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开头的成语
1、
[shù shǒu wú cè]
【解释】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示例】梅飏仁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听了师爷的话说甚是中听,立刻照办。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2、
[shù shǒu zì bì]
【解释】指捆住双手,自取灭亡。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矧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4回:“为人在世,岂可贪生怕死,束手自毙?”
3、
束杖理民
[shù zhàng lǐ mín]
【解释】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示例】上圣自从隋炀帝封为嘉州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一折
4、
束马悬车
[shù mǎ xuán chē]
【解释】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示例】高上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 ——《晋书·羊祜传》
5、
束缊乞火
[shù yùn qǐ huǒ]
【解释】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乞火:借火。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出处】《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
6、
束身自修
[shù shēn zì xiū]
【解释】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7、
束马县车
[shù mǎ xiàn chē]
【解释】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同“束马悬车”。
8、
束手就殪
[shù shǒu jiù yì]
【解释】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同“束手待毙”。
【出处】《明史·黄得功传》:“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
9、
束缊还妇
[shù yūn huán fù]
【解释】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出处】宋·秦观《谢馆职启》:“束缊还妇,虽蒙假借之私;惩羹吹虀,尚虑谴诃之及。”
10、
束装盗金
[shù zhuāng dào jīn]
【解释】指无端见疑。
【出处】《汉书·直不疑传》:“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崂山鹑ァR讯崂删酰鲆獠灰桑灰尚挥兄蚪鸪ァ:蟾婀檎咧炼榻穑鼋鹄纱蟛眩源顺莆ふ摺!
【示例】嫌或疑心,诚亦难分。动容窃斧,束装盗金,又何足论也。 ——南朝·宋·颜延之《庭诰》
11、
束身自爱
[shù shēn zì ài]
【解释】犹言束身自修。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出处】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稍束身自爱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
【示例】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
束手无术
[shù shǒu wú shù]
【解释】指捆住双手,无计可施。形容遇到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乔道清束手无术,不能解救。”
13、
束身修行
[shù shēn xiū xíng]
【解释】约束自身,修养德行。
【出处】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往者群气争存,尤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14、
束装就道
[shù zhuāng jiù dào]
【解释】整好行装走上旅途。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燕剑秋》:“生素闻西湖名胜,思往一游,束装就道。”
【示例】即叫倪忠束装就道,来到杭州,刚一接任,就收了无数的词状。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二回
15、
束在高阁
[shù zài gāo gé]
【解释】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豪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签轴,蠹落帙帷。”
16、
束身就缚
[shù shēn jiù fù]
【解释】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出处】《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17、
束手受戮
[shù shǒu shòu lù]
【解释】戮:杀。捆起自己,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6回:“臣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束手受戮也。”
18、
束手无计
[shù shǒu wú jì]
【解释】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同“束手无策”。
【出处】清·傅维鳞《明书·名臣传·申时行》:“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入,吾辈大臣束手无计。”
【示例】登楼共视,则葛端系櫺上;欲解援之,则葛细不堪用力。遍索道人已杳矣。束手无计,奏之鲁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
19、
束身自重
[shù shēn zì zhòng]
【解释】束:约束;重:尊重,看重。严格约束自己。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20、
束广就狭
[shù guǎng jiù xiá]
【解释】指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出处】宋·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荆公旧有诗云:‘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他人欲隐括此意,非累数十言不可,而公以二十八字尽之,真得束广就狭体。”
21、
束手听命
[shù shǒu tīng mìng]
【解释】拱手听从命令。
【出处】宋·陈亮《酌古论·马燧》:“三镇平,则淄青之胆破矣。命一辩士持天子之诏往谕之,彼安得不束手听命哉!”
22、
束手旁观
[shù shǒu páng guān]
【解释】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出处】《歧路灯》第六二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示例】梅因吐血而死。现在年轻的枚少爷又在吐血……又是一个悲剧,他们仍然只有束手旁观。 ——巴金《秋》三九
23、
束身受命
[shù shēn shòu mìng]
【解释】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若朝于晋。’其半曰:‘不若朝于吴。’然卫君以为吴可以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
24、
束发封帛
[shù fā fēng bó]
【解释】指妇女忠贞不渝。
【出处】《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
25、
束之高屋
[shù zhī gāo wū]
【解释】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出处】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26、
束修自好
[shù xiū zì hǎo]
【解释】犹言束身自修。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出处】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27、
束帛加璧
[shù bó jiā bì]
【解释】束:一捆。帛:丝织品的总称;束帛:帛五匹;璧:指平圆正中有孔的玉器。五匹帛上面再加美玉。古时聘请或探问时奉送的贵重礼物。
【出处】《礼记·礼器》:“束帛加璧,尊德也。”
【示例】武帝风闻申公重名,立即派遣使臣,用了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迎聘申公。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五十八回
28、
束手坐视
[shù shǒu zuò shì]
【解释】拱着手,坐着看。比喻对应当管的事无能为力或不管不问。
【出处】《明史·徐有贞传》:“京军一出,日费不赀,遇涨则束手坐视,无所施力。”
【示例】添加军队,胁国民以服兵役,增征租赋,数倍于前。彼义侠之匈加利人,岂肯束手坐视此辜恩非礼之行哉!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三节
29、
束蕴请火
[shù yùn qǐng huǒ]
【解释】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出处】《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
30、
束贝含犀
[shù bèi hán xī]
【解释】指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妓素兰》套曲:“染一枝春色淡,攒两叶翠痕低,束贝含犀,另一种风流意。”
31、
束之高阁
[shù zhī gāo gé]
【解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示例】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毛泽东《实践论》
32、
束手就禽
[shù shǒu jiù qín]
【解释】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见“束手就擒”。
【出处】王·闿运《桂阳陈侍郎行状》:“众如言,夜径入山寺,明先唯与徒党十数人居,束手就禽。”
33、
束缊请火
[shù yùn qǐng huǒ]
【解释】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出处】《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34、
束手束脚
[shù shǒu shù jiǎo]
【解释】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出处】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示例】不能束手束脚地干事。
35、
束手待死
[shù shǒu dài sǐ]
【解释】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同“束手待毙”。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示例】愿先生早示良策,我必不肯束手待死。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四回
36、
束发小生
[shù fà xiǎo shēng]
【解释】束发:成童的代称。刚成童不久的少年。
【示例】虽是特别种类,却究竟是“束发小生”,所以当然不会有三头六臂的大神力。 ——鲁迅《华盖集·补白》
37、
束戈卷甲
[shù gē juàn jiǎ]
【解释】捆起兵器甲胄。指缴械投降。
【出处】《宋史·韩世忠传》:“世忠单骑夜造其营,呼曰:‘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贼骇栗请命,因跪进牛酒。”
38、
束上起下
[shù shàng qǐ xià]
【解释】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出处】《花月痕》第四五回清·栖霞居士评阅:“下半折遥承第十回,以碧桃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
【示例】‘江山’两句,折到人事,束上起下,换头逆入。 ——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唐·圭璋释
39、
束手就缚
[shù shǒu jiù fù]
【解释】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示例】这几个小南蛮,只算得个瓮中之鳖,不消费得僧家大刀,管教他一个个束手就缚。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六回
40、
束缊举火
[shù yūn jǔ huǒ]
【解释】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出处】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釡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41、
束手缚脚
[shù shǒu fù jiǎo]
【解释】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同“束手束脚”。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42、
束手束足
[shù shǒu shù zú]
【解释】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同“束手束脚”。
【出处】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43、
束肩敛息
[shù jiān liǎn xī]
【解释】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
44、
束手无措
[shù shǒu wú cuò]
【解释】措:措施,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与其束手无措以委输于虏,孰若变通尽利,以庶几虏之可逐也。”
【示例】《清史稿·讷尔经额传》:“讷尔经额回驻临牫关,素不知兵,束手无措。”
45、
束置高阁
[shù zhì gāo gé]
【解释】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46、
束手就毙
[shù shǒu jiù bì]
【解释】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47、
束带蹑履
[shù dài niè lǚ]
【解释】束带:扎紧衣服;蹑履:穿鞋。指穿戴整肃,用来表示恭敬。
【出处】《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初,庾亮临江州,闻翟汤之风,束带蹑履而诣焉。”
48、
束带矜庄
[shù dài jīn zhuāng]
【解释】束:扎束;带:玉带,朝廷服饰;庄:庄重。腰扎玉带,态度庄重。
【出处】南朝·梁·周字兴嗣《千字文》:“带束矜庄,徘徊瞻眺。”
49、
束蒲为脯
[shù pú wéi pú]
【解释】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指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文选·潘岳〈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李善注引汉·应劭《风俗通》:“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50、
束蕴乞火
[shù yùn qǐ huǒ]
【解释】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出处】《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示例】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宋·方岳《三虎行》
51、
束身自好
[shù shēn zì hào]
【解释】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纯洁。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示例】次即束身自好,优游卒岁,以自处于朝隐。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2、
束带结发
[shù dài jié fā]
【解释】束系衣带,挽起发髻。指出仕。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
53、
束手就擒
[shù shǒu jiù qín]
【解释】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出处】《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示例】宁王闹了两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阵杀败,束手就擒。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54、
束手就死
[shù shǒu jiù sǐ]
【解释】捆起手来等死。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
55、
束手就困
[shù shǒu jiù kùn]
【解释】指无法摆脱困境。
【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元时亦输粟以供上都,其后兼之海运,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56、
束椽为柱
[shù chuán wéi zhù]
【解释】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出处】明·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釡。截梁为杙,束椽为柱。”
57、
束手待毙
[shù shǒu dài bì]
【解释】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示例】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
58、
束教管闻
[shù jiào guǎn wén]
【解释】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59、
束兵秣马
[shù bīng mò mǎ]
【解释】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后人有诗叹玄德曰:‘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束”结尾的成语
1、
坚明约束
[jiān míng yuē shù]
【解释】坚:坚守;约束:信守诺言。坚守同盟,信守盟约。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能坚明约束者也。”
【示例】增祺严饬文武官吏坚明约束,并告两国主兵者勿得犯中立。 ——《清史稿·增祺传》
2、
生刍一束
[shēng chú yī shù]
【解释】原意是指新割的青草一捆。后用来表示薄薄的一点儿礼物,寓意极其深厚。也指用一捆青草作为吊丧的礼物。
【出处】《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示例】杖而后起,出视庐前,见有生刍一束,置诸地上,因即问明旁人,才知有人吊丧,置刍自去。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五十二回
3、
无拘无束
[wú jū wú shù]
【解释】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示例】他放开缰绳,任由枣红马无拘无束和驰骋。
“束”在中间的成语
1、
绸缪束薪
[chóu móu shù xīn]
【解释】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出处】《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2、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
【解释】一着:下棋时走一步。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出处】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3、
顶冠束带
[dǐng guān shù dài]
【解释】头上戴着朝冠,腰上束着玉带。旧指朝廷命官的装束。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本来历史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奉敕编纂的史官,不过是顶冠束带的抄胥。”
4、
悬车束马
[xuán chē shù mǎ]
【解释】形容险阻。
【出处】《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示例】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葭萌,勋参绵竹。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5、
悬兵束马
[xuán bīng shù mǎ]
【解释】形容险阻。同“悬车束马”。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示例】蜀道再也不用悬兵束马了
6、
卷甲束兵
[juǎn jiǎ shù bīng]
【解释】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7、
无束无拘
[wú shù wú jū]
【解释】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同“无拘无束”。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5回:“你看这荒郊野外,走马射箭,舞剑抡枪,无束无拘,多少快活。”
8、
粒米束薪
[lì mǐ shù xīn]
【解释】极言粮草之少。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粒米束薪家里无备,妻子只是怨怅啼哭。”
9、
久束湿薪
[jiǔ shù shī xīn]
【解释】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出处】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自叙:“而彼久束湿薪之大多数人,犹或曰:‘吾秦人而子语我以越之肥瘠也。’”
10、
肚束三篾
[dù shù sān miè]
【解释】篾:薄竹片,可编制成席子。用三根篾条勒住肚子。指勒紧腰带。比喻忍受饥饿,安于贫困。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药山维俨禅师》:“子之所得,可谓协于心体,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
11、
橐甲束兵
[tuó jiǎ shù bīng]
【解释】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同“櫜甲束兵”。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12、
櫜甲束兵
[gāo jiǎ shù bīng]
【解释】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唐孔颖达疏:“《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师行过周,王孙满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今本《吕氏春秋·悔过》作“橐甲束兵”。
13、
按兵束甲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示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14、
敛手束脚
[liǎn shǒu shù jiǎo]
【解释】敛:收,约束。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大胆放手。
【出处】敛:收,约束。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大胆放手。
15、
案兵束甲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