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开头的成语
1、
反戈相向
[fǎn gē xiāng xiàng]
【解释】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2、
[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示例】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3、
反正还淳
[fǎn zhèng huán chún]
【解释】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出处】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4、
反朴归真
[fǎn pǔ guī zhēn]
【解释】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
5、
反唇相讥
[fǎn chún xiāng jī]
【解释】反唇:回嘴、顶嘴。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出处】《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示例】济渡满不买帐,反唇相讥:“皇上信得过我,干您哪一条?” ——华而实《汉衣冠》七
6、
反复无常
[fǎn fù wú cháng]
【解释】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示例】叫我怎么能赦你这反复无常的罪呢!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七回
7、
反骨洗髓
[fǎn gǔ xǐ suǐ]
【解释】反骨:换骨;洗髓:换骨髓。换掉骨髓。形容彻底改变。
【出处】汉·郭宪《洞冥记》:“三千年一反骨洗髓,二千年一剥骨伐毛。”
8、
反行两得
[fǎn xíng liǎng dé]
【解释】行:行事。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面和反面两种效果。
【出处】《商君书·徕民》:“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晋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9、
反风灭火
[fǎn fēng miè huǒ]
【解释】比喻施行德政。
【出处】《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
【示例】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10、
反躬自省
[fǎn gōng zì xǐng]
【解释】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示例】这次事故,你是有责任的,你应该反躬自省。
11、
反覆无常
[fǎn fù wú cháng]
【解释】指变化不定。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
【示例】嗳呀!你们底感情,真是反覆无常。 ——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
12、
反脸无情
[fān liǎn wú qíng]
【解释】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出处】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但自日俄战争结束后,它就反脸无情,和清朝反动政府勾结起来。”
【示例】谁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就反脸无情。
13、
反反覆覆
[fǎn fǎn fù fù]
【解释】反:翻转。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复。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人治一家一国,尚且有照管不到处,况天下之大,所以反反覆覆说,不是大著个心去理会,如何照管得。”
14、
反间之计
[fǎn jiàn zhī jì]
【解释】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出处】《孙子·用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示例】闿曰:‘此乃诸葛亮反间之计,欲令我两人不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15、
反侧获安
[fǎn cè huò ān]
【解释】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出处】唐·陆贽《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昨者改元施令,悔往布新,将反侧获安,则干戈日弭。”
16、
反经合权
[fǎn jīng hé quán]
【解释】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17、
反听内视
[fǎn tīng nèi shì]
【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示例】则反听内视,求其所由,必远观诸物,近验诸身。 ——《晋书·挚虞传》
18、
反本修古
[fǎn běn xiū gǔ]
【解释】本:根本;反本:复归本源,引申为人的禀性。恢复人的禀性,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
【出处】《礼记·礼器》:“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19、
反哺衔食
[fǎn bǔ xián shí]
【解释】反哺:乌雏长大后,衔食哺母乌。小乌又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恩情。
【出处】晋·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20、
反听收视
[fǎn tīng shōu shì]
【解释】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出处】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21、
反侧自安
[fǎn cè zì ān]
【解释】反侧: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心神不安的样子。让那些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来。表示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示例】此皆良百姓受贼耳,若株连者众,何以令反侧子自安乎? ——清·汪琬《文林郎岑谿知县刘公墓表》
22、
反朴还淳
[fǎn pǔ huán chún]
【解释】复归于朴实、淳正。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
23、
反裘负刍
[fǎn qiú fù chú]
【解释】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出处】《晏子春秋·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
24、
反面无情
[fǎn miàn wú qíng]
【解释】翻转脸面,不讲情义。形容翻脸不认人。
【出处】明·邵粲《香囊记·辞婚》:“状元,成就了吧,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示例】唉,安禄山,安禄山,你受了唐天子那样大恩,尚且兴兵反叛,休怪俺李猪儿今日反面无情也。 ——清·洪昇《长生殿》第三十四出
25、
反败为胜
[fǎn bài wéi shèng]
【解释】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示例】我们只要把好这一关就能反败为胜。
26、
反其道而行之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解释】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示例】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你却去做学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 ——清·吴趼人《痛史》
27、
反本溯源
[fǎn běn sù yuán]
【解释】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出处】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28、
反戈一击
[fǎn gē yī jī]
【解释】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示例】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29、
反裘负薪
[fǎn qiú fù xīn]
【解释】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示例】故囊漏贮中,识者不吝;反裘负薪,存毛实难。 ——《宋书·范泰传》
30、
反身自问
[fǎn shēn zì wèn]
【解释】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同“反躬自问”。
【出处】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31、
反阴复阴
[fǎn yīn fù yīn]
【解释】迷信说法,以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推算福祸和婚姻成败。旧时用以象征婚姻难成。
【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四折:“今年见吊客临,丧门聚,反阴复阴,半载其余。”
32、
反跌文章
[fǎn diē wén zhāng]
【解释】反着说正面话或欲扬故抑的文章。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本想做反跌文章,先说个不成功,好等他哥来还价,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计策。”
33、
反眼不识
[fǎn yǎn bù shí]
【解释】反:翻转。翻脸不认人。形容改变态度,对人冷漠无情。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示例】他经常以反眼不识的态度待人。
34、
反本还原
[fǎn běn huán yuán]
【解释】反:同“返”,归,还。指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连服一二次,方才反本还原,知得人事。”
【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这叫做‘反本还原’。”
35、
反面文章
[fǎn miàn wén zhāng]
【解释】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诗》:巨屦扬矣,于彼高冈;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辉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带贬,反面文章,含蓄无穷,颇有风人之旨。’”
【示例】倘使都当反面文章看,可就太骇人了。 ——鲁迅《推背图》
36、
反璞归真
[fǎn pǔ guī zhēn]
【解释】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37、
反裘伤皮
[fǎn qiú shāng pí]
【解释】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示例】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晋书·张轨传》
38、
反正拨乱
[fǎn zhèng bō luàn]
【解释】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
【出处】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示例】向不遇反正拨乱之主,曾何以措其筋力与韬钤,载其刀笔与喉舌,使祭则与,食则血。 ——唐·杜甫《朝享太庙赋》
39、
反经行权
[fǎn jīng xíng quán]
【解释】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出处】《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示例】而今客居数千里之外,只得反经行权,目下图个伴寂寥之计,他日娶了正妻,遣还了他亦无不可。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40、
反躬自责
[fǎn gōng zì zé]
【解释】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示例】特别是潼关南原战败之后,这种反躬自责的心情更甚。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41、
反反复复
[fǎn fǎn fù fù]
【解释】一次又一次。
【出处】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因此要对党内干部作反反复复的教育,才能保证其执行。”
42、
反客为主
[fǎn kè wéi zhǔ]
【解释】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示例】心里正在为难,只听得那女子反客为主,让着说道:“尊客,请屋里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43、
反骄破满
[fǎn jiāo pò mǎn]
【解释】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出处】《人民日报》1983.11.15:“市有关领导要求各企业反骄破满,把主要精力从增加产品数量转移到主要抓提高产品质量、搞好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上来,增产国内外市场畅销产品。”
44、
反首拔舍
[fǎn shǒu bá shè]
【解释】反首:把头发散乱向下垂着;拔舍:除掉杂草,就地住宿。头发散乱着就地住宿。形容军队打败仗后的狼狈状况。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
45、
反老成童
[fǎn lǎo chéng tóng]
【解释】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处】《旧唐书·王守澄传》:“服一刀圭,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反老成童。”
46、
反败为功
[fǎn bài wéi gōng]
【解释】反:翻转,回转。扭转败局转为胜利。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臣有一计,可以反败为功。”
47、
反哺之情
[fǎn bǔ zhī qíng]
【解释】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出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示例】他按月把钱寄给乡下的母亲,好让母亲从这反哺之情中来体会儿子对她的孝心。
48、
反复不常
[fǎn fù bù cháng]
【解释】反复:颠过来倒过去。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定准。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人疑其反复不常,而末如之何。”
【示例】清·无名氏《刘公案》第74回:“见银钱忘恩义,见刀剑且顾水性杨花,反复不常。”
49、
反邪归正
[fǎn xié guī zhèng]
【解释】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将军反邪归正,与宋某同灭田虎,回朝报奏朝廷,自当录用。”
50、
反咬一口
[fǎn yǎo yī kǒu]
【解释】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却反过来诬赖对方。比喻干了干事的人反过来诬谄受害者或干坏事的首要分子嫁祸于胁从者。
【出处】《锻炼》:“袁世凯卖国也要一手包办。替他做掮客的人会被他反咬一口,说是汉奸。”
【示例】我们要提防他反咬一口。
51、
反道败德
[fǎn dào bài dé]
【解释】违反正道,败坏道德。
【出处】《尚书·大禹谟》:“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52、
反吟伏吟
[fǎn yín fú yín]
【解释】迷信说法,以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推算福祸和婚姻成败。旧时用以象征婚姻难成。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则不遂心,婚姻上更反吟伏吟。”
53、
反行两登
[fǎn xíng liǎng dēng]
【解释】行:做,行事;登:通“得”,取得,获得。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反两面的效果。
【出处】战国·卫·商鞅《商君书·徕民》:“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54、
反老还童
[fǎn lǎo huán tóng]
【解释】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识馀》:“《急就章》‘长乐无极老复丁’即《参同契》所云老翁复丁壮也,今变之曰反老还童。”
【示例】这药有反老还童的功效
55、
反劳为逸
[fǎn láo wéi yì]
【解释】劳:疲劳;逸:安闲,休息。把疲劳转化为安逸。
【出处】明·揭喧《兵经百篇·更字》:“我一战而人数应,误逸为劳;人数战而人数休,反劳为逸;逸则可作,劳则可败。”
56、
反攻倒算
[fǎn gōng dào suàn]
【解释】反攻、倒算:十多位 指坏人的反扑、报复。进行反扑报复。形容坏人得势时,向人民采取的报复行动。
【出处】穆欣《南线巡回·在中央红色区域》:“地主及其走狗和反动派勾结在一起,对群众进行反攻倒算,任意欺侮劳动人民。”
57、
反水不收
[fǎn shuǐ bù shōu]
【解释】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为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示例】谁都知道反水不收的道理。
58、
反复推敲
[fǎn fù tuī qiāo]
【解释】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出处】《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
【示例】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终于选择了这个方案。
59、
反经合道
[fǎn jīng hé dào]
【解释】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同“反经合义”。
【出处】明·徐渭《女状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矫诏诛羌,反经合道。”
60、
反治其身
[fǎn zhì qí shēn]
【解释】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61、
反哺之私
[fǎn bǔ zhī sī]
【解释】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出处】晋·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示例】我们都有反哺之私,赡养老人是天职。
62、
反来复去
[fǎn lái fù qù]
【解释】来回翻动。形容多次重复。
【出处】梁斌《红旗谱》第三卷:“江涛反来复去,看了又看。”
63、
反目成仇
[fǎn mù chéng chóu]
【解释】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示例】这事使他们兄弟反目成仇。
64、
反面教材
[fǎn miàn jiào cái]
【解释】消极的供教学用的资料。借指坏的典型。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65、
反经合义
[fǎn jīng hé yì]
【解释】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出处】《北史·尔朱荣传》:“荣女先为明帝嫔,欲上立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
【示例】然杨能反经合义,足矫奢葬之愆。 ——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中》
66、
反面教员
[fǎn miàn jiào yuán]
【解释】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出处】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示例】出了最大的反面教员,我们的党可以从这场血淋淋的惨痛的教训中汲取教益。 ——李娴娟《血染的爱》
67、
反手可得
[fǎn shǒu kě dé]
【解释】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出处】《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示例】我等费了许多军马,用了许多钱粮,目下南郡反手可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68、
反其意而用之
[fǎn qí yì ér yòng zhī]
【解释】其:他的;意:意义;用:使用。指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意思去引用或使用词语、典故等。也用来指文艺创作等有创新或突破前人的束缚。
【出处】宋·严有翼《艺苑雌黄》:“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致此。”
69、
反掌之易
[fǎn zhǎng zhī yì]
【解释】反掌:反手。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
【出处】《杨家将演义·邕州侬智高叛宋》:“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
70、
反躬自问
[fǎn gōng zì wèn]
【解释】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示例】这次事故,你是有责任的,你应该反躬自问。
71、
反吟复吟
[fǎn yín fù yín]
【解释】迷信说法,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推算祸福和婚姻成败。指象征婚姻难成。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则不遂心,婚姻上更反吟复吟。”
72、
反掖之寇
[fǎn yè zhī kòu]
【解释】掖:同“腋”;寇:敌人;反掖:反于腋下,从内部叛变。指从内部叛变的敌人。
【出处】《韩非子·存韩》:“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
73、
反唇相稽
[fǎn chún xiāng jī]
【解释】反唇:回嘴、顶嘴;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责问对方。
【出处】《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示例】语侵妇,妇反唇相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
74、
反老为少
[fǎn lǎo wéi shào]
【解释】反:同“返”,返回;少:年轻。由衰老恢复青春。
【出处】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既变丑以成妍,亦反老而为少。”
75、
反经从权
[fǎn jīng cóng quán]
【解释】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二回:“依我所见,不若反经从权,顺从改适,以财礼为公姑养老之资。”
“反”结尾的成语
1、
流荡忘反
[liú dàng wàng fǎn]
【解释】流荡:流浪;反:同“返”,回家。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
【出处】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示例】反人流荡忘反,盖其得也,荐宗庙,揪管弦。其失也,语淫奔,事诡怪而已。 ——宋·王禹偁《答张知白书》
2、
物至则反
[wù zhì zé fǎn]
【解释】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同“物极则反”。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高则危,累棋是也。”
3、
官逼民反
[guān bī mín fǎn]
【解释】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
【示例】“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想望的。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4、
流连忘反
[liú lián wàng fǎn]
【解释】流连:留恋;反:通“返”,回家。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出处】宋·吕公《进十事·无逸》:“以杜言者之口,然后流连忘反,不闻其过。”
【示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5、
遂迷忘反
[suí mí wàng fǎn]
【解释】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同“遂迷不寤”。
【出处】《南齐书·顾宪之传》:“窃寻民之多伪,实由宋季军旅繁兴,役赋殷重,不堪勤剧,倚巧祈优,积习生常,遂迷忘反。”
6、
从流忘反
[cóng liú wàng fǎn]
【解释】指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一记得了,久而久之,不论尊卑长幼,远近亲疏,一股脑子,把称谓搁起来,都叫别号,尤其怪。照这样从流忘反,流到我大清二百年后,只怕就会有‘甲斋父亲’‘乙亭儿子’的通称了。”
7、
流宕忘反
[liú dàng wàng fǎn]
【解释】流宕:流浪,飘泊;反:同“返”,回家。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
【出处】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示例】狂简斐然成俗,流宕忘反,无所取裁。 ——《隋书·文学传序》
8、
自崖而反
[zì yá ér fǎn]
【解释】崖:崖岸;反:通“返”,回。旧时送行辞。
【出处】《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9、
正言若反
[zhèng yán ruò fǎn]
【解释】正言:正直的话。把正直的话当成反话。比喻误解他人的好意。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正言若反。”
10、
窝儿里反
[wō ér lǐ fǎn]
【解释】发生在家族或集团内部的冲突。
【出处】一个单位就怕~。
11、
积重不反
[jī zhòng bù fǎn]
【解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出处】清·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12、
迷而不反
[mí ér bù fǎn]
【解释】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示例】主客倒置,迷而不反,惑而不解。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
13、
极则必反
[jí zé bì fǎn]
【解释】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
14、
窝里反
[wō lǐ fǎn]
【解释】发生在家族或集团内部的冲突。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那一来变成‘窝里反’了,不好,不好。”
【示例】一个单位就怕窝里反。
15、
一举三反
[yī jǔ sān fǎn]
【解释】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14回:“私者公之析言,公者私之积名,要之一举三反,可以战夫索西谛矣。”
16、
官偪民反
[guān bèng mín fǎn]
【解释】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同“官逼民反”。
17、
只轮无反
[zhī lún wú fǎn]
【解释】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出处】《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示例】今日不是某夸口自荐,若用某为将,必使齐兵只轮不返。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
18、
适得其反
[shì dé qí fǎn]
【解释】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出处】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示例】不知道重视干部,爱护干部,而对于一般同事却要求全责备,在事实上也将适得其反。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弁言》
19、
物极则反
[wù jí zé fǎn]
【解释】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出处】《鹖冠子·环流》:“美恶相饰,命曰复周;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4卷:“自古道:物极则反,人急计生。”
20、
极重不反
[jí zhòng bù fǎn]
【解释】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同“极重难返”。
【出处】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21、
适居其反
[shì jú qí fǎn]
【解释】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同“适得其反”。
【出处】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这都是大错特错,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
22、
流溺忘反
[liú nì wàng fǎn]
【解释】犹言流连忘反。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出处】犹言流连忘反。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23、
迷途知反
[mí tú zhī fǎn]
【解释】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出处】《南史·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示例】一个人要迷途知反、知错必改。
24、
迷而知反
[mí ér zhī fǎn]
【解释】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25、
指奏相反
[zhǐ zòu xiāng fǎn]
【解释】指奏:旨趣。主要的目的和意图相反,各执己见。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体也。”
26、
只轮不反
[zhī lún bù fǎn]
【解释】比喻全军覆没。同“只轮无反”。
【出处】晋·潘岳《西征赋》:“曾只轮之不反,绁三帅而济河。”南朝梁·沈约《宋书·袁淑传》:“必剪元雄,悬首麾下,乃将只轮不反,战轊无旋矣。”
【示例】其崔暹只轮不反,臣崇与臣逡巡复路。 ——北齐·魏收《魏书·太武五王传》
27、
只骑不反
[zhī qí bù fǎn]
【解释】比喻全军覆没。同“只轮不反”。
【出处】南朝·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只骑不反,踦轮无匹。”
【示例】敌人被我军打得只骑不反
28、
秀才造反
[xiù cái zào fǎn]
【解释】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示例】这只是秀才造反罢了。
29、
迷涂知反
[mí tú zhī fǎn]
【解释】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同“迷途知反”。
30、
积重难反
[jī zhòng nán fǎn]
【解释】积:积累;重:严重;反:同“返”,返回。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出处】明·张居正《除六事疏》:“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31、
汶阳田反
[wèn yáng tián fǎn]
【解释】比喻失而复返。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先失楚弓,旋归赵璧。汶阳田反,合浦珠还。”
32、
执迷不反
[zhí mí bù fǎn]
【解释】犹执迷不悟。同“执迷不返”。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若执迷不反,拒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赦。”
【示例】彼若请封乞贡,宜令顺义为之代请,如其执迷不反,则宜姑置之度外,不必苦要之。 ——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吴环洲书》
33、
废然而反
[fèi rán ér fǎn]
【解释】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同“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示例】他弄脏了西服就只能废然而反了。
34、
物极必反
[wù jí bì fǎn]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示例】“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35、
一隅三反
[yī yú sān fǎn]
【解释】隅:角落;一隅:一个方面。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乾初括磨旧习,一隅三反。 ——清·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
“反”在中间的成语
1、
易如反掌
[yì rú fǎn zhǎng]
【解释】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藩台又叫首府、首县写信出去,向外府、县替他张罗,大约一二千金,易如反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
2、
辗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
【解释】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示例】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3、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xiù cái zào fǎn,sān nián bù chéng]
【解释】旧指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
【示例】常言道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料想也不成大患。 ——金庸《鹿鼎记》第四十回
4、
拨乱反正
[bō luàn fǎn zhèng]
【解释】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示例】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拨乱反正。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
5、
还淳反素
[huán chún fǎn sù]
【解释】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出处】《周书·苏绰传》:“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
6、
负类反伦
[fù lèi fǎn lún]
【解释】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
【出处】《列子·仲尼》:“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张湛注:“负,犹背也。类,同也。”
【示例】《山海经》有兽,以其尾飞;有鸟,以其须飞。则覆载之间,负类反伦,何所不有。 ——《埤雅·释虫》
7、
欲益反损
[yù yì fǎn sǔn]
【解释】益:得益;损:损害。原想有所得益,结果反受损害。形容事与愿违。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动而见尤,欲益反损。”
【示例】陛下耻为守文之士君,欲希奇功于事表;臣恐欲益反损,取累于手载也。 ——鲁迅《古小说钩沉·汉武故事》
8、
议不反顾
[yì bù fǎn gù]
【解释】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出处】《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义不反顾”。
【示例】方是时,阁下与于公无积累之欢,特为国是起见,重悯江淮亿兆夷人无辜而斩艾,迫于至诚,议不反顾。 ——清冯景《与乔侍读书》
9、
挥戈反日
[huī gē fǎn rì]
【解释】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伪(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示例】不过说到开国会,定宪法,都是些扶墙摸壁的政治,没有一个挥戈反日的奇才。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九回
10、
原始反终
[yuán shǐ fǎn zhōng]
【解释】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
【出处】《易·系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高亨注:“此言‘圣人’考察万物之始,故知其所以生,究求万物之终,故知其所以死。”
【示例】如曰:‘太虚聚为气,气散为太虚,贤愚同尽’,则何谓‘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乎?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一》
11、
飞檐反宇
[fēi yán fǎn yǔ]
【解释】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屋檐上翘,瓦头仰起。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反宇业业,飞檐献献。”
12、
爱毛反裘
[ài máo fǎn qiú]
【解释】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示例】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期天取办,爱毛反裘,甚无谓也。 ——《魏书·高祖纪上》
13、
还淳反朴
[huán chún fǎn pǔ]
【解释】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出处】《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示例】还淳反朴已难期,依德依仁敢暂违。 ——唐·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之七
14、
展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
【解释】展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
【示例】当天晚上,他展转反侧,一夜没有睡好。(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七章)
15、
弃末反本
[qì mò fǎn běn]
【解释】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出处】唐·李白《明堂赋》:“帝躬乎天田,后亲于郊桑,弃末反本,人和时康。”
16、
观隅反三
[guān yú fǎn sān]
【解释】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方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反三之慧。”
17、
拨乱反治
[bō luàn fǎn zhì]
【解释】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区区见五代之乱,天下涂炭极矣,常有拨乱反治之志。”
【示例】夫拨乱反治,苟无非常之才,其力固难以及远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左传一》
18、
沸反连天
[fèi fǎn lián tiān]
【解释】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同“沸反盈天”。
【出处】《说岳全传》第六七回:“那黑虎带来的两员偏将,给散了众军羊酒,仍回到殿上,听得里面沸反连天,拔出腰刀抢进来。”
19、
一反其道
[yī fǎn qí dào]
【解释】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轨道。完全与以前的轨道相反。
【示例】他总是喜欢一反其道而行之。
20、
人穷反本
[rén qióng fǎn běn]
【解释】指人在走投无路之时,呼叫天地、父母。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1、
义不反顾
[yì bù fǎn gù]
【解释】秉义直前,决不回顾退缩。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讎。”
22、
易于反掌
[yì yú fǎn zhǎng]
【解释】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示例】天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 ——宋·秦观《李训论》
23、
求益反损
[qiú yì fǎn sǔn]
【解释】为图好处,反招损害。
【出处】汉·王充《论衡·累害篇第二》:“以方心偶俗之累,求益反损,盖孔子所以忧心,孟轲所以惆怅也。 ”
【示例】不然,有风雷洞、鬼神洞、地狱洞、龙蛇洞,误入其中,害及性命,求益反损,深可戒也。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二
24、
易于反手
[yì yú fǎn shǒu]
【解释】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示例】晋·杨泉《物理论》:“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25、
匡乱反正
[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解释】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示例】其意诸侯之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 ——清·袁枚《随园随笔·诸史上》
26、
还朴反古
[huán pǔ fǎn gǔ]
【解释】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古”。
【出处】《陈书·周弘正传》:“夫文质递变,浇淳相革,还朴反古,今也其时。”
27、
连锁反应
[lián suǒ fǎn yìng]
【解释】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示例】我们要注意此事的连锁反应。
28、
革命反正
[gé mìng fǎn zhèng]
【解释】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出处】《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示例】人怀汉德,革命反正,易以为功。 ——《晋书·王导传》
29、
三反四覆
[sān fǎn sì fù]
【解释】指反复无常。
【出处】清·蒋士铨《空谷香·杀舱》:“阿呀!这厮三反四覆,可恼,可恼。”
30、
回光反照
[huí guāng fǎn zhào]
【解释】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出处】元·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示例】我看这群浑蛋都有点回光反照,长不了。 ——老舍《茶馆》第三幕
31、
强者反己
[qiáng zhě fǎn jǐ]
【解释】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
【出处】《雪涛谐史》:“乡绅此语,足令强者反己,殊为可传。”
32、
画虎不成反类狗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解释】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如“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
33、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
【解释】断:决断;乱:祸乱。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示例】这是他走向革命的最好时机,要当机立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薄一波《师长与战友——回忆刘伯承同志》
34、
筑室反耕
[zhù shì fǎn gēng]
【解释】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示例】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臧洪传》
35、
归真反璞
[guī zhēn fǎn pú]
【解释】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示例】“归真反璞”是要回到现在的口语,还有语录派,更主张回到中古的的口语。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36、
慈乌反哺
[cí wū fǎn bǔ]
【解释】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示例】慈乌反哺,有母子爱。 ——阿英《花鸟争奇》
37、
还原反本
[huán yuán fǎn běn]
【解释】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
38、
欲益反弊
[yù yì fǎn bì]
【解释】犹言欲益反损。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出处】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元凯于此,不独诬经,而其于《左传》,亦所谓欲益而反弊也。”
39、
聪明反被聪明误
[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解释】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出处】宋·苏轼《东坡续集·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示例】今若仍为所迷,岂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吗? ——清·醉月山人《狐狸缘全传》第五回
40、
易同反掌
[yì tóng fǎn zhǎng]
【解释】比喻事情及容易办成,不必费很大力气。同“易如反掌”。
【出处】《北史·王轨传》:“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
41、
遗华反质
[yí huá fǎn zhì]
【解释】指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
【出处】《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做诗〉》:“颓纲既振,品物咸秩。神道见素,遗华反质。”李善注:“华谓采章,质谓淳朴也。遗,弃也。”
42、
苍黄反复
[cāng huáng fǎn fù]
【解释】苍:青色。反复:颠过来倒过去。青的一会儿变成黄的,黄的一会变成青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亦作“苍黄翻复”。
43、
循环反复
[xún huán fǎn fù]
【解释】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魏书·天文志》:“自魏兴以来,未有循环反复若此之荐也。”
【示例】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复无穷已。 ——唐·罗隐《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44、
幸反为祸
[xìng fǎn wéi huò]
【解释】幸:幸运,幸福;祸:灾祸,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幸福可以转为灾难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遇合》:“任久不胜,则幸反祸。”
45、
亲极反疏
[qīn jí fǎn shū]
【解释】亲:亲近;极:顶端;疏:生疏。亲近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很生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真真是亲极反疏了。”
【示例】他在别人面前对她有点矜持,并不是冷淡,而是内心爱她的一种表现。亲极反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十一
46、
归全反真
[guī quán fǎn zhēn]
【解释】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出处】唐·白居易《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47、
夫妇反目
[fū fù fǎn mù]
【解释】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吵架不和。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2回:“自此谭、巫夫妇反目难以重好。”
48、
唱反调
[chàng fǎn diào]
【解释】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采取对立的举措。
【出处】向春《煤城激浪》:“后悔自己笨,一味的唱反调。”
49、
求荣反辱
[qiú róng fǎn rǔ]
【解释】比喻追求荣誉反而受到污辱。
【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五十九回:“这样的人到了堂子里头这样的地方,那就真是求荣反辱、自寻苦吃了。”
【示例】电奏一到,瞿鸿玑力主严办,周荣曜求荣反辱,做了未出国门的几天公使,反落得个倾家荡产的结局。 ——高阳《慈禧全传》九十六
50、
急兔反噬
[jí tù fǎn shì]
【解释】噬:咬。比喻被逼走投无路的人会掉头采取反击行动。
【出处】清·薛时雨《漕仓行》诗:“急兔反噬辄酿祸,汹汹纠众寻干戈。”
51、
沸反盈天
[fèi fǎn yíng tiān]
【解释】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出处】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刚刚到门,听见里面哭的沸反盈天。”
【示例】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鲁迅《彷徨·祝福》
52、
一反常态
[yī fǎn cháng tài]
【解释】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六章:“可是而今,他却一反常态,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
【示例】他平时总是有说有笑,今天却一反常态,默不作声。
53、
画虎不成反类犬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处】唐·刘知幾《史通·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54、
一反既往
[yī fǎn jì wǎng]
【解释】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示例】从今以后,他要一反既往。
55、
转辗反侧
[zhuǎn zhǎn fǎn cè]
【解释】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同“辗转反侧”。
【出处】清·王韬《淞宾琐话·田荔裳》:“闻女转辗反侧,久而不眠。”
【示例】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闻女转辗反侧,久而不眠。”
56、
弄巧反拙
[nòng qiǎo fǎn zhuō]
【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97回:“然未几而有冯玉祥之独立,又未几而有冯河间之通电,弄巧反拙,欲立转仆,小徐其奈何尚不知返乎?”
【示例】他这样做终致弄巧反拙。
57、
义无反顾
[yì wú fǎn gù]
【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示例】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义无反顾。 ——华而实《汉衣冠》二
58、
家反宅乱
[jiā fǎn zhái luàn]
【解释】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同“家烦宅乱”。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月娘道:‘他见你家反宅乱要去,你管他腿事?’”
【示例】计氏不肯降心,珍哥不肯逊让,晁大舍虽然有财有势,如此家反宅乱,也甚不成人家。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59、
自反无愧
[zì fǎn wú kuì]
【解释】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出处】宋·朱熹《论语集注·述而》:“才做圣人自反无愧说时,便小了圣人。”
【示例】只为自反无愧,理直气壮,昂昂的步到颜家门首。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60、
还淳反古
[huán chún fǎn gǔ]
【解释】指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
【出处】《宋书·孔琳之传论》:“先宜削华止伪,还淳反古,抵璧幽峰,捐珠清壑。”
61、
相反相成
[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
【解释】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出处】《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示例】“诗教”原是“温柔敦厚”,宋人又以“无邪”为“诗教”;这却不是相反相成的。 ——朱自清《诗言志辨·序》
62、
报本反始
[bào běn fǎn shǐ]
【解释】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出处】《礼记·效特牲》:“唯社丘乘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63、
计不反顾
[jì bù fǎn gù]
【解释】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同“计无返顾”。
【出处】明·范景文《恤用建储被废诸臣缘由疏》:“当其慷慨发言,计不反顾时,岂知有今日哉!”
64、
画龙不成反为狗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
【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处】《后汉书·儒林传上·孔僖》:“[僖与崔駰]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
65、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66、
革邪反正
[gé xié fǎn zhèng]
【解释】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67、
归真反朴
[guī zhēn fǎn pǔ]
【解释】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归真反璞”。
【出处】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68、
节威反文
[jié wēi fǎn wén]
【解释】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节抑威强,复用文理。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
69、
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示例】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70、
夫妻反目
[fū qī fǎn mù]
【解释】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言中丞此时失了主意,从此夫妻反目。”
71、
欲速反迟
[yù sù fǎn chí]
【解释】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宋·刘克庄《答陈璘司户》:“老来怯酬唱,欲速反成迟。”
72、
秀才造反,一世无成
[xiù cái zào fǎn,yī shì wú chéng]
【解释】旧指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
【示例】要做皇帝,还要说什么筹安,空谈学理。俗语说得好:秀才造反,一世无成。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七回
73、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bù yǐ wéi chǐ,fǎn yǐ wéi róng]
【解释】不认为是耻辱,反而以为是光荣的。
【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74、
归正反本
[guī zhèng fǎn běn]
【解释】指返归于根本之源。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
【示例】上书劝寿归正反本,释帝称王。 ——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
75、
出乎反乎
[chū hū fǎn hū]
【解释】犹言出尔反尔。指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
【出处】《白雪遗音·起字呀呀哟·闷坐牙床》:“怕只怕你,出乎反乎,一旦之间,把奴就撇。我的天哪,叫我依靠何人?”
【示例】谁料尔出乎反乎,辜负我一片同仁同义之心矣。 ——太平天国·李秀成《谕李昭寿书》
76、
祸不反踵
[huò bù fǎn zhǒng]
【解释】踵:脚跟。形容灾祸很快来临。
【出处】《新唐书·许世绪传》:“今揽五郡之兵,据四战之中,苟无奇计,祸不反踵。”
77、
鹊反鸾惊
[què fǎn luán jīng]
【解释】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同“鹊返鸾回”。
78、
收视反听
[shōu shì fǎn tīng]
【解释】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出处】晋·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示例】逢一灾,偶一异,则收视反听。 ——唐·白居易《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
79、
内视反听
[nèi shì fǎn tīng]
【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示例】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矜能,则义士厉节。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