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开头的成语
1、
[sēng duō zhōu shǎo]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二回:“师爷的席面是看得见的东西,再要来一个撞席的,便就僧多粥薄,相公就不够吃了。”
【示例】我们要打破僧多粥少的局面。
2、
僧来看佛面
[sēng lái kàn fó miàn]
【解释】僧:和尚。和尚来了要看在佛的面子招待他。比喻看有关人士的面子对待来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示例】僧来看佛面,还是少招惹他吧。
“僧”结尾的成语
1、
削发为僧
[xuē fà wéi sēng]
【解释】剃除须发,出家为僧。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你家居何处?因甚事削发为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我也想:死里逃生,不如图个清闲自在。因此依了他,削发为僧。”
【示例】而今听见人说不在江南,已到四川山里削发为僧去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
2、
病僧劝患僧
[bìng sēng quàn huàn sēng]
【解释】形容同病相怜,互相慰藉。
【出处】元·无名氏《燕青捕鱼》第三折:“也不是我病僧劝患僧,有一日押向云阳市上行,只等的叫开刀和那声。”
3、
落发为僧
[luò fà wéi sēng]
【解释】落发:剃光头发;为僧:做僧人。剃光头发做僧人。
【出处】《新五代史·张策传》:“策少好浮图之说,乃落发为僧,居长安慈恩寺。”
【示例】为因打死了人,情愿落发为僧。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
4、
蜀鄙二僧
[shǔ bǐ èr sēng]
【解释】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出处】《白鹤堂时文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5、
哑羊僧
[yǎ yáng sēng]
【解释】佛教用语,比喻不知悟解的人。
【出处】《大智度论》卷三:“譬若白羊,及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
6、
苦行僧
[kǔ xíng sēng]
【解释】苦行:某些宗教徒的修炼手段,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来磨炼自己。指出家修行的人。现用来形容放弃正当物质享受,一味苦行的人。
7、
奉道斋僧
[fèng dào zhāi sēng]
【解释】奉道:信奉道教,泛指佛道;斋僧:施舍僧人饭食。信仰道教行善事。
【出处】明·无名氏《锁白猿》第三折:“我也曾奉道斋僧,敬老怜贫,念寡恤孤。”
“僧”在中间的成语
1、
不看僧面看佛面
[bù kàn sēng miàn kàn fó miàn]
【解释】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
【示例】当然,朋友有困难不好袖手旁观,最近公会方面又约我谈了,不看僧面看佛面,总得给公会一个面子。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
2、
不念僧面念佛面
[bù niàn sēng miàn niàn fó miàn]
【解释】不看僧面看佛面。
【出处】草明《乘风破浪》十七:“你不念僧面念佛面啊,人家老大娘都把你想坏啦。”
3、
不僧不俗
[bù sēng bù sú]
【解释】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出处】《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添了终身?”
4、
粥少僧多
[zhōu shǎo sēng duō]
【解释】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邹韬奋《学校与商场》引星翁文:“小学教员比较是刻苦一点,可是各地因为粥少僧多,常常为争夺饭碗而闹得乌烟瘴气。”
【示例】粥少僧多,向隅者自然在所难免。 ——聂绀弩《莎士比亚应该后悔》
5、
老僧入定
[lǎo sēng rù dìng]
【解释】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看时,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彷彿老僧入定一样。”
【示例】华池置无用之乡,谬说老僧入定;蛮洞乃不毛之地,遂使眇帅称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