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开头的成语
1、
[chán bù zhī xuě]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夏蝉不知雪坚。”
【示例】你真是蝉不知雪没有见识。
2、
[chán fù guī cháng]
【解释】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出处】《南史·檀珪传》:“珪诉虔求禄不得,与僧虔书曰:‘蝉腹龟蛇,为日已久’”
【示例】早已弃微官,蝉腹龟肠亦自宽。 ——清·叶鸣鸾《南乡子·湫水暮春》
3、
蝉衫麟带
[chán shān lín dài]
【解释】薄纱制的衣服,有文采的衣带。旧时形容服饰华丽。
【出处】唐·温庭筠《舞衣曲》:“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
4、
蝉蜕龙变
[chán tuì lóng biàn]
【解释】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出处】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蝉蜕龙变,弃俗登仙。”
5、
蝉联往复
[chán lián wǎng fù]
【解释】蝉联:连续相承。接连不断地反复重演。
【出处】梁启超《新民说》:“故扰乱之种子不除,则蝉联往复之破坏,终不可得免。”
6、
蝉脱浊秽
[chán tuō zhuó huì]
【解释】蝉脱:蝉蜕皮。比喻摆脱了污浊的环境。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脱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7、
蝉蜕蛇解
[chán tuì shé jiě]
【解释】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
8、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chán yì wéi zhòng,qiān jūn wéi qīng]
【解释】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示例】在那段是非混淆、腥风血雨、‘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的日子里,某些老一辈革命家、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受到的…… ——秦牧《漫记端木蕻良》
9、
蝉喘雷干
[chán chuǎn léi gān]
【解释】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出处】前蜀·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10、
蝉联蚕绪
[chán lián cán xù]
【解释】蝉联:连续相承;绪:丝头。比喻连接相承。
【出处】宋·沈辽《<苏州承天寺永安长老语录>序》:“昔如来以正法眼藏授大迦叶,蝉联蚕绪,以传于今。”
“蝉”结尾的成语
1、
黄雀伺蝉
[huáng què sì chán]
【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祸事临头还不知道。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示例】譬如黄雀伺蝉,不知随弹应至。青鹯逐兔,讵识扛鼎方前。 ——南朝·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
2、
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示例】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3、
脱壳金蝉
[tuō ké jīn chán]
【解释】比喻用计谋脱身。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详见“金蝉脱壳”。
4、
自同寒蝉
[zì tóng hán chán]
【解释】寒蝉:冬天的蝉。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不鸣。比喻缄默不语。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5、
仗马寒蝉
[zhàng mǎ hán chán]
【解释】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出处】《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示例】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未免好恶倒置,令人不解。 ——《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三十回
6、
螳螂捕蝉
[táng láng nnnbǔ chán]
【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7、
春蛙秋蝉
[chūn wā qiū chán]
【解释】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蝉”在中间的成语
1、
今蝉蜕壳
[jīn chán tuì ké]
【解释】金蝉脱壳。今,通“金”。指使用计谋而逃脱。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被小将使一个金蝉脱壳之计,撤身得空,把这和尚拿来,奉献大王,聊表一餐之敬。”
【示例】他使用今蝉蜕壳之计才得以脱身
2、
貂蝉满座
[diāo chán mǎn zuò]
【解释】貂蝉:汉代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旧用作达官贵人的代称。旧指官爵多而滥。
【出处】《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3、
寒蝉仗马
[hán chán zhàng mǎ]
【解释】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示例】明达之士岂故为寒蝉仗马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4、
寒蝉凄切
[hán chán qī qiè]
【解释】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词
5、
蛙鸣蝉噪
[wā míng chán zào]
【解释】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裴兴私叹》:“蛙鸣蝉噪,魂绕神劳。”
【示例】我受不了这般蛙鸣蝉噪。
6、
金风未动蝉先觉
[jīn fēng wèi dòng chán xiān jué]
【解释】金风:指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秋为金;觉:察觉。秋风还未来到,蝉却早已察觉。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变故。
【出处】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可知道金风未动蝉先觉,那宝剑得来你怎消?”
【示例】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
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处】《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示例】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8、
金蝉脱壳
[jīn chán tuō qiào]
【解释】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示例】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9、
寒蝉僵鸟
[hán chán jiāng niǎo]
【解释】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出处】清·李渔《慎鸾交·心归》:“诗朋同游胜景,怎做得寒蝉僵鸟,反舌无声。”
【示例】他这会儿变成寒蝉僵鸟了
10、
功薄蝉翼
[gōng bó chán yì]
【解释】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出处】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示例】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11、
蟹匡蝉緌
[xiè kuāng chán ruí]
【解释】匡:背壳;緌:蝉的针吻。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公下》:“成人有其兄弟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示例】乃知蟹匡蝉緌,不独成人之弟也。 ——《东坡志林》第二卷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