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开头的成语

1、

隐占身体

[yǐn zhàn shēn tǐ]

解释】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2、

隐约其词

[yǐn yuē qí cí]

【解释】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刁迈彭隐约其词,似乎嫌张太太一个钱不肯放松,这事总不会了。”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一方面隐约其词地表示,追击李世贤是郭松林的责任。”

3、

隐恶扬美

[yǐn è yáng měi]

【解释】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只宣扬人的优点和长处。

【出处】《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国语·越语下》:“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

4、

隐姓埋名

[yǐn xìng mái míng]

【解释】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出处】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着他隐姓埋名,假说做王同知的女儿。”

【示例】如若答应下来,你只好隐姓埋名,从此再别想出头了。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九回

5、

隐鳞戢翼

[yǐn lín jí yì]

【解释】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

【出处】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隐鳞戢翼。”

6、

隐鳞藏彩

[yǐn lín cáng cǎi]

【解释】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

【示例】宁隐鳞藏彩,若渊中之龙乎? ——三国·魏·嵇康《卜疑》

7、

隐天蔽日

[yǐn tiān bì rì]

【解释】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8、

隐然敌国

[yǐn rán dí guó]

【解释】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同“隐若敌国”。

【出处】宋·阳枋《谢交割启》:“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

9、

隐隐绰绰

[yǐn yìn chuò chuò]

【解释】隐隐约约。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8回:“那云气如飞而至,隐隐绰绰。”

【示例】我看到远处有人隐隐绰绰在行动。

10、

隐晦曲折

[yǐn huì qū zhé]

【解释】隐晦:不明显。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

【出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示例】他的文章很隐晦曲折。

11、

隐约其辞

[yǐn yuē qí cí]

【解释】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示例】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辞。 ——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

12、

隐名埋姓

[yǐn míng mái xìng]

【解释】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以求不使人知。同“隐姓埋名”。

【出处】元·李爱山《寿阳曲·厌纷》曲:“离京邑,出凤城,山林中隐名埋姓。”

【示例】在商州以西的丛山中选一个险要的地方驻定以后,李自成隐名埋姓,不使外人知道他的行踪。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13、

隐君子

[yǐn jūn zǐ]

【解释】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借指吸毒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隐君子也。”

14、

隐介藏形

[yǐn jiè cáng xíng]

【解释】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15、

隐隐约约

[yǐn yǐn yuē yuē]

【解释】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示例】我对老家有隐隐约约的记忆。

16、

隐迹埋名

[yǐn jì mái míng]

【解释】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

17、

隐志相及

[yǐn zhì xiāng jí]

【解释】隐:忧伤;及:至,到。忧痛之心相通。形容互相同情。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

18、

隐迹潜踪

[yǐn jì qián zōng]

【解释】隐:隐藏;潜:隐藏埋伏。把自己的行踪隐藏起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二回:“那妖正与八戒嚷闹,急听得风响,急回头,见是行者落下云来,却又收了宝杖,一头淬下水,隐迹潜踪,渺然不见。”

【示例】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九回:“如此则易于破获,以免隐迹潜踪之患。”

19、

隐居求志

[yǐn jū qiú zhì]

【解释】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示例】是他隐居求志。是要明主媒当世。 ——宋·刘克庄《哨遍》

20、

隐若敌国

[yǐn ruò dí guó]

【解释】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示例】天地之内,指麾无前,熊威虎力,隐若敌国。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颂》

21、

隐迹藏名

[yǐn jì cáng míng]

【解释】隐藏踪迹,隐瞒住真姓实名。

【示例】他厌烦官场的尔虞我诈,一心向往隐迹藏名的生活。

22、

隐恶扬善

[yǐn è yáng shàn]

【解释】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出处】《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示例】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三回

23、

隐鳞戢羽

[yǐn lín jí yǔ]

【解释】比喻贤者隐居待时。同“隐鳞戢翼”。

【出处】清·钱谦益《<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当其隐鳞戢羽,名闻未彰,必有文章钜公,以片言只字定其声价。”

24、

隐忍不发

[yǐn rěn bù fā]

【解释】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太子心中好不怀恨,只碍着贵妃得宠,右相当朝,他还身处储位,未揽大权,故隐忍不发。”

25、

隐忍不言

[yǐn rěn bù yán]

【解释】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示例】且有先集之事相求,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清·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

“隐”结尾的成语

1、

言中事隐

[yán zhōng shì yǐn]

【解释】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故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

2、

擿伏发隐

[tī fú fā yǐn]

【解释】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示例】莅任之手,擿伏发隐,不畏豪横,不上半年,治得县中奸宄敛迹,盗贼潜踪,人民悦服。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九

3、

探奥索隐

[tàn ào suǒ yǐn]

【解释】犹探赜索隐。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云笈七签》卷一:“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

4、

直言无隐

[zhí yán wú yǐn]

【解释】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年兄宜直言无隐,某亦有肺腑相通。”

【示例】旋用御史徐启文奏,今中外臣工于时事阙失,直言无隐。 ——柯劭忞《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贞显皇后》

5、

见贤不隐

[jiàn xián bù yǐn]

【解释】贤:贤能之人;隐:埋没。看见贤能的人,不予埋没。

【出处】汉·桓谭《盐铁论·刺权》:“见贤不隐,食禄不专,此公叔之所以为文,魏成子所以为贤也。”

【示例】不实免王丹之官,得人加翟璜之赏,自然见贤不隐,食禄不专。 ——《旧唐书·薛登传》

6、

山栖谷隐

[shān qī gǔ yǐn]

【解释】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

【出处】《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示例】我还真想过着山栖谷隐的生活

7、

难言之隐

[nán yán zhī yǐn]

【解释】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出处】清·钱谦益《钱牧斋尺牍·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示例】总觉得无论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总有许多难言之隐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

8、

探赜索隐

[tàn zé suǒ yǐn]

【解释】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

【示例】惟群治之进,礼俗之源,探赜索隐,鲜有专家。 ——刘师培《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

9、

父为子隐

[fù wéi zǐ yǐn]

【解释】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出处】《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示例】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父为子隐,上下家和顺。 ——元·无名氏《九世同堂》

10、

探幽索隐

[tàn yōu suǒ yǐn]

【解释】探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同“探赜索隐”。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

【示例】学习上也要有探幽索隐的精神。

11、

挂冠归隐

[guà guān guī yǐn]

【解释】冠:帽子,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归隐。

【出处】鲁迅《理水》:“有的咬了一口松皮饼,极口叹赏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

12、

发奸摘隐

[fā jiān zhāi yǐn]

【解释】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再说陆公在任,公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

13、

发摘奸隐

[fā zhāi jiān yǐn]

【解释】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14、

林栖谷隐

[lín qī gǔ yǐn]

【解释】指在山林隐居。亦指隐居的人。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15、

子为父隐

[zǐ wéi fù yǐn]

【解释】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出处】《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示例】以前,中国人讲究‘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于是隐来隐去,就把真理正义全隐得没有影儿了。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三节

16、

岩栖谷隐

[yán qī gǔ yǐn]

【解释】指隐居山谷之中。亦作“岩栖谷饮”。

【出处】宋叶適《总干黄公行状》:“士不遇,岩栖谷隐,姓名沦灭,其常也。”

【示例】故岩栖谷饮、绝粒噏精者,守形之士也。 ——明张居正《得道长生颂》

17、

怵惕恻隐

[chù tì cè yǐn]

【解释】怵惕:惊恐害怕。形容人既担惊受怕,又同情怜悯。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18、

义不容隐

[yì bù róng yǐn]

【解释】隐:隐瞒。就道理上讲不应隐瞒,理应直言。

【出处】南朝·梁·萧衍《立选簿表》:“臣总司内外,忧责是任,朝政得失,义不容隐。”

【示例】臣素慨于中,义不容隐。举忠勋最著者二臣,为皇上陈之,伏惟圣主垂听焉。 ——明·孙高亮《于少保萃忠传》第四十回

19、

花遮柳隐

[huā zhē liǔ yǐn]

【解释】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也比喻运行或说话躲躲闪闪,不实在。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窃符记·如姬窃符》:“花遮柳掩防人至,觅常山宝符。”

【示例】五儿听罢,便心下要分些赠芳官,遂用纸另包了一半,趁黄昏人稀之时,自己花遮柳隐的来找芳官。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20、

有犯无隐

[yǒu fàn wú yǐn]

【解释】指对上敢于无所隐讳地直言正谏,虽有冒犯也在所不顾。

【出处】唐·严郢《驳议吕湮》:“公有犯无隐,引经正辞,上是其言,刑为之省。”

【示例】宋·范仲淹《上资政晏侍郎书》:“某又闻: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21、

钩深索隐

[gōu shēn suǒ yǐn]

【解释】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示例】明眼人取而阅之,钩深索隐,煞费苦心,尚未能洞烛靡遗。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自序

22、

难伸之隐

[nán shēn zhī yǐn]

【解释】隐:隐衷,隐情。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姑娘也就难免有难伸之隐。”

23、

睠顾回隐

[juàn gù huí yǐn]

【解释】睠:留恋。既眷恋世俗生活又想逃隐。

【出处】宋·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乃欲睠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

“隐”在中间的成语

1、

韬光隐迹

[tāo guāng yǐn jì]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出处】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示例】怀美玉,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 ——金·马钰《满庭芳·和公师叔词》

2、

钩隐抉微

[gōu yǐn jué wēi]

【解释】钩:探求;隐:深奥;抉:择取;微:精微。治学上能发掘幽深深奥之处,发挥精微。

【出处】宋·郭绍彭《宋王先生圹铭》:“《从书》门分类聚,钩隐抉微,考证经史百氏,下至骚人墨客佚事,细大不捐。”

3、

终老隐居

[zhōng lǎo yǐn jū]

【解释】终老:直到老死。直到老死,都过着隐居生活。

【出处】《宋史·刘爚传》:“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适。筑云庄山房,为终老隐居之计。”

4、

如有隐忧

[rú yǒu yǐn yōu]

【解释】忧:愁苦,忧愁。象心中有说不出的忧愁一样。

【出处】《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示例】席上人人兴高采烈,只有昆布兰国公主双眉紧蹙,如有隐忧。 ——梁羽生《冰河洗剑录》第四十九回

5、

韬迹隐智

[tāo jì yǐn zhì]

【解释】指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出处】北齐·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韬迹隐智,以密其外。”

6、

时隐时见

[shí yǐn shí xiàn]

【解释】隐:隐没。见:同“现”;出现。有时隐没,有时出现。远处事物忽明忽暗。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后录》卷二十五:“其间林木荟蔚,云烟掩映,高楼曲榭,时隐时见,使画工极思不可图。”

7、

伏鸾隐鹄

[fú luán yǐn hú]

【解释】伏鸾、隐鹄分别是三国时期魏国邓艾和陆云的别号。后泛指隐居的贤人。

8、

韬光隐晦

[tāo guāng yǐn huì]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出处】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9、

洞隐烛微

[dòng yǐn zhú wēi]

【解释】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出处】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10、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wài jǔ bù yǐn chóu,nèi jǔ bù yǐn zǐ]

【解释】举:推荐;隐:隐瞒;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出处】《史记·晋世家》:“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11、

大隐朝市

[dà yǐn cháo shì]

【解释】朝市:朝廷和市集,泛指人口稠密的热闹之处。指大彻大悟的隐士,不必隐居大山,大闹市也可隐居。

【出处】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示例】大隐朝市,本无车马之喧,不出户庭,坐得云霄之致。 ——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

12、

发隐擿伏

[fā yǐn tī fú]

【解释】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出处】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程给事]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13、

南山隐豹

[nán shān yǐn bào]

【解释】比喻隐居山林而不仕的贤者。

【出处】《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示例】我们要学南山隐豹的气度。

14、

匿迹隐形

[nì jì yǐn xíng]

【解释】隐:隐藏。隐藏形迹,不使人知。

【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那厮口内顽涎望着我面上零,再不和他亲折征,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示例】师徒们匿迹隐形,不知何日寻得取经人。 ——明·杨志和《四游记·西游记·观音路降猴妖》

15、

鸿隐凤伏

[hóng yǐn fèng fú]

【解释】比喻贤才不遇。

【出处】清·蒲松龄《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尽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

16、

忽隐忽现

[hū yǐn hū xiàn]

【解释】灯光等的闪烁时而消失时而出现。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只见里面轻云冉冉,薄雾漫漫,远峰忽隐忽现,疏林旋露旋藏。”

【示例】我看到了忽隐忽现的海市蜃楼。

17、

含明隐迹

[hán míng yǐn jì]

【解释】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18、

虚美隐恶

[xū měi yǐn è]

【解释】虚:空;隐:隐蔽。用凭空的赞美来掩盖其过错

【出处】《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斩获数万,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素耳,曹继权、刘伯英皆出其下。虚美隐恶如此。”

【示例】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愚谓子显以齐宗室,仕于梁而作齐史,虚美隐恶,其能直笔乎?”

19、

潜德隐行

[qián dé yǐn xíng]

【解释】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出处】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20、

祸起隐微

[huò qǐ yǐn wēi]

【解释】灾难祸患产生于隐蔽细微的地方。

【出处】守·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于未形。祸起隐微,危生安逸。”

21、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gōu shēn zhì yuǎn]

【解释】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致:招致。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深远的问题。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22、

泥中隐刺

[ní zhōng yǐn cì]

【解释】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

【出处】元·高茂卿《儿女团圆》第四折:“莫怪他泥中隐刺,他不曾道节外生枝。”

【示例】看玄德公面皮,将这厮抢下楼去。这厮敢泥中隐刺。 ——元·无名氏《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第三折

23、

潜踪隐迹

[qián zōng yǐn jì]

【解释】指潜伏躲藏,隐蔽行踪。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你们因何不耍不顽,一个个都潜踪隐迹?”

【示例】前日诛仙阵上已见雌雄,只当潜踪隐迹,自己修过,以忏往愆,方是掌教之主。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二回

24、

害忠隐贤

[hài zhōng yǐn xián]

【解释】忠:足以保国之人;隐:埋没;贤:德才兼备之人。残害忠良,埋没贤才。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春蠢政病民者也。”

25、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mò xiàn hū yǐn,mò xiǎn hū wēi]

【解释】见:同“现”;显:显现。极隐秘、极细微之处没有不显现出来的。

【出处】《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示例】惠老是画匠,如医书上会画那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心肝叶儿。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九回

26、

若隐若显

[ruò yǐn ruò xiǎn]

【解释】若:好像;隐:隐藏;显:显现。好像隐藏不露,又好像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出处】宋·赵佶《宣和画谱·山水三》:“作《风烟欲雨图》,非阴非霁,如梅天雾晓,霏微暗霭之状,殊有深思,使他人想象于微茫之间,若隐若显,不能穷也。”

27、

潜光隐德

[qián guāng yǐn dé]

【解释】指隐藏德才。

【出处】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

28、

素隐行怪

[sù yǐn xíng guài]

【解释】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29、

龙隐弓坠

[lóng yǐn gōng zhuì]

【解释】旧时比喻皇帝死。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巧干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

30、

埋名隐姓

[mái míng yǐn xìng]

【解释】隐:隐瞒。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京城里镖局上请过他几次,他都不肯去,情愿埋名隐姓,做个农夫。”

31、

潜山隐市

[qián shān yǐn shì]

【解释】指潜身于山林,隐迹于市井。

【出处】唐·杜牧《送薛处士序》:“处士之名,何哉?潜山隐市,皆处士也。”

32、

山林隐逸

[shān lín yǐn yì]

【解释】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

【示例】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33、

索隐行怪

[suǒ yǐn xíng guài]

【解释】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示例】举凡旧日一应索隐行怪之习,荒谬妄诞之谈。 ——太平天国·洪仁队⒔芄檎妗

相关文章

清平调·其三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尔雅者 善辨言 求经训 此莫先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上面是“”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成语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