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开头的成语
1、
[fēi qīn fēi gù]
【解释】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出处】唐·马戴《寄贾岛》诗:“佩玉与铿金,非亲亦非故。”
【示例】虽承王翁盛意,非亲非故,难以打搅。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2、
[fēi yè zhī zuò]
【解释】非业:不急的事务。所从事的并不是当务之急。
【出处】《汉书·元帝纪》:“远离父母妻子,劳于非业之作。”
3、
[fēi yì dǐ qī]
【解释】指诬蔑毁谤。
【出处】《汉书·刘向传》:“俗人乃造端作基,非议诋欺。”
4、
非此即彼
[fēi cǐ jí bǐ]
【解释】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示例】这种非此即彼的判断不十分准确。
5、
非常之谋
[fēi cháng zhī móu]
【解释】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
【出处】《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
【示例】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6、
非钱不行
[fēi qián bù xíng]
【解释】没有钱就办不成。旧指由于贪官污吏的勒索,很多事情都必须用钱打通关节才能办到。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郑愔为吏部侍郎,掌选,赃污狼籍。有选人系百钱于靴带上。愔问故,答曰:‘当今之选,非钱不行。’”
【示例】你们知道现在是非钱不行的世界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
7、
非战之罪
[fēi zhàn zhī zuì]
【解释】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示例】臣涡阳退衄,非战之罪,实由陛下君臣相与见误。 ——《梁书·侯景传》
8、
非异人任
[fēi yì rén rèn]
【解释】异人:别人;任:承担。不是别人的责任。表示某事应由自己负责。
【出处】《左传·襄公二年》:“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
【示例】君气概磊落,心志发扬,他日建高牙,拥大纛,非异人任也。 ——清·王韬《淞隐漫录·阿怜阿爱》
9、
非分之想
[fēi fèn zhī xiǎng]
【解释】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命运》:“不信运命,学不能‘安分’,穷人买奖券,便是一种‘非分之想’。”
【示例】你不能对她有非分之想。
10、
非誉交争
[fěi yù jiāo zhēng]
【解释】非:同“诽”;交:交替;争:争执。诽谤和赞誉交织在一起,争持不下。
【出处】《韩非子·南面》:“人主释法而以臣备臣,则相爱者比周而相誉,相憎者朋党而相非,非誉交争,则主惑乱矣。”
11、
非驴非马
[fēi lǘ fēi mǎ]
【解释】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出处】《汉书·西域传下》:“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示例】屈以巡按使兼总司令,布告中外,非驴非马,惊骇万分。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九回
12、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fēi wǒ zú lèi,qí xīn bì yì]
【解释】族类:同族的人。我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必定不同我们一条心。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出处】《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示例】兵不厌诈,中外皆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是中外皆然。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13、
非知之难,行之惟艰
[fēi zhī zhī nán,xíng zhī wéi jiān]
【解释】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出处】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14、
非池中物
[fēi chí zhōng wù]
【解释】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示例】子建怀才抱智,终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为后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15、
非愚则诬
[fēi yú zé wū]
【解释】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出处】《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16、
非日非月
[fēi rì fēi yuè]
【解释】非:无论;日:白昼;月:月夜。不论白天还是月夜。形容不分昼夜。
【出处】《葛子·赋篇》:“非日非月,为天下明。”
【示例】非日非月,苍生仰其照临。 ——南朝·徐陵《为贞阳侯与王僧辨书》
17、
非同寻常
[fēi tóng xún cháng]
【解释】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非同寻常可比。”
【示例】他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
18、
非同等闲
[fēi tóng děng xián]
【解释】非:不;等闲: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出处】《追求》:“除非他自承怯弱,抛弃了这憧憬,不然,他不得不做一个非同等闲的人。”
19、
非刑逼拷
[fēi xíng bī kǎo]
【解释】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假虎威古玩流殃》:“他非刑逼拷,打死平民,纳贿诈财。”
20、
非昔是今
[fēi xī shì jīn]
【解释】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出处】《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21、
非请莫入
[fēi qǐng mò rù]
【解释】没有被邀请请不要进入。
【示例】药房重地,非请莫入。
22、
非意相干
[fēi yì xiāng gān]
【解释】非意:意料之外;干:冒犯。意外的无故冒犯。
【出处】《晋书·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示例】将午,当有匠饼者负囊而至,囊中有钱二千余,而必非意相干也,可闭关戒妻孥勿轻应对。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二·壶史》
23、
非通小可
[fēi tōng xiǎo kě]
【解释】非:不;通:同“同”;小可: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出处】《永乐大典戏文·<小孙屠·朱令史诬陷孙必达>》:“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
24、
非熊非罴
[fēi xióng fēi pí]
【解释】圣主将得贤臣的征兆。也指辅佐帝王的重臣。
【出处】《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宋书·符瑞志上》:“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
【示例】大微上将,文昌贵相,非熊非罴,令问令望。宠踰丰,荣参武帐。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25、
非刑吊拷
[fēi xíng diào kǎo]
【解释】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我实不曾为盗,你们非刑吊拷,务要我招认。”
26、
非分之财
[fēi fèn zhī cái]
【解释】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示例】非分之财我一分也不要。
27、
非同儿戏
[fēi tóng ér xì]
【解释】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但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
【示例】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28、
非圣诬法
[fēi shèng wū fǎ]
【解释】非:讥议;圣:圣人;诬:诽谤;法:法度。讥议圣人,诽谤法度。
【出处】《汉书·金日磾传》:“非圣诬法,大乱之殃。”
29、
非刑拷打
[fēi xíng kǎo dǎ]
【解释】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5章:“在渣滓洞对江姐进行非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
30、
非君莫属
[fēi jūn mò shǔ]
【解释】君:你,表示尊敬对方;莫:没有谁;属:归属,引申为占用。俇了您没有谁可以占有的。也指只有您来承担此事才能成功。
31、
非学无以广才
[fēi xué wú yǐ guǎng cái]
【解释】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干。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2、
非我莫属
[fēi wǒ mò shǔ]
【解释】莫:没有;属:隶属。除我以外不能属于任何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以为非我莫属也。”
【示例】吴景濂久怀着总理一席非我莫属的念头,而今竟被别人夺去,不觉又气又恨。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2回
33、
非我族类
[fēi wǒ zú lèi]
【解释】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出处】《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示例】兵不厌诈,中外皆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是中外皆然。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34、
非非之想
[fēi fēi zhī xiǎng]
【解释】指不合逻辑的,荒诞、怪异、不能实现的种种幻想。
35、
非同小可
[fēi tóng xiǎo kě]
【解释】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示例】进了郑家门,这一惊非同小可,只见郑老爹两眼哭得通红。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36、
非人不传
[fēi rén bù chuán]
【解释】不是适当的人就不传授。
【出处】宋·赵佶《宣和书谱·行书·蔡京》:“大抵学者用笔有法,自古秘之,必口口亲授,非人不传。”
37、
非罴非熊
[fēi pí fēi xióng]
【解释】罴:熊的一种。不是熊也不是罴。旧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出处】清·张岱《祭少师朱恒岳公文》:“公之功烈,如岳如嵩,公之遇合,非罴非熊。”
38、
非所计也
[fēi suǒ jì yě]
【解释】计:计算,考虑。不是所要考虑的事情。
39、
非分之念
[fēi fèn zhī niàn]
【解释】分:本分;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指超出本分的想法念头。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手上戴有两副赤金镯子,因此触动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
【示例】你不能对她有非分之念。
“非”结尾的成语
1、
明辨是非
[míng biàn shì fēi]
【解释】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曲礼上》:“失祀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示例】八、九年的部队生活和她的特殊地位,养成她举止老练、大方、明辨是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2、
惹是招非
[rě shì zhāo fēi]
【解释】引起麻烦之事。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孩儿,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过,又去惹是招非。”
【示例】教你们贼狗胎在这里看看,就恁惹是招非的。 ——《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
3、
掩过饰非
[yǎn guò shì fēi]
【解释】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
【出处】李广田《〈散文三十篇〉序》:“他们想占有一切,他们的手不用以创造,而用以掩过饰非。”
4、
招是揽非
[zhāo shì lǎn fēi]
【解释】犹招是惹非。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忽听得有人叫道:‘岳相公在那里?’牛皋听得,便喊道:‘在这里!’岳大爷道:‘你又在此招是揽非了。’”
5、
惹是生非
[rě shì shēng fēi]
【解释】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示例】学生在教课上得不到满足,在校内便时常爱闹风潮,在校外也时常惹是生非。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一
6、
拒谏饰非
[jù jiàn shì fēi]
【解释】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示例】但是他不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个政策……他找到了拒谏饰非的方法。 ——毛泽东《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
7、
搬弄是非
[bān nòng shì fēi]
【解释】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出处】《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示例】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8、
论列是非
[lùn liè shì fēi]
【解释】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示例】面逍遥河上之耆旧,乃忽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与众为仇,助贼张目。 ——清·梁启超《辟复辟论》
9、
说是道非
[shuō shì dào fēi]
【解释】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我的父母没眼睛,把我嫁在这里,没来由教他来望,却教别人说是道非。”
10、
挑唆是非
[tiǎo suō shì fēi]
【解释】挑唆:挑逗,引动。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九回:“这人姓胡,名福,最爱挑唆是非,说人坏话。”
【示例】独孤后遂决意废立,屡在隋主面前,挑唆是非。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八十七回
11、
无是无非
[wú shì wú fēi]
【解释】没有是也没有不是。比喻空闲,没有事情。
【出处】元·贯石屏《村里迓鼓·隐逸》曲:“冷清清无是无非诵《南华》,就里乾坤大。”
【示例】明·无名氏《宝光殿》第二折:“他故来仙人斗气,俺清闲无是无非。”
12、
长傲饰非
[zhǎng ào shì fēi]
【解释】滋长骄傲、掩饰过错。
【出处】清·陈确《答张考夫书》:“怙恶不悛,长傲饰非者,古下愚不肖之流。”
13、
掠是搬非
[lüè shì bān fēi]
【解释】指搬弄是非。
【出处】明·无名氏《四贤记·挑斗》:“你如今掠是搬非,干讨得鬼哭神愁。”
14、
谁是谁非
[shuí shì shuí fēi]
【解释】犹言谁对谁错。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示例】谁是谁非谁曲谁直,没梁桶儿一再休提! ——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
15、
未可厚非
[wèi kě hòu fēi]
【解释】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出处】《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示例】但叶遂宁和梭波里是未可厚非的,他们先后给自己唱了挽歌,他们有真实。 ——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
16、
止暴禁非
[zhǐ bào jìn fēi]
【解释】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制止种种坏事。
【出处】《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17、
逢恶导非
[féng è dǎo fēi]
【解释】指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出处】《明史 ·张文明传》:“且言江彬遣恶导非,亟宜行诛,朝臣匡救 无闻,亦当罚治。”
18、
痛悔前非
[tòng huǐ qián fēi]
【解释】彻底悔恨以前所犯的错误。
【出处】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无限的虐待,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鬼了,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
19、
想入非非
[xiǎng rù fēi fēi]
【解释】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处】《楞严经》:“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示例】当下想入非非,一头说一头要弄计赚骗缪寄萍的书。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二回
20、
公是公非
[gōng shì gōng fēi]
【解释】公认的是非。
【出处】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示例】公是公非订弟兄,徐行疾行携子侄。 ——清·赵翼《戏为叠字体》
21、
掩罪饰非
[yǎn zuì shì fēi]
【解释】非:坏事。遮盖罪行,文饰坏事。
【出处】《明史·徐学诗传》:“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
22、
似是而非
[sì shì ér fēi]
【解释】似:像;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示例】同学们的讲解,有的似是而非,有的简直错得可笑。 ——叶圣陶《文心》
23、
面目全非
[miàn mù quán fēi]
【解释】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示例】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面目全非。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24、
扭是为非
[niǔ shì wéi fēi]
【解释】硬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形容颠倒是非,强词夺理。
【出处】元·无名氏《活拿萧天佑》第一折:“谁不知谄佞人是你一个王枢密,你如今扭是为非。”
25、
无事生非
[wú shì shēng fēi]
【解释】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示例】无事生非哩,没狼撵狼呗。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1章
26、
招是生非
[zhāo shì shēng fēi]
【解释】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
27、
补过饰非
[bǔ guò shì fēi]
【解释】补过:弥补过失;饰非:文饰过错。指掩饰过错。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6卷:“文士笔墨,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
28、
古是今非
[gǔ shì jīng fēi]
【解释】古代、现在的是非得失。指评论从古到今的功过曲直。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29、
颠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解释】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出处】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示例】我们希望这种颠倒是非的时代快些过去。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30、
痛涤前非
[tòng dí qián fēi]
【解释】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涤除以前所犯的错误。
【出处】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陛下倘信微臣之言,痛改前非,则如宣王因庭燎之箴而勤政,汉武悔轮台之失而罢兵,宗社之幸也。”
【示例】今允榹居马兰峪,欲其瞻仰景陵,痛涤前非。 ——《清史稿·诸王传》
31、
讲是说非
[jiǎng shì shuō fēi]
【解释】犹言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受钗》:“这财礼虽是轻微,你为何讲是说非?”
【示例】请不要随便讲是说非,影响不好。
32、
悬断是非
[xuán duàn shì fēi]
【解释】悬:凭空,没有依据。凭空推断是非对错。
【出处】唐·柳宗元《复杜温夫书》:“吾性騃滞,多所未甚谕,安敢悬断是且非耶?”
33、
研核是非
[yán hé shì fēi]
【解释】核:对照,考核。研究考核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温故知新,研核是非。”
34、
情善迹非
[qíng shàn jì fēi]
【解释】感情融洽,但是所走的道路并非一致。
【出处】宋·苏辙《寄欧阳舍人书》:“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35、
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示例】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36、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zhì zú yǐ jù jiàn,yá zú yǐ shì fēi]
【解释】智谋足以使人拒绝规劝,言辞足以使人拒绝过错。
【出处】《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示例】海陵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三纲绝矣,何暇他论。(《金史·海陵纪赞》)
37、
大是大非
[dà shì dà fēi]
【解释】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出处】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示例】在这个大是大非面前,他是不会站错队的。
38、
闲是闲非
[xián shì xián fēi]
【解释】无关紧要的是非、议论。
【出处】宋·赵长卿《西江月·雪江见红梅对酒》词:“堪笑多愁早老,管他闲是闲非。”
【示例】外人说的闲是闲非,都不要听他。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一回
39、
伯玉知非
[bó yù zhī fēi]
【解释】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故蘧瑗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40、
覆是为非
[fù shì wéi fēi]
【解释】是:正确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翻过来当成错误的。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丰之鼎》:“谗言乱国,覆是为非,伯奇乖难,恭子忧哀。”
41、
今是昔非
[jīn shì xī fēi]
【解释】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同“今是昨非”。
【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
42、
面誉背非
[miàn yù bèi fēi]
【解释】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出处】《庄子·盗跖》:“且吾闻之,好面誉之人者,亦好背而毁之。”隋·王通《文中子·关朗篇》:“面誉背毁,吾不忍见,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常有不可犯之色,故小人远焉。”
【示例】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 ——《宋史·范杲传》
43、
言是人非
[yán shì rén fēi]
【解释】指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徐铉、张洎言是人非。”
44、
随声是非
[suí shēng shì fēi]
【解释】指自己没有独立的是非观念,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非,自己也说非。
【出处】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岂不哀哉。”
45、
面是背非
[miàn shì bèi fēi]
【解释】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示例】甚则面是背非,幸灾乐祸,此吾平时所深恨者。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46、
文过遂非
[wén guò suí fēi]
【解释】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出处】宋·苏轼《论时政状》:“而近日之事,乃有文过遂非之风,此臣之所以愤懑太息而不能已也。”
47、
讨是寻非
[tǎo shì xún fēi]
【解释】挑剔,寻找是非。形容存心找岔子。
【出处】明·无名氏《白兔记·诉猎》:“哥嫂每夜巡更不睡,讨是寻非。哥嫂他那里昧己瞒心,料想苍天不负亏。”
48、
无间是非
[wú jiàn shì fēi]
【解释】指不分别是非。
【示例】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间是非,辄与赞和。 ——鲁迅《文化偏至论》
49、
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解释】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示例】他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结帮营私,横行霸道。 ——巴金《一封信》
50、
淆乱是非
[xiáo luàn shì fēi]
【解释】淆乱:混淆,混乱。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示例】淆乱是非的说法终于被制止了。
51、
寻事生非
[xún shì shēng fēi]
【解释】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
【出处】艾芜《乌鸦之歌》:“现在他也只有忍了,人家往往要来寻事生非,正愁找不着漏洞哩。”
【示例】女人一般都喜欢寻事生非。
52、
文过饰非
[wén guò shì fēi]
【解释】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处】《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示例】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过饰非是最苦痛的勾当。 ——邹韬奋《论文、杂感、随笔·硬吞香蕉皮》
53、
类是而非
[lèi shì ér fēi]
【解释】类:类似;是:正确的;非:错误的。貌似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两可。
【出处】《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径,不可不分。”
54、
撩是生非
[liáo shì shēng fēi]
【解释】惹是生非,造成麻烦后果。
【示例】他就是爱撩是生非的人。
55、
作歹为非
[zuò dǎi wéi fēi]
【解释】做各种坏事。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
【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无道昏君!我又不谋反叛逆,又不作歹为非,怎么把我充军起来?”
56、
心谤腹非
[xīn bàng fù fēi]
【解释】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示例】已而虑群下疑惑,心谤腹非。 ——《魏书·太祖纪》
57、
造谣生非
[zào yáo shēng fēi]
【解释】捏造谣言,挑起事端。同“造谣生事”。
【出处】黄南丁氏《杨乃武与小白菜》第八回:“而且如今你的年纪,已是二十多了,住在这里,若再不同小大圆房,外间造谣生非的人多……说不定同我有了一手,岂不是你我二人的名誉,又将扫地。”
【示例】虽然北平人民每天所能接触的,都是这样‘造谣生非’、‘蓄意挑拨’的东西,但绝大多数的北平人到底具有慧眼。 ——萧英《北平〈解放三日刊〉出版前后》
58、
招是搬非
[zhāo shì bān fēi]
【解释】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59、
说是谈非
[shuō shì tán fēi]
【解释】评说是非。
【出处】元·无名氏《赠妓》:“不问生熟办酒食,他便要弄盏传杯,说是谈非,斜眼相窥。”
【示例】明·无名氏《骗英布》第三折:“本待要说是谈非,不承望走将来正逢着本对,岂不闻好斗者必遇其敌。”
60、
啼笑皆非
[tí xiào jiē fēi]
【解释】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出处】沙汀《烦恼》:“刘久发啼笑皆非地站起来了。”
61、
物是人非
[wù shì rén fēi]
【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示例】只怕再来时物是人非,云英已赴裴航之梦矣。 ——《平山冷燕》第18回
62、
貌是情非
[mào shì qíng fēi]
【解释】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出处】《与僧正教》:“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
63、
自以为非
[zì yǐ wéi fēi]
【解释】认为自己的看法不对
【示例】不要自以为非,要有自信
64、
面从腹非
[miàn cóng fù fēi]
【解释】从:听从,顺从。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非。”
65、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
【解释】那也是一种是非,这也是一种是非。比喻说话圆滑,不得罪人。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示例】不加考察,不加批评,但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论调,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 ——鲁迅《中国文坛的悲观》
66、
痛改前非
[tòng gǎi qián fēi]
【解释】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痴公子很使噪脾钱》:“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示例】在政策的感召下,他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67、
说是弄非
[shuō shì nòng fēi]
【解释】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出处】《解放日报》1943.1.23:“从‘老好人’薛××的眼里,以为大家又在说是弄非了。”
68、
貌是心非
[mào shì xīn fēi]
【解释】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
【出处】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
69、
顺过饰非
[shùn guò shì fēi]
【解释】指徇私迁就而掩饰错误。
【出处】《宋史·律历志》:“忠辅于《易》粗窥大衍之旨,创立日法,撰演新历,不敢以言者,诚惧太史顺过饰非。”
70、
国是日非
[guó shì rì fēi]
【解释】国是:国家大事。国家的前景一天不如一天。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自是朝政反复,国是日非。”
71、
护过饰非
[hù guò shì fēi]
【解释】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出处】《清史稿·和珅传》:“和珅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
72、
面是心非
[miàn shì xīn fēi]
【解释】指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示例】姬昌外若忠诚,内怀奸诈,以利口而惑众,面是心非,终非善良。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73、
招事惹非
[zhāo shì rě fēi]
【解释】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少年骄惰放肆……将来招事惹非,败坏家门。”
74、
惹事生非
[rě shì shēng fēi]
【解释】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六:“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示例】学生在教课上得不到满足,在校内便时常爱闹风潮,在校外也时常惹事生非。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75、
惹事招非
[rě shì zhāo fēi]
【解释】引起麻烦之事。同“惹是招非”。
【出处】元·无名氏《东平府》第一折:“哎,徐宁紧紧相随,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大奶奶却是利害得紧,谁敢与你传话,惹事招非?”
76、
改是成非
[gǎi shì chéng fēi]
【解释】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77、
独是独非
[dú shì dú fēi]
【解释】指不采纳众议,是与非自己说了算,独断专行。
【出处】《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亦不可独是独非,皆由圣旨。”
【示例】独是独非的做法不可取。
78、
招是惹非
[zhāo shì rě fēi]
【解释】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经过,又是招是惹非。”
【示例】他虽然没有什么出色的本领,有时还爱贪点小利,可是人顶和气,也不招是惹非。 ——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
79、
无可厚非
[wú kě hòu fēi]
【解释】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出处】《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示例】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
80、
人我是非
[rén wǒ shì fēi]
【解释】是非:争执,纠纷。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和纠纷。
【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示例】一梦之中,见了人我是非,得失荣枯,遂有出尘之志。 ——明·无名氏《度黄龙》楔子
81、
功过是非
[gōng guò shì fēi]
【解释】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
【出处】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
82、
今是昨非
[jīn shì zuó fēi]
【解释】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示例】但我们究竟还有一点记忆,回想起来,怎样的“今是昨非”呵,怎样的“口是心非”呵,怎样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呵。 ——鲁迅《导师》
83、
播弄是非
[bō nòng shì fēi]
【解释】挑拨是非。是非:纠纷,口舌。
【出处】《两晋演义》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处心积虑,徐图报复。”
84、
是是非非
[shì shì fēi fēi]
【解释】是是:第一个“是”表示肯定,第二个“是”指正确的东西。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示例】孝悌忠信,刚毅质直,笃于为义,勇予疾恶,是是非非,终身不假人以色词。 ——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
85、
淆混是非
[xiáo hùn shì fēi]
【解释】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非”在中间的成语
1、
狗吠非主
[gǒu fèi fēi zhǔ]
【解释】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践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示例】狗吠非主,狼虎夜扰。惊我东西,不为家咎。 ——汉·焦赣《易林·咸之泰》
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引《病玉缘》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如果能够调动一个缺,真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3、
窥觎非望
[kuī yú fēi wàng]
【解释】窥觎:伺机行动;非望:非分的希望。寻找实机实现非分的希望。旧时多指谋求帝位。
【出处】《晋书·桓温传》:“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
4、
情非得已
[qíng fēi dé yǐ]
【解释】指情况出于不得已。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知道藩司的失仪,情非得已。”
5、
答非所问
[dá fēi suǒ wèn]
【解释】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做希希罕儿?’”
【示例】按照着次序一问一答,没有答非所问的弊病,就算情意格外浓厚。 ——叶圣陶《隔膜》
6、
耳目非是
[ěr mù fēi shì]
【解释】指声色不同于平常。
【出处】《汉书·南粤王传》:“嘉见耳目非是,即趋出。”
7、
拟非其伦
[nǐ fēi qí lún]
【解释】指比拟不当。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示例】以岳忠武比良玉,毋乃拟非其伦矣。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8、
颂古非今
[sòng gǔ fēi jīn]
【解释】指不加分析地颂扬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示例】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9、
似笑非笑
[sì xiào fēi xiào]
【解释】像笑又不笑。
【出处】鲁迅《彷徨·祝福》:“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
【示例】后来见的次数多了,大家似笑非笑,用以代替招呼。 ——苏青《结婚十年》第四章
10、
饰非遂过
[shì fēi suì guò]
【解释】明知错误而加以掩饰,于是就造成过失。
【出处】《吕氏春秋·审应》:“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11、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解释】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示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12、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解释】镒:古时重量单位,合二十两;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皮。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用一只狐狸的毛制成的。比喻治国需要众多人才的力量。
【出处】《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3、
今吾非故吾
[jīn wǔ fēi gù wǔ]
【解释】吾:我;故:过去。今天的我不是过去的我了。指对过去有悔悟、否定的意思。
【出处】宋·王炎《元日书怀诗》:“年光除日又元日,心事今吾非故吾。”
14、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出处】《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示例】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鲁迅《呐喊·阿Q正传》
15、
是非好歹
[shì fēi hǎo dǎi]
【解释】歹:坏。正确与错误,好的与坏的。指对事情的评价。
【出处】元·贾仲名《双调》:“大都来一时事,搬弄出千载因,辨是非好歹清浑。”
【示例】酒醉三分醒,这么大一个人,连是非好歹也不分么? ——金庸《笑傲江湖》第三回
16、
众多非一
[zhòng duō fēi yī]
【解释】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17、
是非只为多开口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解释】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人事下·处世警言》:“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示例】可甚么是非只为多开口,倒道我女大不中留。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
18、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ruò yào bù zhī,chú fēi mò wéi]
【解释】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19、
公冶非罪
[gōng yě fēi zuì]
【解释】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20、
饰非拒谏
[shì fēi jù jiàn]
【解释】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出处】《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示例】饰非拒谏,断自己意。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
21、
齐大非偶
[qí dà fēi ǒu]
【解释】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示例】陆徉为不知,以齐大非偶,再以年貌悬殊,故意峻拒。 ——《扫迷帚》第七回
22、
是非人我
[shì fēi rén wǒ]
【解释】正确与错误,他人与自己。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出处】元·丘处机《玉炉三涧雪·自咏》词:“不会深穷造化,随缘且度朝昏,是非人我绝谈论,复返生前混沌。”
【示例】你做了酒色财气,你辞了是非人我,今日个老乡惹上仙风,和小桃都成正果。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
23、
尺璧非宝
[chǐ bì fēi bǎo]
【解释】尺璧:直径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贵。径尺之璧虽大而贵,但远不如光阴的贵重。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示例】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24、
终非了局
[zhōng fēi liǎo jú]
【解释】了局:结局。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先兄弃世已三载,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
【示例】你孩子家不知道,在此地终非了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25、
质非文是
[zhì fēi wén shì]
【解释】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示例】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 ——宋·苏轼《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26、
格其非心
[gé qí fēi xīn]
【解释】格:正;非:不正确。纠正错误、不正确的思想。
【出处】《尚书·冏命》:“绳愆纪缪,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27、
饰非文过
[shì fēi wén guò]
【解释】粉饰掩盖过失、错误。
【出处】《汉书·贾捐之传》颜师古注:“谓人有坚为辩言,不以诚质,学于非道,虽博无用,饰非文过,辞语顺泽,不听教命。”
【示例】清·陈梦雷《绝交书》:“老年兄怙终迷复,羞于饰非文过。”
28、
用非所长
[yòng fēi suǒ cháng]
【解释】使用的不是他的特长。
【示例】张作霖本是一个老粗,虽然他粗中有细,智慧特高,可是由他扮演“和事佬”,究竟是用非所长。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一六七
29、
行之非艰,知之惟艰
[xíng zhī fēi jiān,zhī zhī wéi jiān]
【解释】惟:为。施行并不难,知道其整理就难了。
【出处】《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30、
是非得失
[shì fēi dé shī]
【解释】正确与错误,所得与所失。
【出处】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二》:“奉圣旨不允者沥恳控陈,必期从欲,闻命悚惕,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
【示例】钱仲联《人境庐诗草·黄公度年谱》:“逮穷年累月,深稽博考,然后乃晓然于是非得失之宜,长短取舍之要。”
31、
生非作歹
[shēng fēi zuò dǎi]
【解释】非:不对;歹:坏。做种种坏事。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没揣的大惊小怪,便待要生非作歹。”
32、
是耶非耶
[shì yē fēi yē]
【解释】耶:语助词,表疑问。是呢?不是呢?
【出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33、
学非所用
[xué fēi suǒ yòng]
【解释】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出处】《后汉书·张衡传》:“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示例】更有一种专门技术家,归国后无所用其长,亦卒至学非所用,不能施展。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三章
34、
来而不往非礼也
[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
【解释】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示例】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还是应该去看看他。
35、
人非草木
[rén fēi cǎo mù]
【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示例】庞涓复问曰:‘然则兄长亦还忆故乡坟墓否?’膑曰:‘人非草木,能忘本原?’先生于吾临行,亦言:‘功名终在故土。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八回
36、
饰非养过
[shì fēi yǎng guò]
【解释】粉饰错误,养成过失。同“饰非遂过”。
【出处】宋·叶適《法度总论二》:“及其崛然自见者,犹皆自有为国之意,使其下无饰非养过之心。”
37、
为非作恶
[wéi fēi zuò è]
【解释】做种种坏事。同“为非作歹”。
【出处】洪深《青龙潭》第三幕:“骇得他们胆小葸葸地不敢为非作恶。”
38、
别有天地非人间
[bié yǒu tiān dì fēi rén jiān]
【解释】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示例】如入瑯環福地,痴龙护门,人迹罕到,大父称之谓别有天地非人间也。 ——明·张岱《快园记》
39、
齐大非耦
[qí dà fēi ǒu]
【解释】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出处】《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示例】臣闻齐大非耦,著者前诰。辞霍不婚,垂称往烈。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
40、
误作非为
[wù zuò fēi wéi]
【解释】犹言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吨镅摹罚骸翱龆任轮耍嘞灯饺瘴笞鞣俏且越璞乱晕铀乐亍!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