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开头的成语

1、

野无遗贤

[yě wú yí xián]

解释】野:指朝廷之外,民间;遗:漏掉。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尚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示例】百僚师师,真可谓朝无幸位,野无遗贤。 ——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

2、

野狐参禅

[yě hú cān chán]

【解释】野狐:佛家指不能妙悟禅道而堕入异端者。比喻欺世惑众但终无所成的异端邪说。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

3、

野草闲花

[yě cǎo xián huā]

【解释】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他和那青松翠柏为交友,野草闲花作近邻。”

【示例】俺见鞍思马,难道他是野草闲花? ——明·汤显祖《紫钗记·哭收钗燕》

4、

野鹤孤云

[yě hè gū yún]

【解释】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同“闲云孤鹤”。

【出处】宋·王千秋《临江仙》词:“野鹤孤云元自在,刚论隐豹冥鸿。”

【示例】清霜烈日从渠畏,野鹤孤云觉自闲。 ——元·刘因《自适》诗

5、

野有饿殍

[yě yǒu è piǎo]

【解释】饿殍:饿死的人。在野外有饿死的人。多指灾荒年景或兵荒马乱给老百姓带来的凄惨景象。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示例】卿等盈车受俸,岂知野有饿殍乎?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十六

6、

野鬼孤魂

[yě guǐ gū hún]

【解释】魂:灵魂。指无人顾念,无人祭奠的死者。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你莫不是野鬼孤魂索酒食?”

【示例】人亡马死怎归家?野鬼孤魂乱似麻。可怜抖擞英雄将,不辨贤愚血染沙。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7、

野性难驯

[yě xìng nán xùn]

【解释】驯:顺服。动物的野性很难驯服。比喻人很难教导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屡次正义的反抗,决不是所谓‘野性难驯’,相反,他们是有公正合理的民族精神的。”

8、

野蔌山肴

[yě sù shān yáo]

【解释】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9、

野战群龙

[yě zhàn qún lóng]

【解释】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传赞》:“天地闭革,野战群龙。”

10、

野无遗才

[yě wú yí cái]

【解释】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同“野无遗贤”。

【出处】《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阮,亦榜道以求孙,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1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yě huǒ shāo bù jìn,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解释】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示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袁鹰《井冈翠竹》

12、

野人献芹

[yě rén xiàn qín]

【解释】把不值钱的芹菜当好东西献给别人。比喻贡献的不是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多用作送人礼物或建议时的客套话)。

【出处】《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台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13、

野荒民散

[yě huāng mín sàn]

【解释】野:田地。田地荒芜,人民离散。常指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

【出处】《周礼·夏官·大司马》:“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

14、

野鹤闲云

[yě hè xián yún]

【解释】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出处】宋·王千秋《临江仙》词:“野鹤孤云元自在,刚论隐豹冥鸿。”

【示例】乃三人野鹤闲云,不受笼络,身分自高,不愿小就。 ——清·洪楝园《后南柯·旌召》

15、

野马无缰

[yě mǎ wú jiāng]

【解释】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四回:“天机有碍尖还钝,野马无缰快已迟。”

16、

野没遗贤

[yě méi yí xián]

【解释】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同“野无遗贤”。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17、

野人奏曝

[yě rén zòu pù]

【解释】比喻微薄的贡献。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

【示例】野人奏曝,自古而有之。 ——清·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

18、

野居穴处

[yě jū xué chǔ]

【解释】穴: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出处】汉·陆贾《新语·道基》:“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

19、

野性难训

[yě xìng nán xún]

【解释】驯:顺服。比喻人的修改倔强,不屈服于任何外力。

【出处】晋·颜延之《五君咏》:“鸾翻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20、

野马尘埃

[yě mǎ chén āi]

【解释】野马:浮游的云气。云烟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出处】《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示例】野马尘埃昼夜驰,五虫百卉互相吹。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21、

野处穴居

[yě chǔ xué jū]

【解释】穴: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出处】《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示例】洪荒之世,野处穴居;有巢以后,上栋下宇。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宫室》

22、

野有饿莩

[yě yǒu è piǎo]

【解释】饿莩:饿死的人。在野外有饿死的人。多指灾荒年景或兵荒马乱给老百姓带来的凄惨景象。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23、

野史稗官

[yě shǐ bài guān]

【解释】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千秋莫道无金鉴,野史稗官话正长。”

24、

野心勃勃

[yě xīn bó bó]

【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非常大。

【出处】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一回:“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宇下。”

【示例】济度野心勃勃地说大话:“我要斩草除根,拿下厦门,踏平他的巢穴!” ——华而实《汉衣冠》七

25、

野人献日

[yě rén xiàn rì]

【解释】比喻微薄的贡献。同“野人奏曝”。

【出处】唐·欧阳玭有《野人献日赋》。

26、

野狐外道

[yě hú wài dào]

【解释】比喻欺世惑众但终无所成的异端邪说。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

27、

野鸟入庙

[yě niǎo rù miào]

【解释】庙: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场所。野鸟闯入了庙堂。旧指国家败亡的征兆。

【出处】《汉书·五行志》:“野木生朝,野鸟入庙,则亡之异也。”

【示例】夫野木生朝,野鸟入庙,古人皆以为败亡之象。 ——《资治通鉴·梁纪·高祖天监四年》

28、

野人献曝

[yě rén xiàn pù]

【解释】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出处】《列子·杨朱》:“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

29、

野调无腔

[yě diào wú qiāng]

【解释】野:粗野;无腔:没有规矩。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

【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九尽寒退》:“横吹短笛,一声一声把春歌唱,野调无腔。”

【示例】野调无腔的山姑娘! ——老舍《老张的哲学》

“野”结尾的成语

1、

漫天遍野

[màn shān biàn yě]

【解释】满山遍野,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出处】冰心《颂“一团火”》:“这星罗棋布、漫天遍野的一团团火光,会把我们新的万里征途,照耀得多么光明,多么灿烂!”

【示例】这儿漫天遍野都是野菊花。

2、

体国经野

[tǐ guó jīng yě]

【解释】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出处】《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示例】李鸿章尤赏之,尝蔬荐称有物与民胞之量,体国经野之才。 ——《清史稿·金福曾传》

3、

漫天蔽野

[màn tiān bì yě]

【解释】犹铺天盖地。形容盛多。

【出处】明·陈大声《普天乐·四景题情》:“倩南枝早报先春,飘绵坠粉,任漫天蔽野休阻闲人。”

4、

闾巷草野

[lǚ xiàng cǎo yě]

【解释】闾巷:街巷。比喻民间乡野地方。

【出处】唐·王勃《上皇帝万言书》:“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

【示例】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不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 ——《宋史·王安石传》

5、

萑苻遍野

[huán fú biàn yě]

【解释】萑苻:春秋时郑国的泽名,曾是盗贼出没之处。遍地都是像萑苻那样的盗贼窝。形容盗匪横行,出没各处,天下不宁。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敢人于萑苻之泽。”

6、

尸横遍野

[shī héng biàn yě]

【解释】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示例】和纣王的兵大战,杀得他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7、

肝髓流野

[gān suǐ liú yě]

【解释】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出处】《旧唐书·萧瑀传》:“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与贼肝髓流野,得复宗庙,遗老残民闻舆马音,流涕相欢。”

8、

笼山络野

[lóng shān luò yě]

【解释】指笼罩、围绕高山平原。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罘网连紘,笼山络野。”

【示例】邓宗龄有《太学石鼓歌》:……笼山络野布罘网,风毛雨血神飞扬。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石鼓》

9、

荒郊旷野

[huāng jiāo kuàng yě]

【解释】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出处】明·崔时佩《西厢记·草桥惊梦》:“走荒郊旷野,把不住心娇怯,喘吁吁难将两气接。”

【示例】我们经常去荒郊旷野去露营。

10、

质而不野

[zhì ér bù yě]

【解释】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

【出处】《后汉书·班彪传上》:“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11、

势倾朝野

[shì qīng cháo yě]

【解释】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出处】《魏书·卢玄传》:“时灵太后临朝,黄门侍郎李神轨势倾朝野,求结婚姻。”

【示例】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 ——《南史·谢方明传》

12、

撒村发野

[sā cūn fā yě]

【解释】撒村:说粗野话;发野:撒野。指用粗鲁下流话当众谩骂、撒野。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四回:“绍闻方欲推托,被管贻安几句撒村发野的话弄住了。”

13、

平川旷野

[píng chuāng kuàng yě]

【解释】旷:空阔。广大空旷的平原田野。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若平原旷野相逢,契丹抄掠我军粮,则我军不战而溃。”

【示例】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14、

弥山遍野

[mí shān biàn yě]

【解释】弥:满;遍:遍及。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忽然山谷之中,金鼓之声四起,蛮兵弥山遍野而来。”

15、

漫山塞野

[màn shān sāi yě]

【解释】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同“漫山遍野”。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

16、

弥山亘野

[mí shān gèn yě]

【解释】指满山遍野。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王蕊杜鹃》:“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

【示例】明兵弥山亘野,且战且走,六镇兵皆溃入杏山。 ——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

17、

空室清野

[kōng shì qīng yě]

【解释】在对敌斗争时,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示例】沿途不是闭栅放炮,就是空室清野,桂军只好一路以抢掠为生,军纪愈发废弛。 ——刘凤舞《民国春秋》第三十九章

18、

哀鸿遍野

[āi hóng biàn yě]

【解释】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示例】我记得历史上的罗马何等殷阗繁盛,怎么今日却是哀鸿遍野,春燕无归,满眼凄惶。——清·梁启超《新罗马》

19、

漫山遍野

[màn shān biàn yě]

【解释】漫:满;遍:到处。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示例】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装。

20、

浮沉草野

[fú chén cǎo yě]

【解释】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

【示例】他决心浮沉草野,浪迹天涯。

21、

龙战于野

[lóng zhàn yú yě]

【解释】群龙在荒野大战。比喻群雄角逐。

【出处】《周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示例】风波水火,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朋党之祸,与国家相始终。 ——明·张岱《与李砚翁》

22、

析珪判野

[xī guī pàn yě]

【解释】谓封爵分土。

【出处】《陈书·虞寄传》:“今将军以藩戚之重,东南之众,尽力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珪判野,南面称孤?”

23、

满山遍野

[mǎn shān biàn yě]

【解释】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示例】这时候就像塌了天一样,满山遍野都是大人哭孩子叫的声音。

24、

坚壁清野

[jiān bì qīng yiě]

【解释】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示例】不许出战,只是坚壁清野,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

25、

饿莩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

【解释】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示例】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26、

横尸遍野

[héng shī biàn yě]

【解释】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示例】这场战争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27、

杀人盈野

[shā rén yíng yě]

【解释】被杀死的人布满原野。形容杀人极多。

【出处】被杀死的人布满原野。形容杀人极多。

28、

平原易野

[píng yuán yì yě]

【解释】平坦而无险阻的原野。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浚于是欲谋大举,乃召端问之,端曰:‘平原易野,贼便于冲突。’”

29、

高山大野

[gāo shān dà yě]

【解释】高高的山岭,广袤的原野。

【出处】宋·苏轼《上枢密韩大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30、

饿殍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

【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示例】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殍遍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31、

固壁清野

[gù bì qīng yě]

【解释】固壁,指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指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出处】《北齐书·李浑传》:“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32、

白骨露野

[bái gǔ lù yě]

【解释】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出处】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33、

闭壁清野

[bì bì qīng yiě]

【解释】犹言坚壁清野。是作战时采取的一种策略。

【出处】《南齐书·曹虎传》;“部勒小戍,闭壁清野。”

“野”在中间的成语

1、

家鸡野鹜

[jiā jī yě wù]

【解释】晋人庾翼以家鸡喻自己的书法,以野雉喻王羲之的书法。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出处】宋·苏轼《跋庾征西站》:“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诮,后乃以为伯英再生。”

【示例】谁都能看出这家鸡野鹜的区别。

2、

荒山野岭

[huāng shān yě lǐng]

【解释】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出处】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80回:“往前一看,都是荒山野岭,不见有人行路,连一株树木也没有。”

3、

闲神野鬼

[xián shén yě guǐ]

【解释】迷信指流散的鬼神。多比喻不务正业,到处游逛,寻事生非的人。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九:“有我们这样老无知老禽兽,不守本分,惯一招引闲神野鬼,上门闹吵。”

【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7回:“若是果真有某闲神野鬼,他见了真经,自然是退避的。”

4、

标枝野鹿

[biāo zhī yě lù]

【解释】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

【出处】《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示例】况欲以过门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诸标枝野鹿,其不为西晋者几希?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

5、

田父野老

[tián fù yě lǎo]

【解释】泛指民间百姓。同“田夫野老”。

【出处】《宋史·苏轼传》:“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

6、

穴居野处

[xué jū yě chǔ]

【解释】穴: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出处】《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示例】原始人穴居野处,过着渔猎生活。

7、

春风野火

[chūn fēng yě huǒ]

【解释】比喻迅猛之势。

【出处】左齐《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8、

两脚野狐

[liǎng jiǎo yě hú]

【解释】比喻奸诈的人。

【出处】《旧唐书·杨再思传》:“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讽之,再思闻之怒。”

9、

狼子野心

[láng zǐ yě xīn]

【解释】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示例】哪晓得这班降兵,本来原是游勇出身,狼子野心,哪里肯安安顿顿的守著规矩过日子,便渐渐的放肆起来。 ——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

10、

孤云野鹤

[gū yún yě hè]

【解释】空中独自飘动的浮云,旷野任意漫游的仙鹤。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出处】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示例】孤云野鹤,栖无定所,别后幸复顽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

11、

原野厌人之肉

[yuán běn yàn rén zhī ròu]

【解释】大地都吃饱死人的肉了。比喻战场中战死的人非常多。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

12、

山肴野蔌

[shān yáo yě sù]

【解释】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示例】今日难得二位将军到此,山肴野蔌,且权当接风。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五回

13、

邪神野鬼

[xié shén yě guǐ]

【解释】迷信指流散的鬼神。多比喻不务正业,到处游逛,寻事生非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人说门前撒下一把灰,那邪神野鬼便不敢进来。”

【示例】你不来家,不着我破死拉活把拦着这点子家事,邪神野鬼都要分一股子哩!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六回

14、

沃野千里

[wò yě qiān lǐ]

【解释】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出处】《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示例】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15、

东野败驾

[dōng yě bài jià]

【解释】比喻自恃才高,弄巧成拙。

【出处】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

16、

欱野毶

相关文章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花鸭

清平调·其三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上面是“”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成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