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声名烜赫
[shēng míng xuǎn hè]
【出处】唐·韩偓《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声名烜赫文章士,金紫雍容富贵身。”
【示例】某伏观自唐至于本朝,贤者在下位,天下想望倾属,期至公相,声名烜赫,未有如阁下者。 ——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
2、
声偶擿裂
[shēng ǒu zhé liè]
【解释】偶:成对;擿:选取。形容文章的句子两两并列,声调平仄相对及选用古人的好句子。
【出处】宋·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3、
声名籍甚
[shēng míng jí shèn]
【解释】籍甚:盛大。形容声望很高,声誉显赫。
【出处】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墓志铭》:“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籍甚。”
4、
声威大震
[shēng wēi dà zhèn]
【解释】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声威大震。”
【示例】我西北人民解放军在此次向南进攻中,旗开得胜,声威大震,改变了西北敌我对比的形势。 ——毛泽东《评西北人民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5、
声名藉甚
[shēng míng jí shèn]
【解释】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
【出处】北周·庚信《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藉甚。”
【示例】李延庚,字少白,西蜀人。工诗词,为人颇具豪气。少好击剑,及长,以为不足学,遂专心于文史,声名藉甚。 ——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
6、
声东击西
[shēng dōng jī xī]
【解释】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示例】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7、
声音笑貌
[shēng yīn xiào mào]
【解释】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出处】《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示例】局中诸公,性情心术,声音笑貌,一一如绘。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8、
声势烜赫
[shēng shì xuǎn hè]
【解释】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
【出处】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有文觉禅师者出都,声势烜赫,骑从如云,道出袁浦,兖豫二州方面大僚率属郊迎恐后。”
【示例】海军统领萨镇冰展舲西指,声势烜赫。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序》
9、
声色货利
[shēng sè huò lì]
【解释】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出处】《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示例】长官有所不知,那“宝玉”原是灵的,只因为声色货利所迷,故此不灵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10、
声誉十倍
[shēng yù shí bèi]
【解释】比喻名誉地位大大增高。同“声价十倍”。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11、
声振屋瓦
[shēng zhèn wū wǎ]
【解释】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譟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示例】先生尺布裹头,伏地而号,官吏士民和者数万,声振屋瓦。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下》
12、
声生势长
[shēng shēng shì zhǎng]
【解释】名声越高,势力越大。
【出处】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声生势长。”
13、
声名狼籍
[shēng míng láng jí]
【解释】形容名望声誉败坏到了极点,不可收拾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成不平,声名狼籍。”
14、
声吞气忍
[shēng tūn qì rěn]
【解释】吞:咽下。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不敢出声抗争。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夫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
15、
声势赫奕
[shēng shì hè yì]
【解释】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出处】《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氏三兄弟,都做了大官,虽然他不以富贵骄人,自然声势赫奕。”
【示例】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16、
声价倍增
[shēng jià bèi zēng]
【解释】指声誉地位成倍增加,迅速提高。
【出处】宋·洪咨夔《诸庄提举启》:“品题一出,声价倍增,四学士之名等华岳而俱重,六君子之选与日星而并垂。”
17、
声势熏灼
[shēng shì xūn zhuó]
【解释】指声势气势逼人。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仁宗亲政,和坤下狱赐死,谕云‘当和珅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曹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加恩追赠副都御史,伊子照加赠官衔,给予荫生。’”
18、
声振寰宇
[shēng zhèn huán yǔ]
【解释】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出处】《南史·梁本纪论》:“介胄仁义,折冲尊俎,声振寰宇,泽流遐裔。”
19、
声价百倍
[shēng jià bǎi bèi]
【解释】比喻名誉地位大大增高。同“声价十倍”。
【出处】清·姜绍书《无声诗史·董其昌》:“碑碣铭志之石,非公笔不重,断楮残煤,声价百倍。”
20、
声罪致讨
[shēng zuì zhì tǎo]
【解释】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示例】驰檄各郡,声罪致讨,然后名正言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
21、
声名大噪
[shēng míng dà zào]
【解释】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示例】由于“非典”的流行,板兰根一时声名大噪。
22、
声华行实
[shēng huá xíng shí]
【解释】垢:声誉;华:显耀;行:品行;实:朴实。形容声望很高,品行朴实。
【出处】唐·韩愈《举荐张籍状》:“声华行实,光映儒林。”
23、
声威天下
[shēng wēi tiān xià]
【解释】声威:声势。声势震动全世界。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24、
声名赫奕
[shēng míng hè yì]
【解释】指名声显赫。
【出处】宋·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声名赫奕动天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示例】声名赫奕,昭灼当世;旷视宇宙,奚古奚今。 ——明·方孝孺《祭胡仲申先生》
25、
声色并厉
[shēng sè bìng lì]
【解释】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同“声色俱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
26、
声气相求
[shēng qì xiāng qiú]
【解释】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27、
声泪俱下
[shēng lèi jù xià]
【解释】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出处】《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示例】他讲到激昂时,声泪俱下。 ——邹韬奋《经历·高等法院》
28、
声气相投
[shēng qì xiāng tóu]
【解释】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知知音。”
【示例】兄今因许公而识张公,自然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著功名,可胜欣贺。(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九回)
29、
声色狗马
[shēng sè gǒu mǎ]
【解释】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示例】于是童贯朱勔辈复导以声色狗马宫室苑囿之乐。 ——鲁迅《唐宋传奇集·李师师外传》
30、
声求气应
[shēng qiú qì yìng]
【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示例】声求气应,何以教我。 ——宋·陈亮《送叔祖筠州高安簿序》
31、
声泪俱发
[shēng lèi jù fā]
【解释】形容极其悲恸。同“声泪俱下”。
【出处】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
32、
声誉鹊起
[shēng yù què qǐ]
【解释】比喻声名迅速增高。
【出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至洪班则声名鹊起。”
33、
声如洪钟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解释】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2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34、
声色俱厉
[shēng sè jù lì]
【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示例】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35、
声色犬马
[shēng sè quǎn mǎ]
【解释】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出处】宋·苏辙《历代论·汉昭帝》:“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侈之以宫室器服,志气已乱。”
【示例】可知那声色犬马,奇技淫物,适足以起大盗觊觎之心。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三回
36、
声名鹊起
[shēng míng què qǐ]
【解释】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出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班中人称为戏忠臣。”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鹤龄兄春风得意,声名鹊起,贺客必多,都归我招呼。”
37、
声驰千里
[shēng chí qiān lǐ]
【解释】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段干木贤者也,不趋势力,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38、
声势汹汹
[shēng shì xiōng xiōng]
【解释】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骑或步,或弓或弩,马嘶人沸,声势汹汹。”
【示例】文盲们不大懂得他的议论,但看见声势汹汹,知道一定是反对的意思,也只好作罢了。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39、
声气相通
[shēng qì xiāng tōng]
【解释】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知知音。”
40、
声嘶力竭
[shēng sī lì jié]
【解释】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晚清文学钞·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示例】因为气愤,话虽然说的不很多,可是有点声嘶力竭的样子。 ——老舍《四世同堂》
41、
声动梁尘
[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
【解释】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出处】汉·刘向《别录》:“汉兴,鲁人虞公善雅乐,发声尽动梁上尘。”
【示例】此刻,我才真正体味到歌唱家那黄莺出谷、声动梁尘的神韵。 ——李存葆《祖槐》三
42、
声销迹灭
[shēng xiāo jì miè]
【解释】犹销声匿迹。指隐藏形迹。
【出处】《北齐书·魏收传》:“其舒也济世成务,其卷也声销迹灭。”
43、
声势显赫
[shēng shì xiǎn hè]
【解释】显赫:指权势很盛。形容名声很大,气势逼人。
【示例】全治第如王府,门前署着开化府三字,声势显赫,且屡嗾俺答入寇,于中取利。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七十一回
44、
声出金石
[shēng chū jīn shí]
【解释】金石:指古代的打击乐器。好像是从乐器中发出来的声音。形容歌声悦耳动听。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满于天地,如出金石。”
【示例】三乐者,即九月二十一日所记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清·曾国藩《人德八本》
45、
声誉大振
[shēng yù dà zhèn]
【解释】声望、名誉大大提高。
【示例】经过这件事情,他声誉大振。
46、
声应气求
[shēng yìng qì qiú]
【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示例】朋来四方,声应气求,达之至也。 ——明·李贽《富莫富于常知足》
47、
声名狼藉
[shēng míng láng jí]
【解释】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示例】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48、
声价十倍
[shēng jià shí bèi]
【解释】声价:声望和社会地位。比喻名誉地位大大增高。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示例】古人说,“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原是看品题人是甚么? ——章炳麟《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49、
声闻九皋
[shēng wén jiǔ gāo]
【解释】九皋:深泽。比喻负有盛名,为世人所称誉。
【出处】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敬想足下声闻九皋,诗成七步,涵蚌胎于学海,卓尔超群。”
50、
声振林木
[shēng zhèn lín mù]
【解释】声:歌声。歌声振动了林木。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示例】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
51、
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解释】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示例】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走来。
52、
声闻过情
[shēng wén guò qíng]
【解释】名声超过实际。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示例】自顾鄙薄,声闻过情,蹶气震怖。 ——清·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
53、
声希味淡
[shēng xī wèi dàn]
【解释】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出处】清·蒋士铨《空谷香·哄笺》:“人间声希味淡半世间,分明唤我返白雪。”
【示例】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克林威尔,其声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克林威尔又何以称焉。 ——梁启超《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
54、
声闻过实
[shēng wén guò shí]
【解释】声闻:声望,名声;过:超过;实:实际。名声超过实际情况。指名不副实。
【出处】《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示例】老夫自笑,正所谓声闻过实,君子耻之,皆赖圣人在位,天下太平,颇奈北番虏寇无礼,侵犯边境。 ——元·无名氏《射柳蕤丸》第一折
55、
声色不动
[shēng sè bù dòng]
【解释】指不动声色。形容态度从容镇静,不随意流露感情。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声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
【示例】小弟是个腐儒,见了他声色不动,他不笑我也就好了,怎么还肯属意? ——清·李渔《慎鸾交·目许》
56、
声张势厉
[shēng zhāng shì lì]
【解释】指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出处】清·曾国藩《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是时和珅柄国,声张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
57、
声入心通
[shēng rù xīn tōng]
【解释】指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
【出处】宋·张载《正蒙·三十》:“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
【示例】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宋·朱熹集注
58、
声情并茂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解释】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出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张玉秀》:“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示例】她的演唱声情并茂,极富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