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结尾的成语
1、
杖节把钺
[zhǎng jié bǎ yuè]
【解释】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征时,皇帝授予的权杖;钺:古兵器。既有皇帝授予的符节,又有极大的兵权。形容权力很大。
【出处】《汉书·王莽传》:“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
2、
不辟斧钺
[bù bì fǔ yuè]
【解释】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3、
[dāo jù fǔ yuè]
【解释】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出处】《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
【示例】翁无烦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钺,妇自受之,必不令贻害双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
4、
严如鈇钺
[yán rú fū yuè]
【解释】鈇:铡刀;钺:古兵器;鈇钺:指刑戮之具。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出处】明·吴廷翰《贞烈门坊记》:“至有若五代之冯道者,历事数君,靦颜就列,使青史诛之,严如鈇钺。”
5、
甘心鈇钺
[gān xīn fū yuè]
【解释】鈇:刑具,铡刀;钺:古兵器,形状象板斧而较大。心甘情愿受惩罚。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献饭》:“去年有人上书,告禄山逆迹,陛下反赐诛戮。谁肯再甘心鈇钺,来奏君王。”
6、
严于鈇钺
[yán yú fū yuè]
【解释】鈇:铡刀;钺:古兵器;鈇钺:指刑戮之具。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出处】明·吴廷翰《贞烈门坊记》:“至有若五代之冯道者,历事数君,靦颜就列,使青史诛之,严如鈇钺。”
【示例】下一“帝”字,而其母“狗彘不食其余”之语自见,严于鈇钺矣。 ——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7、
不避斧钺
[bù bì fǔ yuè]
【解释】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示例】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不避斧钺,直言苦谏。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8、
白旄黄钺
[bái máo huáng yuè]
【解释】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出处】《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示例】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钺,平定两京。 ——明·无名氏《智降秦叔宝》第一折
9、
秉旄仗钺
[bǐng máo zhàng yuè]
【解释】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
【出处】《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示例】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
“钺”在中间的成语
1、
斧钺刀墨
[fǔ yuè dāo mò]
【解释】斧钺:古代军法用来杀人的斧子,泛指刑罚中的杀戮;刀墨:指黥刑,泛指罪犯。对罪犯施以刑罚。
【出处】《国语·周语上》:“有斧钺刀墨之民。”
2、
斧钺之人
[fǔ yuè zhī rén]
【解释】钺:古代兵器,像大斧。应该用斧钺杀死的人。泛指因罪应当受死刑的人。
【出处】《管子·小匡》:“斧钺之人也,幸以获生。”
3、
杖钺一方
[zhǎng yuè yī fāng]
【解释】钺:古兵器。在一方手持大钺。比喻掌握兵权或驻扎一方。
【出处】《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魏书·慕容白曜传》:“遂推毂委诚,授以专征之任,握兵十万,杖钺一方。”
【示例】今稚逆命,擅杀张辅,明公杖钺一方,宜惩不恪,此亦《春秋》之义。(《晋书·张轨传》)
4、
斧钺之诛
[fǔ yuè zhī zhū]
【解释】《庄子·至乐》:“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出处】《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台臣复交章劾奏,请加斧钺之诛。”
5、
斧钺汤镬
[fǔ yuè tāng huò]
【解释】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出处】《汉书·苏武传》:“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