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开头的成语

1、

民无噍类

[mín wú jiào lèi]

解释】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示例】这地方让敌人搞得民无噍类。

2、

民怨沸腾

[mín yuàn fèi téng]

【解释】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出处】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八:“自古大兵大役,未有不民怨沸腾,丧国亡身者。”

【示例】上半年在那里办过几个月厘局,不该应要钱的心太狠了,直弄得民怨沸腾,有无数商人来省上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3、

民和年丰

[mín hé nián fēng]

【解释】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出处】《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示例】闻外间人多宴乐,想是民和年丰,所以得此佳象,良慰朕怀。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七十七回

4、

民以食为本

[mín yǐ shí wéi běn]

【解释】民众以粮食为根本。

【出处】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一折:“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民以食为本。”

5、

民惟邦本

[mín wéi bāng běn]

【解释】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民惟邦本,伤本以敛怨,亦非宰相福也。 ——《元史·岳柱传》

6、

民保于信

[mín bǎo yú xìn]

【解释】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出处】《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示例】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资治通鉴·周纪·显王十年》

7、

民胞物与

[mín bāo wù yǔ]

【解释】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出处】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示例】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测隐”之心,行他那“民胞物与”的志向,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8、

民困国贫

[mín kùn guó pín]

【解释】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出处】《宋史·河渠志一》:“当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示例】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五

9、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mín wéi bāng běn,běn gù bāng níng]

【解释】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人民安乐,先要让他们衣食无缺。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九章

10、

民脂民膏

[mín zhī mín gāo]

【解释】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出处】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示例】可怜民膏民脂,弃之无用之地。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11、

民殷财阜

[mín yīn cái fù]

【解释】殷:殷实,富足;阜:丰富。民众富足,物产丰饶。

【出处】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示例】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则百姓不劳而足。 ——《后汉书·刘陶传》

12、

民生国计

[mín shēng guó jì]

【解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示例】旧章既失,便新不成新,旧不成旧,一物一器,尚不适用,何况那政治上的事,关系民生国计的呢?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13、

民不堪命

[mín bù kān mìng]

【解释】堪:忍受;命:命令。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出处】《左传·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示例】由今之道,且顿变而为千万无赖之尤,民不堪命矣,于兴国究何与焉。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14、

民有菜色

[mín yǒu cài sè]

【解释】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汉书·元帝纪》:“岁比灾害,民有菜色。”

【示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

15、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mín shēng zài qín,qín zé bù kuì]

【解释】匮:缺乏。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示例】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晋·陶潜《劝农》

1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mín kě shǐ yóu zhī,bǔ kě shǐ zhī zhī]

【解释】由:顺从;之: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老百姓只可以让他们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出处】《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示例】还是让他照原文背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好好的经典都弄成四不象了。 ——二月河《乾隆皇帝》十七

17、

民为邦本

[mín wéi bāng běn]

【解释】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作为领导者应该明白民为邦本的道理。

18、

民富国强

[mín fù guó qiáng]

【解释】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示例】我们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民富国强了。

19、

民情土俗

[mín qíng tǔ sú]

【解释】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出处】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三十八回:“到任诸事皆毕,薛举体访民情土俗,颁号令约束军民人等、差心腹将土巡按州县,拿问贪官污吏,访察巨恶积奸。”

【示例】顺德近接省会,民情土俗,仕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清·恽敬《与福子申》

20、

民穷财匮

[mín qióng cái kuì]

【解释】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示例】当此民穷财匮之时,尤不可轻敌。 ——《清史稿·长庚传》

21、

民无信不立

[mín wú xìn bù lì]

【解释】无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来人民如果对国家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出处】《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示例】民无信不立。咱们开会不挂自家儿旗,是公开欺骗老百姓。 ——冯雪峰《山盗和他们的旗》

22、

民以食为天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解释】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处】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示例】《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23、

民心无常

[mín xīn wú cháng]

【解释】常:长久。百姓的思想没有经久不变的。指民心将随着政治的清明与昏暗发生变化。

【出处】《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示例】书不云乎: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二十六回

24、

民贼独夫

[mín zéi dú fū]

【解释】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指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

【出处】《尚书·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示例】这种险惨刻毒的民贼独夫思想,与孔孟正统派的仁义学说恰恰处于对立的地位。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

25、

民生在勤

[mín shēng zài qín]

【解释】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示例】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 ——清·王永彬《转炉夜话》

26、

民力凋弊

[mín lì diāo bì]

【解释】人民生活穷困。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当武帝之世,赋役烦众,民力凋弊。”

27、

民心不一

[mín xīn bù yī]

【解释】老百姓思想不一致。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晋侯谓伯瑕曰:‘吾所问日食从矣,可常乎?’对曰:‘不可,六物不同,民心不一。’”

【示例】上四心,下四心,宁德民心不一;外十口,内十口,古田户口何多。

28、

民膏民脂

[mín gāo mín zhī]

【解释】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出处】宋·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示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也呵!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三折

29、

民怨盈涂

[mín yuàn yíng tú]

【解释】怨:怨恨;涂:通“途”;盈涂:充满道路。人民的怨恨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的怨恨情绪非常大。

【出处】《宋书·臧质传》:“败道伤俗,悖乱人神,忆怨盈涂,国谤弥岁。”

30、

民不畏威

[mín bù wèi wēi]

【解释】畏:害怕;威:威胁。人民不害怕威胁。形容人民的大无畏气概。

【出处】《老子》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31、

民心不壹

[mín xīn bù yī]

【解释】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

【示例】永与陛下系出同宗,乃独僭称尊号,煽动华夷,惑民视听……今若不先加除灭,恐民心不壹,后患方长,怎得谓不足深忧!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七十五回

32、

民殷国富

[mín yīn guó fù]

【解释】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示例】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33、

民变蜂起

[mín biàn fēng qǐ]

【解释】蜂起:如群蜂飞舞一般。旧指人民反抗斗争蜂拥而起。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示例】使得它自己和广大人民之间发生了深刻的裂痕,造成了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民变蜂起的严重危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34、

民安国泰

[mín ān guó tài]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示例】百姓每家家庆,庆道是民安国泰,法正官清。 ——元·宫大用《垂钓七里滩》第三折

35、

民不畏死

[mín bù wèi sǐ]

【解释】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出处】《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示例】夫民不畏死,欲其不为陈胜、吴广、赤眉、铜马之纷纷发难,不可得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三章

36、

民淳俗厚

[mín chún sú hòu]

【解释】民风质朴敦厚。

【出处】明·宋濂《敦睦堂记》:“海东之邑,闻有民淳俗厚如邹、鲁者,必张氏之化也欤。”

37、

民安物阜

[mín ān wù fù]

【解释】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出处】明·朱有燉《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示例】天下和乐,四海人又安。虽未敢谓家给人足,俗易风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终如一。 ——《清史稿·圣祖纪三》

38、

民和年稔

[mín hé nián rěn]

【解释】犹言民乐年丰。

【出处】《后汉书·孝桓帝纪》:“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

39、

民不聊生

[mín bù liáo shēng]

【解释】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示例】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40、

民穷财尽

[mín qióng cái jìn]

【解释】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示例】自古以来,有民穷财尽而人主独拥多藏于上者乎?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

41、

民力雕弊

[mín lì diāo bì]

【解释】雕弊:困苦,衰败。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当武帝之时,赋役烦众,民力雕弊。”

42、

民贵君轻

[mín guì jūn qīng]

【解释】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示例】他劝国王行仁政,王天下,虽然也包含着‘民贵君轻’、‘土芥寇仇’等危险思想…… ——范文澜《中国经学史的演变》

43、

民怨神怒

[mín yuàn shén nù]

【解释】百姓怨恨,天神愤怒。形容作恶太甚,引进极大愤怒。

【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七》:“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示例】赋役不均,财用不节,民民怨神怒,感伤和气,惟陛下裁择以答天意,消弭灾变。 ——蔡东藩《元史演义》第三十七回

44、

民穷国困

[mín qióng guó kùn]

【解释】百姓穷困,国家困难。

45、

民力凋敝

[mín lì diāo bì]

【解释】凋敝:破落,衰败。人民生活穷困。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当武帝之世,赋役烦众,民力凋敝。”

【示例】亦因连年战事,民力凋敝,财政枯竭,即派遣代表旅费,往往筹措维艰,迟延甚久,或竟终止。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一七四

46、

民情物理

[mín qíng wù lǐ]

【解释】人情事理。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廿一经》:“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了如指掌。”

47、

民疲师老

[mín pí shī lǎo]

【解释】民:民众;疲:疲乏;师:军队;老:衰竭。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北狄则弓硬马肥,转难擒制,中国则民疲师老,应误指挥。”

48、

民生涂炭

[mín shēng tú tàn]

【解释】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49、

民康物阜

[mín kāng wù fù]

【解释】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出处】明·朱有燉《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示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

50、

民熙物阜

[mín xī wù fù]

【解释】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

【出处】宋·华镇《治论下》:“昔贞观中,民康物阜,盗贼衰熄,人知自爱,而不犯法。”

【示例】民熙物阜岁时丰,三边烽火息,四海受恩隆。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

51、

民生凋敝

[mín shēng diāo bì]

【解释】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出处】《汉书·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轨不禁。”

【示例】那时民生凋敝,一心寻面包吃尚且来不及,那里有心思谈文学呢? ——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

52、

民不安枕

[mín bù ān zhěn]

【解释】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民”结尾的成语

1、

弭盗安民

[mǐ dào ān mín]

【解释】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民生。

【出处】《元史·武宗纪一》:“弭盗安民,事为至重,宜即议行之。”

【示例】象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2、

削职为民

[xuē zhí wéi mín]

【解释】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3、

忧国哀民

[yōu guó āi mín]

【解释】担心国事,为百姓的安危担心。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羌独往来,深入多杀,己乃陆陆,相将诣阙,谐辞礼谢,退云状,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日晏时移,议无所定,己且须后。”

4、

天之戮民

[tiān zhī lù mín]

【解释】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出处】《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5、

蚩蚩者民

[chī chī zhě mín]

【解释】蚩蚩:无知。无知无识的人民。旧时统治阶级蔑视人民的说法。

【出处】《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示例】蚩蚩者民,就有绝对服从的义务。 ——邹韬奋《抗战以来·老爷与老百姓的不平等论》

6、

体国安民

[tǐ guó ān mín]

【解释】体:划分;国:都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出处】《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7、

应天从民

[yìng tiān cóng mín]

【解释】上应天命,下从民心。多用为帝王登基继统的美词。

【出处】《南齐书·谢蕍传》:“陛下受命,应天从民。”

8、

病国殃民

[bìng guó yāng mín]

【解释】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嫉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示例】你们的结果必弄得病国殃民。

9、

惑世诬民

[huò shì wū mín]

【解释】指蛊惑世人。

【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者。”

【示例】但我自有生以来,凡所闻见,皆其惑世诬民,蠹财乱伦之事,深可厌恶。 ——《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

10、

约己爱民

[yuè jǐ ài mín]

【解释】约束自己,爱护百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11、

保国安民

[bǎo guó ān mín]

【解释】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示例】而友邦远国,顺天事大,保国安民,皇天监之,亦克昌焉。 ——《明史·西域四》

12、

保境息民

[bǎo jìng xī mín]

【解释】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出处】《周书·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示例】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 ——《明史·外国五》

13、

蠹政病民

[dù zhèng bìng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14、

荼毒生民

[tú dú shēng mín]

【解释】荼毒:毒害,残害。指残害人民。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15、

富国裕民

[fù guó yù mín]

【解释】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出处】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16、

误国害民

[wù guó hài mín]

【解释】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同“误国殃民。”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

17、

治国安民

[zhì guó ān mín]

【解释】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示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18、

无方之民

[wú fāng zhī mín]

【解释】古指不知礼法的人。

【出处】《礼记·经解》:“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19、

生事扰民

[shēng shì rǎo mín]

【解释】制造事端,扰乱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害人民。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那班倚势作威的小人,都要生事扰民。”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那班倚势作威的小人,都要生事扰民。”

20、

社稷生民

[shè jì shēng mín]

【解释】指国家与人民。

【出处】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何与于~之计,三百篇之旨哉?”

21、

涂炭生民

[tú tàn shēng mín]

【解释】涂:泥沼;炭:炭火;生民: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九:“而夏桀陵虐涂炭生民,成汤武丁思贤若渴。”

【示例】叔宝无道,涂炭生民。天兵南征,势同压卵;若或迁延,叔宝殒灭,嗣以令主,恐难为功。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

22、

为国为民

[wéi guó wéi mín]

【解释】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草庐记·玄德合巹》:“为国为民声华重。”

23、

节用爱民

[jié yòng ài mín]

【解释】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出处】《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示例】汉之文帝,史称其节用爱民,方内安宁,家给人足。 ——清·汪琬《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王公行状》

24、

护国佑民

[hù guó yòu mín]

【解释】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出处】《孤本元明杂剧·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

25、

救世济民

[jiù shì jì mín]

【解释】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出处】三国·魏·曹植《周武王赞》:“桓桓武王,继世灭殷。咸任尚父,且作商臣。功冒四海,救世济民。天下宗周,万国是宾。”

【示例】对于这个计划,胡雪岩最感兴趣,认为是救世济民、鼓励士气最切实的一件事。 ——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第五章

26、

误国殃民

[wù guó yāng mín]

【解释】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出处】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五出:“切惟元老严嵩僭窃,权侔人主,误国殃民,奸谋久矣。”

【示例】这实在是误国殃民的事! ——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

27、

天之僇民

[tiān zhī ruò mín]

【解释】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出处】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28、

升斗小民

[shēng dǒu xiǎo mín]

【解释】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

【示例】你怎么会看得上那些升斗小民呢?

29、

费财劳民

[fèi cái láo mín]

【解释】耗费财物,劳苦百姓。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30、

辱国殄民

[rǔ guó tiǎn mín]

【解释】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同“辱国殃民”。

【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31、

开国济民

[kāi guó jì mín]

【解释】开国:创建国家;济:救助。开创大业,救济百姓。

【出处】唐·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2、

富国强民

[fù guó qiáng mín]

【解释】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出处】先秦·商鞅《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示例】父亲到处寻找着富国强民的救国良策,但他终于没有找到。 ——张书绅《正气歌》

33、

愚弄其民

[yú nòng qí mín]

【解释】指蒙骗愚弄百姓。

【出处】《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34、

取信于民

[qǔ xìn yú mín]

【解释】取得人民的信任。

【出处】《汉书·楚元王传》:“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

【示例】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35、

裕国足民

[yù guó zú mín]

【解释】裕:富饶。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出处】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且此项钱粮,贮积甚多,将来裕国足民,更不外索。”

36、

拥政爱民

[yōng zhèng ài mín]

【解释】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示例】人民军队拥政爱民。

37、

保境安民

[bǎo jìng ān mín]

【解释】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现在局势越来越紧,保境安民,耽误不得。”

38、

安国富民

[ān guó fù mín]

【解释】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39、

尊主泽民

[zūn zhǔ zé mín]

【解释】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出处】宋·苏轼《与李公择书》之十一:“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40、

伐罪吊民

[fá zuì diào mín]

【解释】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宋书·檀道济传》:“伐罪吊民,正在今日。”

【示例】及取宋,责其背约,名为伐罪吊民。 ——元·刘祁《归潜志》第12卷

41、

应天顺民

[yìng tiān shùn mín]

【解释】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民心。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示例】《隋书·庞晃传》:“陛下应天顺民,君临宁内,犹忆曩时之言,不胜庆跃。”

42、

知生之民

[zhī shēng zhī mín]

【解释】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43、

无业游民

[wú yè yóu mín]

【解释】没有固定职业、住所而到处流浪的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他说这班都是无业游民,往往有打个半死的。”

【示例】我们要注意这些无业游民的动向。

44、

蠹国病民

[dù guó bìng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示例】依然是敷衍颟顸,蠹国病民,自家拼命的自杀自亡,他人是救不来的。 ——张孝若《张季直先生传记》

45、

国无幸民

[guó wú xìng mín]

【解释】幸民:侥幸偷生的人。国家治理有方,人民勤于职守,安居乐业。

【出处】《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

46、

畏天恤民

[wèi tiān xù mín]

【解释】天:上天;恤:救济。敬畏上天,救济下民。古代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观念。

【出处】宋·苏辙《栾城集·第四表许允批答二首》:“畏天恤民,本朕躬平日之志,避殿损膳,抑祖宗故事之常。”

47、

富国安民

[fù guó ān mín]

【解释】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汉书·沟洫志》:“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

【示例】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二

48、

祸国误民

[huò guó wù mín]

【解释】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出处】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49、

不羁之民

[bù jī zhī mín]

【解释】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众。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示例】吉普赛人酷爱自由,是所谓的不羁之民。

50、

节用裕民

[jié yòng yù mín]

【解释】裕:富足。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51、

愚弄人民

[yú nòng rén mín]

【解释】指蒙骗愚弄百姓。

【出处】《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52、

忧国恤民

[yōu guó xù mín]

【解释】忧虑国事。怜恤百姓。

【出处】冯·徐干《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53、

蠹国耗民

[dù guó hào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尼耶?”

54、

守时力民

[shǒu shí lì mín]

【解释】守时:顺时行事;力民:使人民尽力。指顺应时势采取能使人民尽力的措施。

【出处】《荀子·富国》:“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

55、

务农息民

[wù nóng xī mín]

【解释】甸:勉力从事。努力发展家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四年》:“近讨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未可动也。宜务农息民,先遣使献捷天子。”

【示例】珪嫌牛川地僻,不足有为,因徙居盛乐,作为都城,务农息民,众情大悦。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七十三回

56、

束杖理民

[shù zhàng lǐ mín]

【解释】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示例】上圣自从隋炀帝封为嘉州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一折

57、

王司敬民

[wáng sī jìng mín]

【解释】王:君主;司:主持。君王主持国家的职责在于尊重老百姓。

【出处】《尚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58、

化外之民

[huà wài zhī mín]

【解释】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出处】《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59、

忧国忧民

[yōu guó yōu mín]

【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示例】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 ——明·吴承恩《西游记》

60、

平易近民

[píng yì jìn mín]

【解释】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同“平易近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示例】和州之政平易近民,百姓至今德如父母。 ——宋·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书》

61、

济世爱民

[jì shì ài mín]

【解释】拯济时世,爱护人民。

【出处】明·屠隆《昙花记·辞家访道》:“我本清泰世间奇男子,济世爱民,扶危定难,忠勋不小,爵位已高。”

62、

秉政劳民

[bǐng zhèng láo mín]

【解释】秉:掌握;劳:抚慰。掌握政治,抚慰百姓。旧时指统治者执政亲民。

【出处】清·章炳麟《秦政记》:“天子以秉政劳民贵。”

63、

利以平民

[lì yǐ píng mín]

【解释】平:治理。用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来治理百姓。

64、

畏天爱民

[wèi tiān ài mín]

【解释】天:上天。敬畏上天,爱怜下民。古代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观念。

【出处】天:上天。敬畏上天,爱怜下民。古代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观念。

65、

益国利民

[yì guó lì mín]

【解释】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出处】《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示例】这是益国利民的大好事。

66、

省方观民

[xǐng fāng guān mín]

【解释】省:察看。观察各地民情风俗。

【出处】《周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67、

辱国殃民

[rǔ guó yāng mín]

【解释】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出处】《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示例】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 ——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68、

以宽服民

[yǐ kuān fú mín]

【解释】宽:宽厚;服:信服。宽厚待人,民众才能顺服。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69、

蠹国残民

[dù guó cán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宋·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70、

误国殄民

[wù guó tiǎn mín]

【解释】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相,误国殄民,逐之已晚。”

71、

急吏缓民

[jí lì huǎn mín]

【解释】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出处】宋·王禹偁《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太平兴国八年拜右拾遗,直史馆赐银章朱绂,寻知许州。在许三年,急吏缓民而已。”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72、

顺天恤民

[shùn tiān xù mín]

【解释】顺应天意,体恤民众。

【出处】《汉书·匈奴传》:“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嘉。”

73、

元元之民

[yuán yuán zhī mín]

【解释】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示例】元元之民,莫不乐安于无事。 ——清·龙启瑞《读曹参传书后》

74、

辅世长民

[fǔ shì zhǎng mín]

【解释】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示例】意者太平之治,将从此见端,则必有辅世长民者出,而郑公其番番者耶?(清·侯方域《赠郑大夫序》)

75、

广土众民

[guǎng tǔ zhòng mín]

【解释】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出处】《孟子·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示例】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76、

蠹政害民

[dù zhèng hài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周书·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

【示例】书牍交于道路,请托遍于官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于立党倾轧,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颠倒之,皆此之繇也。 ——清·顾炎武《生员论中》

77、

祸国殃民

[huò guó yāng mín]

【解释】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示例】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78、

出榜安民

[chū bǎng ān mín]

【解释】榜:旧指官府的告示。贴出告示,安抚人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

【示例】胡林翼大虑,只得出榜安民:居民一概免罪。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三十二回

79、

敬天爱民

[jìng tiān ài mín]

【解释】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出处】《元史·释老传·丘处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示例】陛下嗣位以来,非不敬天爱民,而天变民穷特甚者,臣窃恐圣德虽修而未至,大伦虽正而未笃。 ——《明史·王竑传》

80、

尸位病民

[shī wèi bìng mín]

【解释】误:使受损害。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百姓受到损失。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揭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81、

福国利民

[fú guó lì mín]

【解释】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82、

蠹国殃民

[dù guó yāng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明史·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

【示例】世间何物最堪憎?蠹国殃民莫若僧。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

83、

蠹国害民

[dù guó hài mín]

【解释】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出处】宋·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示例】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84、

忧国爱民

[yōu guó ài mín]

【解释】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示例】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爱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 ——明·宋濂《元史·本纪第四·世祖一》

85、

济世安民

[jì shì ān mín]

【解释】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出处】《旧唐书·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示例】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有济世安民之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86、

伤化虐民

[shāng huà nǜè mín]

【解释】伤:伤害;化:风俗;虐:残害。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残害平民百姓。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晋春秋》:“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87、

末作之民

[mò zuò zhī mín]

【解释】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出处】《韩非子·亡征》:“耕作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

【示例】此三者农夫皆兼为之,而游惰末作之民,亦不免于庸调。 ——宋·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十

88、

小国寡民

[xiǎo guó guǎ mín]

【解释】国家小,人民少。

【出处】《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示例】则虽弊精神,劳思虑,而不足以理小国寡民,况任天下之重乎?(宋·陆游《静镇堂记》)

89、

安土息民

[ān tǔ xī mín]

【解释】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民”在中间的成语

1、

天怒民怨

[tiān nù mín yuàn]

【解释】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示例】三纲尽绝,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2、

土瘠民贫

[tǔ jí mín pín]

【解释】土地贫瘠,人民贫穷。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德宗贞元十二年》:“穷边气寒,土瘠民贫,景略以勤俭帅众,二岁之后,储备完实,雄于北边。”

【示例】正一村在青州西偏,大小烟户,虽然繁庶,却是土瘠民贫,庶而不富,所以这番饥馑,正一村受灾最重。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九十九回

3、

神怒民叛

[shén nù mín pàn]

【解释】天神愤怒,百姓背叛。形容作恶太甚,引进极大愤怒。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神怒民叛,何以能久?赵孟不复年矣。神怒,不歆其祀;民叛,不即其事。祀事不从,又何以年?”

4、

殷民阜利

[yīn mín fù lì]

【解释】殷、阜:盛富。百姓殷实,财物富足。

【出处】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5、

官清民自安

[guān qīng mín zì ān]

【解释】各地的官吏如果清正廉洁,老百姓自然相安无事。

【出处】古谚语:“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6、

劳民费财

[láo mín fèi cái]

【解释】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亦作“劳民伤财”。

【出处】《新唐书·南诏传赞》:“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劳民费财,祸所繇生。”

【示例】信狂狡之人,妄之人,妄兴水利,劳民费财。 ——宋·司马光《应诏言朝政阙失事》

7、

纳民轨物

[nà mín guǐ wù]

【解释】纳:容纳;民:老百姓;轨:法度;物:器物。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惜用器物的正道。

【出处】《左传·隐公五年》:“群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示例】纳民轨物,驱时仁寿,神化隆平,生灵熙阜。 ——《隋书·卢思道传》

8、

残民害物

[cán mín hài wù]

【解释】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示例】而上之所用者,莫非残民害物之人矣。 ——清·黄宗羲《诸敬槐先生八十寿序》

9、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

【解释】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出处】《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示例】老话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他们不过是哺退乡绅,怎敢日清日白便把人打死! ——《何典》第九回

10、

国利民福

[guó lì mín fú]

【解释】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幸福。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五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

11、

使民以时

[shǐ mín yǐ shí]

【解释】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指在农闲时使用民力,避免影响农业生产。

【出处】《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示例】臣闻使民以时,使臣以礼,自古未有不由斯道而致隆平者。 ——《元史·盖苗传》

12、

求民病利

[qiú mín bìng lì]

【解释】病:病苦,痛恨。求得了解百姓的不利和有利的事。形容对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

【出处】《后汉书·孟尝传》:“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13、

庶民子来

[shù mí zǐ lái]

【解释】庶民:老百姓,人民;子来: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形容民心归顺。

【出处】《诗经·大雅·灵台》:“经史勿亟,庶民子来。”

【示例】庶民子来,五福交应。 ——宋·苏轼《代滕达道景灵宫奉安表》

14、

解民倒悬

[jiě mín dào xuán]

【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示例】近一两年来,他常常在心中琢磨着要得天下必须如何解民倒悬收买人心。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15、

神怒民痛

[shén nù mín tòng]

【解释】犹人神共愤。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上七》:“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不悛于心。”

【示例】斩钊民力,输掠其聚,肆行非度,神怒民痛。 ——宋·王观国《学林·秘祝官》

16、

裕民足国

[yù mín zú guó]

【解释】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示例】此数百万金,皆中国裕民足国之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四回

17、

国计民生

[guó jì mín shēng]

【解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示例】这几年她已深切了解,做官的人,对国计民生,或者不甚措意,但于权贵的荣辱得失,十分敏感。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18、

劳民动众

[láo mín dòng zhòng]

【解释】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纪年之挽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示例】能使西夏叛卒不敢逞,能使叛卒一起即扑灭,不至劳民动众。 ——明·李贽《复麻城人书》

19、

野荒民散

[yě huāng mín sàn]

【解释】野:田地。田地荒芜,人民离散。常指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

【出处】《周礼·夏官·大司马》:“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

20、

国富民丰

[guó fù mín fēng]

【解释】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示例】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21、

愚民安知

[yu min an zhi]

【解释】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22、

家给民足

[jiā jǐ mín zú]

【解释】给:丰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示例】府库已实,国用有储,乃量奉禄,薄赋税,则家给民足。 ——《南齐书·刘悛传》

23、

政荒民弊

[zhèng huāng mín bì]

【解释】荒:荒废;弊:困疲。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箴规》:“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24、

物阜民康

[wù fǔ mín kāng]

【解释】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康。

【出处】《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示例】果是山明水秀,物阜民康。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25、

地瘠民贫

[dì jí mín pín]

【解释】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出处】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示例】这些业绩表现在以地瘠民贫的边区,居然……能够做到人民无饥寒之虞,向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迈进。 ——《解放日报》1946.4.28

26、

物与民胞

[wù yǔ mín bāo]

【解释】物为同类,民为同胞。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出处】宋·张载《西铭》:“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示例】掀天揭地前无古,物与民胞喜共存。 ——柳亚子《叶剑英市长来迓,赋成一律》

27、

国泰民安

[guó tài mín ān]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示例】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28、

官逼民变

[guān bī mín biàn]

【解释】逼:逼迫。官府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变’……‘劫富济贫’等旗号。”

29、

为民父母

[wéi mín fù mǔ]

【解释】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示例】为民父母,得不省优? ——唐·陆挚《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贫人诏》

30、

殷民阜财

[yīn mín fù cái]

【解释】殷:富足。阜:多,盛;丰富。使百姓富足,使财物丰富。亦作“民殷财阜”、“殷民阜利”。

【出处】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31、

视民如伤

[shì mín rú shāng]

【解释】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示例】君莅其任,视民如伤。 ——晋·潘岳《扬荆州诔》

32、

天视民视,天听民听

[tiān shì mín shì,tiān tīng mín tīng]

【解释】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出处】《尚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示例】文艺虽是小道,一旦出版发行,就也是接受天视民视,天听民听的对象,应该严肃地从事这一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 ——孙犁《孙犁散文·自序》

33、

劳民伤财

[láo mín shāng cái]

【解释】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

【出处】《周易·节》:“不伤财,不害民。”

【示例】天下闻风皆争进奇巧,则劳民伤财自此始矣。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

34、

水懦民玩

[shuǐ nuò mín wán]

【解释】懦:怯懦,软弱;玩:轻视。比喻法令、政策过宽,百姓就会轻视,不遵守,以至犯罪。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贵脚踏践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示例】《左传·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35、

救民济世

[jiù mín jì shì]

【解释】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出处】三国·魏·曹植《周武王赞》:“桓桓武王,继世灭殷。咸任尚父,且作商臣。功冒四海,救世济民。天下宗周,万国是宾。”

【示例】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

36、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shuǐ]

【解释】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37、

物阜民丰

[wù fù mín fēng]

【解释】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示例】当今的社会由于政治安定,经济繁荣,风调雨顺,因此人们无不过着物阜民丰的生活。

38、

国困民穷

[guó kùn mín qióng]

【解释】国家困难,百姓穷困。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示例】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三章

39、

病民蛊国

[bìng mín gǔ guó]

【解释】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示例】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

40、

师老民困

[shī lǎo mín kùn]

【解释】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杨光运统兵攻广晋,逾年无功,晋主怕师老民困。”

41、

国安民泰

[guó ān mín tài]

【解释】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42、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

【解释】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出处】《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43、

全民皆兵

[quán mín jiē bīng]

【解释】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出处】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示例】目前全民皆兵是不必要的。

44、

与民偕乐

[yǔ mín xié lè]

【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示例】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杀伐,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止于庭,芝草生于野。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45、

一民同俗

[yī mín tóng sú]

【解释】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出处】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46、

地广民稀

[dì guǎng mín xī]

【解释】地方大,人烟少。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47、

于民润国

[yú mín rùn guó]

【解释】润:益。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示例】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二折:“小生我贫居白屋,学浅才疏,艰辛陋巷,未遇皇宣,又不曾于民润国施功效,善机谋虎略龙韬。”

48、

黎民百姓

[lí mín bǎi xìng]

【解释】指普通老百姓。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49、

万民涂炭

[wàn mín tú tàn]

【解释】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示例】其时四野萧条,万民涂炭。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四回

50、

为民请命

[wèi mín qǐng mìng]

【解释】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汉书·蒯通传》:“西乡为百姓请命。”

51、

为民除患

[wèi mín chú huàn]

【解释】替百姓除祸害。同“为民除害”。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俞序》:“故次以言:怨人不可迩,敌国不可狎,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皆防患、为民除患之意也。”《宋书·文九王列传》:“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52、

食为民天

[shí wéi mín tiān]

【解释】指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示例】食为民天,有食斯有民。 ——清·冯桂芬《〈校邠庐抗议〉自序》

53、

体察民情

[tǐ chá mín qíng]

【解释】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

【示例】当官的必须要体察民情,不能拍老袋想当然。

54、

与民同乐

[yǔ mín tóng lè]

【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示例】人人都到五凤楼前,端门之下,插金花,赏御酒,国家与民同乐。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

55、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wáng zǐ fàn fǎ,yǔ shù mín tóng zuì]

【解释】王子:借指有权势的人;庶民:平民百姓。有权势的人犯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众人都说哪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吧?”

5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解释】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示例】我们不能采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管理政策。

57、

救民于水火

[jiù mín yú shuǐ huǒ]

【解释】救:拯救;水火:比喻灾难。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若二位兄长皆救民于水火,出去谋为一番,弟现有千余人,屯扎在高鸡泊,专望驾临动手。”

58、

独夫民贼

[dú fū mín zéi]

【解释】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出处】《尚书·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示例】独夫民贼,固其乐三纲之名。 ——清·谭嗣同《仁学》第二章

59、

官偪民反

[guān bèng mín fǎn]

【解释】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同“官逼民反”。

60、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tiān shì zì wǒ mín shì,tiān tīng zì wǒ mín tīng]

【解释】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出处】《尚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示例】分明是天理人情的一段公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据此看去,明日的事,只怕竟有个八分成局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61、

乡规民约

[xiāng guī mín yuē]

【解释】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示例】我们到乡下要遵守当地的乡规民约。

62、

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解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示例】一路地方官员馈送礼物,岳爷始终不受……只是吩咐他们学好做官,须要爱民如子,无负朝廷。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八回

63、

国脉民命

[guó mài mín mìng]

【解释】国家的动脉,人民的生命。比喻国家、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的根基。

【出处】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苦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64、

强奸民意

[qiáng jiān mín yì]

【解释】反动统治者把自己阴谋做的坏事硬说是人民的意愿。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示例】政客一般都会强奸民意,造谣惑众。

6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解释】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示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况在战争日,粮食更居先。 ——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

66、

与民更始

[yǔ rén gēng shǐ]

【解释】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建立新秩序。

【出处】《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汉书·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示例】希望君主幡然改图,与民更始。 ——清·梁启超《政闻社宣言书》

67、

国富民安

[guó fù mín ān]

【解释】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68、

官逼民反

[guān bī mín fǎn]

【解释】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

【示例】“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想望的。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69、

生民涂炭

[shēng mín tú tàn]

【解释】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六十一回:“今国君无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涂炭,刀兵不歇,天下无不思叛,正天之欲绝殷商也。”

【示例】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的大事情还起劲。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四》

70、

市民文学

[shì mín wén xué]

【解释】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示例】这些市民文学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71、

忧民忧国

[yōu mín yōu guó]

【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唐·贯休《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其二:“似圣悲增道不穷,忧民忧国契尧聪。”

【示例】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72、

安民告示

[ān mín gào shì]

【解释】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出处】清·金念劬《避兵十日记》:“嘱两县速出安民告示,谕令店铺照常开张。”

【示例】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做准备。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73、

病民害国

[bìng mín hài guó]

【解释】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清·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74、

师老民疲

[shī lǎo mín pí]

【解释】师:军队;老:衰竭;民:民众;疲:疲乏。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

【出处】《资治通鉴·后晋纪二》:“杨光远攻广晋,岁余不下,帝以师老民疲,遣内职硃宪。”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北狄则弓硬马肥,转难擒制,中国则民疲师老,应误指挥。”

【示例】晋主因师老民疲,没奈何再议招抚。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回

75、

国富民康

[guó fù mín kāng]

【解释】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76、

地广民众

[dì guǎng mín zhòng]

【解释】土地广阔,百姓众多。

【出处】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地广民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

77、

敬授民时

[jìng shòu mín shí]

【解释】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南朝·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示例】食乃民天,农为治本,垂之千载,贻诸百王,莫不敬授民时,躬耕帝籍。 ——《梁书·元帝纪》

78、

平民百姓

[píng mín bǎi xìng]

【解释】指普通百姓。

【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张千,你好无礼也,不得我的言语,擅自把那打马的棍子打他这平民百姓。”

【示例】他倚仗这两处势力,结交府县官员,欺负平民百姓,专一好酒贪花,见财起意。 ——明·罗贯中《粉妆楼》第二十一回

79、

邦以民为本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解释】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80、

振民育德

[zhèn mín yù dé]

【解释】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行。

【出处】《周易·蛊》:“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示例】《梁书·武帝纪中》:“虽禅代相舛,遭会异时,而微明迭用,其流远矣。莫不振民育德,光被黎元。”

81、

神怒民怨

[shén nù mín yuàn]

【解释】形容民愤极大。同“神怒民痛”。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师旷退,谓羊舌肹曰:‘神怒民怨,君不久矣!’”

82、

残民害理

[cán mín hài lǐ]

【解释】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83、

物阜民安

[wù fǔ mín ān]

【解释】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出处】《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示例】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84、

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解释】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示例】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85、

为民除害

[wèi mín chú hài]

【解释】替百姓除祸害。

【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示例】自然以为民除害为主。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86、

残民以逞

[cán mín yǐ chěng]

【解释】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中脑浮2泻θ嗣瘢词迪帜持衷竿棺约撼菩娜缫狻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87、

物阜民熙

[wù fù mín xī]

【解释】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出处】宋·华镇《治论下》:“昔贞观中,民康物阜,盗贼衰熄,人知自爱,而不犯法。”

【示例】我则待罢刀兵,安社稷。则要的物阜民熙,则俺这为臣子要当竭力。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

88、

安民济物

[ān mín jì wù]

【解释】济:救济;物:指人,公众。安抚百姓。旧时常用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

【出处】五代·罗隐《谗书》卷四:“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89、

取民愈广

[qu min yu guang]

【解释】攫取民众的财货,劳力越多.

90、

愚民政策

[yú mín zhèng cè]

【解释】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

【出处】刘少奇《论党》:“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

91、

化民易俗

[huà mín yì sú]

【解释】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出处】《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而远者怀之。”

92、

国富民强

[guó fù mín qiáng]

【解释】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93、

蠹民梗政

[dù mín gěng zhèng]

【解释】梗:阻挠。分割人民,阻挠政令。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雕传》:“某人浮湛里中,无以为生,侦民有小不平,嗾之讼,佐之请谒,己旁缘自资,且既饵临政者,因持其短长,以蠹民梗政。”

94、

仁民爱物

[rén mín ài wù]

【解释】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示例】至于畏天事神,仁民爱物之际,未尝有须臾懈也。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95、

化民成俗

[huà mín chéng sú]

【解释】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出处】《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示例】奖以劝惩其下,化民成俗,则必有道焉。 ——清·朱彝尊《送汤潜菴先生巡抚江南序》

96、

关心民瘼

[guān xīn mín mò]

【解释】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示例】身为政府官员,关心民瘼当为本职。

97、

与民同忧

[yǔ mín tóng yōu]

【解释】与人民共患难。

【出处】宋·苏舜钦《诣匦疏》:“又念有天下者未见不监古而治,弃古而乱也。岂上位者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98、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wáng]

【解释】天上不能同时有两个太阳,老百姓不能同时有两个君主。比喻事物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常比喻一国不能有两个国君。

【出处】《孟子·万章上》:“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可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示例】古人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你为什么定要和我对抗? ——郭沫若《女神·天狗》

99、

救民水火

[jiù mín shuǐ huǒ]

【解释】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示例】谡如此来,是要救民水火,不想无民可救,只有贼可杀呢。 ——清·魏秀仁《花月痕》

100、

视民如子

[shì mín rú zǐ]

【解释】把百姓看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形容爱民。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示例】其在军州倾心下士,视民如子,无约而视附,不言而条理。 ——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鄯州都督安乡神道碑》

101、

深得民心

[shēn dé mín xīn]

【解释】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出处】《晋书·祖逖传》:“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歌曰:‘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其得人心如此。”

【示例】对于李自成进人河南两年来的各种行事,深得民心,部伍整肃,纪律严明,兵强马壮,他完全清楚。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

102、

人民城郭

[rén mín chéng guō]

【解释】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示例】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03、

爱民恤物

[ài mín xù wù]

【解释】恤:怜惜;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指众人。爱护和体恤百姓。旧用为对帝王、官吏的赞辞。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做官爱民恤物,今特佑汝。”

104、

与民休息

[yǔ mín xiū xī]

【解释】与:给与,帮助;休息:休养生息。指在长期动乱后,亟需保养民力,复兴经济。

【出处】《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役,与民休息。”

【示例】《旧五代史·周书·杨行密传》:“行密既并孙儒,乃招合遣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

105、

与民除害

[yǔ hǔ chú hài]

【解释】替百姓除祸害。

【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示例】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一回:“我一到任,必要为国尽忠,与民除害,上报君恩,下安民业,剪恶安良。”

相关文章

清平调·其三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尔雅者 善辨言 求经训 此莫先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上面是“”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成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8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