

9、

身无完肤

[shēn wú wán fū]

【解释】①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示例】吴(吴时来)自姜(姜士昌)疏出,攻击叠至,身无完肤,旋卒于伍,寻至夺谥。 ——明·沈德符《野获编·台省·御史大夫被论》

10、

体无完肤

[tǐ wú wán fū]

【解释】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示例】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11、

擢筋剥肤

[zhuó jīn bō fū]

【解释】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

【出处】宋·苏洵《田制》:“吾之民反戚戚不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亿其上。”

12、

身体发肤

[shēn tǐ fà fū]

【解释】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示例】夫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 ——清·侯方域《万孝子割股议》

“肤”在中间的成语

1、

炙肤皲足

[zhì fū jūn zú]

【解释】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

【出处】明·宋濂《阅江楼记》:“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

2、

剥肤椎髓

[bō fū chuí suǐ]

【解释】剥:剥去;肤:皮肤;椎:捶击。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出处】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

【示例】世方以阿意顺旨为贤,剥肤椎髓为能。 ——明·焦竑《玉堂丛语·政事》

3、

陈言肤词

[chén yán fū cí]

【解释】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4、

剔肤见骨

[tī fū jiàn gǔ]

【解释】剔: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肤:肌肤。把肉剔下来,一直剔到了骨头。比喻对事物分析和解剖得非常深刻、彻底。

5、

凶喘肤汗

[xiōng chuǎn fū hàn]

【解释】形容疲乏到极点。

【出处】《汉书·王褒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6、

雪肤花貌

[xuě fū huā mào]

【解释】雪肤:皮肤白皙如雪;花貌:容颜美丽如花。形容女子貌美。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示例】宝髻盘云,蛾眉掠月,真个是雪肤花貌,素口蛮腰。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六十四回

7、

胸喘肤汗

[xiōng chuǎn fū hàn]

【解释】形容疲乏到极点。

【出处】《汉书·王褒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8、

铭肤镂骨

[míng fū lòu gǔ]

【解释】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同“铭心镂骨”。

【出处】唐·令狐楚《代李仆射谢男赐绯鱼袋表》:“铭肤镂骨,不敢殒坠。”

9、

鸡肤鹤发

[jī fū hè fà]

【解释】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同“鸡皮鹤发”。

【出处】唐·白居易《老病相仍以诗自解》:“虫臂鼠肝犹不怪,鸡肤鹤发复何伤。”

10、

剥肤之痛

[bō fū zhī tòng]

【解释】剥:剥去。肤:皮肤。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出处】《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示例】我不想再有剥肤之痛。

11、

克奏肤功

[kè zòu fū gōng]

【解释】克:战胜;奏:臣下向君王陈述事情;肤:伟大;功:功绩。事情已经办成,功劳十分显赫。

【出处】《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猃狁,以奏肤功。”

【示例】获悉你部占领东固,将士用命,克奏肤功,实堪嘉奖。奖二万元犒赏官兵,以资鼓励。 ——王运朝《井冈风云录》第二部《力挽狂澜》三

12、

附肤落毛

[fù fū luò máo]

【解释】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

【出处】晋·范亨《燕书》:“恪大笑。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

【示例】丁卯之秋事,附肤落毛,失诸正鹄,迟回白门。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13、

剥肤锥髓

[bō fū chuí suǐ]

【解释】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同“剥肤椎髓”。

【出处】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百姓亦曰: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14、

椎肤剥体

[chuí fū bō tǐ]

【解释】形容残酷搜刮。同“椎肤剥髓”。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灾,岂非重兵久在蜀,调登供馈,椎肤剥体,民怨所致,当修德抚民以应之,又何祷乎!’”

15、

剥肤及髓

[bō fū jí suǐ]

【解释】比喻盘剥深重。

【出处】《新唐书·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豆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示例】民生困苦,谓私派倍于官征,杂项浮于正额;分外诛求,入名赔补;种种朘刻,剥肤及髓。 ——《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

16、

椎肤剥髓

[chuí fū bō suǐ]

【解释】形容残酷搜刮。

【出处】明·唐顺之《与郑户部书》:“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而椎肤剥髓、鬻妻买子之苦已波毒于穷檐无告之小民矣。”

【示例】有司奉行急于诏旨,胥吏缘为奸,椎肤剥髓,民不堪命。 ——《明史·方良永传》

17、

皮肤之见

[pí fū zhī jiàn]

【解释】比喻肤浅的见识。

【出处】宋·阮逸《<文中子>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示例】或言山谷所拟胜东坡,此皮肤之见也。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中卷

18、

剥肤锤髓

[bō fū chuí suǐ]

【解释】剥:剥去;肤:皮肤;锤:敲击。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示例】侵略者对被占领土的居民进行剥肤锤髓的残酷统治。

19、

末学肤受

[mò xué fū shòu]

【解释】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汉·张衡《东都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示例】而况乎末学肤受如鄙人者,偶有论述,不过演师友之口说,拾西哲余唾,寄他人之脑之舌于我笔端而已。 ——清·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原序

20、

山肤水豢

[shān fū shuǐ huàn]

【解释】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出处】《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示例】明·王志坚《表异录·饮食》:“食之美曰山肤水豢。”

21、

切肤之痛

[qiè fū zhī tòng]

【解释】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示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他有着切肤之痛。

22、

柔肤弱体

[róu fū ruò tǐ]

【解释】指柔弱的身体。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

相关文章

清平调·其三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上面是“”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成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