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绂”的五言诗句
带“绂”的五言诗句65句,其中“绂”开头的五言诗句2句,“绂”结尾的五言诗句27句,“绂”在中间的五言诗句36句。
“绂”开头的五言诗句
1、丝纶实具载,绂冕已殊恩。——出自唐·杜甫《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2、绂冕谢知己,林园多后时。——出自唐·李颀《不调归东川别业》
“绂”结尾的五言诗句
1、吟草遍簪绂,逸韵合宫商。——出自唐·崔泰之《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2、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出自唐·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3、毁容怀赤绂,混迹戴黄巾。——出自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
4、白衣谢簪绂,云卧重岩扃。——出自唐·李群玉《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
5、闲来晒朱绂,泪滴旧朝恩。——出自唐·齐己《酬元员外》
6、有人畏白首,不肯舍朱绂。——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7、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出自唐·杜甫《寄高三十五书记》
8、挈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出自唐·杜甫《村雨》
9、天与解缨绂,元非傲当涂。——出自北宋·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
10、挥袂看朱绂,扬帆指白沙。——出自唐·刘长卿《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
11、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出自唐·李白《赠刘都使》
12、良游盛簪绂,继迹多夔龙。——出自唐·王维《韦侍郎山居》
13、郑公解簪绂,华萼曜松谿。——出自唐·吴筠《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
14、隳形舍簪绂,烹玉思精炼。——出自唐·皎然《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示清道人并沈道士》
15、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出自唐·孙逖《和登会稽山》
16、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出自唐·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以寄之》
17、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出自唐·白居易《曲江感秋二首》
18、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出自唐·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
19、遥知醉吟姿,黾勉向朱绂。——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20、扶病垂朱绂,归休步紫苔。——出自唐·杜甫《春日江村五首》
21、岂独恋乡土,非关慕簪绂。——出自唐·白居易《别李十一后重寄》
22、我未及悬舆,今犹佩朝绂。——出自唐·李德裕《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23、惟惭新赤绂,不称旧苍颜。——出自宋·郭应祥《临江仙》
24、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出自宋·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25、何年谢簪绂,丹砂留迅晷。——出自宋·苏轼《自仙游回至黑水见居民姚氏山亭高绝可爱复憩》
26、岂知公偷闲,临水照缨绂。——出自宋·陈与义《蒙示黄磵佳诗三读钦羡辄继韵仰报嘉赐》
27、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出自唐·杜甫《客堂》
“绂”在中间的五言诗句
1、玄经贻石室,朱绂耀泉台。——出自唐·王湾《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
2、紫庭文珮满,丹墀衮绂连。——出自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3、朱绂白银章,上官佐鄱阳。——出自唐·李白《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4、朱绂何赫赫,绣衣复葱蒨。——出自唐·殷寅《铨试后征山别业寄源侍御》
5、朱绂惭衰齿,红妆惨别筵。——出自唐·薛逢《席上酬东川严中丞叙旧见赠》
6、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出自唐·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7、幽情遗绂冕,宸眷属樵渔。——出自唐·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8、无将簪绂意,只损壮夫心。——出自唐·刘得仁《秋夜喜友人宿》
9、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出自唐·杜甫《独坐》
10、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出自唐·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11、不关轻绂冕,俱是避风尘。——出自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12、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出自唐·杜甫《西阁二首》
13、谁知簪绂贵,能问幽忧疾。——出自唐·钱起《卧病,李员外题扉而去》
14、紫绂拖身上,妖姬安膝前。——出自唐·皎然《万回寺》
15、却寻丘壑趣,始与缨绂别。——出自唐·皎然《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四十二韵》
16、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出自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轻肥》
17、欲黏朱绂重,频草白麻忙。——出自唐·子兰《夜直》
18、霞间朱绂萦,岚际黄裳襞。——出自唐·赵居贞《云门山投龙诗》
19、玉珂光赫奕,朱绂气蝉联。——出自唐·沈东美《奉和苑舍人宿直晓玩新池寄南省友》
20、朱绂恩虽重,沧洲趣每怀。——出自唐·孟浩然《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
21、簪绂启宾馆,轩盖临御沟。——出自唐·杨续《安德山池宴集》
22、金门来见谒,朱绂生辉光。——出自唐·陶翰《赠郑员外》
23、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出自唐·王维《寓言二首》
24、圣朝朱绂贵,从此展雄图。——出自唐·陈陶《南海送韦七使君赴象州任》
25、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出自唐·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
26、紫绂名初拜,黄缣迹尚留。——出自唐·苏颋《秋夜寓直中书呈黄门舅》
27、归休兴若何,朱绂尽还他。——出自唐·齐己《寄吴都沈员外彬》
28、始知物外情,簪绂同刍狗。——出自唐·李颀《裴尹东溪别业》
29、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出自唐·黄滔《壶公山》
30、极知朱绂贵,无奈彩衣姸。——出自元·孙华孙《召命赴省因母老夜宿嘉禾驿二首》
31、银黄不妨悬,赤绂不妨被。——出自唐·皮日休《七爱诗·卢征君》
32、荣兼朱绂贵,交乃布衣存。——出自唐·杨浚《赠李郎中》
33、彯缨陪绂冕,载笔偶玙璠。——出自唐·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34、朱绂临秦望,皇华赴洛桥。——出自唐·张谔《还京》
35、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出自唐·阎朝隐《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
36、青黄缟玄服,翼卫两绂朱。——出自宋·苏轼《五色雀 并引》
带“绂”的七言诗句
带“绂”的七言诗句41句,其中“绂”结尾的七言诗句9句,“绂”在中间的七言诗句32句。
“绂”结尾的七言诗句
1、欲超浮世挂冠绂,未决重云抚剑棱。——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2、今朝又喜盍朋簪,何日定当抛县绂。——出自宋·郭应祥《玉楼春》
3、新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出自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4、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出自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5、新衔便合兼朱绂,应待苍生更举论。——出自唐·张蠙《赠南昌宰》
6、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出自唐·赵嘏《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7、思君异日投朱绂,过我何时载渌醽。——出自北宋·王安石《寄酬曹伯玉因以招之》
8、毵毵华发映朱绂,同舍半已排云翔。——出自南宋·陆游《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
9、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出自北宋·王安石《文元贾公挽辞二首》
“绂”在中间的七言诗句
1、眼见仙丹求不得,汉家簪绂在羸身。——出自唐·卢纶《题天华观》
2、朱绂即当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出自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3、朱绂两参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出自唐·罗隐《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4、便留朱绂还铃阁,却著青袍侍玉除。——出自唐·白居易《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
5、朱绂蹉跎晚监郡,吟弄风月思天衢。——出自北宋·黄庭坚《戏赠家安国》
6、投绂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只风情。——出自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
7、朱绂宠光新照地,彤襜喜气远凌云。——出自唐·白居易《和杨六尚书喜两弟汉公转吴兴鲁士赐章服…长句见示》
8、仙科朱绂言非贵,溪鸟林泉癖爱听。——出自唐·贯休《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
9、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出自宋·无名氏《鹧鸪天》
10、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出自北宋·黄庭坚《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二首》
11、还有酸寒堪笑处,拟夸朱绂更峥嵘。——出自唐·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
12、高心休拟凤池游,朱绂银章宠已优。——出自唐·吕岩《谒石守道》
13、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出自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14、蕃汉戈矛遍九垓,两京簪绂走黄埃。——出自唐·周昙《晋门·怀帝》
15、朱绂久惭官借与,白题还叹老将来。——出自唐·杜牧《书怀寄中朝往还》
16、江头朱绂间青衿,岂是仙舟不可寻。——出自唐·蒋肱《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
17、抛来簪绂都如梦,泥著杯香不为愁。——出自唐·吴融《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
18、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出自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19、朱绂仙郎白雪歌,和人虽少爱人多。——出自唐·白居易《听水部吴员外新诗,因赠绝句》
20、紫泥丹笔皆经手,赤绂金章尽到身。——出自唐·白居易《戊申岁暮咏怀三首》
21、优诏亲贤时独稀,中途紫绂换征衣。——出自唐·皇甫冉《送袁郎中破贼北归》
22、银章朱绂照云骢,六换鱼书惠化崇。——出自唐·李群玉《哭郴州王使君》
23、须信隔帘看刺史,锦章朱绂已葳蕤。——出自唐·黄滔《赠旌德吕明府》
24、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出自唐·白居易《王夫子》
25、乘车驾马往复旋,赤绂朱冠何伟然。——出自唐·李颀《杂兴》
26、一旦江山驰别梦,几年簪绂共周行。——出自唐·徐铉《附池州薛郎中书因寄歙州张员外》
27、大邑援琴聊试可,小州怀绂果才堪。——出自北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28、朱绂洛阳官位屈,青袍长水俸钱贫。——出自唐·白居易《早春雪后赠洛阳李长官长水郑明府二同年》
29、他日卜邻先有约,待君投绂我休官。——出自宋·苏轼《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
30、白马似怜朱绂贵,彩衣遥惹御炉香。——出自唐·韦庄《寄右省李起居》
31、朱绂纵教金印换,青云未胜白头闲。——出自唐·司空图《新节》
32、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绂水云身。——出自北宋·王安石《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
相关文章
当前网址:https://www.guziti.cn/article/12612.html