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观后感(一):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毁于1860年10月18日,象征着一个古老东方帝国的繁荣昌盛,见证了一个落后的农业礼貌被先进的工业礼貌无情践踏的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被打开国门,拥有浩荡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屈辱: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岛,1849年葡萄牙强占澳门,1858年~1881年,沙俄强占中华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895年甲午战败,两亿两白银和台湾岛及附属岛屿赔给日本人,1898年,德国人拿走山东胶州湾,俄国人占了辽东半岛各大港口,英国人控制了长江流域,1899年法国人控制两广和云南,日本也把福建作为势力范围,1901年的《辛丑条约》则完全把大清政府变为了殖民傀儡。短短60年间,一个庞大的帝国分离崩析,到处被插满了殖民者们的军旗!租界横行,教会霸道,洋人巧取豪夺。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和主权而言。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而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而清廷竟宣布完全坚持中立!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一段极其不堪回首的历史,每念于此,未尝不痛心疾首,然则痛既痛矣,若不能从悲痛和屈辱中汲取教训,迎接我们的将是更深远的悲痛和屈辱。

从1840年国门洞开到1911年的武昌首义,到1949年的日出东方,再到2012年的今日,历史这条大河已经昼夜不停地流淌了近三个甲子,172年间中华大地风云激荡,乾坤数次扭转。此刻,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逆流而上,拂去历史表面厚厚的尘埃,去翻开那些泛黄腐烂的典籍,期待自我粗鄙的目光能有所发现。

早在五六千年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便出现了早期的礼貌社会的要素,如城市,墓葬,农业和家畜饲养等。四千多年前,是传说中的炎黄,尧舜禹的时代,公元前21世纪开始,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之后历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之后秦王一统天下,从此中国拉开了封建王朝的序幕。此后,中国分分合合,王朝更替,古老的地本礼貌——农业礼貌一步步走向繁荣,直到最终的没落。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大清康乾盛世的时候到达了顶峰,同时意味着皇权的力量也到达了顶峰,然而此时自大的中国皇帝们却不明白“西方蛮夷”们却早在明朝中后叶便开始了对东方礼貌的大幅度追赶,此时的帝国已经大大落在了被视为野蛮民族的后面!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这样写道:“认识到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天文台,现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学,纸币,雨伞,钓竿绕线轮,独轮车,多级火箭,枪炮,水雷,毒气,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甚至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全部源于中国,让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感到惊异。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船尾舵,罗盘,多重桅杆等改善的航海和导航技术,就不会有欧洲人那些伟大的探险航行,哥伦布不可能远航到美洲,欧洲人也不可能建立那些殖民帝国。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马镫,使骑手能安然地坐在立刻,中世纪的骑士们就不可能身披闪亮的盔甲去援救那些落难少女,也就不会有“骑士时代”。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枪炮和火药,也就不可能有子弹透过骑士的盔甲将他们射落马下,从而结束骑士时代。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纸和印刷术,欧洲继续用手抄书的时间可能要长很多,识字将不会这么普及,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直接得益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引进。

奠定了产业革命基础的欧洲农业革命,只是由于引进了中国的思想和发明才得以实现。分行耕种,强化除草,“现代”条播机,铁犁,将犁起的土翻转的犁壁,以及有效的挽具,全部是从中国引进的。在胸带挽具和颈圈挽具来到之前,西方人是用绕在马喉部的皮带来勒他们的马的。尽管古代意大利生产的谷物有余,可是因为缺少满意的挽具而无法从陆路运送粮食到罗马。罗马是靠海运从埃及等地得到粮食的。至于播种方法,在中国人的条播思想引起欧洲人的注意之前,欧洲每年要浪费一半的谷种。欧洲整个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百万的农民用极其可怜的犁来耕地,累断了脊背,拖垮了精神,儿中国人已经享用了2000年比较省力的耕作方法。的确,直到两个世纪之前,与中国相比,西方在农业方面是如此落后,以至于与中国这个发达世界相比,西方就是个不发达世界。此刻形势倒过来了,然而有多久呢并且西方今日丰衣足食的本事完全受惠于两个世纪前对中国发明的采用,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令人不安啊。”

然而,然而就是如此辉煌灿烂的丰富多彩的礼貌,却在近代被西方礼貌迎头赶上并超越,然后遭遇浩劫,令人扼腕叹息!

近代中国为何走向衰落为何没有借助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一跃成为称霸世界的超级帝国相反却固步自封,畏缩不前而遭人欺凌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正是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

首先也就是在教科书中提到最多的封建统治的影响。中国的礼貌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很广,决不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如康熙皇帝自我十分喜爱自然科学,却不允许民间研究。于是,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和节日的喜庆氛围,而没有加固正在出现的资产阶级的地位。指南针最多支持郑和用于宣扬国威的远航,而没有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并且郑和之后不久,政府就宣布了海禁政策,隔断了中国与外国的海上贸易,中国陷入闭塞。

第二,中国的科举制度也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为了巩固自我的统治,中国的官僚们创造性的举办科举,以此来拉拢杰出的人才来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在客观上消除了他们反抗的隐患。从科举制度本身上讲,它是一种合理的制度,以至于今日我们参加的种种考试也属于科举的演化,可是关键在于科举考试的资料只是限于四书五经之类,无半点科学与技术。在此大环境下英杰们纷纷狂读圣人经典,学而优则仕成了他们的第一追求,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去科研。更可悲的是明清之后,八股横行,大众的思想也所以受到严重的束缚。林毅夫就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一个像样的科学奖励机制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于此相反,现代科技的起源地英国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效产权制度的国家率先建立了鼓励创新和技术发明的专利保护制度。1624年英国颁布的《安娜法》,就是全世界第一部专利保护法。随着《安娜法》的颁布,科技发明开始很多涌现,英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那些发明家也所以从自我的发明成果中得到巨大的物质利益。产权制度在社会提高过程中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是因为产权制度的演变具有既改变收入分配,又改变资源使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从而能影响人类选择行为的功能。与之比较,在中国古代,从事与技术研究的都是工匠,他们不具

备科学研究的条件社会地位很低,经常被那些具备科学研究条件的文人们所鄙视。而这也更加剧了中国社会上的重技轻科,因为工匠们没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所以,现代的科学与技术很难在中国古代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长久以来,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一向是儒家文化,虽然期间佛道两家也对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不足以撼动儒家的正统地位。而儒家文化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而不务虚玄、无用的学问。这种脚踏实地、注重实效的治学理念固然有其明智的一面,必须程度上促进了中华礼貌的发展,但也不乏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局限。在中国古代官本位的思想下,最有用的就是可用来考取功名的四书五经,所以没有人会去研究科学;而知行合一往往会限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偏向于实用化的技术。儒家讲究等级观念,它一方面限制了中国民主的发展,而民主的环境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出人们的创造性;另一方面,等级观念也造就了中国的官场文化,构成了著名的官本位,于是乎中国的杰出人才大都热衷于考取功名,好光耀门楣,而那些一向在从事技术活动的工匠们则处于朝不保夕的地步。儒家的中庸之道对于中国人探索自然也是大大不利。杨振宁指出:“中国哲学里的中庸之道我认为对科学是不利的。欧几里得的精神之一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庸之道与这种精神是相背的。”[9]最根本的是,儒家思想强调“自省”,主张人应当反省自身,而不是去探索外物,它使中国人在根本上丧失了探索外界科学与技术的欲望。正如冯友兰所说那

样,中国人从自身来说不需要科学。

第四,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优良的。在此孕育下的华夏礼貌构成了自我的农耕生活。古代的小农经济是自我自足的,大家对商品交换的需求较少,所以导致中国构成了重农轻商思想。历史已经证明,商业的发展会推动科技的发展。更根本的是,在这种中国特色的小农经济下,我们构成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其中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只是可惜在深受中国地理条件影响的发展下,我们选择了天人合一,顺从自然,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去逐步地尝试改变自然。另外,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内陆国,农业用的是灌溉体系,也需要一套官僚制度来加以保障,且思想容易僵化,也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第五,中国古代没有普遍设立科学技术方面独立的学院和研究机构,科学知识不能积累和系统化,并且上升为理论并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如天文知识只为统治者服务,而诸多发明只是父子相传,不能构成社会共有的科学知识。社会不重视科技,认为是雕虫小技,不屑于学习。不仅仅科学知识不能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不能蔚然成风。何况,古代中国的许多发明创造只是技术成果,而不等于古代的中国社会具备了科学的环境,即具备主动调节和实现科学发明的健全机制与文化环境。一般地说,在古代中国作出某种技术创造只需专门科研人员对理论性知识的收集、分析与沉思,只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并且一种技术发明均由发明者个体即可完成,它是发明者将自我的经验与其相关的个体经验进行组合而成的结果。而欧洲却因新型学校的出现而构成了主要表现为数学化、逻辑化、理论化的环境。这种环境对科学的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上述中国所特有的环境。

第六,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中国传统哲学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规定,表现为整体性的倾向。整体性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特点之一。中国传统哲学倾向于把客观世界规定为一个无限的、发展的、和谐的有机整体,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特定结构及其连接方式和整体功能。这种思维特征在具体资料上表现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宇宙观。中国古代哲学对于客观世界的规定但很少有人像西方人那样对事物采取分析的方式,而在观念资料上大多倾向于把对象理解为具有连续性结构的有机整体。中国传统系统整体观突出的长处是比较接近于辨证思维原则和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这种缺陷的特质在于,中国传统哲学在发展了设立在整体性原则基础上的有机宇宙观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分析的方法,没有感觉到对宇宙进行精密的逻辑说明的必要。而这一点,恰恰是近代科学产生所必须的环节和条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复杂的社会系统有深入的研究,发展了辩证的整体思维方式,善于对政治和军事等复杂问题作综合的确定,但不善于作定量的数学分析和形式逻辑的推理,没有发展公理式的几何和严格的现代数学,也不从事条件能控制的科学实验、对自然界进行系统的观测,因而对自然界的了解缺乏有科学根据的事实作为立论

的依据。

第七,在西方理论大发展的同时,中国明朝士大夫阶层已经开始全面系统的接纳和研究西学,并有自我独到的见解,而西方虽然是西学的发祥地,但教会对思想的禁锢与明朝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构成鲜明比较。

可惜在1634年《崇祯历书》修编完毕以后,至明朝灭亡的1644年的10年间,兵祸战乱横行、天灾人祸结为于一体,之后满族入关。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科技革命”,有志气的投身反清复明,而又大多死于非命,清朝入关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又大兴文字狱,残酷迫害明朝士大夫阶层。………….

清朝比西方教会统治时期还黑暗,西方针对个人观点进行思想禁锢,伽利略也可是是被判终身监禁,而清朝的文字狱却是斟字酌句的对明朝士大夫阶层进行惨毒无以的灭门迫害,这种残酷的杀戮和思想禁锢使中国最终失去了和西方同步的机会,以至于清朝初期就开始了严重的倒退,甚至将许多明朝已经取得的成果都丧失掉了,中后期更是一塌糊涂。

此外,中国的社会精英们大都不重视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只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太过于重视实用功效,缺少逻辑思维。中国也可是说是技术大大领先,科学并没有领先多少。

以上便是我对中国近代衰落的看法,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仅有深刻的反思历史,才能在未来少犯错误,才能实现我中华礼貌的真正复兴![由整理]

圆明园观后感(二):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百花争艳的万花阵,满庭芳化的九州清晏,精巧宏伟的观水法,宛若仙境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异域风情的海晏堂,千古颂扬的康乾盛世。这世间罕有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一座名为圆明园的皇家园林中。

然而在这无限芳华的美景之下,却酝酿着一场罹难,一场属于圆明园的罹难,一场属于清王朝的灾难,一场属于中华民族的瘟疫。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理解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呜呼!夷人一炬,可怜焦土,奈何取之尽锱铢,夺之如泥沙,玉窑瓷石,烧杀抢掠,人面兽心,暴露无遗。奈何清廷无能,无力阻拦,使负栋之柱,轰轰然倒塌;架梁之椽,纷纷然坍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皆是面目全非,怆然悲泣。

唏嘘之余,我们又不难发现,从圆明园的被毁灭所折射出来的,清王朝的没落的根深蒂固的原因:

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再被抛弃,伟大的四大发明只是被用于娱乐取笑,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科学技术被视为玩笑;从雍正时期的禁海令、迁海令,到乾隆的宣言:“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就像圆明园,她虽然气象万千,但却是一个封闭的状态,仍旧透射着天圆地方的禁锢思想;

其次当西方国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正在用黄金白银堆砌建筑华丽的圆明园,不妨说这是实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对立,而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实用主义或许会更胜一筹。清王朝在经历康乾盛世之后,已经是盛极而衰,她必将迎来压死骆驼的最终一根稻草,一如英国使者马格尔尼所言:“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他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撑着,而他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可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圆明园,一座被誉为“世界园林之王”的皇家御园,它寓意圆满周全,明达明智,象征着皇家富贵,天家繁华,然而事实却无情的抛弃了这样完美的愿景,她迎来了自我的毁灭,迎来了清王朝的灾难,更是迎来了悠悠华夏的深重苦难……

圆明园观后感(三):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在当代影视鉴赏课上看了《圆明园》这部让人叹为观止、引以为傲,又愤恨不已、怒声一片的经典影片。

看了后,心境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文章开头似乎过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却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看过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毁了吧,还是毁了好,如此完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间所应当拥有的,它只属于天国!

我们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的话,我相信仅有上帝能够办到。美,无须用如何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到达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的内心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东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类赶出伊甸园。你能够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以往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此刻人世之间。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而动人的场面,在牡丹园中,富贵的皇家牡丹争相竞艳,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畅游于其中,其乐融融。让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为太喜爱聪明活泼的乾隆而传位于雍正。如果我们相信这样一个说法,那么正在来临的大清帝国的盛世便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头。而这片牡丹所在的园子便成了历史的功臣,当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应是历史的见证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过的那样。只可是它当时还只是皇四子胤祯的别园,自然也还不叫圆明园。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爱自然科学,以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便投其所好进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见,却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国失去了一个继续引领风骚的绝佳契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亲情还是攀比好胜之心,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加上乾隆的长期建设,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奢华、最完美的皇家园林,其实亦可称之为桃源仙境、紫宫天府。世界上最勤奋的皇帝非雍正莫属,在他统治帝国的十三年间,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国库中的银两多得以致于影响了市面上正常的货币流通。圆明园便是在这样一个鼎盛的时代逐渐完成。乾隆听说法国的水法享誉欧洲,便吩咐传教士们在圆明园中修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法,一个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彻底平定了回部准格尔贵族的叛乱之后,乾隆便为来自维族的爱妃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伊斯兰式建筑,以慰其思乡之情。当一个男人能够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来取悦一个真正爱着的女人的时候,不知羡煞天下多少女子,郁闷死天下多少男子。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住。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礼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鸦片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与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坚持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以往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开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海淀一带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也随之焚灭。当联军把大炮架在安定门城门之上对准紫禁城的时候,战争结果已可想而知。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礼貌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秦和清的发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只好承认,该结束了。可圆明园何罪,竟离此劫,永不超生。

圆明园观后感(四):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向想亲眼看看,历史教科书封面上印着的圆明园大水法图片的现场景象。今年暑假最终成行,和岳父、妻子、儿子一齐走进了圆明园。

园区导游带着我们从绮春园出发,一路向北,走向大水法所在的长春园。导游边走边说,详细地介绍着圆明园的前世今生。我听后心境沉重,无心欣赏路途秀美无比的景色,直奔西洋楼景区。

转过一个弯,突然看到前面空旷的草地上,有很多横七竖八的白色石头,急步走近瞧个究竟。石条、石柱、石龛、石屏、石雕、石刻,种类繁多;石豹、石鸟、石狗、石蚌,形状各异;方形石柱,圆形石柱,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洛可可风格的琉璃装饰,海棠形琉璃装饰,卷曲繁复的蔓草藩花雕刻,图案精细,线条优美,极具异域风格;有的竖立着,有的斜躺着,有的垒成了堆,有的埋了半截。看着它们全身无力地倒在地上、与杂草混在一齐的场景,听着导游悲情地述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1900年八国联军炮轰圆明园的历史,顿时,悲愤之情溢满了我的心,喉咙里像塞着东西,几度哽咽,眼泪几乎要流下来。

越往前走,越觉得惨不忍睹,到处都是巨大精美的汉白玉,无可奈何地倒在地上:当年中西合璧、用来笼养展陈孔雀的养雀笼,如今变成了临时保护罩下头的坑坑洼洼和凌乱的石条;当年皇帝与妃子、宫女们玩迷宫游戏的欧式迷宫黄花阵,此刻仅有一些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当年能够演奏中西乐器的谐奇趣,只留下喷水池等挣扎着向人们讲述那悲惨的场面;当年十二生肖铜兽首喷水报时、闻名世界的海晏堂,只剩下巨大的石蚌以最不忍目睹的方式,展现着废墟里残片的精美;当年用鸡蛋清、糯米汤和黏土混合制作而成坚固无比的储水塔,被摧毁得面目全非;当年极其华丽、辉煌无比的大水法和远瀛观,只残存着大水法中央大门的主体结构和远瀛观的颓废和荒凉,在诉说着以往的屈辱和痛苦……

望着剩下的这些残石碎渣、断壁颓垣,我恍惚看到了强盗狰狞的面孔和邪恶的笑脸,恍惚听到了熊熊大火焚烧圆明园时的噼噼啪啪声。震撼、哀痛和愤怒,充斥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圆明园残缺不全的石柱石雕,见证了一个贫穷、落后、羸弱的国家和民族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历史,在永远警示着每一个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切勿忘记国耻!这些残缺不全的石柱石雕,也让我思考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职责和担当。

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可是我们要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我们不但要经常回顾历史,我们更要着眼未来。

我们要勇担重任、真抓实干。为了不让悲壮的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每个人要全力践行“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誓言。我认为,每个人都认认真真的干好自我的本质工作,就是最好的爱国行动,就是在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自我的力量!

我们要团结一心、拒绝西化。以某国为首的某些国家,乱我中华之心、裂我中华之意,昭然于世。一向在利用各种团体、采用多种形式,对我国年轻一代进行思想渗透,此次香港暴乱就是一个例证。我们要经过家庭教育、课堂教学、德育活动、生活交谈、媒体宣传、环境熏陶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种网络新媒体,揭发他们的狼子野心、丑恶嘴脸,大力弘扬爱国心、报国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我们要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圆明园给我们的警示之一。当今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是某些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某个国家一向想用萨德包围中国,一向在拉拢中国周边国家一齐围堵中国,一向在利用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等牵制中国。我们应当高度警惕,不要让安宁磨灭了意志,不要让繁荣遮蔽了双眼,不要因逐渐强大而放松了戒备。中华民族不能再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才被迫发出最终的吼声!仅有居安思危、进取应对,才能不惧强敌!

参观完圆明园,我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有悲有愤、有忧有喜。转身回望圆明园遗址,那个最强烈的声音,不断在我耳边回荡: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

圆明园观后感(五):

圆明园是人尽皆知的一座皇家园林,对于她以往有过的辉煌的艺术成就,我们虽然不曾亲见却也是从来不吝溢美之词的,然则我们又都大概明白如今的圆明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无情地摧毁了这件人类礼貌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圆明园的兴衰是一个缩影,而英法联军给她画上的这个句号仿佛早已注定。

纪录片《圆明园》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间穿插的多次在圆明园现时的废墟景象与效果复原图之间的切换,让人顿觉沧海桑田,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洪流之无情、盛世之无常。雷家负责建造的这座园林,当时可谓是集我中华文化与建筑艺术之大成,以我国南方的众多风景为蓝本,又化入几多中国传统的诗歌、绘画、神话传说,宛如仙境自是相当足信。想来那时候中国特色的木制结构也比如今的钢筋混凝土温软不少,比欧洲那些象征着皇权、教权永恒压迫的石头建筑结构更是亲近太多。

乾隆时期的大清朝GDP冠绝全球,国库富得流油,艺术上的造诣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既然没有向外扩张的意图,修建这么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昭告大清之强盛实在是义不容辞之举。然则,1860年英法联军的长驱直入让这一切最终复归瓦砾,经济如此繁荣的大清朝何以如此不堪一击,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大清朝在军备上的劣势。想来也奇怪,火药好歹也是我国堂堂四大发明之一,不知怎样到了最终还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拥有了比我们更为先进的热兵器,究其原因恐怕是大清领导者的危机意识的欠缺,没有富有预见性地搞好国防建设。而根据纪录片中所述,英法联军打入圆明园时,发现园中已然藏有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赠送的先进武器,也就是说当时大清早就已经明白了外国的军备水平,但即便是如此,皇帝们却并没有想到过这样的武器能够被用来对自我实施侵略,于是清朝军队的武器装备便还停留在两个世纪以前的水平,我不禁要感到清朝统治者淳朴天真的可爱了。

时至今日,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先强国防,已是人人都明白的真理了,朝鲜的“先军政治”便是其中代表。核武器的出现让人心惶惶,而就实际情景来看,即便不使用核武器,拥有现代武器的发达国家能够肆意敲打任一一个不听话的落后国家,于是那些预感到可能会被敲打的国家要想在各方面独立,发现眼前的路仅有建立核威慑一途,于是人心越发惶惶。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人类到底在不在提高也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阶级没有消除,还更有愈演愈烈的架势,最要命的是,此刻的人们还学会了伪善,深藏其后的是多数人的暴政和霸权主义,城市面无表情化,文化庸俗化,人类的生命在现代科技的裹挟下失去活力,在现代武器的精确制导下愈显脆弱,一颗原子弹就足以让数万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蒸发,还有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恐怖主义,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不禁要开始怀念那逝去的吟诗作对、刀耕火种的年代。英法联军妄图用烧毁圆明园来显示自我的胜利,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可笑:靠武力从来不能够真正地征服什么。英法联军所作所为的唯一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掌握了更强大的力量,人性的阴暗面也就更多地被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是一个能够赤裸裸将欲望述诸武力而置礼貌

于不顾的时代。

纪录片里提到,在当时清朝,皇家子弟上午学习满文、蒙文、汉学,这些都是人类礼貌中创造的最精华最完美的部分,而午时的军事训练则是古老的骑马和射箭,是满族人的传统,是大地的意义,虽然在战场上基本是无法与新式武器相抗衡的,但无疑比扣扣扳机更能体现生命的活力。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礼貌向前飞速发展,甚至到了飘飘然的程度,而尼采教育我们要回到大地。离开大地,意味着我们在失去一种品质,失去一种心态,失去一份乡愁,失去创造美的本事。科学技术在我看来确实可是是奇技淫巧,只是为了满足欲望制造舒适,却从来不曾带来内心的平静,而艺术才是人类真正的创造,是人类礼貌中最完美的部分。

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而圆明园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能够说是一处诗意的栖居了,是人类最完美的部分,而英法联军的暴行无疑是人类最阴暗的部分,在那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完美的部分被证明是脆弱的、是能够被无情地摧毁的,人的阴暗的部分终究战胜了完美的部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也许是一个民族的耻辱,又仿佛昭示着人类的未来。

圆明园观后感(六):

看了《圆明园》这部电影,我感到无比的疼惜。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有何资格来任意破坏,毁掉呢?

圆明园是我国着名的皇家圆林,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精美。园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1860年10月6日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还为了销毁罪证,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读后,我的心中犹如烈火焚烧一样难受,复国之情也随着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部电影而变得更加强烈。我们祖先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雄伟建筑。这一切已成为过去,圆明园,却让这群外国人,让这群土匪给毁了,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奇耻大辱。他们毁掉的是什么?是多少年中国人民只会的结晶啊!此刻却被他们一把火给毁掉了。法联军的横行霸道,正因为当时中国人的兵器落后……我恨!恨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我恨!恨当时的中国人不团结!我恨!恨当时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大门时,看见了那些除了咸丰留下的人,其余都逃到别处去了。并且没有哪一个人敢站出来反抗英法联军!—这更让我体会到了当时中国多软弱啊!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有何资格来任意破坏?圆明园的建成花费了整整两代人民的心血与汗水,圆明园扩建后全园占地5200余亩,有100多处景物与1000多个殿堂,有些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以1:1的比例建造的,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是,这些东西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了。英法联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地撬开中国的大门,正因为当时中国人的兵器落后,所以让我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我恨,恨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我恨,恨当时外国送

给中国的洋枪炮竟被藏在圆明园的地下室里,却不拿去反击英法联军!我恨,恨当时那些英法混蛋、英法强盗,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用他们先进的武器攻打中国,还破坏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艺术瑰宝——圆明园!我恨,恨当时的中国人不团结,自顾自,所以中国当时被侵略者压倒。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此刻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此刻已经过了很多年了,可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必须会努力学习或工作,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你们看看我们中国也是强大的,我们中国也会有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属于我们的大地!

圆明园,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也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将永远激励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向上。

圆明园观后感(七):

相信所有人看过《圆明园》之后都会有一种无法诉说的震惊感,悲痛感。同样,震撼、哀痛也充斥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以前,我听说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故事,有多少建筑师赞叹它的奢华、雄伟,有多少画家欣赏它鬼斧神工的园林艺术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诗词文人不惜笔墨抒写它所表达的神韵一切都那么让我神往,我使劲儿的在头脑中构想,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难道真的是人间天堂?

耳听不如一见,确实,在我对圆明园有过见识之后,圆明园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让我震惊!当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的时候,在影片中一个英国人这样评价过他眼前的所见:法国所有的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园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务必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就是这样一座幻境般的旷世园林,英法联军为了要留下他们胜利的证据,用了三天三夜的时光将圆明园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园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士兵们发现了一个有许多马嘎尔尼爵士赠给中国皇帝的礼品的秘密仓库,令他们惊讶的是,中国人拥有大英帝国的大炮和枪,却从未设法改善自我落后的武器装备!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拥有先进设备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闭关锁国。确实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政策带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确实闭关锁国让我们落在了世界的后面;确实是闭关锁国让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圆明园,一个包容世界之宝的皇家园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样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捶胸顿足,暗然神伤?

有人说,从圆明园的奢华来看可知当时的统治者只明白享受荣华富贵,滥用权力,这致使了整个封建统治的衰败。(ok。)我的看法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圆明园》中,我们能够看到三代满清帝王为了国家而呕心沥血、日理万机。皇室之人都是勤勤恳恳,刻苦不终!以康熙为第一任总设计师开始建造圆明园,他将自我天文、数学上的深厚造诣,融入到这座旷世园林的中,亲自指挥,能够看到,作为统治者的康熙他始终没有让自我终止努力。雍正继位后,将我国几千年的园林艺术精髓集于圆明园的完善中,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体现他所念念不忘的国家之太平。雍正每一天要批阅3000名高级官吏呈上的奏折,每一份奏折都留下了他的意见和评语,每一天的睡眠时光竟然不超过4个小时(我感叹他们的毅力,感叹他们的学识)。圆明园并非是一件奢侈品,它是国力强大繁荣的体现,也是统治者唯一寄托的精神家园。

18世纪末19世纪初,咸丰皇帝继位。种种原因内部朝政事务荒废,外部英国大肆向中国倾销烟土,一个泱泱大国就这样沉沦。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感叹道: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可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确实应了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闭关锁国,让我们人民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过去终究已经过去,我们不能只沉思与一种悲愤中,我们要记住这一次惨重的教训,开拓创新,奋勇向前!圆明园的雄伟已经消逝,而它被焚烧后的遗址依在,它会让我们中华儿女奋进拼搏!历史的沉痛教训我们不能够不能忘却,我们开拓未来的步伐更加不能停止,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圆明园观后感(八):

今日,我和妈妈一齐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到无比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地350公顷,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它集国内外名胜40景观,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各种艺术珍品和各种图书文物。

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一扫而光。不仅仅如此,他们为了销毁证据,又在10月18日,派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此刻,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摇摇欲坠地立在那片废墟上。

这些无恶不作的强盗,竟然敢在中国的领地上为所欲为。一座闻名世界的圆明园,就这样被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毁于一旦。他们不但毁坏了一座皇家园林,并且还破坏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这是中华民族多少年代人凝结成的智慧的结晶啊!

我感到无比愤怒,也十分惋惜。圆明园里珍藏着难以数计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可却都被侵略者掠走了;原本做工精美的各地名胜,也都被侵略者烧毁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无情的侵略者烧毁,化成了一片灰烬。

如今,圆明园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那孤零零的残柱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屈辱的历史。每当我想起这些,都会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作为我们应当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世界强国!

圆明园观后感(九):

上个礼拜在当代影视鉴赏课上看了《圆明园》这部让人叹为观止、引以为傲,又愤恨不已、怒声一片的经典影片。看了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文章开头似乎过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却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看过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毁了吧,还是毁了好,如此完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间所就应拥有的,它只属于天国!

我们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的话,我相信仅有上帝能够办到。美,无须用如何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到达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的内心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东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类赶出伊甸园。你能够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以前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此刻人世之间。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而动人的场面,在牡丹园中,富贵的皇家牡丹争相竞艳,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畅游于其中,其乐融融。让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为太喜爱聪明活泼的乾隆而传位于雍正。如果我们相信这样一个说法,那么正在来临的大清帝国的盛世便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头。而这片牡丹所在的园子便成了历史的功臣,当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应是历史的见证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过的那样。只可是它当时还只是皇四子胤祯的别园,自然也还不叫圆明园。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爱自然科学,以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便投其所好进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见,却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国失去了一个继续引领风骚的绝佳契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亲情还是攀比好胜之心,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加上乾隆的长期建设,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奢华、最完美的皇家园林,其实亦可称之为桃源仙境、紫宫天府。世界上最勤奋的皇帝非雍正莫属,在他统治帝国的十三年间,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矗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国库中的银两多得以致于影响了市面上正常的货币流通。圆明园便是在这样一个鼎盛的时代逐渐完成。乾隆听说法国的水法享誉欧洲,便吩咐传教士们在圆明园中修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法,一个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彻底平定了回部准格尔贵族的叛乱之后,乾隆便为来自维族的爱妃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伊斯兰式建筑,以慰其思乡之情。当一个男人能够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来取悦一个真正爱着的女人的时候,不知羡煞天下多少女子,郁闷死天下多少男子。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祝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礼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与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持续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以前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开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海淀一带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也随之焚灭。当联军把大-炮架在安定门城门之上对准紫禁城的时候,战争结果已可想而知。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礼貌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秦和清的发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只好承认,该结束了。可圆明园何罪,竟离此劫,永不超生。

圆明园观后感(十):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当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能够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以往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此刻是如何的面目!可是能够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礼貌古国赢得过荣誉,以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此刻的英国和法国应当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此刻我们应当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职责为了以后中国完美的将来奋斗。从此刻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当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必须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努力奋进吧!

圆明园观后感(十一):

圆明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结晶,但1860年的那场战争,使艺术界的瑰宝,使人民的汗水,化为了一片灰烬。

星期四,教师给我们看了《圆明园的毁灭》让我受益匪浅。圆明园原本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由3代皇帝建造而成,他们用无数双手、无数只脚和辛劳的汗水,一点一滴建造起来的。圆明园有1000多个宫殿,里面能够装下500个篮球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呀。圆明园不但面积大,也十分宏伟,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它吸收了各地风景名胜的精华,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等,圆明园里还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青铜礼器和古代诗人的书画作品,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可是,圆明园刚建不久,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内,看到富丽堂皇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者开始疯狂的掠夺。他们拿的拿,抢的抢,实在拿不动的就放火烧,这美丽的景象、珍贵的历史文物,就被那无情的大火给烧了。

我觉得英法联军太自私了,圆明园是我们国家花了好长时间花了好多心思,也花了好多的精力才建造起来的。这些联军居然敢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我们这一风景名胜的圆明园就在这些侵略者的手下毁于一旦了。也让我体会到了当时的政府是多么无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看见此刻的圆明园已经残垣断壁,我们是多么心疼啊。为了能让中华民族崛起,我们更应当好好读书,增长知识,为祖国不断奋斗,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强大,屹立在世界之上。

圆明园观后感(十二):

它,在北京西郊;它,以往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它,以往能够站在世界建筑和文化史上的巅峰!可是如今它,失去了以前那耀眼的金光,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此刻,它只剩下几根横七竖八的石柱!它就圆明园。

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这三个园组一个皇家园林,这个皇家园林里有模仿北京城的“小城”,在这“小城”里也拥有叫买声,卖买声,只可是这些卖买的都是一些官员,可是,买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有时,皇帝也会来买东西。还有在水上的“书房”,坐在“水上书房”里下棋,别说是一天,一个月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圆明园中还有西洋景观,“十二生肖喷泉”就是西洋景观的一部份,十二生肖就分别是上午的1点、2点、3点……午时的1点、2点、3点……,每到12点时就一齐喷,还有……据说当时皇帝的钱,相当于世界的三分之一,怪不得五代皇帝都在那里居住呢!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的生命就到了尽头,英法联军当打到圆明园时,贪婪,妒嫉,占为已有,他们越看越火,越看越生气。最终,他们再也忍不住了,他们砸开圆明园的大门,冲进圆明园,逼迫皇帝签下《北京条约》,然后四处放火,四处抢劫,他们能拉的就拉,能搬的就搬,他们能砸的就砸!到处都是瓷器的碎片,到处都是鲜血在流淌……

看到了这一幕,让我想到了英国博物馆,据说,里面有四分之一的东西全是中国的,在这四分之一里,有四分之三的全是圆明园的……,这此宝物,本来就我们的,本来就是有这我们艺术风格的,而今日却到了外国人的手里。

这两个强盗在全世界一二的地方杀人放火,杀了怎样多人,烧的只剩下横七竖八的石柱,你们,知不知着羞耻?

圆明园观后感(十三):

她曾是建筑、园林、生态、艺术的聚集地和栖息地;她曾像一幅绚丽的中国画,在历史的光阴中隐现,又在雄雄的烈火中挣扎;她不仅仅承载了一个帝国的兴衰,还满盈着一个家族的泪水与欢笑。而今,很少有人能够透过那些满目疮痍、断壁残垣的景象,联想起她以前拥有的恢弘壮阔。

如果说圆明园的建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那么,她的毁灭就是全人类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与耻辱。圆明园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但记忆总该是完整的,而不留残缺的。记忆在局促和焦灼的等待中迎来了大型史诗数字电影——圆明园,它采用电脑防真动画手段,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圆明园,重现了300年前圆明园的瑰丽辉煌,再现了150年前的屈辱时刻。穿越时空隧道,抹去层层尘埃,历史在这绚丽的洪流中更加的精艳,恢弘壮丽的“万园之园”也变得更加瑰丽!然而,它越是瑰丽,就越会引起国人的哀叹与惋惜。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再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在雨果美丽的描述中,我进入了三百多年前这片独一无二的土地,那个我们再也无法亲临的人间仙境——圆明园。这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也是一次痛心的回首,当影片结束放映之时,我的心灵被耻辱啃咬着,被愤怒的烈火灼烧着,久久不能平静。

当时的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却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同其他国家的互通有无。他们不会想到的是,就在满清王朝闭关锁国、安于现状的同时,西方国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业革命,正一步一步地赶超中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所以,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杯具性的惩罚注定是无法逃脱的!这天的我们只能在满目疮痍、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完美。

在圆明园的陈设和各个宝库中,除了绘制精美的各种瓷器,天文地理仪器,还有来自西方国家作为礼品进贡的铜炮、舰船模型和军用望远镜等,可当政者却并未意识到其中的科技含量和军事价值。当影片中清朝官兵用自我的血肉之躯去迎战西方列强的大炮和火枪的时候,我感到的不仅仅仅是震惊,更多的是人民的愚昧与无知。中国人是智慧的,但聪明不能反被聪明误;自信是上天赋与的,可自大与自负却是万万要不得的。隆隆的枪炮惊醒了沉浸在骄傲情绪中的国人,却无法挽回自高自大所付出的代价。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瑰宝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拍卖之时,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圆明园的大火连烧了三天,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法国作家雨果以前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电影《圆明园》,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去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的机会,也使每一位华夏儿女在飞速发展的当代暂时驻足,思考历史。痛定思痛,我们能够嘲笑那些相信皇帝在天之灵能够保护他们的宫女和太监;能够瞧不起那些思量着凭借中国地大物博能够免过一劫的王宫大臣,可是绝对不能忘记那个皇权至上、闭关锁国的年代给中国历史铸下的烙印!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同时,更要勇敢地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为了不让悲壮的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践行“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出自我的一份力量!

牢记历史,毋忘国耻,强我中华,告慰英灵!

圆明园观后感(十四):

能假设的,在历史面前务必严肃的对待事实,因为历史是不能嬉戏的。培根说过:读史能使人明智。可是我认为,仅仅是读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读史的过程中就应要有思史,读史只是让我们了解历史,可是思史却能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观看影片《圆明园》,我看到一个惨淡的过去,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圆明园是清王朝皇权的象征,其中的霸气和高贵,无不透露着清王朝的特点。从圆明园的建造到被烧毁,这中间发生的事情我们没办法了解清楚,可是有一点我们能了解的就是圆明园被烧毁的原因。雨果说:球上某个地方,以前有一个世界奇迹,他的名字叫圆明园。他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仁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礼貌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礼貌的倩影。你能够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仅有艺术珍品,并且还有恕不生活素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此刻已经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以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没错,圆明园是人类建筑史中的奇迹,这个奇迹是没有人能超越的,可是这个奇迹恰好发生在清王朝,也仅有清王朝才能建造出这样的皇家园林,但并不是仅有清王朝才会使该园林被烧毁,这是历史的一个契机。

法国传教士王致成说:皇帝的离宫。无论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极宏伟和美丽。我的眼睛从来不曾看到过任何与他相类似的东西。中国人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千变万化复杂多端令人难以置信,我惟有钦佩他们的天才,我不得不承认。和他们相比较,。我们又单调又缺乏生气。是的,我们要承认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他们的智慧是历史能够见证的,从长城的建造到圆明园的问世,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人民留给历史的瑰宝。既然中国人这么聪明,可是为什么会遭受圆明园被烧毁的悲惨画面呢?

在我看来,清政府制度的僵化,统治者的盲目自大等等都是圆明园被毁的主要根源。圆明园的被毁不仅仅仅是一个建筑奇迹的消亡,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浓浓的硝烟背后是千万万中国人民的血泪与亡魂。这种痛人心肺的现实让中国人民曾几度抬不起头应对列强,可是,乌云终有散去的时候,乱世中会出英雄。受人侮辱不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独立自主才是黄炎子孙血统,在这个屈辱的历史中中国人民痛定思痛,从历史中反思自我,最终经过千挫万,最终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的生存张力与魅力,并且也正在阔步继续向前,当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也时刻会反思历史,这样我们的脚步才能迈得稳重有力。我们的未来依然是充满魅力的。

圆明园观后感(十五):

跟随着郎世宁回到了300年前繁盛的大清帝国。我只能惊叹于她的美丽,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因为满人入关后不适应气候的炎热,历代皇帝不遗余力地大肆建造圆明园,几万人,辛勤劳动十几年,耗费国库的巨额财富,最终建成了这座万园之园。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背过的张养浩一首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员和大臣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惊叹不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大水法,十二个生肖铜像在中午十二点一齐喷水,很远都能听得见。还有无数汉白玉的柱子,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十分宏伟。奇珍异宝,珍贵字画,犹如阿房宫赋中描述的那样。

教师说圆明园一年四季都是有花的,其中要数菊花最多,所以圆明园又叫做菊花园。想象我置身其中,仿佛是花的海洋,轻轻一嗅,便是各种的花香,甚有种飘飘欲仙,腾云驾雾的感觉。

这座历时一个多世纪的皇家园林,见证了中国最终一个封建王朝的兴替。康熙、雍正,乾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生在这个园林,更给她带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可是,好景不长,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最终被外国的洋枪洋炮打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人的铁骑踏破了我们的疆土,从大沽口一向打到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能够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毫无反抗本事的中国士兵的鲜血洒满了这片土壤,而皇帝却仍在宫殿中享受着他的锦衣玉食,看到那里,我不禁握紧了拳头。本是纪律严明的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天边的晚霞都被大火烧得通红。美伦美幻的庭台楼阁在历史的倒影慢慢地倒下去。最终,圆明园伴随着中华封建王朝的没落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对遗迹的电脑复原中,能够看到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如今应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那满目沧遗、断壁残垣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

圆明园,饱含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强盛和迂腐软弱。我们能理解亚历山大灯塔、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理解空中花园在历史上的虚无飘渺、能理解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们最终也能理解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是一个帝国久久不绝于耳的哀思,警醒着中华民族,也警醒着其它民族。期望有那么一天,礼貌的前进不再需要鲜血与眼泪!

我明白这片大地以往多令我骄傲,我也会体味到她的血和泪。所以我必须坚强、必须强大,这样我才能够用自我的臂膀保护她不被铁蹄践踏。

相关文章

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看《烈火英雄》观后感

看《中国机长》观后感

看《功夫熊猫》观后感

看《任长霞》观后感

上面是“看《圆明园》观后感”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范文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