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开头的成语
1、
[gé yú chéng lì]
【解释】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有个点鼎甲的。”
2、
[gé shā fú lùn]
【解释】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洋人入其界者,登时格杀弗论。”
3、
格高意远
[gé gāo yì yuǎn]
【解释】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出处】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4、
格杀勿论
[gé shā wù lùn]
【解释】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诸卿皆老傭也。今日设君臣之礼,反更殽乱,儿戏尚不如此,皆可格杀。”
【示例】如有白拒捕等事,格杀勿论。 ——《负曝闲谈》第三回
5、
格物穷理
[gé wù qióng lǐ]
【解释】穷究事物的道理。
【出处】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示例】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格物穷理者详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6、
格杀无论
[gé shā wú lùn]
【解释】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出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清政府以‘格杀无论’对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杀无论’对待卖国贼。”
7、
格杀不论
[gé shā bù lùn]
【解释】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诸卿皆老傭也。今日设君臣之礼,反更殽乱,儿戏尚不如此,皆可格杀。”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王履谦便下令包围活捉,格杀不论。”
8、
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
【解释】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示例】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格格不入。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9、
格格不吐
[gē gē bù tǔ]
【解释】指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出处】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示例】因为要推倒旧东西,就要着力,太着力,就要‘做’,太‘做’,便不但‘生涩’,有时简直是‘格格不吐’了。 ——鲁迅《花边文学·做文章》
10、
格其非心
[gé qí fēi xīn]
【解释】格:正;非:不正确。纠正错误、不正确的思想。
【出处】《尚书·冏命》:“绳愆纪缪,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11、
格天彻地
[gé tiān chè dì]
【解释】格:感通;彻:贯通,深透。感天动地。
【出处】清·冒襄《影梅庵忆语》第二卷:“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
12、
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
【解释】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示例】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严复《原强》
13、
格古通今
[gé gǔ tōng jīn]
【解释】穷究古代,通晓当代。指学富识广。
【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四折:“贤才抱德隐田园,格古通今众所传。今番诏取为官后,保祚皇图亿万年。”
14、
格格不纳
[gē gē bù nà]
【解释】指难以接受。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15、
格不相入
[gé bù xiāng rù]
【解释】犹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处】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示例】从格不相入,而成为视之懵然,结果即不免有些弄得乱七八糟,谁也莫明其妙。 ——鲁迅《扣丝杂感》
“格”结尾的成语
1、
别创一格
[bié chuàng yí gé]
【解释】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出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一格。”
2、
三等九格
[sān děng jiǔ gé]
【解释】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孟玉楼道:‘娘,不是这等说,李大姐倒也罢了,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按,《汉书·古今人表》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三等九格”之说本此。
3、
仙风道格
[xiān fēng dào gé]
【解释】犹言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襟上高爽,有仙风道格,日与二三逸人,放意于江山之间。”
4、
聊备一格
[liáo bèi yī gé]
【解释】姑且备为一种风格或格式。
【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余于别集中求其措语无害大雅者择录一二,非赏其工也,聊备一格而已。”
【示例】但是以为谈论文艺,思想、生活问题应该大谈特谈,谈技巧则只宜‘聊备一格’,否则就有些不妙。 ——秦牧《<艺海拾贝>跋》
5、
摆老资格
[bǎi lǎo zī gé]
【解释】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示例】他动不动就爱摆老资格
6、
有耻且格
[yǒu chǐ qiě gé]
【解释】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示例】天下有重典而不为酷者,惩一儆百,辟以止辟是也;有最轻之典而人莫敢犯者,有耻且格是也。 ——清·魏源《军储篇一》
7、
不拘一格
[bù jū yī gé]
【解释】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示例】不但体裁,风格,题材,表现手法可以鼓励勇于创新,甚至连主题,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 ——秦牧《“果王”的美号》
8、
独具一格
[dú jù yī gé]
【解释】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
【示例】我们的风格独具一格。
9、
自成一格
[zì chéng yī gé]
【解释】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
【示例】自然,各人的做法不尽同……办得各有特色,自成一格。 ——《新华日报》1943.3.5
10、
别开一格
[bié kāi yí gé]
【解释】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出处】陈春华《丙午萍醴起义记》:“是役事迹,冯自由同志之《开国前革命史》已将大略记录,故本篇别开一格。将当日香港《中国日报》纪录及由各方面采集之资料,详细排叙,不厌求详。”
11、
形禁势格
[xíng jìn shì gé]
【解释】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同“形格势禁”。
【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示例】逆亮自知形禁势格,巢穴迥遥,恐狂谋无成窜身无所,故疾趣淮上,侥幸一胜,以谋溃中原之心而求归也。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
12、
别具一格
[bié jù yī gé]
【解释】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处】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示例】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
13、
不名一格
[bù míng yī gé]
【解释】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元》:“有元一代画家,全讲气韵,不名一格,实能超出唐、宋人刻画之习。”
“格”在中间的成语
1、
训格之言
[xùn gé zhī yán]
【解释】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出处】《孔子家语·五仪》:“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
【示例】明·赵南星《明敕赠吏科都给事中继川魏公碑》:“夫训格之言, 可剿袭也;中绳之行,可假托也。”
2、
破格录用
[pò gé lù yòng]
【解释】格:规格,标准;录用:任用。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7回:“此外新进之士,有奇才异能的,亦应时破格录用。”
【示例】季交恕写了一道上黎元洪‘自愿投笔从戎,请求破格录用’的半万言书。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三章
3、
致知格物
[zhì zhī gé wù]
【解释】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出处】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
扞格不通
[hàn gé bù tōng]
【解释】固执成见,不能变通。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郑玄注:“扞:坚不可入之貌。”
【示例】其余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
5、
降格相从
[jiàng gé xiāng cóng]
【解释】降:降低;格:规格,标准。指屈己从人。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即有一二卷册条幅,又为海内士大夫家珍秘,反不如降格相从,收取明人之易为力耳。”
6、
形格势禁
[xíng gé shì jìn]
【解释】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示例】他日经营戎素,有形格势禁之能,虽徙首都于关、洛可也。当今之时,岂暇仓猝离北京乎? ——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
7、
钩辀格磔
[gōu zhōu gé zhé]
【解释】鹧鸪的叫声。
【出处】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示例】曲诘崎岖,乃双声也;钩辀格磔,乃叠韵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前集》卷二
8、
扞格不入
[hàn gé bù rù]
【解释】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郑玄注:“扞:坚不可入之貌。”
9、
破格任用
[pò gé rèn yòng]
【解释】格:规格,标准。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出处】《清史稿·选举志五》:“皇上对天下知府中权其繁剧难治者三十,许二品以上官荐举,破格任用。”
【示例】嗣昌即奏良玉有大将才,请破格任用,应拜为平贼将军,有旨报可。 ——蔡东蕃《明史演义》第九十六回
10、
形格势制
[xíng gé shì zhì]
【解释】格:阻碍;制:制约。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示例】正额之输,上供之需,边疆之费,虽欲损毫厘不可得。形格势制,莫可如何。 ——《明史·贾三近传》
11、
降格以求
[jiàng gé yǐ qiú]
【解释】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出处】鲁迅《坟·灯下漫笔》:“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示例】选拔干部不能降格以求、滥竽充数。
12、
体天格物
[tǐ tiān gé wù]
【解释】体天:体察天意;格物:推究事物的规律。能体察上天的意志,推究事物的规律而适应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
【示例】万岁这才叫体天格物,善知老年人的心哪。 ——二月河《康熙大帝》三十一
13、
破格提拔
[pò gé tí bá]
【解释】不遵常规选拔提升。
【出处】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的观念,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这才能大胆破格提拔。”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